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88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2喜欢:0
我认为文章这么计算是有问题的,每个新药的研发时间差不多十年,过去十年的研发经费对应下十年新药批准数。

热门回复

2013-12-30 17:11

第九财经说了新产品需要核弹级的,比如伟哥。其它有可替代产品的,拼的就是营销能力,比如哈药六厂众多品种,那个不是有多个竞争者的品种?

2012-10-02 17:25

自从政府把庞大的农民群体拉入医保也就意味着政府将自己帮上了生死时速的战车了,改革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是不可逆性,没有退路就只能前行,医改从本质上说是政府和医药产业链的对决,更直接一点是政客和医生的对决,政治能手和技术能手的对决,结果可想而知,唯一不确定的或许就是推进的速度,目前的确进入“品种为王”的时代,这其中我相对更看好类似天士力这种中药工艺创新品种,化学药、生物医药甚至是中药创新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相对工艺创新、工业专利壁垒是相对容易的。

2012-03-12 23:14

转。

2012-02-27 15:53

怪不得重啤连续跌停呀

2012-02-14 16:25

回复 @第九财经: 瑞银的这个观点有道理,回首过去20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企业的优势因素不断变化,从“产能为王”、“广告为王”、“渠道为王”发展至今“品种为王”。

目前国内最成功的药品生产企业之一$恒瑞医药(SH600276)$为例,在2000年之前,许多药企还在竞相追逐抗生素的时代,恒瑞预见到: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将会快速提升,因此超前一步,专注于抗肿瘤品种的研发。

从2002年开始,我国抗肿瘤药市场打破此前平稳增长(增速在17%以下)的态势,增速显著提升,即使考虑到06年全行业受反商业贿赂的影响也无碍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2001-2009年全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2%。恒瑞由于及早进行了产品布局,依靠奥沙利铂、多西他赛等战略性品种,在肿瘤药领域构筑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对后进者形成有效壁垒。2010年恒瑞的“艾恒”在奥沙利铂国内市场份额31%,稳居首位,其他后进本土企业份额均很小,未能突破恒瑞构筑的营销壁垒。

2012-02-14 13:38

从各部门官员近期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新医改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已经在发改委、卫生部、人保部、财政部等医改相关部委之间形成共识。尤其是日前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卫生部部长陈竺首次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同时明确了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人头等预付方式取代按项目的后付方式;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相辅相成。

人保部在2011年间也连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医保探索总额预付、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及门诊大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付费制度;还确定将北京、天津、东莞等40个城市作为首批医保付费改革重点城市。

这意味着过去单兵作战的卫生部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援,医保部门、患者、医院三方的利益达成共识,对未来降低基金管理风险,提高医院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打下基础。网页链接

2012-02-14 13:30

回复 @第九财经: 瑞银乐观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药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新医改至今改革最透彻的一步,其对医院终端的改革,将传递到医药制造工业,再延伸至药品研发领域的全方位变动。”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药产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这包括制药工业以及药品研发领域,但是这个过程会十分漫长,企业的资金实力、生产质量、产品结构、新药开发能力的优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类似这样的认识,已经在企业界的各位老总脑中形成。颠覆医院盈利模式-颠覆医生处方习惯-约束医院诊疗行为-改变终端用药结构-促进产品疗效质量提升-引导产品开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作为至今新医改发展设计中,改革最为彻底、影响传递面最广的政策之一,在全国各地大范围试点。

在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等医保资金使用的控制下,过去作为医院收入来源的患者消费药品和患者检查费用,将成为医院盈利的最重要成本,按项目收费下的大处方、乱检查行为的动机被抹杀,转变为医院对处方和检查的控制,以提高医保资金结余。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医院和医生而言,用药金额将从过去的利润变成今后的成本。那么,医院将从“希望用贵药”向“希望控制药费”根本性转变。尽管医生的自主处方权并未完全限制,但未来制度将通过总额预付与按病种付费的医保资金双重限制来制约医院诊疗,从而促使医院的用药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从医院用药市场的角度考虑,李煜认为,在不考虑其他改革推进障碍的理想模式下,未来药品的性价比高低将是决定市场的关键因素。网页链接

2012-02-14 13:20

回复 @方舟88: 瑞银证券-中国医疗保健业:县级医院 医改下一站-120213

县级医院:投入期的“成绩单”,改制期的“试验田”
县级医院是医改投入期的“成绩单”:在新医改“强基层”的大方略下,新农合高速扩容,县级医院诊疗需求明显提升,集中改建下供给条件逐步改观,构成“降速时期”的重要增量。随着医改从投入期深入到改革期,县级医院也从“建设对象”转型为“改制试验田”,卫生部今年将在县级医院破冰推行取消以药补医和支付方式改革。我们推测,改革将以深度行政干预为手段,并在1-2年内坚定推行。那么,县级医院等参与方将受多大程度的波及?又将如何应对?
取消以药补医:改而未革,变量不变质
卫生部统计,县级医院药品收入占比41%,但名义加成率仅有7%左右。而实际上,药品业务通过多种途径变相补贴医院的总加成率我们估计可达20%以上。这种现象的形成是行政定价机制扭曲了要素价格后所致的再分配,取消账面7%的加成,对医院的行为模式只是变量不变质的影响。考虑各地态度的差异,我们认为其综合效应的上限是药品采购价格通过医院议价微幅下降。
支付方式改革:艰巨任务料将简化处理
12年“支付方式改革”将在新农合和县级医院试行。从国外经验看,模块化是支付方式演进的方向。我们分析,由于在县级医院/新农合进行支付方式系统改造的基础不足,最可能的情况是成为医院单方面的政治课题,简化处理,走04年“单病种限价”的老路——如过去几年,预计波及范围有限;而舶来的成熟付费模式的突破口应在高级别医院,其铺开的进程或将持续10年以上——一个足够其间参与者适应、转型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