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汉堡理论:可口可乐的股价下跌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0回复:18喜欢:18

【巴菲特的汉堡理论:可口可乐的股价下跌】2010年10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巴菲特的玩偶时代》节目,采访巴菲特、芒格和比尔盖茨。
沃伦·巴菲特:从1886年开始,人们就开始喝可口可乐和相关产品,在中国雪碧可能比可乐更加流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124年的历史,每天人们要消费掉16亿瓶的可乐,而且这个数量每年还在增长,我觉得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无可取代,如果我走出门说我要喝可口可乐,大家每个人都知道可口可乐是什么,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变化。
主持人:我觉得这可能是你一直强调的价值投资的理论,就是拿可口可乐你最爱的这个产品的公司股票来说,在1989年到1999年期间,这10年,这个股票涨了14倍,但是从1999年到2009年的时候,它的市值基本上就没有增加。如果是像我一样的一个普通投资者,我可能就会很困惑,在后面这十年我到底该怎么办,你那个时候有没有困惑过?
沃伦·巴菲特:我们非常幸运,十年后我们很可能还持有可口可乐。
但斌:1988年到现在,那么可口可乐基本上是跌了30%,那么在长达11年的时间损失了30%这样一个情况,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可口可乐这样的股票在它高估的时候,是否值得长期投资?谢谢。
沃伦·巴菲特:谢谢。在1965年我接管了伯克希尔·哈撒维,当时公司股票下跌了50%。
我喜欢我的股票下跌,如果我要买一个汉堡,今天是1块钱,明天是50美分,那么我会更喜欢明天的50美分的汉堡。对股票也是这样,如果一个股票下跌,我会感到很高兴。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他们不喜欢股票下跌,但是我喜欢。
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股票,如果它下降很多,我其实并不担忧。回顾历史的话,在某些时机,如果我卖了可口可乐的股票,之后当它更便宜的时候买入,我会赚钱。但是我对做出这样的预测并不是很在行,所以我只用自己一向所遵从的长期投资的理念来操作。
可口可乐(1988)
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销售超过500种充气和不充气饮料。可口可乐的生意相当简单,公司购买大宗原材料,然后根据配方生产浓缩原浆,卖给装瓶商,再由他们将浓缩原浆与其他成分合成成品。装瓶商将成品卖给零售商,包括小商铺、超市、自动贩售机。没有哪家公司能与可口可乐的持续经营历史相提并论,创立于1886年的可口可乐最初只卖一种产品,130多年后的今天,可口可乐仍然卖着同样的饮料,辅以少许其他产品。
1988年秋天,巴菲特通过大宗交易开始买入可口可乐,到了1989年春天,巴菲特共投入10.23亿美元,买入9340万股可口可乐,占到其总股本的7%。至1989年年底,对可口可乐的投资占到了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组合的35%,成为绝对的重仓股。
对于买入可口可乐的理由,巴菲特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让我们假设你将外出去一个地方十年,出发之前,你打算安排一笔投资,并且你了解到,一旦做出投资,在你不在的这十年中,不可以更改。你怎么想?”毫无疑问,这笔生意必须简单、易懂,这笔生意必须被证明具有多年的可持续性,并且必须具有良好的前景。“如果我能确定市场会成长,我确定领先者依然会是领先者——我指的是世界范围内,我确定销售会有极大的增长,这样的对象,除了可口可乐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其他公司可以做得到。”巴菲特说道:“我相对可以肯定,当我回来的时候,他们会干得比今天更好。”
……
网友散户乙解读说,巴菲特曾以这个例子,阐述股价涨跌和投资者的关系,逻辑十分的正确,但市场上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的股票,尽快涨起来。
问题出在哪?巴菲特错了吗?还是大多数错了?
其实都没有错,只不过大家面对的处境不同。
很多话必须要结合说话人的情况和语境,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看一本书之前,尽量先了解一下作者,知道作者的生活环境、都经历过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写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巴菲特说这句话时,是个什么状态。
此时的巴菲特身价332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1998年汇率大概1:8,假设你平时开支比较大,一年花1个亿,那么你需要从春秋时期开始花,到现在才能花完,比孔子出生还要早100多年。
所以,对于那时候的巴菲特来说,钱真的就只是个数字了,因为股价的涨跌,再也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了。
这就是巴菲特和大多数人的不同,在他眼里已经没有了钱的概念,只是一个又一个的资产,这时候,用便宜的价格,获得优质的资产,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呢?
我们买入股票,也许等着股价涨起来换房子、换车子呢?
这时候,你怎么可能不盼着股价涨呢?
等到股价大涨,只能凭借股市多年磨练的滑头逃了出来。俗称:落袋为安。
落袋为安的意思是:只要你的钱在股市一天,他就是波动的,就不是你的。抛出,转回自己的账户,数字停止了波动,这钱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于是很多朋友和我当初一样,过一段时间要把股票抛了,看看静止的账户数字,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财富,然后再杀进去。这就是典型的落袋为安,现金为王。
我相信大多数朋友和我当初一样,他们无法理解和想象有一天,当你的财富到了一定阶段,我的观念会从:落袋为安。转变为:股权为安。当然,不现金为王的前提是每年有八位数的现金分红。我们的财富永远不需要转回账户了。
所以你可以发现,很多投资大师对投资者都有一个建议,在投资的初期,先依靠自己的技能,积累足够的本金。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芒格会说:“40岁以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可能芒格认为,在40岁前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太难了,而没有足够的原始积累,一个人很难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有些人可能感觉我说的有些片面,资金量的大小和价投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没错。但我想说的是,资金量越大,就越容易成为价投。
我来举几个例子:
1、你持有一定份额的股票,市值10万,每年分红3000,你的家庭年开支是10万,问,你更希望股价涨10倍,市值变成100万;还是股价跌10倍,你可以用分红增持30%的股份,来年分红变成3900。
2、其他条件不变,你持有股票的市值变成100万,你是希望市值变成1000万,还是股价下跌增持,从而明年分红3.9万。
3、其他条件还不变,你持有股票的市值变成10个亿,你每年的分红是3000万,你是希望市值变成100亿,还是股价下跌增持,明年分红变成3900万。
前2个我想应该没有什么争议,都会选择股价上涨吧?
那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哪种选择,对第3个例子更好。
首先,市值10亿的股票,每年分红3000万。
就当每年家庭支出100万,那么分红的钱还剩2900万。
所以,对于第3个例子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我要怎么处理剩下的分红?
你看,不用任何引导,你天然就变成了一个净买家的身份,股价涨跌还重要吗?
你在乎的只是未来你会拿到多少分红,因为对你来说,股价的涨跌已经不是盈利了,分红才是。
所以你在买入一只股票时,测算的是未来这家公司会给你分多少钱,也就是未来分红折现,最后选最高的买。
而这个未来分红折现,就需要去测算公司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不就是价投吗?
所以,我会说,大的资金量确实更容易成为价投。投资出去就是资本,资本增值是靠合理价格布局能长期带来高回报的优质资产。赚钱是靠资本增值,而不是靠判断股价赚差价。
在阅读了这段文字后,我也终于释怀了,希望股价涨也没什么的。
因为在我看来,只要你还需要卖出股票去改善生活,那么股价对你就是有影响的,你永远无法不在乎股价的变动,这没有什么的。
只不过不要被这种心态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无论如何,希望股价涨也好、希望股价跌也好,都不要去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收益。
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找到一家好公司,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俗回报的。
毕竟赚钱自由就是衡量投资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没有赚钱自由之前,多赚钱就是最重要的事!
就好像人生会有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投资也大致经过这三个过程。
这么看来,一笔好的投资离不开四好模式:好的理念,好的公司,好的价格,好的人性。
——2024.2.22

精彩讨论

quande价值02-22 09:34

那个时候的巴菲特还是属于好公司就坚决长期持有不卖出的阶段,也因此而尝到了甜头。后来巴菲特就又有所进化,在高估的时候就会卖出或者至少卖出一部分。而且也公开承认了当时应该卖出可口可乐。后来巴菲特对高估的股票就果断多了,中石油、比亚迪全部卖出,苹果减仓。

全部讨论

02-22 09:34

那个时候的巴菲特还是属于好公司就坚决长期持有不卖出的阶段,也因此而尝到了甜头。后来巴菲特就又有所进化,在高估的时候就会卖出或者至少卖出一部分。而且也公开承认了当时应该卖出可口可乐。后来巴菲特对高估的股票就果断多了,中石油、比亚迪全部卖出,苹果减仓。

02-22 08:18

楼主觉得你说的似是而非。如果用多少年回本的思路,即真实市盈率去看高估低估会更接近真相。

生意必须简单、易懂,这笔生意必须被证明具有多年的可持续性,并且必须具有良好的前景。企业是龙头(具备竞争优势)。

02-22 08:48

在某些时机,如果我卖了可口可乐的股票,之后当它更便宜的时候买入,我会赚钱。但是我对做出这样的预测并不是很在行,所以我只用自己一向所遵从的长期投资的理念来操作。这段好

02-25 11:10

学习

02-22 14:51

02-22 09:30

资金量大确实更容易成为价值投资者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