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观演化简史3:由“数据为王”至“商业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8回复:25喜欢:13

由“唯财务数据独尊”至“商业逻辑的支撑”

 

既然确定了“股票与赚钱”的正确关系是买性价比高的股票,那么如何搞清楚一家公司真正的价值就成了我学习的当务之急。当时的想法很朴素,既然巴菲特和格雷厄姆都是看财务报表起家的,我就学怎么看财报,把各种财务指标神马ROE,ROA都搞清楚。

 

不得不说,这些东东的自学效果不太理想,进展较慢,但其作为我投资唯一要素的地位始终不变。

 

直到发生了那件中概历史上最戏剧化的造假事件,CCME中国高速频道的幻灭。

 

中国高速频道,这家按财务数据排名,处于业内数一数二地位的公司,在市场上却没有任何存在感。早在它的谎言败露前,i美股论坛中已经有数名投资者以财务数据中的瑕疵对其进行质疑,但同时有更多的人引用了多种证据去证明CCME业绩的真实性,并且它真的走出了一波气吞山河的行情。当然,最后中国高速频道得到了本就属于它的结局。但其实,从最简单朴素的商业逻辑出发,就可以轻松推演出CCME是个骗局的结论。为什么那么多投资者本末倒置,完全沉迷于数字之中呢?


从这个案子中我看到,对业务的理解是一切投资的根本。美好的数据后面,必须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支撑。若仅仅纠缠于贝壳的形状,大小与颜色,却完全忽视了基本自然常识——拾贝应该在海边,那么一枚在田野里的精致贝壳,很可能下面埋着一颗地雷。

 

11年1月份,雪球发布了自己的交流平台,My系统——我的首页。我得以更便利,更直接地和i美股的资深投资者们交流。

潜水员说,看财务数据就是对公司进行体检,看有没有病。

我自己引申出,财务数据并不一定能反映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就如体检指标第一的人,并不等于是世界冠军。(这条引申是否靠谱,还请大家向我扔砖。)

我的看法是,财务数据要结合公司的具体市场表现(基本的商业逻辑)来看待。

一家成本较低的快消品公司,若是缩减了营销支出,成本下降的同时,也拱手让出了市场;一家负债较高的互联网公司,可能由于相对竞争对手较高的投入,而获取了更多具有粘性的用户。

简单的以财务数据对比,来确定较为优质或劣质的投资标的,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

 

(i美股 刘志超)

 

我的投资观演化简史1:投机生涯 网页链接 

我的投资观演化简史2:转向价值投资 网页链接 

我的投资观演化简史4:决定性的管理者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11-06-27 23:34

在中国的企业,会计要是不会做三本账以上的,都找不到饭碗。

2011-06-27 23:30

学习这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去创一次业,或者在一家公司做到高管。其它的办法都很难真正搞的懂!

2011-06-27 23:28

讨论已被删除

2011-06-27 23:21

不要低估别人(尤其骗子)的智商,不要高估自己的智商。

2011-06-27 23:15

有多少初级价值投资者栽在了CCME上面?血和泪啊。永远要记住骗子也懂巴菲特,骗子甚至懂得你懂商业逻辑。承认自己的局限,多听反方意见,做出独立判断。

2011-06-27 23:05

@潜水员:关于财务报表第一我不太熟悉第二我都是自学的。反正有google我看过上千张报表。看多了就自然有感觉。说两个重要体会。1.必须懂财务报表。毕竟是一种投资语言。语言不同没法比较不同行业。2.从财务报表的演进史去理解财务报表为何这样设计。甚至泰国现在都不提供现金流量表。

2011-06-27 23:04

@潜水员 :关于体检是这样。体检是大概的一个尺。过了都是合格产品。和入职体检一样。体检没最好最差之分我个人看法。我可以说几个我能想到的体检指标。比如毛利必须是正的。A123毛利是付的。这个我受不了有本事涨1万倍我也不碰。比如债不能太多危机中的GM。GM还存在但股东价值归0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