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3家公司2023年报业绩跟踪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4回复:22喜欢:75

同仁堂3家公司2023年报业绩跟踪】同仁堂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地标性”品牌,盛名由来已久。同仁堂创始于1669年即康熙八年,自雍正元年起一直为宫廷御药,188年,历经八位帝王,民间药房独此一家享此殊荣,表明了清宫对同仁堂的信任和青睐,同仁堂更因此受到民间的追捧。2020-2021,同仁堂连续两年超越茅台以满分成绩蝉联《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 品牌榜》榜首,足以说明历经百年至今同仁堂品牌依旧旗帜不到。2022-2023年被片仔癀超越,使同仁堂名列第二。
简单说下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之间的关系,三者互相控股的关系把很多人搞的很糊涂,同仁堂股份(SH600085)持有46.85%的同仁堂科技(01666.HK)的股份以及33.62%的同仁堂国药(03613.HK)的股份。同仁堂科技持有38.05%的同仁堂国药的股份。
其实这点很好区分,三者都是从同仁堂集团这个祖宗分剥出来的,只是分剥的顺序有先后而已,同仁堂集团这个祖宗在1997年将最优质的资产注入同仁堂股份进而于A股上市,2000年同仁堂股份(同仁堂集团的儿子)又将制药二厂等资产注入同仁堂科技并于香港上市,之后同仁堂科技又再次剥离对外资产出来成立同仁堂国药并于2013年香港上市,三者是分别剥离出来并独立上市的,它们都是同仁堂集团向外发展出击的拳头。由此,集团控股股份,股份控股科技,科技控股国药,同时股份也控股国药,打个比喻,同仁堂科技是同仁堂股份的儿子,国药又是科技的儿子,他们的爷爷都是同仁堂集团,而集团真正的老大就是北京国资委(北京国资委好像名声在外。。。还是优先搞央企吧),从集团层面来看它们都是平级的,而集团对国药的定位就是非中国地区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发展海外业务。
或许有人疑惑,为何同仁堂集团要把资产一步步剥离出来并分开独立上市呢,一家人一块过日子有什么不好呢,其实答案就在这里,集团本身庞大臃肿的业务种类和机制使得某些集团重点要发展的业务得以受限,家里人多了,老爷子想开展现代制药于是把儿子放出来自己去搞,儿子想搞海外业务于是把孙子放出来去独立去搞,虽都独立出去但最终还是被老爷子所控股,这就是国有企业下的国有体制风格。 要明白的是将业务独立出来对同仁堂的投资者来讲却是好事一件,巴菲特说过买企业就是买企业的业务,这个业务越具体越好,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会被迫购买一些无用资产,例如你会因为看好A企业的a优势资产业务而被迫购买A企业的b劣势资产,但如果将这些业务独立分类出来让你去选择购买就会大大缓解这种被迫无效的出击,对于同仁堂,有人单独看好现代制药的同仁堂科技,有人看好中药国际化的国药,有人则看好国内中药发展的同仁堂股份,对此就可以针对性去买入一个集团的某项业务,客观的将这种分拆对投资者是个好事,由此对同仁堂的分析要从每项业务逐一去分析。
1、同仁堂国药(03613.HK)
同仁堂国药公司主要有三大块业务:境外卖药(以安宮牛黄丸为主),帮集团的药向境外分销(同仁堂科技/股份),向集团批发药(只有灵芝孢子粉)。
按营收来看:境外卖药占75%、帮集团的药向境外分销占10%、向集团批发孢子粉占15%。
按利润率来看:境外卖药(卖安宮)的毛利率极高(毛估估有80%),帮集团的药向境外分销几乎是亏钱业务,境内向集团批发孢子粉毛利率则在采购框架里约定至少50%毛利率。
境外卖药里香港是大头,与内地经济(来港人士)/香港本土经济强相关。但境内与中国内地经济/孢子粉库存周期强相关,经济差的时候占比可能低很多个点。
公司在香港有2个生产基地,安宮牛黄丸和灵芝孢子粉都在境外生产。但安宮的最主要材料安宮粉采购自集团,公司业务涉及较多关联交易,包括:卖给集团从集团收钱的(向集团批发销售孢子粉),也包括给从集团买东西给集团钱的(采购安宮粉、采购集团成品药);前者是营收里的关联交易,后者是费用/成本里的。前者占营收15%,后者占30%-40%。
同仁堂国药是同仁堂集团的海外平台,主要业务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香港本地市场:
2020年香港本地市场营收5.46亿,净利润5.76亿。
2021年香港本地市场营收6.88亿,净利润6.72亿。
2022年香港本地市场营收8.26亿,净利润7亿。
2023年香港本地市场营收9.15亿,净利润6.32亿。
第二部分是中国内地市场:
2020年中国内地市场营收4.31亿,净利润0.64亿。
2021年中国内地市场营收4.26亿,净利润0.304亿。
2022年中国内地市场营收4.33亿,净利润-0.151亿。
2023年中国内地市场营收1.29亿,净利润-0.325亿。
主要是灵芝孢子粉在内地销路不畅,前几年库存透支所致。
第三部分是海外业务(除香港、大陆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包括澳门,但不包括日本):
2020年海外市场营收3.38亿,净利润0.49亿。
2021年海外市场营收4.41亿,净利润0.84亿。
2022年海外市场营收4.72亿,净利润0.92亿。
2023年海外市场营收4.8亿,净利润0.88亿。
合计同仁堂国药分部净利润:
2020年合计5.76+0.64+0.49=6.89亿。
2021年合计6.72+0.304+0.84=7.86亿。
2022年合计7-0.151+0.92=7.77亿。
2023年合计6.32-0.325+0.88=6.88亿。
年报披露同仁堂国药归母净利润:
2020年归母净利润5.42亿。
2021年归母净利润6.08亿。
2022年归母净利润6.46亿。
2023年归母净利润5.4亿。
从历年分部报告看,从利润构成看,三个分部香港本地市场占85%以上,中国内地市场占5%左右,海外市场占10%左右。从利润率来看,香港分部利润率57%,内地业务利润率-13%,海外业务13%。所以,同仁堂国药的业绩还是要看香港分部,海外分部会有增长,但帮助不大,中国内地分部如果能取消的话,对公司的业绩提升会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境内业务主要以母集团分销其灵芝袍子粉胶囊为主。集团公司在2023年解决了同业竞争,明确要给国药公司来销售灵芝孢子粉,国内都要销售国药的灵芝孢子粉,健康公司的总统牌灵芝孢子粉要下架。国药第二大拳头产品就是破壁灵芝袍子粉胶囊,这个产品再其2013年上市之前一直都在大陆销售,业绩也不错,因为要上市了,总集团就想着既然上市那就专心致志搞你的海外业务,别再把精力放在国内了,于是在2012年11月起决定终止该产品在国内的分销,很多股东投资者和客户纷纷表示不解,于是他们都强烈建议集团再次考虑将灵芝袍子粉胶囊放回国内市场销售,当然同仁堂对股东的请求也认真开了一次董事会,最后决定采纳股东建议将袍子粉胶囊再次分销到大陆市场,迄今为止,这项在大陆通过母集团分销所得的收入依然占据着其收入的15%。
境外业务情况:
海外业务利润也仅有1亿左右,要知道的是同仁堂国药自2004年成立以来迄今也有20年的时间了,能想象出一个几百年的超级老字号用了20年的时间去开拓海外最终也只能每年收益1个亿的概念吗,这意味着海外扩展的艰难和难度之大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同时不要忘记国药的定位是海外发展,但现实是80%的营收依然在国内,很显然走向海外这步棋也才只是刚刚冒尖而已,单纯根据其稳步增长的业绩说它是大踏步显然是言过其实。
有网友找到同仁堂境外单店营收利润数据,引用如下:
同仁堂国药公司2018年在境外一共有54家终端,营收3.33亿,截止2023年,公司境外营收4.8亿,店铺数量是48家,少了6家。单店营收从2018年的620万,增长到了2023年的1000万,近乎翻倍了,盈利更是从2018年的20万增长到2023年的180万,增幅可观。这么看,海外利润的增长确实靠的是店铺质量的提升或者说历史的积累。但看绝对额,一家店一年盈利180万,你认为是否够多。
看看香港,2018年共有27家店,营业收入11.51亿元,利润6.91亿,单店营收3000万,单店利润2500万。2023年还是27家店(其中有的店铺关了又新开了几家店),营业收入依然是11.71亿元,利润6.32亿,单店营收3400万,单店利润2340万,利润还下滑了。从六年来看,香港分部6年没有任何增长,盈利能力还略有下滑。但香港的门店确实挣钱,一家店相当于境外的13家店。
中药卖给谁?尽管我们国家希望中药走出国门,但可见的时间内(比方说10年至20年),中药还是主要卖给华人。即使走出国门,也是卖给国外的华裔。我认为境外购买中药的人群中95%以上也应该是华人。所以同仁堂国药的境外收入依然靠的是境外华人数量的增长和境外华人消费能力的增加。尽管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收入和利润会继续增长,但因为占比低,短期内对公司的业绩提升帮助不大。
2023年,同仁堂国药实现收入15.25亿港元,增速-11.91%;
年度利润5.91亿港元,拥有人应占利润5.4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65港元。增速-16.33%。
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33港元,分红率0.33/0.65=0.50,50%。
现在同仁堂国药市值大约80亿,股价9元,每股盈利为0.65,9/0.65=14,14pe。
分红率0.33/0.65=0.50,50%;股息0.33/9=0.036,3.6%。
2023年度股价最高16.4元跌到9元,9/16.4=0.54-1=-0.46,-46%。
同仁堂国药业绩下滑,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修复,这种修复常常要好多年。展望未来,希望安宫国外注册、三天然安宫、港产自有品种卖回大陆,一个都不要少。
2、同仁堂科技(01666.HK)
同仁堂科技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为人民币67.73亿元,同比增长13.04%;归属于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人民币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46元(2022年:人民币0.46元);每股股息为人民币0.18元(2022年:人民币0.16元)。
同仁堂科技利润拆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同仁堂科技母公司:
2020年营收29.18亿,净利润2.77亿。
2021年营收32.58亿,净利润3.22亿。
2022年营收34.5亿,净利润3.29亿。
2023年营收39.8亿,净利润3.61亿。
第二部分是同仁堂国药(持股38.05%):
2020年营收11.63亿,净利润5.05亿,占比5.05/7.87=0.64,64%。
2021年营收12.92亿,净利润5.4亿,占比5.4/8.67=0.62,62%。
2022年营收14.31亿,净利润5.95亿,占比5.95/10.02=0.59,59%。
2023年营收13.8亿,净利润5.35亿,占比5.35/9.92=0.54,54%。
第三部分是同仁堂科技其他板块:
2020年营收5.27亿,净利润0.053亿。
2021年营收8.52亿,净利润0.045亿。
2022年营收11.11亿,净利润0.77亿。
2023年营收14.14亿,净利润0.96亿。
合计同仁堂科技净利润:
2020年合计2.77+5.05+0.053=7.87亿。
2021年合计3.22+5.4+0.045=8.67亿。
2022年合计3.29+5.95+0.77=10.01亿。
2023年合计3.62+5.35+0.96=9.92亿。
年报披露同仁堂科技归母净利润:
2020年归母净利润4.68亿。
2021年归母净利润5.07亿。
2022年归母净利润5.83亿。
2023年归母净利润5.9亿。
现在同仁堂科技市值大约65亿,股价5元,每股盈利为0.46,5/0.46=11,11pe。
分红率0.18/0.46=0.39,39%;股息0.18/5=0.036,3.6%。
2023年度股价最高8.7元跌到5元,5/8.7=0.57-1=-0.43,-43%。
同仁堂科技受净利润占比50%的国药子公司业绩下滑影响,导致股价暴跌。
3、同仁堂股份(SH600085)
2023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排名第二的同仁堂,公司拥有全国销量最好的安宫牛黄丸,还有十款销售上亿的大单品,400多种中成药,900多家大药房,未来5亿老人,靠它养老,坐享其成。
同仁堂股份利润拆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同仁堂商业(持股51.98%):
2020年净利润2.66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2.66×0.5198=1.38亿。
2021年净利润3.09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3.09×0.5198=1.61亿。
2022年净利润3.62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3.62×0.5198=1.88亿。
2023年净利润5.5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5.5×0.5198=2.86亿。
第二部分是同仁堂国药(持股33.62%):
2020年净利润4.57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4.57×0.3362=1.54亿。
2021年净利润4.97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4.97×0.3362=1.67亿。
2022年净利润5.77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5.77×0.3362=1.94亿。
2023年净利润4.9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4.9×0.3362=1.65亿。
第三部分是同仁堂科技(持股46.85%):
2020年同仁堂科技归母净利润4.68亿,刨除同仁堂国药部分(持股38.05%)归母净利润4.68×(1-0.3805)=2.9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2.9×0.4685=1.36亿。
2021年同仁堂科技归母净利润5.07亿,刨除同仁堂国药部分(持股38.05%)归母净利润5.07×(1-0.3805)=3.14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3.14×0.4685=1.47亿。
2022年同仁堂科技归母净利润5.83亿,刨除同仁堂国药部分(持股38.05%)归母净利润5.83×(1-0.3805)=3.61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3.61×0.4685=1.69亿。
2023年同仁堂科技归母净利润5.9亿,刨除同仁堂国药部分(持股38.05%)归母净利润5.9×(1-0.3805)=3.66亿,归属同仁堂净利润3.66×0.4685=1.71亿。
第四部分是同仁堂年报披露母公司净利润:
2020年母公司净利润7.13亿。
2021年母公司净利润8.57亿。
2022年母公司净利润10.91亿。
2023年母公司净利润12.49亿。
合计同仁堂净利润:
2020年合计1.38+1.54+1.36+7.13=11.41亿。
2021年合计1.61+1.67+1.47+8.57=13.32亿。
2022年合计1.88+1.94+1.69+10.91=16.42亿。
2023年合计2.86+1.65+1.71+12.49=18.71亿。
年报披露同仁堂归母净利润:
2020年10.31亿。
2021年12.27亿。
2022年14.26亿。
2023年16.69亿。
同仁堂(600085)披露年报,同仁堂第4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2%。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8.61亿元,同比增长16.19%;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6.92%;基本每股收益1.22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现在同仁堂市值大约570亿,股价40元,每股盈利为1.22,40/1.22=32,32pe。
分红率0.5/1.22=0.41,41%;股息0.5/40=0.012,1.2%。
2023年度股价最高63元跌到40元,40/63=0.63-1=-0.37,-37%。
从业务发展趋势和流动性,看好同仁堂股份。也有不少朋友问及为何同仁堂科技估值更低,你就偏偏看好同仁堂股份呢?不合逻辑啊,事实上我们都没有搞清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它们其实是不同的两家公司,业务也不同,生意模式也不同,所以,那就不存在什么估值高低之比。
4、医药股的时代需求
林园说,中药年复合30%增长,目前跟踪没有,基本都进入低速增长阶段,重点配置消费属性强的中药股,这类中药股会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中药认可度道阻且长!
中药领域目前不必过分考虑创新。 所谓的创新,多是指技术上的进步。例如,从传统的汤药发展到颗粒剂,再到现在方便服用的片剂和颗粒,这些变化主要是为了提高服用的便利性。 至于中药本身,我目前并未考虑其创新性,更多的是人们对这些药品的重新认识。
还有老药新用,有些药物虽然不是主治某种病症,但实际使用中却发现对其他疾病也有效。
医药30年之内随便买都是对的,年轻人不信中医,50岁以上的人会对中医形成依赖,年纪越大用得越多药,一定是要有效的。他吃了人会舒服很多,人是有体会的。未来30年,中药,西药的市值都会一样。 中国的医药企业最终将与美国医药企业市值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至少有几个企业能够达到这样的市值。
价值投资就是选好的企业,跟着企业的价值增长而增长,资本市场只是一个交易的平台。人做不了精益求精的事情,但要抓1万倍,不要纠结2-3倍,投资中应该抓大放小,虽然别人看起来我们很笨,但大方向对,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未来大品牌医药股会有3-4家和国外医药股市值一样大。中药龙头超越白酒龙头是有可能的。但当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多元化发展,最后可能成为一个财富管理公司。
5、管理层的重要性
4年时间,从2020年开始关注,今年由于同仁堂国药的业绩下滑,同仁堂3家公司都在走熊市,什么时候止跌现在不敢说,要业绩匹配上才行。同仁堂管理层确实不尽如人意,早知道管理不太行,觉得港股老字号便宜,总期待他变好。看来长期业绩优秀的好公司总有优秀的道理。与其期待坏学生变好,不如期待好学生继续优秀。
有网友预测,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大品牌,有历史底蕴,赚钱机器。中药品种最多的中药品牌,主要产品安宫牛黄丸市场占有率第一。未来同仁堂涨到3000亿对应股价是210+,回想今天是40买和35买,其实区别不大。同理,未来1万亿市值的片仔癀股价是1600+,回想今天180买片仔癀和240买片仔癀,区别也不大。它们是未来老龄化最受益的医药潜力股,也是大品牌中药的白马股,我想达到这个市值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

同仁堂股份就等于买了中药板块指数,它是行业的标杆,是一面旗帜,同仁堂是最具有中药代表的企业,它家的中药品种最全,品质工艺最精,目前还远远没有到发展的瓶颈期。而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的药锭都是中药精品中的奢侈品,这个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吃不起,因为我们都是底层的穷人,它们都是富人的养生保命药。
投资同仁堂的逻辑主要靠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需求把营收和净利润给买起来,赚钱主要靠生意模式,别的基本就不要指望了!

——2024.3.30

精彩讨论

瑞京山人03-30 09:32

婴儿潮的人进入了60岁,各种慢性病就会开始找上来了。而慢性病本质原因是老年病,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根治的,西医也是束手无策的。虽然可能西医临床检查没毛病,但患者就是感觉难受。这就是中医中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不要问中医中药为什么,不要去研究具体机理。年轻人、健康人才闲着没事儿问机理,而患者从来都是病急乱投医,哪怕能缓解一点痛苦,饮鸩止渴也愿意,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中药板块的底层逻辑。同仁堂老字号大品牌值得跟踪。

全部讨论

03-30 09:32

婴儿潮的人进入了60岁,各种慢性病就会开始找上来了。而慢性病本质原因是老年病,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根治的,西医也是束手无策的。虽然可能西医临床检查没毛病,但患者就是感觉难受。这就是中医中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不要问中医中药为什么,不要去研究具体机理。年轻人、健康人才闲着没事儿问机理,而患者从来都是病急乱投医,哪怕能缓解一点痛苦,饮鸩止渴也愿意,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中药板块的底层逻辑。同仁堂老字号大品牌值得跟踪。

03-30 10:15

谭总可以入手了

这种由职业经理人打理,管理层无大比例持股的企业,我一律剔出投资范围(别拿茅五泸这些卖不出也可以做出利润的另类反驳)。只有创始人还在,激励机制到位的企业才有长投价值。估值与现实业绩严重不匹配,为未来的价值情怀买单,这是中国"价值投资者"对巴芒主义的严重误读。

03-30 07:27

重点配置消费属性强的中药股,这类中药股会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30%以上增速,同仁堂还要努力才行

03-30 09:45

04-15 13:35

存货大幅增加,有点蹊跷

04-14 16:01

请问安宫的净利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04-14 15:23

估值有点高,其他还好。

04-01 16:20

同仁堂分析的真清楚👍能不能赚钱就看自己的认知了。常言道,你只能赚到你认知的钱。

04-0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