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65喜欢:22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谦和屋2022-12-21 10:03

谢谢您的回复,看得出来,您是用心的留言,我说一下我的浅见哈,朋友~

我是在写这个读后感系列的时候,才发觉,独立性这件事十分的重要。

截至目前为止,这个系列是我阅读量最小,挨骂却最多的系列。

未曾想到,已经写了十多篇了,估计未来还有更多。
我们可能会创造一个记录,就是读后感字数远超书籍本身的记录。

这一切,对我来说,要流量没流量,要名声没名声。为啥还要继续呢?
因为——不欺骗。不将就。

如果我没有独立性,我是需要靠流量赚钱,那么,我便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
如果我没有独立性,我需要照顾小散,那么,我便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

我给一些朋友送过一些小礼物,上面有张卡,或许会对您有帮助。

问:请问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法是什么?
答:让自己变得不普通。


我为什么写这个读后感?
因为,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传统的价值投资来自国外,有国别,政策,国民,底层文化等等的和中国市场的不同。
且,时间上,少则差几十年,多则差接近上百年。

那么,请问,我们在运用传统的价值投资方式的时候,需要为中国市场做调整么?
我个人认为是需要的。
这个在A股的落地过程是需要的!

这,才是我为什么一直写的原因,我并不是来满足别人的。
能有帮助到各位,当然,那很棒!如果没有办法帮到各位,我也只能表示遗憾。因为,这并不是我的职责。

老庄LZ2022-12-19 09:08

书中描绘的一些理论,经验和成功案例,确实触碰到了很多价值投资者的痛处,这些痛处或是刻意回避的,或是无法解释的,也可能是引以为傲的。交易的艺术,市场的碰撞,这些长期以来都是研究企业价值中,至少是很多人无法真正深入去解释的地方。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大千美好,高手如云,秉承一项技能在这个市场将越来越难,只有不停的攀登和学习,才是与市场同行,与价值为伴,与交易知性的正确道路。@职业股民60

知一知二2022-12-19 11:01

想起那个故事:
“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我愿意。”
“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我不愿意。”
“为什么你愿意捐一百万给国家?一头牛不愿意捐呢?”
“因为我真有一头牛”

greatzuo2022-12-19 10:28

如果你重仓的股票股价大跌,单从股价上来说是你买错股了,或者是买贵了。
要么是市场疯了错了,但市场也会纠错,来的快去的也快,将来肯定会涨上去。
茅台按目前的基本面不变,股价跌到一元,是不可能的,讨论这样不可能的假设没意义。

职业股民602022-12-19 10:03

第12篇读后感揭开了很多价值追随者的伤疤,虽然很多短期波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核心的是优秀的职业投资者选股选时交易技能要远远强于业余投资者。导致结果天差地别,他的净值会在小波动后继续上升。而业余投资者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其根本原因还是职业技能空洞造成的。但是在对外宣传时,这样优秀的职业投资者又不会把本质一字不漏的说出来,因为那些东西实在太残酷了,长期以往,大多数人只愿意听好听的,他们乐于接受的。天天喝心灵鸡汤,未必钱包就会鼓起来,把一切看得简单无比,成功好像近在咫尺。这是普遍价值投资者的硬伤。

全部讨论

2022-12-19 10:24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0,也推荐给你。

2022-12-19 10:01

逻辑严密到无法反驳,但是我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可能水平太低了。这种回撤的焦虑,在巴菲特,林园,段永平身上怎么没发现呢?

2022-12-19 09:29

30-40%的回撤太多了,很容易迫于压力让动作变形,我觉得最大回撤最好控制在20%以内。回撤过多除了压之外,也说明在原有时点对市场或者企业判断失误。

2022-12-19 09:26

这本书我特意买来看了,总体感觉是玄学多、民科气味很足。
本人水平太差,实在看不懂。

2022-12-19 09:14

看的越多,赔的越多吧

2022-12-19 09:13

听不到真人原声音频,可惜了。整篇宛如作者亲口讲述,很亲切,非常受教。感谢感谢。

2023-01-05 08:27

作者关于仓位的论述,非常精彩,这种半仓参与操作,的确可以节省身体的损耗,保持精气神的充盈,长期对健康有利。不过这种对市场的敏锐度极高才能运用自如。
冯柳的满仓操作,高低估值的切换也是好的选择。这种策略相对适合大部分价投能力水平。

而我得到的借鉴是,要在冯柳满仓轮动的基础上,适当再减少重仓股的比例,也就是相应降低个股权重和增加持股数量,最高个股权重10%,大部分在5%左右,这样十几只公司的持仓可以相应高低估值切换,这样好处是可以控制整体回撤,并且在切换中避免卖的涨了,而买的没涨这种情况。

2022-12-31 23:50

我比较好奇关于现金流折现的后续呢?不知道谦大在和作者交流时,有没有涉及讨论WACC波动所造成的折现率差异,从而影响DCF计算的可信度?毕竟稍微一点点的参数变化到最后映射到DCF都会有蛮大差距。以及DCF方法的适用范围,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如何变通处理(例如“成长性”公司营收单不盈利,或者财报周期和经营周期错位分割等不同的情况)。亦或者说,作者或者曾经的团队,难道都是以DCF为核心来做企业未来估值的吗?有没有其他的估值方式?)毕竟芒格说从来没有见过查理用计算器算过DCF,哈哈哈

2022-12-21 11:33

明白这个道理并且能执行,是因为他本身的认知与经历达到了,否则明白一个道理意义不大

2023-02-25 17:01

逻辑DNA看的一头雾水,感慨自己智商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