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周期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8喜欢:5

【中国现代化周期】吴晓波看中国百年现代化周期:
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达到33%,如果历史停留在那一刻是多么美好。但是你知道,人类其实在那个时候已经进入工业革命了,1776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1776年杰斐逊等人发表了《独立宣言》,现代文明已经在欧洲和美国大地上熊熊燃起。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占全球33% GDP的最大农业国,然后历史开始转折,中国的GDP曲线开始大幅下降。接着经历一战、二战,中国继续往下行。这条曲线的最低点在1987年,中国那一年的GDP占全球比重只有1.58%。
1、意外论。罗纳德·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在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叫做《变革中国》,研究中国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他在书中得出结论,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后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这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对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基本判断。再看科斯的“意外论”,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二战后最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但很可能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
2、冲击反应理论。美国人费正清提出了“冲击反应理论”,他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一次农耕文明国家被欧美的西方文明冲击,被打了以后怎么办?爬起来,把鼻血抹掉,你怎么打我的?我学你的技术、学你的制度、学你的治理模式,甚至学你怎么穿衣服。然后呢?通过冲击—反应来重新建构我们的能力。他坚信,中国和美国可能处在两条终将相会的道路上,因为我们都致力于各自的现代化。
3、大分流理论。另一个美国学者彭慕兰写了一本《大分流》,他意识到,可能中国未来的现代化道路有自己的文明、审美和价值观体系,历史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分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政策从来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出于稳定政权和避免阶层矛盾的目的。而在欧洲,各国的政权不是能靠稳定维持的,而必须依赖于竞争和扩张。18世纪之后新大陆的发现,是大分流出现的根本性原因之一。中国自身的演变逻辑大于所有的外部冲击,历史的合理性永远大于所谓的必然性。
4、独特论。基辛格写了一本书叫做《论中国》,这位老政治家,1971年中美邦交破冰就是从他开始的,从1971年到现在,他的访华次数难以尽数。他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的“独特论”,中国经济发展跟西方不一样,会非常独特。他认为,中国历来是一个大国,中国人的政治秩序观来自中国的文明,来自中国文明的中心论,并且始终受其支配和型塑,从未断绝。虽然中国经历了很多的劫难,有时候政治衰弱长达几百年之久,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始终没有泯灭。即便在贫弱分裂时期,它的中心地位仍然是检验地区合法性的试金石。
而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家提出更激烈的关于中国的看法。比如,当一个守成大国遭遇新兴大国的挑战的时候,两者只能生存一个。它们一定会发生一场战争,通过战争来决定谁是世界最终的独裁者。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
其实西方社会也一直在改进,现在基本没有大的经济危机了。以前主要是金本位和资本主义原教旨主义影响,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后来罗斯福新政用凯恩斯主义搞定,就是政府科学调控的市场经济。中国近几十年是凯恩斯、哈耶克、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最近美国也在学习中国的经验,政府支持大搞新经济。中西方互相学习,近些年许多方面越来越接近。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分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政治体制分为民主和专制。把这两者进行组合就是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国家成长模式分为,美欧自由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民主),前苏联模式(命令型计划经济),拉美化模式(市场经济+专制),北欧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新加坡东亚模式(计划经济+民主),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模式。
所以,要相信世界是发展的,我们如果从百年现代化历史角度来看的话,需要对中国这一轮经济改革运动有足够的信心和足够的忍耐力。过去四十年已经证明了中国应该走的就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不折腾,继续就可以。
——2023.11.22

全部讨论

2023-11-22 08:32

有数据说今年中国GDP与美帝GDP的比例从70%降到60%多,40年的追赶趋势会不会打断?

2023-11-22 08:54

只有民主宪政和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出新中国,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文明的国家……

2023-11-22 08:28

中国现代化周期

2023-11-22 08:05

如果从股票投资、财务分析的角度,人们都会去追求高ROE和高ROA的生意
但是显然农业不是。
看看红楼梦的贾家,那么多的农地,每年收益是多少呢?
所以一旦我们看到还有其他的比农业更高的ROA的生意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转向,只是时间早晚和速度快慢的问题。

2023-11-22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