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的认知误区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回复:9喜欢:12

【机会成本的认知误区】很多投资人经常会说,茅台长江电力是很多价投的机会成本,搞得好像每个投资人都能搞懂茅台、长江电力似的,其实理解任何一门生意都非常非常难,也就不存在某只股票是价投的机会成本这种事情了。除去抄作业,真正搞懂一门生意都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有网友说,茅台其实不用定量分析,茅台的成长逻辑就是飞天10万吨。至于大家担心的库存也好,其他也好,那是管理层操心的事,自会有办法解决,我们小股东就不用跟着瞎操心了,只需要记住一条在茅台上任何高抛低吸的操作都是错误的,长期持有就是最正确的姿势,无为而无不为。不投资茅台,我只接受一个理由,他的收益达不到个人的投资收益预期,这没有任何问题。其他的理由都是牵强附会,为自己的认知不足找台阶下而已。茅台是所有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时间越长大家感受会越深。长江电力也不用分析,就是一张百年债券,你们算的折旧完成后利润增量也好,都是我的安全边际,我每年拿股息不亦乐乎。
如果投资真这么简单,每个价投都买长江电力就都不会亏钱了,也就不会发生喜马拉雅资本的李录卖飞茅台的故事了,本质上还是李录对茅台的生意不懂,美股港股那么多伟大公司一个也没有重仓买到过,对企业本质的理解差强人意,捡了大半辈子烟蒂嘛!
以前对价值投资似懂非懂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回到具体企业具体分析的思路上,就立马纠偏了,真正的机会成本应该就是跑赢通胀!
投资没有秘诀,就是股权思维+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2024.5.10

全部讨论

其实,承认自己不懂也挺好,我就不懂,不懂就找个靠谱的人抄作业。抄了曹总的羚锐,抄了段总的茅台和腾讯,下跌的时候抄了一些泸州老窖,还抄了马总一些微创系。

05-10 07:32

所谓的机会成本是要站在自己认知能力基础上确定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长江电力或茅台的收益作为机会成本的评估基准。如果非要确定一个比较普适的机会成本,那就是5年国债收益率。我对自己的能力有很清晰的认识:水平很低,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知识。老老实实遵守投资股票就是买公司,按照股权思维,收益来自企业分红和企业成长,其它都不可能得到。每年能跑赢通胀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05-10 15:49

投资没有秘诀,就是股权思维+具体企业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