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创造性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2回复:1喜欢:6

【人心的创造性】巴菲特在收购一家企业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步是首先判断企业家是“爱钱还是爱自己的事业”。所谓“读其心”,就是了解企业家内心深处究竟追求的是什么,他们的激情和动力在什么地方。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他认为,任何外在的事物和行动,都是受人的内心思想和意识支配的。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有知就有行,有行必有知。
企业家的“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每日三省吾身”,常常将失败归责于自己,将成功归功于团队。一家企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对待其员工、顾客如何,企业文化如何,同样是企业家心力的外显。作为消费者,我们通过一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企业家的心力产生关联。即使不知道企业家是谁,没有见到企业家本人,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企业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使用苹果手机,我们能够感受到乔布斯对简洁和完美的追求,他虽然已于2011年去世,但他的心力依然在苹果传承;使用微信,我们能够感受到马化腾和张小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做经营,就是用企业家的心去感知消费者的心。做投资,就是用投资者的心去感知企业家的心。一个企业家的“心力资本”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表象考察企业家内心深处追求的是什么。无可否认,大多数企业家创业时追求的是赚钱和生存,并非报效国家那么伟大,也不一定有什么宏伟蓝图和高瞻远瞩的战略。但即使是赚钱,优秀的企业家也有共同点,他们一定是赚有良知的钱,例如产品质量和价格厚道,对顾客和员工较好。一直做正确的事情,不知不觉企业就做得很大。而很多投机型企业家,追求的就是如何快速地赚钱,甚至用不道德的方式赚钱,这样的企业显然走不远。
企业家追求赚钱本身当然没有错,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赚钱和热爱事业,把哪个排在第一位,差别是巨大的。如果追求的只是赚钱,那么赚到足够的钱之后,企业家的动力是什么呢?有的企业家一旦赚到足够的钱后就再也没有动力发展企业,去从事一些低级趣味的活动。有些企业家则享受帝王般的权力,把大大小小的权力抓在手上,不愿意向下授权,也不去发展人才。有的企业家继续有做大企业的动力,只不过动力是更大的欲望需要更多的钱,或者需要更大的数字来证明自己,或者争强好胜超越其他企业家。有的企业家为了赚钱则舍弃价值观。优秀的企业家则并不以金钱数字为最高追求,而是热爱事业本身,追求基业长青,让企业、员工、顾客、整个产业和社会都能良性发展,赚更多的钱只是副产品。他们的动力来自于对事业本身的热爱。优秀企业家的最大的产品就是企业本身。
乔布斯曾说过:"我的激情在于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只是个微妙的差别,但其结果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196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1960年)和加里.贝克尔(1964年)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所表示的资本。它是通过天性、价值观和教育形成的。
人力资本包含了人所有的体力、脑力、心力和协作创新能力。包含价值观的企业家心力、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能够取得比物质资本多得多回报,其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物质资本。
其实企业家都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企业家本质上都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如果是一个悲观的人可能很难做企业,面临一轮一轮的危机,一轮一轮的挑战。卓越的企业家和卓越的管理层能够在相同的物质资产条件下、相同的商业模式下,领导企业获得远超同行的总(物质)资产回报率,这种现象在某些行业、某些企业非常突出。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揭示了我们人类作为“人科”中的智人,因为进化出独特的语言,从而具有了独特的虚构故事的能力,于是可以将大量的陌生人凝聚起来进行社会性的协作,因此智人最终成为了大自然的主宰。就是我们必须要激发每一个人的无限创造性,只有把人心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而且把每一个个体的内心的无限创造性,激发出来,每一个人,才能够创造出个性化独特性的知识,而没有那些独特性个性化的知识,那么人类就不可能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这些独特的个性化的分散知识,通过市场机制的协调配合,就能够得到最有效的运用。这就是人类经济增长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秘密。
所以,人类的思想,人类的预期,人类的感情,人类的梦想,人类的冒险精神,人类的崇高理想,正是推动人类经济不断向前的最重要的动力。
比如,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人种,企业家是全世界所有职业中可以被量化为“人力资产”的资产,因为企业家是对一个量化目标负责任的人。所谓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能够面对不确定性,进行不断挑战的那个人,当那个东西被确定以后已经跟你的企业没有关系了。亚马逊的贝索斯曾经讲过,我们做企业的人面对一个不确定性,当我认定它有30%成功率的时候,我应该立即行动,那么当这件事情有70%成功率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跟你没有关系了。这就是面对不确定性的经营挑战。那么企业家为什么很难,他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最多只有30%的成功率,你敢不敢去赌这件事。所以一个企业家必须是一个赌徒,同时必须是一个精算师。面对不确定性进行挑战,对风险进行控制,这两件事是反人性的,所以企业家不是教出来的,是天生的。
国企管理层说到底,类似职业经理人,他们没有所有权,关键在责任心,遇到有上进心的,也可以干的轰轰烈烈。比如茅台的董事长季克良,格力的创始人朱江洪等都是国企的优秀企业家,他们比大部分民营企业家还要优秀。还有一类垄断国企按部就班就行,管理层别折腾。按理说,如果私人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一致,一心为公司发展,那一定是最好的。我因为孤陋寡闻,也没有能力识人,就对私企有了偏见也所防范,如果像段永平那样,很了解企业创始人丁磊和黄峥,那当然是最好的。另外人也是变的,最近两年消费品不太好很大部分原因大股东套现减持,不想折腾准备躺平随时准备撤退导致的;因为是充分竞争的生意,管理层的稍微松懈就会让整个体系斗争下降,导致这些的原因有经济因素,更多是社会环境导致;而全职投资人很难理解这些心境的变化,企业是人做的,而人都有七情六欲,社会不尊重企业家或者个人财产,奋斗动力就消退了。
企业员工也应该是一个知识员工,应该有一个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每个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对共同愿景的维护上,才能实现企业组织的效率优化。每一个人在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中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和自我的提升,要把人们从一个被动的、无助的一个反应者、被管理者转变为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一个人要把自己的行为,从对现实的反应转为对未来的创造性。在一个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激发组织内各个层级人员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组织,才能傲视群雄。因此,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对组织而言,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这就是彼得.圣吉提出《第五项修炼》:打造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他提倡,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应该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所有的学习型组织的修炼都关系心灵上的转换。这就是人心的无限创造性。
如果按照价值链条,一个做商品品牌公司的价值链如下:开发差异化产品50%,高效传播品牌和产品30%,运营和转化10%,后端服务10%。传统公司95%的人围绕运营、转化和服务的20%价值展开工作,自认为带来了95%的价值,其实都是红利的结果。价值链的80%都是软功夫,想具备可以复制的价值,需要把整个链条深入的做完,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心力,耐力。
但凡思维固化,换个方式就难以接受,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其实都是不专业的表现,体现在管理上就是单一能力试图解决所有问题,体现到投资上就是通过现象试图解决本质,把投机赚钱的经验试图复制到投资上,通过财报来做投资决策。
模糊的东西做多了,做决策就越来越感性,越来越笼统了,出现问题喜欢一刀切,看看这个管理模式是不是更像我们的父母还有我们的管理层。还美其名曰:一切都为了你好!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发现问题的人,这是无能管理层的杀手锏。但是没有深度思考的人居然认同这种管理方式,对常识熟视无睹。三五年后预测变成现实的时候,悔之晚矣,然后总结出来:我就是没有能力。意思是:你能怎么办。是的,相信和看见的先后顺序只隔了价值观的认同。
人心的无限创造性:个人创新活力的源头活水是人心内在的本具自足的无限创造性
个人创新活力的爆发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说:他认为大繁荣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尤其是个人渴望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新的价值观点燃了激发广泛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
大量实例说明,大繁荣得以成功开启的绝大多数创新并非是亨利福特那种孤独的梦想家所创造的,而是千百万普通人共同参与所创造出来的,前提则是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想、开放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对经济和技术的现状进行持续的改进。正是这种由广泛大众所参与的创新,创造了庶民的繁荣兴盛或大繁荣,成功实现了普通人的物质条件改善,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好生活”。
可见,各行各业的人们,不只是科学家和实验室研究人员,都具有构思新事物的先天能力,无论科学家是否开启了新的可能性,而一个现代社会允许甚至鼓励人们去将这些新构思付诸实践——去创造和尝试它们,又促使人们提出新的构想。这样整个国家都将蓬勃发展。这意味着,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熊彼特式创新,在高创新水平的国家,这些创新大部分是自主的:它来自在该国经济中的数量众多的普通人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无论经济学看起来多么的高深,多么的复杂,其实最后说白了,它说的就是最基本的人性,最基本的常识。就是尊重人性,尊重常识,最后必然顺应规律。我们扪心自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你会辛勤努力的工作,你会努力的去创新创业,去冒风险,去承受很多的困难,很多的煎熬去创办一家企业呢?你不需要知道什么科斯的经济学,你不需要知道任何的经济学的理论,你就可以给我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就是你劳动的成果,如果能够归你自己所有,你能够完全的拥有你的劳动的果实,你才会为自己去努力的工作。如果你工作的成果,你完全得不到,你所工作的成果完全被别人所支配所控制所拥有,那么你有什么样的动机去努力工作呢?所以人的自私就是对人性的最基本的描述和概括,所以尊重自私这一个最基本的人性,他就能够让每一个人,把他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把他最大的才华发挥出来,把他最大的努力能激励出来,那这样一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实现持续的增长。一个国家就会实现繁荣富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摆脱贫穷,实现富裕。相反如果我们消灭私有产权,不保障私有产权,否定私有产权,你自己的劳动成果你自己得不到,这个人创办的企业,你的收入,你的利润,自己没办法支配,我们试想一下,哪一个人还会努力工作呢?哪一个人还会去办企业,去创业呢?哪一个人还会去辛勤的去寻找新的创造,创新,创业的机会呢?其实就是我们要尊重人性和尊重常识,而这个人性和常识就是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最高的规律。
——这就是为什么马云的经济,商业知识也没有,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就敢去创业,创办阿里巴巴的“人心”动力。
也是我报表看不懂,生意没做过一单,就敢去股票市场冒险,做股票投资的内在原因。
有了人心的创造性,天才,奇才,怪才,能够不断的涌现出来!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薛定谔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负熵”
负熵又是什么呢?
负熵就是一个开放、多元、自由、包容的生命体系持续不断从外部汲取或自我创造的“生命内能”
什么是熵,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用于度量系统的混乱程度。大自然任何时候都是高温向低温转移,在一个封闭系统里,随着时间增长,其温差必然降低,其熵必然增加,系统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温差为零,系统退化到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状态(被称为熵死)。这个定律意味着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
有没有可能避免熵死呢?有,就是建立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一个叫伊里亚·普里戈金的科学家提出来的,他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熵会减少(也就是“熵减”),系统从而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这种结构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远离平衡,二是开放,三是非线性发展,非线性发展是指系统的发展不是平滑的,有时候会出现突变性的进化或者崩溃,成长曲线因此会变得阶段性非常陡峭。
我看过一个统计,从20年的长度看,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会从巅峰走向持续的衰落,时间在不断毁灭它们的价值。一家公司要有很高的胜率,它的护城河必须很宽,这还不够,企业文化同样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公司都必然熵增,活力都会或快或慢地流失,因此所有的公司都要做熵减。熵减应该是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你持有一家公司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最完美的就是巴菲特说的永远,这样的一家公司,如果不能持续保持活力,你的投资怎么会有好的回报?
熵增不是简单的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必然走向衰落的趋势,真没有别的词可以表达如此丰富的内涵。一些很老的公司的老板觉得自己还能干,员工对公司也很忠诚,工作好像也很努力,但为什么就是停滞不前了呢?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可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马化腾说过,你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就错在你太老了。如果一家公司不加大开放的力度,不注重引进新人、提拔新人,淘汰一些混日子的老人,无论曾经多么优秀的公司都很快会成为昨日黄花。
时间是长期价值投资的敌人,不是朋友。只有熵减能力很强的公司,我们长期持有它才能获得好的回报。
以上这些概念有点难懂,其实可以这么理解,通俗易懂:一个人从年青力壮走向衰老,最终死亡,就是熵增,谁也不想,但这是必然趋势,熵减就是返老还童,起死回生。宇宙总的趋势是熵增,眼前那些美好的事物总会破败,火会熄灭,肉会腐烂,木屋会塌,人会老死,但是,我们也发现,每天都有新的山脉岛屿形成,每年春天植物总会发出新芽,婴儿哇哇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大自然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耗散系统,太阳源源不断给地球输送热能,通过大气流动、水循环、光合作用等,大自然持续处于熵减的状态从而维持自己的活力。这给我们一个重大的启示:这个世界总的趋势是熵增,但是我们可以向大自然学习,人为创造一个熵减的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里可以一定程度逆生长,保持活力。
正如李录先生在 2019 年 11 月份北大演讲中最后总结到:
人可以把世界变成一个熵减的世界,可以让熵倒流。人可以通过学习,从完全无知变得博学;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还可以创造出这么多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新事物。自从人类来到地球,整个世界、地球都发生了巨变,今天我们甚至有可能离开地球移民太空,可以让宇宙都发生变化,这些完全是有可能的。前面提到,我做的第一个投资和无线电话有关,虽然当时我也没完全搞清楚。26年后的今天,我们谁还能够离开手机?手机、互联网,所有这些其实都只是一个小小的真知就创造出来的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其实就是TCP/IP,就是一个协议(protocol)。整个计算机就是一个零和一的排列组合,再加上用硅和电来决定是零还是一的二极管---就这么一个真知让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对我来说,投资的经历让我真实感受到了人的熵减过程。投资,尤其是在正道上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熵减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确实可以帮助着去创造,你确实可以做到“多赢”,你不仅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身边的人。而且这些被你所支持的洞见,能够让人类世界变得和其他生物所在的客观世界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我想把这种感觉也分享给大家。
——2022.10.5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