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5回复:19喜欢:25

《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
——书稿分享提纲
作者:冰冻三尺一
音频:冰冻三尺一杂谈
各位喜马拉雅音频的投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公元2021年12月16日,我是网友:冰冻三尺一,是一名普通的业余投资爱好者。我分享的题目是《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分享的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缘起
拨开价值投资的迷雾,价值规律是由企业基本面和投资者主观判断两个要素构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企业基本面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而投资者是包括机构、个人投资者和散户等的主观判断合集,也就是产生估值,如果没有市场大众这个要素参与,那就不存在市场,也就不会产生估值,相当于公司不上市!
价值规律最重要的就是供求关系。企业基本面的变化,叠加市场大众的认知偏差,脱离了市场大众,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都不会发生。由此,市场大众认知情绪波动产生低估机会,高估风险。巴菲特经常说,股市只有在两端的时候我才看得清楚。这样低估买进高估卖出,在戴维斯双击过程中,确实可以产生超额收益,超额收益既包括挣低估的钱,又包括挣高估泡沫的钱,还有利润增加的钱,主要有三块收益。
而企业本质盯的是内在价值,要的是利润,不要市盈率,如果长期持有,就只能挣低估、利润增加这两块收益的钱,也就是说只要你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跟自己经营公司一样,命运主要取决于利润这个单一要素,基本与市盈率、人性博弈无关。很多涨跌,当时可能波澜壮阔,拉长时间,留在曲线上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点。
巴菲特198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时的演讲《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翻译过来就是《格雷厄姆和多德门徒的超级投资者》中说:
说起来也奇怪,人们对于“以 40 美分购买价值 1 美元的资产” 这个概念,不是一点就通,就是完全拒绝。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不接受这个概念, 即使你跟谈论好几年,并拿出投资记录给他看,他的想法还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就是没有办法接受。
像 Rick Guerin 的例子,他没有受过任何商学院的教育,却能够马上明白这个概念,并在 5 分钟内就开始运用它了。我从来没有看过有一个人是经过十年时间才慢慢转变成价值型投资者的。它与个人的 IQ 或教育背景没有关系。它要不然就是马上被领悟,不然就是永远都不明白。
二、价值投资的两个核心要素
评价投资能力的两个核心要素:
一个是价值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用市场,分别是市场先生、安全边际、定价权、人性博弈四个理念;
另一个是企业本质,也就是我们常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分别是买入股权、能力圈、洞察力三个理念。
所以,有些人有市场感觉,侧重于利用价值规律赚钱;而有些人有商业洞见,则喜欢寻找企业本质,忽略部分价值规律,仅依靠企业净利增长赚钱,真正的企业经营者走着走着都会自觉不自觉走到这条路上来了。
1、侧重于利用价值规律赚钱的,主要是那些缺乏商业阅历和商业智慧的投资者,确实需要博弈,因为你的根基是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利用价值规律赚钱,喜欢价值发现低估企业,容易卖飞伟大企业,本质是套利,优质企业只是套利的道具罢了!
忽略企业本质一味去追求价值规律博弈,殊不知这只是表面现象,虽然企业上市了,一定会按价值规律去波动运行,但价值规律改变不了企业本质,好企业不会因为价值规律变差,差企业也不会因为价值规律变好。这种方法类似低买高卖摆地摊的搞法,赚钱当然很煎熬而且往往赚得是一次性钱。
反观那些只投优质公司,靠优质公司持续创造财富赚钱,类似养猪,猪养肥了不长膘了再卖,赚钱则要简单很多。他们只牢牢抓住优质公司这个本质,也很少去跟市场先生博弈,往往赚得是大钱。
价值规律是永恒的,违反价值规律的行为,不可能长久。遵守价值规律,勤勤恳恳,看得懂行业发展趋势,看得懂企业经营好坏,看得懂报表。你要有对历史估值了解,明白什么时候是便宜,什么时候是贵。你要有一颗大心脏,当然只有非常了解企业,行业,经济发展规律,你才能拿得住。对股价反应的未来,要有估值的判断力,才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卖出。
2、侧重于寻找企业本质赚钱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老巴说,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能说出企业最后的买家就是企业本身,这种话好像只有企业家能说出来,类似投资家是无法说出来的!
把握企业本质赚钱的,只有牢牢抓住企业创造真实净利这个本质,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股价与净利是匹配的,并不会赚市盈率的钱。
但有些人获利的基础是利用价值规律、利润增长做道具玩市盈率。与巴菲特获利老老实实从利润获得是不同的。这也是买伟大企业很容易犯的毛病之一。
3、投资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价值规律与企业本质二者都重要。但很多投资者由于阅历、性格、追求极致等原因,表现出很强的单一要素思维属性,比如有的投资者可能侧重于价值规律,整天在那儿从认知到人性惨烈博弈,还有的得益于多年的企业经营经验更侧重于企业本质,有的投资者甚至比真正的企业经营者看得更远更全面更深刻。当然,能把两者都用好,老巴就是个很好的集大成者, 巴菲特说:我是个好投资家,因为我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个好企业家,因为我是一个投资家。
三、价值规律与企业本质
股票市场以我的理解主要有四大价值规律:市场先生、安全边际、定价权、人性博弈(从认知博弈到人性博弈)。
1、市场先生
巴菲特说,你不需要很聪明,你需要情绪稳定,你需要把情绪从对损失时的担忧和盈利时的贪婪剥离出来。
其实买入任何公司股票,都会面临上涨,持平,下跌三种状况,你只有买入时做好下跌50%的准备你才能保持平常心。每个人都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者,所有的动作都是内心那时那刻的真正想法和动作,之所以动作变形,还是缺乏纠错能力,或未曾真知啊!
投资中决定你胜负的,其实我倒觉得性格其实是很重要的,有些人的性格天然不适合做投资,但是有些人确实天然适合。一个人能不能在股票市场赚到钱,就其根本而言是性格决定。比如,有些人表面客观理性,但只要自己感觉不合适就暴跳如雷。因为朋友好心提醒自己持仓或者做事的缺点,马上把曾经的朋友看成不共戴天的仇敌。这都是有太大的性格缺陷。严格意义讲,很难在金融市场取得成功。
为什么企业家不能在投资中规律性的成功,因为投资确实是比创业更难的一件事,对认知能力和性格秉性的要求更高一些。这一切都要在理性的支配之下,战胜人类自身与生俱来的动物性,非理性以及情绪化!才能真正懂得“滞后满足”!心理学中有个“强化效应”的概念。无论做什么,不断得到强化,所有人都能做得更好。如果每次做得好都能得到奖励,人们会越做越好,价值投资也不例外。
2、安全边际
一是早期安全边际概念,就是用4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这是格老的静态安全边际。
二是安全边际的进化,就是用合理价格买优质公司。从格老的静态安全边际转移到了公司的理解度和商业智慧这一层动态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安全边际依然在,只不过它也跟随市场变化发生转移了。
价值投资本质上就是保守主义,这是价值投资策略所决定的。保守主义体现在术的层面上,就是安全边际。虽然永久性资本损失和内在价值呈正相关关系,但如果在内在价值稳定并没有向下发生剧变的情景下,股票价格却下跌了50%以上,从而造成了暂时性的资本损失,那也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内在价值严重折损会造成股价的猛烈下跌,内在价值没有折损但股价严重偏离了内在价值同样也会造成股价的猛烈下跌,并且后者的情形极具普遍性。普通的投资者通常并不清楚内在价值,也无法对其进行评估,因此后者对于他们而言更加重要,远离风险是要务。
3、定价权
巴菲特在挑选接班人时给出三个条件:第一,独立思考;第二,情绪稳定;第三,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
其中我们把市场先生拆解为,理解机构的行为特点称为定价权,理解人性称为人性博弈。大部分的散户投资者,并不了解机构的行为特点。
定价权掌握在谁手里?多少年前,某财经大V说过:“中国股市的顶是公募基金买出来的,底是公募基金砸出来的。”
事实确实如此。这也揭示了一个现实,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谁手里?一定在主流机构的手里。他们认为该涨了,不管合理不合理,也就该涨了。当他们大多数人情绪低落时,就又该跌了。主流机构除了有能力为股票市场做顶和筑底,还有能力把很多股票玩惨。
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大型主流机构手中,就好比美股定价权掌握在华尔街手中一样。主流机构的买股票常常是比投机者更注重基本面,比真正的投资者更看重趋势。他们常常在一支股票50元时疯狂买进,但20元时疯狂卖出。似乎有时候不太在意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是30元。
定价权与市场预期、市场共识的关系。定价权只有与市场预期和市场共识形成共振,才会产生作用,否则抱团也只是庞氏骗局,最终会被市场吞没!
所谓市场预期,就是一个股票的想象空间,而达成市场共识,就是形成预期的一致性。以万科,平安为例,是真有机构抱团,真有专业人士看好,但连散户都认为地产没有发展前途,平安投资能力不行等,所以没有达成市场共识的定价权是没用的,你一个机构看好,我千万个机构砸盘,你一个专业人士看好,我小散都可以把你的逻辑当笑话,那你只有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每天只能从认知到人性反复博弈!
那些拥有定价权,也就是市场共识的定价权拥有者,当然要什么有什么。因为,股价上涨的动力源于内在价值的增加,但最终还是要靠资金外力来推动,从而实现财富增值和共赢。
茅台为例,主流机构的基金经理一定是2021年茅台1000——2600元,每一个价位的净买入者,当然还有其他买进的资金,大部分也是专业人士买进的,估值他们也懂,价值投资他们也知道,而且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同理,如果茅台股价停滞上涨,或3、5年不涨,那么茅台内在价值1600元,把股价砸到1300元甚至900元的每一个下行价位的卖单,也是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因为只有他们手里有货卖。
所以,拥有定价权的主流机构从过去既不看基本面也不看估值炒普通股,现在进化到只看基本面不看估值炒优质股。但我们相信主流机构长期还是理性的,我们也相信市场做为一个整体会慢慢恢复理性,进而相信股票市场长期是有逻辑的。我们在市场里是没有定价权的。当我们的节奏比主流机构快1个月时,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我们的想法比主流机构提前了2—3年时,等待我们的一定是一段艰难的时间。但所有的困难都将被我们战胜,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坚韧的性格有信心。但如果市场非理性长期存在,股价高低由炒家决定,我们会坚决退出市场。
4、人性博弈
从认知博弈到人性博弈:就是对价值投资和股权思维的信仰。
看一下从认知博弈到人性博弈的过程:
首先是认知博弈。股票市场对公司的系统认知和估值的理解只是生存的基础,只是前哨战。
其次是长期持有。巴菲特说,我用屁股赚的钱比脑袋多。事实上投资人赚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来自于持有。
致富之道确实在于“买对并持有”,这也是我们在长期投资实践中得出的领悟。如果说宏观历史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的话,那就是,优秀公司股票终将让我们获得丰厚的收益。然而,股市在大部分时间内表现得都很糟糕,但越是这样就越要奉行“买对并持有”的原则。
不过,“买对并持有”的策略前提十分严苛,长期稳定发展且具有“基业长青”的特质必不可少。这种策略更是一种长期的思维:不在于是否多少倍数,而在于是否长期。
“买对”显然需要远见和勇气,对未来之事极具信心,对无法用数学证明的事物极具信心。
而“持有”获得超额回报则需要极度的耐心和非凡的毅力,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心理的强韧。因为只有长期持有才可以确保获得股价与公司价值的高度相关性和确定性。股价虽然会回归内在价值,但什么时间回归却是完全无法预测的。股价可能随着内在价值增长稳步增长,也可能几年不反应,然后在一个月之内快速反应。很多实例表明,股价对内在价值的反映也存在“二八法则”,大多数优秀公司的股价上涨是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完成的,但我们不知道这个时间会在什么时刻到来。所以,我们的持股务必做到对所有时间傻傻地“全覆盖”,才能保证股价反映内在价值的“闪电时刻”一定在场。
因此,我们不认为这种策略适合所有的人。
我们坚持的是用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质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获得合理回报。我们不会为任何东西付高价。但最近市场(2021年有些估值已经疯狂)的演绎是“用任何价格只要买进优质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均可获得暴利。”短期市场的结果确实如此。邱国鹭说,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聪明,低估了市场的愚蠢。市场有时候是非常愚蠢的,而低估别人的愚蠢也是自己的愚蠢。因为盛宴早晚会结束。
还有持有过程中卖飞的痛悟:比如茅台2020年合理价格1200卖出,但到2021年股价涨到2300,你就损失了赚1100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包括每年内在价值增长的机会成本。而且卖飞会在复利效应下的放大,因为你在1200卖出时由于本金的变大,你卖飞损失的钱可能比你投资3年挣得还多哈!所以好不容易碰上的好公司不要轻易因为价钱可能高了一点点就卖掉了。即使最终你的判断是对的,那么股价迟早会回归内在价值,但市场先生的任性,等再次回到合理价格随着内在价值的不断提升,说不定股价比你卖飞价又涨了好多倍,这就是时间价值成本,这谁又说得清呢?!
再比如,段永平先生2001年1块钱买了200万美金网易,到2011年持有10年开始减持网易买入苹果股票,网易赚了200倍,4亿美金。这很多了吧?但他也很遗憾,如果不卖,到2017年就变成52亿美金了(当然现在市值更大了)。那么52/4=13,卖飞后期赚得钱居然是卖飞价的13倍!段永平在十年前卖飞网易后,现在也进化了,2020年稳稳拿住了苹果,茅台,腾讯!投资确实需要一些历练!
任何优质股票都会充分演绎从低估,到严重低估,再到合理甚至高估,最后才是持续高估和泡沫破灭,这个股市最大的周期!股市会像潮水一样波动,牛熊会像春夏秋冬一样交替,万事万物皆有周期!
最后是人性博弈。因为市场上实际上是各种各样人的一个行为的合集,所以需要我们去了解,人类的误判心理学这方面的知识,《穷查理宝典》查理先生是非常懂人性的,人性复杂无比,但人性又是恒古不变,他的误判心理学提出了25种心理倾向,非常有智慧,值得我们觉醒和认知。人类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误判心理,就是因为存在很多过度简化的思维方式,有很多动物本性。人性最终在股票市场上的体现可以简化为贪婪和恐惧,太多的人克服不了人性,在这么残酷的市场就很难生存了。
贪婪,短视,逐利,妒忌,自私,自以为是……,这么多看似不好的词,实际是人类祖先数万年前为了生存优胜劣汰的结果。那些不自私不逐利甚至不短视的人类祖先早就被大自然淘汰了。这些基因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你有我有谁都有。但现代人还学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虚伪。人们常矢口否认自己有这些基因,喜欢把自己说成很高尚。亿万有着这些基因的人们构成了股票市场,甚至整个社会。所以也就有了中国古人讲的“人心难测”。
人都是主观的动物,很少有理性客观的时候,但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很客观,别人很主观,所以老想以理服人,结果可想而知。在股票市场战胜这些人性的人和在生活中修炼的人们一样。都是克服了人性的基因变异者。
再看企业本质:
企业是大股东的企业,也是小股东的企业,但最终是社会的企业。那些股票市场的真正投资者和实体公司的企业主完完全全是一类人,他们身上也流淌着“企业主精神”的血液。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中,是股东承担了资本的风险,他们把钱甚至是全部“身家”拿出来,承担了全部的风险,他们为国家缴纳了税收,他们为管理层支付了奖金,他们解决了成千上万的员工就业,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价值投资财富的真正来源,来自于企业创造价值与内生增长,来自于企业每年的新增利润与分红。如果你懂得价值投资财富的真正来源,懂得收起贪婪之心,就不会卖飞任何伟大公司了!因为你永远也挣不到低估高估的钱。换句话说,那些老是惦记低估高估,看不惯泡沫,还是对价值投资财富来源的本质理解不深刻,属于想多了!
我们的基本认知是,股票本质上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股票的价格就是由股票的价值,也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所决定的。这个内在价值不是市场价值而且经济价值。所有公司的价值是由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净资产决定的。虽然股票价格上下波动在短期内很难预测,但长期而言一定是由公司的价值决定的。聪明的投资者只要在股票的价格远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的时候买进,又在价格接近或高于价值时卖出,就能够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赚很多钱。
国内巨大的,多层次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了那些有基因长青基因的伟大企业、创业者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扒上伟大公司股票列车,占好座位,并千方百计增加座位的投资者,以巨大的投资际遇和财富。他们天生聪明、勤奋,喜欢把自我认知优势发挥到极致,紧紧抓住特许经营、垄断型企业,抓住能抵御竞争的成长型龙头公司,抓住这个时代最赚钱的互联网垄断平台公司,与之同行,从而获得巨大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比如,段永平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入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然后是句号”。未来自由现金流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两方面来判断和筛选,其中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能够长期获得很好利润的商业模式,一般都是通过提供很好的产品或服务而来的。投资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并确定其是伟大公司,找到一个伟大公司非常难,不要为一点点差价就卖掉了。不懂不做,搞懂一个公司非常不容易,需要大量的学习,中间会犯很多错误,最好还有经营企业的经验。
还有林园的买垄断买赚钱机器。如果是长远的投资,你就要买有垄断有护城河有定价权的公司,买一个它的产品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的公司,而不要买一些资产消耗类的公司。即使一个公司现在还赚钱,但是这个行业已经衰败,行业前景不好,那么,这种投资最好不要去碰,最后它会把你所有的资产都消耗掉。买赚钱机器,投入一定,产出无限大,既然买了,那就平常心。
由此可见,中国股市经过长达20多年的价值投资实践,这样就产生了一批中国巴菲特。其实以我的理解,所谓的中国巴菲特,只不过是把企业本质这个投资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各显神通发挥到极致的一帮深度价值投资者而已,甚至有的本身就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往往凭借过人的商业阅历和商业智慧,对企业本质有着极其深刻的洞见,聪明的像市场的精灵。
真正决定我们财富命运的就是我们持有的企业本质,而价值规律只是持有过程中的内在基本功,包括波动关,人性关,经历几轮牛熊过一次关就够了。我们投资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在我们自己能理解的范围内找长期回报较高的公司去持有。如果有时间和机会能找到我们觉得回报更好的公司,我们当然会换过去的。企业分析能力是投资人立足之本。在本质上说,我们都是认知逻辑的求索者,大道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用学习和通悟去抵达。
投资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因为股票这东西它的收益不是均匀分配的,有可能你持股5年,90%的时间不赚钱,股价不涨或下跌,股价上涨的时间只有5%。所以投资又是门槛很高的事。它的门槛高在除了投入金钱,还需投入时间来陪投资标的,下跌,上涨,调整。而人往往不愿意投入的便是时间。投资的道路就像人生道路一样,绝无可能一路平坦。
在持有过程中,正确理解持有与买入的关系。持有就是开车,认知就是加油,油不够没法开车,认知不够没法继续持有。大家很容易低估重仓持有一个公司的难度,但这是对持有人水平很重要的一个考量。
段永平说,理论上讲,持有=买入,这不是一个观点而是一个事实,如果人们没有持有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心态,每时每刻都会有卖出冲动的。逻辑层面上,持有等于买入,人性认知面前,持有不等于买入;逻辑是科学,所以持有=买入,而人性是博弈,所以持有≠买入。
总之,持有=零手续费的买入, 这个公式是成立的,如果不愿买入按说也不该持有,不愿买入说明你认为持有现金复合收益率更高或者持有别的股票收益更高。那么你就应该卖出现在的持仓全部持有现金或者买入你认为更好的其它股票。
四、价值投资的江湖
现在价值投资再也不是当年养在深闺人未识,改变命运的独门绝技!价值投资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进化,分化也很大,赚到大钱的瞧不起赚小钱的,赚小钱的瞧不起没赚钱的。少了当年共同求索的低调谦逊,多了财富增值带来的自我膨胀。说得再多不如赚得多,赚得回报率再高不如赚钱的数量大,这就是价值投资这个江湖最简单最粗暴的判定!
毕竟赚钱自由就是衡量投资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有的人把价值投资理念当一门生意做,可以做网站,卖基金,也可以写书、写公众号收费,还可以卖课程、直播带货等。如果说价值投资理念没什么可学的,其实不需要什么理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其实属于定义,因为股票就是公司的一部分。确实有砸锅的风险。——投资这么难,还是卖铲子来钱快,来钱多。
在股票市场上折腾十多年之后,再回过头听巴菲特68岁,1998年的时候,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经典演讲,发现真的是好多东西才真正听懂啊!比如,生意(好生意与烂生意),人性(品质、聪明与智慧),品牌心智,垄断护城河,定价权,净资产收益率,做空,调研,套利,借钱,犯错,估值,能力圈(六个好生意),市场先生,安全边际,长期持有,机会成本,弱者之道,禀赋效应,做喜欢的事,际遇(娘胎彩票),天赋,运气,乐观等,老巴在演讲中一口气说出24个常用的投资术语,还有对公司,对生意的理解没有算,这么看来投资还是有点复杂,但凡精通一点,都可以独步江湖!可见,当时的老巴正值巅峰状态,才思敏捷,语速极快,经典语句如水银泻地且逻辑严谨,堪称经典演讲!这个演讲非常值得仔细听,可以多看几次,看到明白为止!
人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做投资也不需要去崇拜谁,无论是巴菲特,芒格还是其他大V。崇拜再多的牛人也不如做好一个自己。言必称巴菲特,芒格,或任何人,并不会增加自己的财富。投资得做自己的功课,看准拿稳,用一生去守候自己的信念,最终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朝三暮四,心猿意马,无论嘴里平常念叨多少大V的名字,最终也会一事无成。硬要说让我领悟价投的就是: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这是巴菲特吃了十碗饭后总结出来的。但事实上这句话我10年前就会背了,但我一直没真的领悟,直到我吃完第九碗饭才有点明白。这么说吧,如果我吃饱一顿饭要十碗饭,当我吃到第十碗时就吃饱了。你关心和看重的是第十碗饭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之前的每一碗饭都重要。
我们坚持用生意的思维看待股票,要利润不要市盈率。股价该值多少就多少,内在价值和股价差距越小,这样对买家和卖家都最公平。记得马克思说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买股票花的是价格,买的是价值。价值投资的财富本质是公司创造的,我们希望从企业的利润而不是市盈率的提升去获取财富。让我们再重复一下沃伦.巴菲特对投资的定义,投资就是今天投入一笔钱,明天拿回更多的钱。而拿回的钱是从企业利润而不是别人的口袋里获得。我们信奉的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赚钱。”我们没有暴富的心理期待,慢慢的变得富有已经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了!
最后说一下我们对财富的态度。财富是由千千万万企业创造的,而驱动力是企业家敢于冒险去做事的精神,我们尊重一切老老实实赚钱的人们。从华为的任正非,到千千万万的小企业主,从富士康的打工妹,到股票市场的真正投资人。每个人的人生机遇不同,上天给我们安排的财富也就不同,这不是个人的过错。但也确实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从穷人变成中产或富人。更多的人成为中产或富人,他们比穷人更有条件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还可以全世界走走看看,视野格局会更开放、更讲道理,看待事物也就更理性温和,遇事的不理性极端情绪才会慢慢消退。在投资中,我们信奉的是老老实实赚钱的价值观,信奉的是保守主义,信奉的是诚实,我们相信真正的投资者应该是善良的。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2021年12月16日

全部讨论

2023-11-15 07:55

有很多启发收藏

2022-05-04 16:45

有幸拜读。一点体会:看透企业10年的发展,很难,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是这样,如何按照此推测给企业估值呢?

2021-12-16 21:57

【商业逻辑是个弱逻辑】投资是51%的商业逻辑+49%的未知变量,商业逻辑可以被变量打破,所以商业逻辑是个弱逻辑。

未来可以按逻辑发生,也可以不按逻辑发展,我们做投资经常挂在嘴边的逻辑+常识,实际逻辑对标51%的商业弱逻辑,常识就是对标49%的未知变量,对于未知变量我们只能依据常识进行判断,

比如微软是电脑时代的软件巨头,本来应该到移动互联网抓住安卓操作系统的机会,结果谷歌抓着了,原有的逻辑被变量打破了,
还有百度连接人+信息,在电脑时代很牛,本来应该发展出移动互联网的推荐引擎抖音,结果被字节跳动给截胡了,
这,,,你到哪里说理去。

——这些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但把商业逻辑回归或结合到投资本质,去联系起来思考就不容易哈!

所以,投资的本质是追求极限大概率事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确定性。
就是因为变量可以打破逻辑。

这就充分证明投资是实践学科,单纯依靠逻辑并不靠谱哈!
这也是很多企业文化不错的企业,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迭代创新、转型续命的内在原因之一。

可见正确的认知有多么重要!

2023-08-29 20:50

“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其它人造估值模型大概率都是某种程度的曲解。

2022-07-30 10:06

2022-06-26 19:02

投资体系的进化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分享的心态更容易保持开放的态度。

2022-06-13 09:14

机械学习是价值投资中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其实每个人都有经历机械理解价值投资的阶段,这次马总用配得上的思维方式,很好的阐述了
高市盈率投资的3种应用场景。
第一种应用场景:提高增速。
第二种应用场景:拉长周期。
第三种应用场景:动态调整。

2022-05-23 11:27

哈 哈 哈 哈 哈

2022-02-10 05:50

我也是被马总灌醒的

2021-12-22 05:17

这篇文章我没理解透,期待大家对该文章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