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苦价格战久矣 以利润换低价的行业能走多远?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0

车圈又开卷了,这次炮轰的是颇有争议的价格战。

在刚过去的一场行业大会上,比亚迪$比亚迪(SZ002594)$ 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企业家要拥抱、参与行业“卷”。广汽董事长曾庆洪不乐意了,说现在卷价格卷过度了,没钱赚,不正常。吉利控股$吉利汽车(00175)$ 董事长李书福也不甘示弱,说简单粗暴打价格战,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是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没闲着,此前放出言论称,卷价格不如卷价值。

其实,从2023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就开启了连绵不绝的价格战,并一直持续至今。有媒体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0多家车企加入到价格竞争中。不过许多车企并非主动参与,而是在降价大潮的裹挟下被迫加入了进来。

事实上,价格战的基本逻辑就是以价换量。短期内或许能够获得销量增长,但却也一步步压低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上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开发周期、开发费用等投入日益增加,都在不断挑战着车企的生存与盈利能力。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多家上市车企的利润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长安汽车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1.58亿元,同比下降超80%。广汽集团等部分车企则出现净利润、销量双双下滑的窘境。

拥有庞大资金、资源底蕴的传统车企尚且如此,新势力的境况更是不容乐观。以造车新势力的代表选手“蔚小理”的一季报利润情况为例,蔚来小鹏依旧亏损,而已经多个季度盈利的理想汽车,净利润也大幅下滑至5.9亿元,经营利润甚至转负,为-5.8亿元。

车企们期望能够通过以价换量,保住销量基本盘,但却纷纷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自身发展受阻。甚至于,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波及到了产业链上下游。

比如2023年,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供应商龙头,均出现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紧张的情况。此外,博世、佛瑞亚、大陆集团这些零部件巨头也受到降低成本带来的压力,纷纷宣布裁员。严峻的降价压力下,已经有供应商决定放弃追随车企打价格战。比如博世就明确强调,为了确保利润目标,宁愿舍弃一部分市场份额。车企无穷无尽的卷,是否会把供应商、合作伙伴都“卷走”,引发产业链断裂的危机?

很多人认为,车企之间的价格竞争,至少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也许在价格上的确是让消费者受惠,但消费者实际得到的价值体验又如何呢?

在2024年的北京车展上,雷军曾用“绝望”二字表达观展感受,因为同质化太严重了。价格战之下,许多车企设计、研发等各方面投入承压,无法真正下功夫加强差异化的产品实力。而且,随着车企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利润压缩,是否也会引发供应质量的下降,那么消费者是否可能会成为负面结果的最终承担者?

长期来看,价格上的车轮战,极可能会形成车企自身、消费者、供应商,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恶性循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曾表示,“2023年,国内市场很卷,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增长建立在大幅降价的基础上,这并不是很正常的发展趋势,或者路径。”

期望2024年的市场能够更加健康平稳,能够不以价格作为竞争的最重要手段,而是提高企业的产品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品牌力。这才是中国汽车工业有望弯道超车的杀手锏。

精彩讨论

1名字太难想了06-13 13:17

人家能打价格战就让他打,你要能打别的战也行。

凹凸曼大姐1111106-13 14:26

行业发生内卷,证明行业一直在发展进步

割不割的哥06-11 21:48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压根不赚钱,甚至还是亏损的,继续搞价格战,大家都没有资金大力投入研发了,对技术发展也不是好事

中山大道走九遍06-11 21:35

说的太对了,虽然短期获得了市场,但长期会形成车企自身、消费者、供应商,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恶性循环

全部讨论

人家能打价格战就让他打,你要能打别的战也行。

06-11 21:48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压根不赚钱,甚至还是亏损的,继续搞价格战,大家都没有资金大力投入研发了,对技术发展也不是好事

说的太对了,虽然短期获得了市场,但长期会形成车企自身、消费者、供应商,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恶性循环

行业发生内卷,证明行业一直在发展进步

06-11 21:42

历史上,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仍历历在目,历久而弥新,穿越周期成长起来的不是生产低价格产品的企业,而是持续创造高价值产品的企业,像奔驰、宝马、奥迪等等

06-11 21:27

参考很多行业,价格战的一大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价格战对整个行业发展健康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06-11 21:00

以价换量不是长久之计

06-12 09:12

确实如此!期待中国汽车能够团结一致对外!

王船夫野心很大,妄想通过价格战把对手干掉垄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