牛黄的提价权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8回复:4喜欢:21

【牛黄的提价权】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和片仔癀具有被动提价权,成本端天然牛黄追着涨,价格被动提价。
茅台具有主动提价权,成本端红高粱基本没啥影响。 茅台提价的本质是什么?需求。
1、同仁堂股东大会反馈的信息:
香港国药安宫牛黄丸涨价20%,先看看涨价后市场反应,内地也会跟进具体时间邸董事长表示很快但无法告知具体时间。涨价是一定的大家安心,因为成本太高了,现在用的牛黄基本是这两年高价采购的不涨价不行了。海外牛黄进口还在部委还酝酿没有放开,但公司在做准备工作并亲自去阿根廷考察牛黄市场。
人工牛黄可以走医保报销,但双天然和精品牛黄还是自费,像精品牛黄做的基本是稀缺性,牛黄需要整块的,自养的麝香,一等的珍珠,其他配料都是有机的。用了两年多时间在2024年初才申请上市成功。

同仁堂港版安宫牛黄丸由1060港元,涨价至1280港元。内地860元的价格也有提价的预期,距离上一次2022年1月提价已经两年多,当时天然牛黄的价格还是550元/克,现在是1650元/克。精品安宫、御药系列刚推出,有业绩压力,有成本压力,有提价动力。

2、片仔癀股东大会反馈的信息:
确实牛黄上涨影响成本。目前牛黄仍可用一年半左右,可能二年后利润不怎么增长,或速度下来。
王富济先生在片仔癀股东大会上也说了——牛黄这一核心原材料的价格从十年前的约10万元一公斤飙升到现在的180万元一公斤,涨幅高达18倍。
天然牛黄价格的不断上涨进而影响了片仔癀的毛利率,作为长期主义股东,我们希望看到片仔癀的毛利率稳中趋升,这也是支撑股价上涨的重要核心因子之一。
所以说,片仔癀管理层如果能够牢牢掌控牛黄、麝香、三七以及蛇胆等原料药的上游话语权,就像天然麝香的林麝养殖模式。确保原料药价格稳定以及自我供应充足,那么将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大好事情。
片仔癀两个和牛黄有关的专利
专利一:
2024年6月3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促进牛黄结晶沉淀的诱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公开号CN202410061232.1,申请日期为2024年1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牛黄结晶沉淀的诱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诱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半盖体,半盖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沿半盖体周向均匀排布的若干凹槽,若干凹槽将半盖体的外表面分隔成若干沿周向均匀排布的弧面,弧面和凹槽槽底均开设有若干沿弧面延伸方向排布且连通半盖体内腔的隔孔。本发明通过凹槽的设置,在半盖体的周向上,弧面和凹槽交错排布,从而使半盖体的外表面凹凸错落,且弧面和凹槽上均开设有隔孔,从而有利于增大胆汁与半盖体的接触面积,便于牛黄结晶沉淀。
专利二:
2024年05月03日片仔癀公司申请的专利信息:“一株耐受胆汁的致黄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受胆汁的致黄菌及其应用,属于牛黄培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耐受胆汁的致黄菌,该菌株已于2023年9月28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576。本发明的致黄菌来源于健康犊牛肛拭子,具有优异的耐受牛胆汁性能,以及高牛黄转化率和高安全性的特点,可用于【活体培植牛黄】的生产。
从功效来看,体培牛黄等同于天然牛黄,如果能够实现量产,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片仔癀原料药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也能够同时解决片仔癀产量瓶颈问题。
从终端市场来看,体培版的安宫牛黄丸卖的并没有天然安宫牛黄丸卖得好,如无必要,片仔癀大可不必推出多个版本的片仔癀锭剂。
——天然牛黄成本前置,先进先出。
——现阶段:行业增量>公司提价。
3、体培牛黄的技术壁垒:
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药品频频涨价,其原料天然牛黄的价格波动给市场带来较大影响。财联社记者近日获悉,我国体内培植牛黄已实现量产,生产企业本月已开始对外招商,体内培植牛黄或将逐渐填补天然牛黄的供给缺口,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产品原料供给紧张情况有望缓解。
体内培植牛黄开始量产招商
本月,国内唯一一家体内培植牛黄厂商尚药局(宁夏)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尚药局”)进行了首次全国线上直播招商,就其旗下体内培植牛黄产品招募省级代理,这预示我国体内培植牛黄产量大幅提升,开始进入市场销售。
据尚药局人士介绍,其优质培植牛黄的价格在80万元/公斤左右。目前天然牛黄价格虽较去年高点的180万元/公斤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60万元/公斤左右。据此计算,体内培植牛黄的价格较天然牛黄价格便宜50%以上。
公司招商文件写到,培植牛黄是通过生物仿生技术对活体牛进行干预,致其胆部产生结石,属于体内生物仿生培植,其基原、性状、气味、成分、含量及疗效与天然牛黄一致,且稳定性更高。考虑到培植牛黄与牛黄的来源相似度最大,应是牛黄的最佳替代品。培植牛黄从根本上解决了珍稀濒危紧缺中药材天然牛黄等效等同替代使用及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大难题。


尚药局总经理徐胜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天然牛黄品质差异很大,而培植牛黄品质稳定,并且含量更高于国家药典。药典规定药用牛黄的胆红素含量不得低于25%,现在我们生产的培植牛黄普遍在40%以上。”
徐胜介绍,1970年左右,国家卫生部药政局组织攻关培植牛黄技术,当时全国有十多个研究所在分别攻关。1990年左右,第一个培植牛黄成功取出,但是当时技术仍然不太成熟,一是手术后牛容易感染,二是接种成功率不足,三是培植出来的牛黄个头不大,一头牛只有几克。另外,关键的胆红素指标也不够稳定,导致那个时候培植牛黄成本远高于天然牛黄。
尚药局从2015年开始请国内顶级专家做研究,全程采用分段式、背对背保密研究方式进行,直到2019年,培植牛黄技术基本成熟,接种成功率接近100%,接种过的牛养殖3—5年后,产出的牛黄重量可达60g—80g。
2019年后,公司预期未来牛黄市场需求、价格会不断上升,开始不断提高牛蓄栏量。近两年天然牛黄价格大幅上涨,培植牛黄的性价比愈发凸显,公司正式宣布量产。徐胜介绍道,公司预计未来每年可以实现800公斤的产量。
原料供给紧张或逐渐缓解
据徐胜介绍道,天然牛黄产量很小,不能满足国内牛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1000头牛,可能只有一两头体内长有牛黄,折合每100万头牛约能产3-4公斤的牛黄。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17-2022年我国安宫牛黄丸销售额从12.30亿元增加到42.55亿元,复合增速28.2%。
供少需增的情况导致牛黄供给愈发紧张,价格不断上涨,下游产品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产品不断提价。
本月,同仁堂(600085.SH)香港地区安宫牛黄丸再次提价,达到1280元/粒,涨幅超过20%。财联社记者从香港公司人士处了解到,此次提价主要是受成本因素的影响。而去年片仔癀(600436.SH)也由于成本原因,将旗下片仔癀锭剂境内市场零售价由590元/粒提升至760元/粒。
据了解,牛黄共有四个标准,即:天然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含牛黄等药材中成药品种监督管理的通知》,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及其他剂型或规格,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固定以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替代。
在片仔癀本周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向管理层提问,有没有体培牛黄制作片仔癀的规划?公司董事、总会计师杨海鹏表示,目前公司主产品的原材料仍然是坚持以天然牛黄入药。但从未来发展考虑,公司研发部门会加大对原材料的各种探索性试验。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牛黄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每年天然牛黄产量仅有不到400公斤。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国内对牛黄的年需求量在5000公斤左右,市场存在较大缺口。而体外培育牛黄也只有健民集团(600976.SH)旗下的武汉大鹏药业一家在产,其产品近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不过,牛黄供需紧张的情况未来有望缓解。
除了培植牛黄开始量产招商外,进口牛黄的正规渠道也或将重新打通。去年末,北京市关于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计划加速推进对无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的牛黄等牛源性中药材的风险评估和检疫准入流程,这个计划预计将对天然牛黄等中药材的进口渠道产生深远影响,实现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当时分析健明集团的体培牛黄,主要担心的分红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另一个担心体培牛黄的技术壁垒不够,也发生了!
——2024.6.17

全部讨论

06-17 07:01

牛黄供需紧张的情况未来有望缓解。
除了培植牛黄开始量产招商外,进口牛黄的正规渠道也或将重新打通。去年末,北京市关于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计划加速推进对无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的牛黄等牛源性中药材的风险评估和检疫准入流程,这个计划预计将对天然牛黄等中药材的进口渠道产生深远影响,实现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06-17 10:45

当时分析健明集团的体培牛黄,主要担心的分红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另一个担心体培牛黄的技术壁垒不够,也发生了!

06-17 06:54

本月,国内唯一一家体内培植牛黄厂商尚药局(宁夏)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尚药局”)进行了首次全国线上直播招商,就其旗下体内培植牛黄产品招募省级代理,这预示我国体内培植牛黄产量大幅提升,开始进入市场销售。
据尚药局人士介绍,其优质培植牛黄的价格在80万元/公斤左右。目前天然牛黄价格虽较去年高点的180万元/公斤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60万元/公斤左右。据此计算,体内培植牛黄的价格较天然牛黄价格便宜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