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投资者研究之七——吉姆.斯莱特(Jim Slater)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4回复:152喜欢:383

长寿投资者研究之七——吉姆.斯莱特(Jim Slater)

今天想写的,是一位在中国市场不是那么热门的投资家,叫做Jim Derrick Slater,吉姆.德里克.斯莱特。他老人家是英国柴郡人,出生于1929年3月13日,(属蛇,双鱼座),于去年(2015年11月18日)去世,享年86岁。我在今年(2016年)看到他老人家的著作之时,正好是2016年11月18日,好一阵感叹,又一位大师,离我们远去……

他有四本书,很值得投资者仔细阅读,第一本叫做《祖鲁法则》,第二本叫做《超越祖鲁法则》,第三本叫做《Investment made easy》(简单投资不求人),第四本叫做《重新出发》。前面两本我都买来读了,第一本好买,第二本似乎只有台湾版的,不太好买,第三本至今没有找到中文版,硬是买了本二手的英文原版,还很贵,估计等到我这特别烂的英文水平达到可以阅读的时候,那也应该很久之后了。第四本,连英文版都没有找到……

他这一生,除了写了很棒的投资书籍之外,还在其破产的那些日子里,成为了一名畅销儿童读物的作家,真的是挺能写的啊~

斯莱特24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多姆集团,干得很不错,后来就加入了ACV集团,他在西班牙出差的时候,得了一种病,后来没办法从事太过于操劳的工作,结果就投入看上去不那么操劳的证券投资领域了。顺便说一句,他24岁的时候,就取得了会计师资格。

后来,在他35岁左右,即1964年,他成立了斯莱德.沃克证券(Slater walker securities),一直到1975年,这十年,通过不断的并购,这家公司成长为金融集团,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75年的金融风暴中,由于过度杠杆,破产了!~看吧,看吧,又是一位倒在杠杆下的投资大师,哎,杠杆啊,真是一杯为自己熬制的毒药,总有熬制成功,并且服下的那一天啊,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没问题,都认为杠杆伤不到自己,结果,有些人真没事儿,有些人真破产了……

我查了一下1975年的金融风暴,到底是什么情况。那一年,世界经济由于石油危机迅速衰退,严重程度直逼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1975年,纽约城市银行财务危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倒闭,艾迪森联合公司向政府出售资产来还债,1974年9月,工业生产指数为125点左右,半年后,降到110点左右,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下滑。有趣的是,在美国,巴菲特的收益率在1973年,1974年,都是极低的5%左右,结果,1975年猛增到22%左右,1976年,达到巴菲特历史收益记录最高的60%左右。想想看,巴菲特的水平,啧啧啧~好了,似乎巴菲特这几年,收益率都极低,还听说,他老人家账上趴着1000多亿美金的现金,这意味着……:)

好了,再说到斯莱特,他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破产了,从亿万富翁一下子变成负债的了,结果,46岁的斯莱特并没有沉沦下去,他离开这片伤心地长达17年,这17年都没有再来到资本市场,他干什么去了呢?他写儿童读物去了,他的儿童读物在全世界卖了超过300万册,我只能说,敬佩敬佩!看来,他恍然回首,发现,做实业,其实也很不错,对吧~

这17年的离开,整理,关键是,还积累了本金,这中间,还做了房地产行业,大致就是二房东或者买旧宅子翻新出售之类的,本金多了,又有资本了,在63岁的时候,也就是1992年,他重出江湖,从此震撼英国金融界!

为什么这么牛呢?因为,他发明了一个很重要的指标——PEG,现在我们说到PEG就直接联想到彼得林奇,但是,这个指标的发明者是吉姆斯莱特,我正好是学到PEG的时候,开始刨根问底的,结果找到吉姆斯莱特,我想弄清楚,原创者的思路究竟是怎么样的。而《祖鲁法则》《超越祖鲁法则》这两本书,就是针对而深入的介绍PEG的逻辑和要点。

斯莱特的儿子,掌管斯莱特基金,1996年获利59.1%,同年大盘是15.7%,超越大盘很多啊,后来美盛集团收购了,成绩下去了,再后来,新的斯莱特基金,听取了他儿子的建议,在2000年的时候,竟然达到75%的好成绩,是2829支各类型基金中排第一的。看来,这又是一位能够复制投资思路的投资家了。这点很重要~

斯莱特老先生和他的夫人海伦共度50年好时光,育有四位子女,十位孙子女。如果各位对这位投资大师有兴趣更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登录他的专门网站——网页链接 。这上面有一些介绍。

他还有一份著名的杂志,在英国的地位可能相当于美国的《价值线》杂志,叫做Company REFS,是(Really Essential Financial Statistics)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真正必须的财务数据,这在他的著作中,也多次提到。

读了他两本著作之后,我大致上,对他的投资风格有了粗略的了解,我认为,斯莱特的著作帮我解决了许多疑惑。我想,这对我未来的投资体系一定会得到非常大的帮助。

这些年,我观察到,总是在各大投资者论坛上,群里面,议论中,总是分成很明显的成长派投资者与价值派投资者,然后,就不知道为什么,两派往往相互排斥,相互对骂,甚至,对对方看好的股票不断的奚落,从而质疑对方的投资水平,有时候,一场骂战可以持续很久很久。我看了,很是惊讶与叹为观止。我就有了这个疑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价值派和成长派为什么会这么水火不容捏?

我看了很多书籍之后,发现,价值派往往追求买得便宜是第一位的,而成长派往往追求买好股票是第一位的,结果,就会发生争议,往往价值派会买一些很便宜的股票,但是,成长派就会嘲笑,这只股票太烂了,公司不赚钱,不增长。那么,成长派买的股票呢,价值派就会说,买贵了,透支了未来的利润。

看上去,还真是蛮有道理的,往往听他们一顿口舌大战之后,你左看看,觉得也有道理,右看看,也认为没错啊~

那究竟是哪里有问题呢?

直到后来我深入研究乔尔.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的时候,找到了一个解决我内心的疑惑的关键点,别看是小小一个关键点,但是,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思维,这就是开窍的那个特别关键之处,的确如此,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买便宜的会增长的好股票。这两点都重要,得其一,就可以稳稳地赚钱,得其二,更是卓越了。

乔尔的思路,是非常明显的这个路子,当然,他的收益率也就证明了一切。然后,斯莱特的思维,就把这个思路更加具体化了,数据化了,这对我个人的帮助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因为,这些年来,我一直对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相互对立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逻辑与思维框架。你看啊,这两种思路都是把股票当成企业的所有权,而不是当成筹码,那么,在分析企业的时候,价值投资认为,价值在过去与现在,就是看得见的部分,成长股投资认为,价值在未来,在暂时还看不清楚或者难以看清楚的部分。并且,都强调,价值围绕价格波动,要在价格低于价值很多的时候买入,价格高出价值很多的时候卖出。这哪里有冲突?这分明就是一种思路的两种表达嘛!我对两个问题很好奇,以后倘若有机会得以了解,再和各位一并分享。第一,价值投资与成长股投资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分歧的?引起他们分歧的究竟是哪件事,哪种情形?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分歧的思维逻辑。第二,国外成熟市场,对这两种投资风格,是否也是如此对立呢?

这里顺便说一句,价值投资,也特别强调陷入价值陷阱,也不是说,买便宜就一定是价值投资,这一点,无数价值投资大师都有说过。其次,成长股投资也不是说买得特别贵,是有个上限的,可是,这个上限往往被大家看轻甚至忽略了,我印象中,彼得林奇也很少买超过20倍市盈率的股票。斯莱特更是提出,2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再好他也买不下手。

我想,在我不成熟的投资思路中,应该简单的分成投资与投机。而不是,价值投资,成长股投资,投机。 投资,不做价值投资,难道还做无价值投资吗?:)

斯莱特在20多年前的投资思路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呢?我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书仔细看看。我个人不对书中知识再做赘述,仅仅说几点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

第一. 个人投资者与机构的优劣势。这一点,我之前自己也有感觉,我总感觉自己作为个人投资者有些优势,但是,没有想明白想透彻,仅仅是毛估估,仅仅是一种感觉。那么,斯莱特彻底说了一遍。首先,他认为,个人投资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型股和微型股上面,因为,这些公司得不到机构的充分研究,定价会发生很大的偏差。并且,在他的数据中,过去50年里,微型股的表现超出市场8倍以上。这一点,我以前是有疑惑的,关键是,怕踩中地雷,担心微型股出问题。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甚至退市都有可能。可是,这一点,用批量买入几十只股票的方式,是可以得以解决的。当然,认认真真看财报做功课,也是必须的。其次,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量比较小,一来,冲击成本没有那么大,二来,钱少,意味着选择权比较大,可以投很多公司,但是,钱多的话,很多公司,哪怕想买也无法买。这一点,其实,公募机构会有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大量的私募机构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再者就是费用了,这个我自己做过计算。当你以最为常见的收费标准看私募的话,(2%的管理费与20%的利润提成)那么,私募一年取得25%的收益,经过这么扣除之后,大约剩下18%左右属于投资者,这算得上从卓越到优秀了~如果私募取得20%的收益,经过扣除之后,还有不到15%的收益,那么,就是从优秀到平庸了。所以,个人投资者,在这一点上,又是强过机构投资者的。

第二. 斯莱特提出一个“相对强度”的概念。这个是让我耳目一新的,我之前,对技术分析是比较排斥的,看都不想看,因为,以前搞多了技术分析,各种形态,各种图型,最后都是然并卵。所以,留下了心里阴影。一直不肯面对和技术分析沾边的东西。那么,斯莱特提出的相对强度是个什么意思呢?——在上一年,在上一个月,某一只股票相对于市场的强弱。背后的逻辑是,人们认为最近表现弱于市场的股票会有最大的增长潜力。然而,事实上证明,表现最好的股票常常是那些已经战胜市场,并开始以胜利者姿态行事的公司。这个观点恰巧和乔尔格林布莱特的思路相反。让我们继续看下去。他发现,詹姆斯.奥肖内西(James O’shanughnessy)取自标准普尔计算机统计数据库40多年的数据,发现,购买美国股票十大最佳策略中,每一种都涉及相对强度的某些元素。关于这一点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我现在还没有测试过,不过,我想,未来我一定会好好研究下这个相对强度在A股的实际表现,等有结果了,再和各位朋友分享。怎么确定相对强度呢?大范围来说,就是和大盘做比较,比如,大盘上涨1%,股票涨幅低于1%,甚至没有涨或者下跌,那么,相对强度就是负数。如果股票涨幅恰好也是和大盘一样的在1%,那么,就是中性。而股票涨幅超过1%,那么,相对强度就是正数。就这么简单。那么,具体而确切的算出相对强度的数字,是怎么计算呢?假设,某只股票一开始是100元一股,在给定时间段上涨10%,就到了110元每股,这个时候,市场上涨20%,那么,这只股票在这个时间段的相对强度就是负的8.5%,咦这是咋回事捏?难道不应该是负的10%吗?是这样的,100元的股票,上涨10%,是110元,如果,按照市场的涨幅,应该是20%,也就是120元。所以,差了10元,而这10元是120元的8.5%,就是这么来的。(应该是8.3%吧?)反之亦然。好了,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然后呢,斯莱特给出几个限定。第一,相对强度在前一个月必须为正值。也就是说,已经强于大盘至少一个月了。其次,在过去12个月,必须为正值,而且,这个正值还要高于前一个月的相对强度的数字。也就是说,一年来,跑赢大盘,并且,在最临近现在的一个月,还要高于过去十几个月的数值,处于加速上涨的过程。然后,斯莱特做了各种数据的论证,证明这个相对强度很有效。这里不赘述。我说说我的想法。斯莱特在书中也这么写:“把相对强度作为一种投资衡量指标的方法在牛市中运作得特别好。它能够识别那些如胜利者一样行事的公司。假如某只股票开始在市场中步履蹒跚,很可能是因为有人知道了一些要发布的坏消息,并且正在卖出他们的一些股票。”这里特别强调,是在牛市中。斯莱特并没有说震荡市中,这种相对强度的表现如何。但是,我认为。在牛市中,肯定是可行的。因为,资金有惯性。其实,现在雪球推出的一些产品,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做的。可是,在震荡市中,这种选择相对强度的做法究竟会取得怎么样的成绩,我想,我还得再观察观察。但是,这个相对强度的指标,让我耳目一新。这属于技术派,但是,又不是纯粹的那么技术分析。这背后有一定的逻辑,有点像成交量的指标。只不过,我暂时还没有彻底搞明白。不过,留下伏笔。未来可以再思考。顺便说一句,他儿子-约翰逊.弗莱伊.斯莱特(Johnson Fry Slater)的基金- Johnson Fry Slater Growth Unit Trust就是用这个逻辑,这种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斯莱特本人也强调,在熊市中,这个相对强度指标就不会这么有效。

第三. 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这是我最为看重并喜欢的一个指标。因为,这背后的逻辑,太符合我的思路了。好货,还要便宜。或者相对于这家公司的好,购买的价格比较便宜。这难道不让人心旷神怡么?不过,请注意,斯莱特这里对市盈率和增长都是用的预期数字。这和乔尔.格林布拉特实盘的思路也就是一样,用的是预期。不是过去的,是未来的。这里,请各位辩证而谨慎的看待,至少我自己就是这么看待的。因为,他们艺高人胆大。而我并没有这么厉害~格雷厄姆取市盈率的标准,都不是看现在,是看过去5年,甚至7年的市盈率标准。极度,深度的保守,对安全边际及其看重。一看就是受过1929年股灾伤害的人啊……那么,斯莱特给出明确范围。PEG超过1,他基本上不太考虑。等于1的时候,好好看看。而远低于1的时候,才认真分析。并且,按照他的统计,PE在10-20倍之间,每股收益增长率在15%-25%之间时,低PEG的作用最大。他能找到的最好的交易,往往是市盈率差不多为15,而PEG在0.6左右的股票之中。但是,如果超高的话,比如,市盈率30,增长率50%,那就又不行了,因为,50%的增长率是无法长期持续的。很容易来到戴维斯双杀。PEG背后的逻辑是坚实的。因为,PE的较低水平,保证了下跌也有保护,也就是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当然,肯定和破净,破流动现金这样的安全边际相比,还是有巨大的差距。可是,用这些安全边际换来的是,未来利润的增长。这二者相比,就很难说谁好谁坏了。我认为,得要具体到行业,企业来分析了。这里我多说一句。斯莱特再怎么强调成长成长成长,他也有限度,这个限度是很具体很强烈的,绝对不是为了未来的增长,可以放弃一切。我往往看到很多成长股投资者,说到成长,说到未来,说到大格局,说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时候,会极其乐观,乐观到不顾企业的基本面,那么,到那个时候,应该就不是投资了。因为,再增长,长期下来,也会均值回归的。斯莱特对20倍以上的市盈率就充满了小心谨慎,不愿购买。更不要说三五十倍了。成长股绝对绝对不是只看成长,不看低估啊!朋友们,这真的很重要啊,我写下来,要好好的提示自己!而且,他有很多其他维度的限制。比如紧随PEG之后,他认为第二重要的,就是现金流,他要求每股现金流必须大于每股收益。他用现金流这一点,避开了财报调整,只看到财报赚钱,公司账面没有钱,好看并不好赚这样的企业,PEG再好,他也要排除的。并且,他特别在一章中强调——避开市盈率过高的股票。明确提出,他所愿意出的价格极限会在预期市盈率的20倍。你看看你看看!朋友们,我们现在打开A股,20倍市盈率(ttm)的,仅仅有200多只股票。我们真的要仔细思考思考啊……

第四. 关于企业的管理者。很有趣的是,斯莱特老先生,将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明确提出几个方面,但是,这些方面,都是用来证伪的,而不是用来证实的。值得注意。1,年度股东大会。这个很简单了,就是需要去到现场,亲身的感受这一切,但是,文中所述非常之简单,关于这一点,我认为,雪球上的恭自厚老师,做得相当不错。有一次和他一起吃饭的时候,特别就这个问题提出过探讨,我和他都有从事实业的经历,所以,对这种所谓的公司的气场或者类似的感觉,是比较感同身受的。这个嘛,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去股东大会看了,就会有感觉。这也是在网上体会不到的一种体验。2,年报。这就不用多说了,基本功。关于这一点,雪球的唐朝老师,有本书,叫做《手把手教你读财报》里面有非常明确的阐述。也更为明确的提出,财报,是用来证伪而非证实的。建议投资者可以仔细阅读。3,董事会的构成。这个中外差距有些明显。因为,据书中所描述,国外的军队成员或者政府官员也可以在董事会任职。他认为,一旦有这样的情况,是要减分的。而中国似乎并不存在这个问题。4,CEO的外事活动。主要意思就是,太抛头露面而不专注行业本身的,他就要减分的。朋友们,该对应中国A股哪只股票啊?:)5,公司关键管理人员的生活方式。基本上,他推崇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他说,假如某家公司的CEO从某一足球俱乐部中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其中之一的主席,那么有可能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这一点,朋友们,似乎又可以对应某家业务在大陆而公司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了。:)这可是20来年之前的书啊~历史还真是一步一步有着自己独特节奏的在重复发生。6,未能实现预期利润。也就是说,承诺没有兑现。这一点,我也认为要仔细看。而且,要两方面一起看,承诺没有兑现,当然是一件特别不好的事情,代表董事长或者CEO的管理能力有些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预估预判可能存在误判。这就可能有潜在的危机。而超出承诺太多太多,也要有所警惕,因为,至少代表一点,对未来的预判是很成问题的。不是吗?7,顾问的水准。这个不多说了。越好的公司,吸引到的人才是越高级的。关键是,斯莱特对董事股份的变动,特别特别的注意。这一点,从逻辑上很容易了解。一家公司的董事拥有大量的股份,相当于他的钱和投资者的钱绑在一起,多少是一件不坏的事情。并且,他明确提出,董事们买入远比董事们卖出要重要。因为,买入,尤其是大量买入,一定是意味着董事们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此时买入股票是远比其他投资要好的。而卖出很可能是需要购房,购车之类的行为。但是,他随后提出一个更为重要的补充关注点。就是买入或者卖出的董事人数。当大量的董事们卖出的时候,就比较危险了,因为,不太可能大量的董事们同时需要买房买车吧~

第五. 斯莱特也非常关注行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另外一本书,写得更为详尽,就是《巴菲特的护城河》,这是一种定性的能力,判断力。关于这一点,其实,雪球上的闲来一座S话投资老师,用四个字,特别中国化的阐述了这个概念——行业命相。这一来,我想,很多中国的投资者,马上就能够明白意思。嘿嘿,好接地气啊~的的确确,每个行业赚钱的难易度是非常非常不同的。那么,作为搭顺风车,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投资者,没理由硬是给自己挑一量拖拉机来跑吧~这里,斯莱特非常看重利润率。我其实之前投资的时候,也比较看重这个关键指标,尤其是毛利率。因为,净利率有时候财报会做处理,但是,毛利率的失真性就比较小一点。你想啊,100元的销售额,只有5元钱的毛利率,那么,要想长期长期赚钱,得多努力才行啊,得需要多少其他因素与条件才行啊。留给企业的腾挪空间是很低的。但是,100元销售,90多元的毛利率,恩,茅台就是这样的。你想想,企业经营本身的安全垫得有多厚?容错率得有多大!其实,我个人认为,关于定性这一点,应该非常仔细而认真的思考,如果你认为手中的股份不是筹码而是代表企业的所有权之一的话。这背后的逻辑,用老祖宗的话说,就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个不展开细细讲,这是一个对世界,对商业长期的了解,学习的过程。是终身都要修*的学科。但是,值得!

斯莱特最终总结出几条强制性标准。

1, 相对较低的PEG,比如,0.75之下。

2, 预期市盈率不超过20!不超过20!

3, 强劲的每股现金流。

4, 现金余额是正值。或者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公司。

5, 前12个月的相对强度较高。

6, 拥有某项竞争优势。并且能够用数据得以体现。

7, 没有大批董事们在卖出股票。

好了,他还有一段话,很重要,是这样说的:对于拥有凯恩斯或者巴菲特这样水准的投资者而言,建议将组合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当然很好。几乎任何时候,他们都能准确的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而且在将其投资组合中相对较多的资金分配在上面之前,他们能够详尽的分析一只股票,并且获得必要水平的信心。我特别感慨这句话,我在A股的投资市场,看到许多人非常非常集中的买一只或者三五只股票。然后,很多人跟风。我个人原来尝试过。我大概在三四块左右的时候,大量买入过恒大地产。那时占港股六七成的仓位。当然,最终是获利的,在六块多卖出一大部分。但是,在这次投资的过程中。我自己感觉非常的不舒服。因为,会非常在意这只股票,情绪也会有所变化,跌了也烦恼,涨了也烦恼。反正就是无法特别安睡的状态。后来,我就改变了投资思路。从此之后,再也没有高度集中某一只或者某两三只股票了。首先,我认为,我的投资水平是比较低的,我根本看不清楚这只股票背后的一切,甚至大部分都看不清楚。其次,对资金的掌控,后续资金的获得,也处于并不太完备的状态。我认为,在相当相当长时间里,我做不到凯恩斯,巴菲特的万一,所以,我现在买股票,至少也是8-10支起跳。然后,还有大量的指数基金。赚多赚少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钱,总是赚不完的。但是,这样,换得我本人的从容状态与夜夜安枕。这个可是年化收益多几个点买不到的。不是这样吗?连斯莱特这样的投资大师,都认为100万英镑应该在20多只股票左右,5万英镑至少也要10-12支股票来组成。我个人认为,10支以上,30支以下的股票数量,是最为合适我自己的投资数量。然后,他书中说:巴菲特是公认的这样一类投资者,他忽略市场的变动,并且喜欢永久的持有股票。学习他极为成功的投资者,应当区分他公司的核心持股(准合伙关系),以及更一般的投资。我想,这一点,值得注意。很多时候,投资者看到巴菲特是超长期持股,或者永久持股,就认为,自己也应该如此。但是,忽略了这背后的原因。比如说,我实业的持股周期,就一定是超长期甚至终身持股的。但是,资本组合却不一定。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要知道,很多时候,巴菲特超长时间持股,并不是靠仅仅该公司的股价提升,实现资本增值,他是成为合伙关系,甚至核心成员,然后,公司强劲的现金流给巴菲特做无息投资资本,巴菲特用这样零成本甚至负成本的资金到资本市场实现收益。这个可和我们普通投资者大不一样。这背后的逻辑判若云泥。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这样的持股,肯定不会到了价格回归到价值,或者超出价值的时候,就抛售啊,因为,还有一个公司本身现金带来的收益。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溢价啊。而这种模式,普通投资者是没有办法运用得上的。

总的来说,斯莱德老先生,作为PEG的发明者,他提供给投资者一个很好的思维框架——用便宜的价格买好行业的好公司。并且,一定程度上量化了这些标准。我认为,这一点,就应该是在投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斯莱特的长期收益,我找了很久,在福布斯杂志对他的一次采访中,2000年左右,他提到大约是20来年,年复利超过18%左右。这也算得上是非常高的收益率了。

最后,谨以此文献给永不放弃的投资大师——Jim Derrick Slater,吉姆.德里克.斯莱特。(1929年3月13日——2015年11月18日),享年86岁。

精彩讨论

双击者2016-11-30 09:32

作者思考诸多,佩服。祖鲁法则没有规定是小盘股,而在我们股市,这个条件只有个别中大盘股有低市盈率20,小盘股想都别想。我曾经改为30到40作为国产化,还是靠谱的。中国股市估值偏高,不符合经济规律,回归是迟早的事,所以全部投资者都在高架索上玩,也难怪很多人说国内股市没有投资价值。我的结论是,国外的投资方法都需要改造。欧买尔的方法,也只适合牛市,因为它不注重估值,强调的是势,经常止损,我曾经很喜欢,目前熊市却万不能用。戴维斯双击思路实际就和撕来特的很接近,喜欢,不多说。巴菲特,超长期投资,消费股,这个思路任何国家实用,关键是熬得住,至于收益大小,那就差别大,除了美国,很多国家的消费股都有地域限制,天花板严重。

全部讨论

2019-09-25 20:31

吉姆.斯莱特

2019-08-05 13:31

谢谢分享

2019-02-17 09:58

学习了

2019-01-04 17:27

涉及到PEG和市盈率的试用方法探讨。

2019-01-04 17:26

》》》你看看你看看!朋友们,我们现在打开A股,20倍市盈率(ttm)的,仅仅有200多只股票。我们真的要仔细思考思考啊……》》》
您这个地方思考思考的结果是?,在中国几倍的市盈率是相对比较合适的呢?

2018-07-22 23:58

好文,很长,基本看完。

2018-05-24 03:41

英国作为世界最老的资本市场之一,傻子没A股多,上市公司也没中国稀缺。20倍市盈率显然不适合A股。

2018-05-15 07:06

祖鲁法则

2018-02-06 21:50

非常棒的关于建立投资框架的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