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雨虹——股东会参会记(多图费流量:)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1回复:196喜欢:202

东方雨虹——股东会参会记(多图费流量:)

我之前一篇文章——关于东方雨虹的一些思考。

地址如下:关于东方雨虹的一些思考

成文于2016年底,发表于2017年六月初,一转眼,竟然时间过去一年半了,what?这么快?我怎么没有强烈的感觉哈~(微信公众号有原文——qianhewu2008

我记得2016年底的时候,东方雨虹还23块上下徘徊,结果,一年多之后的今天,在37块上下徘徊了。一年半时间,60%左右的涨幅,完全出乎我意料!

带着赚到账面浮赢的喜悦感,我从湖南长沙出发,超过1500公里的路程,来到北京高碑店康家园东方雨虹的北京总部。

嗯,东方雨虹的董事长李卫国先生,当年就是走的这样的路径,从长沙出发,一路北上,安营扎寨。

股东会那天,我早早的就到了东方雨虹总部。这地方有点远,我住金宝街,总部在五环外,我折腾了不少时间才到。东方雨虹总部是在一个类似居民区那样子的地方。不像我们头脑中的总部形象。不是那种独门独院带厂房的,也不是那种5A写字楼一层两层的,就像一个在居民区里面的大一点的政务大楼,也没有啥院子。

出门就能看到大妈们:诶,王姐,嘛呢?吃了吗,您内~

提着小菜篮子的王姐扭头一乐:诶,回头来我家吃饺子~

是的,东方雨虹总部就是坐落在这么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

我来参加股东会的时候,至少联系过东方雨虹总部三次。一次是深交所互动易,一次是邮件,一次是直接打电话。再三确定,参会领导的情况。

可是!还是出幺蛾子了!

我参加好几次股东会了,东方雨虹市值几乎是最小之一了。但是,参会的情况还是让我着实一愣。

这里多说一下,做过实业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会议是有标准的,董事长(正副)和总经理(正副)共同参加,一般来说,是非常高级别的了,多数涉及到战略,大方向,长时间跨度。总经理参加,董事长不参加,大多数是确定战术,人员配置等。董事长和总经理都不参加,董事参加,嗯,这基本上,代表会议级别在公司方看来,soso~

那么,如果仅董事参加,结束完官方流程之后,并在接下来的和股东交流环节,潇洒的离去,留下董秘一个人和数十位投资者,机构等等,这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这种状态,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说你不重要,我是说在座的所有人,都不重要。

没错,东方雨虹股东会,在官方流程结束,接下来的与股东交流环节,董事向锦明先生潇洒的离开,独留董秘谭文彬先生面对数十位投资者与机构。

第一张图片,看看对面的人员。

第二张图片,再看看对面的人员,董秘谭文彬先生多么的孤独……

我至今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为什么呢?

爱尔眼科的陈邦董事长,参会时,与股东上百人交流到晚餐时间。

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先生,人在上海总部,通过视频会议面对上百名在连云港参会的投资者,一个茶杯,或许撒了一把枸杞,交流两三个小时,坚定不移~

伟星新材董事长金红阳先生,也是等几位投资者把问题提完才走。

咋东方雨虹高管就这么忙啊??

关键是,股价是涨的啊!我后来跟几位与会者聊着,他们和我一样,来这里是抱着支持和感谢的心态来的。

我们湖南人,不应该是这样的风范……

我从长沙到北京花费不少,专门来看东方雨虹,最后跟董秘聊了两三个小时。

但是!注意啊,但是来了!

董秘谭文彬先生,让我,以及当天所有人,都觉得,值回票价。

诶,你说这有意思不有意思?

董事长,总经理等,都有比参会更重要的事情,最后独留董秘面对多少有些情绪的投资者,然后,董秘力挽狂澜,不动如山,硬生生接下这场硬战,最后,大家相谈甚欢。

我个人还是认为,如果当天向锦明先生能多坐半小时一小时的,大家可能会观感很不一样。

大致如此吧。

好了,假设,我这个时候,把牢骚发完之后,就觉得,东方雨虹这家公司太傲慢了,完全不重视股东嘛!买了他的股票,将来不得了!

那么,我想,我对自己的投资,就是多少有些不负责任,有些儿戏了。

目前,东方雨虹占我仓位超过20%,绝对值也比较大了。所以,我需要很客观的分析这门生意,这家公司。不能因噎废食,一叶障目。

其实,我认为,股东会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人士不参加,是令人失望的,但是,不见得,会对投资这个公司的股票产生一票否决。这里面并不是100%挂钩的。

后来,我特地问了,董事长,副董事长去哪里了?因为,当时大家都比较有意见。自然,董秘的回答是工作,且说了具体工作的事项。那么,向锦明先生难道不能留下来跟我们股东交流一下么?董秘的回答,是在隔壁会场有经销商等着谈合同。

朋友们,当然,有可能是骗人的,有可能他们去度假去了。对吗?但是,我在现场的判断,向锦明先生离开是去工作的概率比较大,因为,来参会的时候,就有一些经销商共同上楼。

所以,假设,我们假设啊,他们不来参加股东会,是去工作去了。我只能认为,对股东情绪可能是一件坏事,但是,对股东财务,可能是一件好事。

这其实就是参加多一些股东会慢慢累积的经验。有时候,事情可能真的需要综合分析,综合判断。

然后呢,这里我重点说一下东方雨虹董秘谭文彬先生。为什么重点说他?因为没有别人可以说……

讲真,他比我想象的要专业得多。后来才知道,他是先在公司一线干,然后,才转成董秘的,所以,相当于不是纯粹走的资本,融资这条线,相当于从营运,成本端慢慢发展过来的。这不容易,而且,对行业的认识是有一定深度的。

所以,我还是老流程。就是问三个问题。

这里,我多说一句,参加股东会的目的。我个人参加股东会,最重要的目的,肯定是要落“实”的,就是,在网上看不到的东西。只有,落“实”了,才敢于加大本金投入以及长时间持股。

那么,具体到实在的东西,有哪些呢?

首先,是高管团队,就是这群公司最核心,最重要的人才,精气神,整个型,是什么样子的。也是我常说的,看高管团队面相。这个可能没标准了,纯粹是自己的经验了。也无法言说,但是,在实践中,的确能提升很多很多判断的概率。比如说,东方雨虹,伟星新材的高管团队,就类型很相似。他们的骨干成员,都是那种,皮肤有些黑黑的,身材矮壮矮状的,不喜欢多说话的,甚至,普通话不是那么标准的。我个人认为,这种型,就和行业比较匹配。比如,有时候,我接触一些金融领域的从业者,就完全是另一种型了,这很有意思,里面乐趣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更多。

其次,是看实地的东西,这也是看网站,看书籍,看资讯很难得到的反馈。一个公司总部,呈现出什么样的气场,里面大有讲究。一个公司业务往上走,发展蓬勃,还是,业务停滞,发展停滞,还是业务下滑,发展向下。在公司总部待几个小时,我心里大致上,就有了轮廓了。这也是比较难以具体描述的,但是,不看实地,我个人不敢买很多钱的,觉得还是心里没那么安稳。

再者就是问董事长问题。我一般来说会问三个问题。

但是,这三个问题我一定是提前做了很久的功课,翻来覆去思考,修改过很多遍的三个问题。我力求这三个问题就要——定性,定心。所以,马虎不得。

坦白讲,要提问上市公司董事长这个级别的人,问题如果随随便便,是有些儿戏的,也是不尊重对方,也浪费了参会者的时间,精力。对吗?

东方雨虹我问了三个问题。

1,接下来三五年,东方雨虹是否还会继续加大拓展,如果是的话,怎么解决钱的问题?

2,厉害的竞争对手一个一个涌现,东方雨虹怎么看?

3,请详细述说一下东方雨虹的合伙人机制。

诶,有没有打中你的问题?朋友,有没有想问的问题和我一样?如果有的话,请为我打Call。(打call到底是啥意思啊……:)

我个人很看重这三个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得以理解,我对未来至少五年吧,东方雨虹的业绩发展,大致心理就有了一个预判了。

首先,假设回答是东方雨虹未来不加大拓展了,我肯定是要打折扣的。这里面道理是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的。有点像之前很多年前,论地产排行,万科是绝对的老大,碧桂园,恒大都不知道排在哪里去了,偏居一隅的小咖。可是,这些年,房地产这个行业,是极其极其蓬勃的,那么,在这种非常蓬勃的行业里面,我个人认为,战略的定位应该是先跑马圈地,也就是先把大雁打下来,然后,在决定红烧还是清炖。状态应该是像打了鸡血一样扩张,然而,这里面,一定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到处去打补丁,外人看起来,也会觉得,这家公司咋这么不规整呢?但是,多数在这个时候,呈现出来的乱哄哄的感觉,是一种乱中有序,这个序,就是向外,向上不断攀登的序。

我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和状态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大概八十年代左右的港片,就是许冠英,许冠杰,谭咏麟,钟镇涛当打之年的那些港片,那时候的成龙,洪金宝,元彪,等人,还非常非常年轻。那个时候港片所拍摄的街景,香港的感觉,人的状态,就是我想形容的。看着乱哄哄,但是,再仔细看看,却又是乱中有一个始终向上,始终蓬勃的秩序。

并且,对比很明显的就是,2000年之后至今,香港的港片,给人的感觉,就完完全全,绝对和当年那个味道不一样的了。沉重,落寞,阴暗,颓废等等情愫,像一层纱一样笼罩在上面。

说多了,说回来。我觉得,目前防水这个行业,就是港片里面那个80年代上下的感觉。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我的理解,或许,就应该是不断加大拓展。假设,东方雨虹的回应是,由于资金压力,毛利率等原因,需要缓一缓,那么,我的判断将不再继续加大持股,甚至会适当的减少一些。

董秘的回答是,未来将继续加大拓展。钱的问题,主要靠资本市场融资与银行授信。

请注意啊,东方雨虹有30来家子公司,关联公司等。这是一笔很复杂的帐,我估计,除了公司内部一些核心人员,具体情况,能了解清楚的也不会很多。这其实是要打些折扣的。(且,如果老板没有情怀,人品有问题的话,要做利益输送,是比较隐蔽的啊!)因为,过于复杂了。

然而,这些公司获得了多少银行授信呢?乖乖!190亿的银行授信。北京东方雨虹占大头,130亿,其余二十多家,分掉60亿授信,每家分得三五亿。(未来要比较注意这些子公司情况。)

注意,授信额度靠前的,是北京东方雨虹总公司,上海东方雨虹防水技术公司,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公司,香港东方雨虹投资公司。可见,公司的布局重点,至少,资金预留的重点区域是这样的。归根结底,北京为中心的辐射,还是主战场,加上收购的德国涂料ADW中国区域,再把产品嫁接进去。这里是根据地。然后,上海切入华东地区,以点带面,慢慢辐射。最后,以香港为点,资本市场布局,要解决融资,收购等问题。

朋友,这是一个典型的进攻态势啊!~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认为,还是符合我自己的判断以及期许。未来几年,财报必定不会有多么惊艳,因为,赚到的钱,相必早已有了规划要投的地方了。(尤其自由现金流这部分。请注意,好还是不好,见仁见智了。)

您看啊,2017年,总营收103亿上下,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扣非之后,也有11亿以上,分红多少呢?1.3亿左右。也就是拿利润10%上下出来分红。剩下的90%上下,有更好的安排。

这个,和伟星新材截然截然不同,伟星新材大概多年都是70%以上的利润分红了。

请注意,是否此时判断东方雨虹不是良心企业,太抠,不分红?

我个人认为,绝对不能简单的这么推理。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A股有一种论调,就是——唯分红最棒理论。

我之前写过,关于这点的考量。地址如下:我对股息的一些浅见与思考(网页链接)

我觉得,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分红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国外的著作,多数是强调分红的。但是,请注意,但是啊!国外是职业经理人为主的,因为,国外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非常非常长了,创业者很多都去世了,后来多数不是接班,是持股,经营权是请职业经理人的。那么,分红自然从逻辑上,也是知道比较重要的啊。可是,中国国情是,资本市场发展时间才二十多年,绝大多数都是创始人目前还拼在第一线,这个创始人拼在第一线,一把手文化,是和职业经理人文化,特别特别不一样的啊!

我个人非常倾向于优秀的一把手文化。逻辑也很简单,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几乎都是行业发展空间很大,企业拼命成长,相互竞争。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只专制的,一把手说了算的公司,能获得竞争优势乃至竞争胜利的概率,会比职业经理人多不少。

然而,一定会有风险,那就是,万一一把手出问题了,或者,决策错误了。怎么办?我想,没办法,只能认赔出局。这个就是投资的风险之一。而且,同样的问题,职业经理人文化的公司,遇到了,也不会说好到哪里去,对吗?

两利相权取其重,罢了~:)(顺便说一下,创始人大减仓,或者质押股份搞别的事情去了,这个时候要非常非常注意。)

第二个问题,厉害的竞争对手,一个个涌现,比如,科顺防水也转板到主板了,业绩也好,毛利率也好。伟星新材也开始试水防水领域了。狼来了,对吗?

我为什么问这类问题,其实,是看董事长的反应,或者,高管的反应。在实践中,我观察,面对竞争对手,多数领导会有如下几种反应。

1,完全漠视,看不起对手。说出来的话,都比较鄙视,尤其是言语中,充满了气愤,简直恨不能生啖其肉。这类型,大家应该在相声界看得比较多了,同行间,是赤裸裸的仇恨。加上相声演员嘴巴极其会说,最后,显示出令人咋舌的人性。但凡是这样的企业,我都会多少要加点小心。原因是,要么,竞争对手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实质性影响,导致其非常愤怒。要么,就是领导人心胸比较狭隘。还有一种就是,行业拼杀到了几个大佬的时候了,然后,这几个大佬坐序还未尘埃落定,在做最后的厮杀。一般来说,一片蓝海的时候,是没有人着急八火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相安无事。我自己的都做不过来,都已经是订单排到明年,我哪里还有时间打你的市场啊,对吗?

2,比较油滑,不太肯说竞争对手,打官腔,打哈哈。一般来说,这是老江湖的自保,这其实也没什么,个人文化素质所影响,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尤其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谈论别人。但是,一次又一次,都企图用打太极的方式,避开谈论竞争对手,多数会对其公司的员工产生不好影响,员工会觉得,自己公司不硬气。有些躲躲闪闪,有些油滑。那有人说了,难不成领导不会私下和员工开会时大谈特谈竞争对手,各种分析,然后,公开场合,保持沉默么?我个人在实践中,极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来呢,这样分裂的领导者,我觉得应该还是不多的,二来呢,要找一群员工配合这样的分裂型领导,更是比较难。三来呢,如果真的是这样,在公开场合,依旧能看到他对竞争对手的态度,这是掩饰不住的。

3,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竞争对手,更想有没有可能合作,共同规范行业本身。我个人喜欢这样的企业。这一来代表,行业空间目前足够大,未来可能可以容纳好几个大佬,打不打,未来再说,先赚几年实在钱再说。再来,这代表领导者心胸比较宽阔一点,格局大一点,将来路更长久一点。但是,还是对竞争对手有清晰的认识,知道,早晚也还是会有一战。所以,对竞争对手多少还是保有警惕。这类问题,说得最多的话之一就是:我们基本上,不在公开场合评论竞争对手,但是……然后说半小时,有理有据,不抬不贬。最后,结束语一般是,……不过嘛,总的来说,对方还是有相当水平的,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啊,好不好,啊~嘿嘿嘿,我自己就喜欢这类型领导者。

那么,东方雨虹董秘的回答,还是符合我的预期,但是,这就是董事长不参加股东会不好的地方了,因为,董秘回答,多少有保留,还是需要有官方的规规矩矩,少了一些真实,扎实的反馈。但是,基本上来说,东方雨虹关于竞争对手的态度,是主动走近的。是了解的。他们之前带队去了伟星新材,相互学习,这很有意思哈~

我多说一句。之前,有朋友担心,未来随着房地产的集中化,比如,最终五大巨头,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强势,因为,东方雨虹,伟星新材这样的企业,是配套商,也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是甲方,他们是乙方。那么,接下来,一定会出现,开始压价,拖账期等等,从而,影响东方雨虹,伟星新材这类企业的利润等等。

我个人对这样的论点,是持保留意见的。原因倒也没多复杂。什么可以用法律条款保护啦,什么去做公关啦,等等。

我的原因只有一条——大玩家不是这样做事情的。

碧桂园,恒大,万科,每个都是一年五六千亿。你说他去压缩卖管子的,卖防水材料的价格?北京某煎饼果子摊主大妈就说了,我月收入三五万,我会少你一个鸡蛋?

这个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我觉得,这么想问题的领导人,是很难一年做五六千亿生意的。这个做人的逻辑是不通的。(事实证明,东方雨虹和开发商的合同细则是比较照顾东方雨虹这边的。)

我也遇到过一些很成功的前辈,我观察得知,他们一般在做生意之前,是先想好怎么照顾到对方的利益,然后,才开始实施,进展。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的前辈,多是如此。

我认为吧,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因为,找到更大的蛋糕,远远比怎么分这块蛋糕要重要得多得多!

有人非得抬杠一下!那找不到更大的蛋糕怎么办呢?蛋糕哪里这么好找?

我觉得吧,那就换个地方找。投资这件事,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切换的成本没有那么那么大,你非得让自己在一个行业拼命去矮子里面拔将军,这就是一场辛苦而尴尬的修行。我认为,多少是没有必要这么干的。

其实,我个人实践也是这样来的。熟悉我的朋友知道,三年前,我是几乎全仓银行股的,到现在,几乎也不剩什么银行股了。我就是去别的地方找蛋糕去了。银行又复杂,又难懂,又超级高杠杆,波动一下,利润差别巨大。然而,还全国人民觉得收费奇贵无比,还有互联网金融。

你说,我何苦为难自己?

第三个问题,详细介绍一下东方雨虹的合伙人机制。

东方雨虹的股权激励,是做得很不错的。从2012年开始。一直稳步推行。因为,我之前文章就分析过,这类型企业,是不那么“性感”的行业中的企业。所以,需要有溢价的,不然,人家不愿意来啊。尤其在北京这个地方。各种光鲜亮丽,要人才务实的在康家园工作,相配套的激励,肯定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啊。

那么,对内是股权激励,对外就是和经销商绑定了,也就是经销商的合伙人机制了。这种传统的建材,是需要靠实地,实际,一把手一把手的服务的,短期内,无法靠电商推动的。这是现实情况,所以,地面部队就是战术的最终呈现,好坏在此一环节了。

但是,合伙人计划这种制度性的东西,肯定在股东会上是无法讲透的,真要讲透,估计需要几天时间,具体到分配比例,投资比例,法务层面,税务层面,未来是否分拆上市,还是整体收购,防水销售合伙制度,工程合伙制度,民建合伙制度,未来搞不搞?怎么搞?我天,真要几天才能搞透。

不过,我认为,投资不应该这样去思考,这样的方式,投入产出比划不来,倘若下这么大力气,应该投身于防水行业,才对得起付出的精力。

其实,我想弄明白的是,对于合伙制(分蛋糕机制)的态度。可惜就是董事长不在,在的话,才是最高层的意志。董秘谭文彬先生的介绍,自然是到位的,但是,最高意志的体现,必定不如李卫国董事长。

不过,东方雨虹对合伙人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蛋糕机制,是重视的,是用心了的。这里我说一下,对于公司来说,有三大角色经常打交道,和有趣的。

第一,做该公司的客户。

第二,做该公司的员工。

第三,做该公司的股东。

不同的公司,特别特别不一样啊!要非常非常注意啊。有些投资的朋友,判断一个公司好不好,就看产品,这是有大坑大坑的啊,很可能产品好,最后,你作为股东,也就是投资者,会惨败的啊。

比如,有些公司,做他的客户,做他的员工,好过做他的股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航空业,说个好玩的。我住的酒店,包个车,去首都机场,大概是600-800块,但是,从首都机场买张票回家,一千多公里,打折经济舱,差不多也是这个价。你看啊,做航空公司的客户,是不是很划得来。不要再抱怨了,那么贵的飞机,还有敬业的空乘人员,以及,将自己生命和我们绑在同一飞机上的机长们,总共一公里收不到你七八毛钱。哎……这性价比,还有什么好说的。同时,做航空公司的员工,也是非常不错的。你看看机长,空乘人员的待遇与工作环境,都很棒吧。所以,一个公司,客户,员工,都很好了!那么,多数情况下,股东是要吃亏的。因为,钱流向上述二者了么。

比如,有些公司,做其股东很好,但是,做其员工和客户,就好不到哪里去了。比如现在电商行业,就是类似的,股价很多都是不断创新高,股东也赚钱啊。但是,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工作强度极其极其大。再者,很多客户体验也不好。比如,亚马逊,我曾经就在上面有两次非常非常不好的体验,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用过亚马逊了。

其实,有心的朋友可以多去找找类似的案例。搞清楚一个公司重视客户,还是股东,还是员工,从而决定自己投资不投资。这其实是很有趣的。

有人问,可不可以三者都占了。可以的!

有家公司叫做——中国烟草。其产品客户特别喜欢,回头客特别多,几乎都是。因为不太能打广告,所以只能口碑传播。其员工待遇特别好,过年过节东西福利吃不完。其股东待遇更是逆天。大把钱分红……:(

以上就是三个问题。其实,想出3个问题,比想30个问题难多了。各位好朋友们,可以看到这三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我觉得,问问题不仅仅是要那个答案,是要整个分析的过程以及答题者反馈的东西。是个综合的,立体的。

最后,我用一段话来形容现在的东方雨虹,大致会如此: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团队,在董事长李卫国先生的带领下,驻扎在北京,并以此为中心,深度耕耘防水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并试图向珠三角,长三角,西部地区辐射。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上升,业内公司属于大企业飞速吃小企业的过程,也就是向头部聚集的过程。行业在逐步正规化。但是,还需要不短的时间。东方雨虹在拼命的融资,从银行,从股市,从债券市场,然后,用融到的钱,拼命的投入,全国大范围的建厂,建基地。前面几年,会有净资产大幅提升的时候,然后,产能,利润才能被逐步释放出来。现在是打了鸡血拼命冲的阶段。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想要较大额度的红利,几乎没有可能。但是,最终发展顺利的话,东方雨虹可能成为一家市值比现在高得多的企业,我自己偏保守的判断,未来3-5年,净利润翻一倍是大概率。而目前的估值30倍上下。未来3-5年,牛熊不敢判断。但是,不杀估值的话,年化收益20%上下,我觉得,是非常满足我自己的期待的。而且,还不见得届时会卖掉。因为,这种防水领域的公司,行业要发展到红海拼刺刀,我看三五年肯定是到不了这个阶段的,还早着呢。要发展到竞争对手产生强烈冲击,我看,目前看来,还完全八字没一撇。注意啊,传统行业有趣的地方就是,没有办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传统行业,竞争格局杀出来,尘埃落定之后,再到改变的时候,可能一晃几十年了。甚至,更久都有可能。这和现在的电商很不一样啊。(其实电商大的领域也几乎尘埃落定了……)

总的来说,我还是挺欣赏东方雨虹这家公司的,非常务实,董事长有魄力,团队团结。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事情,我平日里接触一些金融界的朋友,互联网公司等等,我发现,在一家公司从业年限超过5年的都不大多。但是,在东方雨虹,这位董秘就干了十来年,高管都是十五年上下,公司创业者,核心团队,都是李卫国先生之前的同学,发小什么的,稳不稳?牢不牢固?

我去伟星新材的时候,董秘都干了超过20年了,高管平均在公司几乎都超过20年。这里多说一句,伟星新材发展有些特殊,创始人是明丕白先生,目前伟星系的核心骨干,都是他当年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稳不稳,牢不牢固?

我这次参加连云港恒瑞医药的股东会,后来和他们高管吃饭,说,恒瑞医药今年是孙飘扬董事长创业第47年!然后,我问他,你在恒瑞医药干了多久了,他说,干了二十多年了,是他第一份工作……恒瑞医药有十个主要部门,部门负责人全部都是当年孙飘扬董事长从毕业开始手把手教,一个一个培养出来的。关于恒瑞,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下次得空写恒瑞医药股东会参会记的时候,一并为各位分享哈~

各位,我对这种超长时间在一起的团队,是要加分很大的,尤其是在一个行业,一家公司里面摸爬滚打。

因为,我和我的创业伙伴,今年是第16年了,我们一路走来,特别知道,长时间合作非常不容易,但是,一旦做好了,好处是非常多,非常大的。

如果要说东方雨虹不太好的地方,可能如下:

    第一,当然还是对小股东并没有特别从心里的尊重。坦白说,我投资到东方雨虹的钱的数额,假设我用同等多的钱跟东方雨虹做生意,做代理,恐怕,也值得至少总裁副总裁和我谈一谈了。但是,东方雨虹却又不太关注投资者们,我个人是觉得,并不影响公司业绩,也不影响我投资的决策,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作为东方雨虹公司方,多少有些划不来,也没节省下来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但是,留得一个不是那么好的反馈。多少有些划不来。

   第二,民建做得比较差。因为这次我出差的时候,就找了东方雨虹来我家其中两套房子做防水,正好体验一下服务,价格等,结果,一塌糊涂。果不其然,股东会上一位大姐,在北京有套别墅,正好也喊了东方雨虹做防水,十来平方吧,不大面积,报价多少呢?六万块,直呼太贵了。

    后来,我请科顺防水的来我房子做防水,呵呵,猜猜,价格多少?东方雨虹的零头都不到!这时,肯定有人要说了,一定是偷工减料。其实,并不是,是科顺防水在方案上做了调整和修改。总之,东方雨虹民建做得不好。原因是路径依赖,因为,地产商和基建的量太大太大,完全撑起主战场。而民建又麻烦,又琐碎,又没多少钱。所以,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觉得不太好弄,其实,应该是不要去弄。先等着,等条件成熟之后,再做。因为,这种传统领域的口碑建立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未来修正也是需要很多时间的……

   第三,涂料领域有些不温不火。收了DAW。但是,也没有大力做。其实讲真,东方雨虹做大客户销售的,要么,直接把DAW嵌入进去做。要么,干脆等等,等做消费者那端的人马齐了后,再猛地大力推广。不然,涂料这块,在公司地位有些尴尬。我猜,搞不好会有防水部门的,开会,批评表现不好的员工,就会说,下个月你再不好好搞,再不努力,我跟你说,我就把你调到涂料部去!~

    好了,各位,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了,东方雨虹无论怎么说,都无法掩饰其是一家优秀的公司,里面的人才,是做实事的人才,团队是有追求的团队。我希望,能长期持有东方雨虹,也期待下次开股东会见到董事长李卫国先生,好好表示家乡人民的感谢。

(北京很美,分享图片给各位好朋友们。)

 $东方雨虹$

精彩讨论

太古红领巾2018-05-21 14:36

看到这么破旧的办公楼,股民就放心了。实干型的公司值得鼓励!

沈公子--梦溪笔谈2018-05-24 10:42

首先非常感谢你的分享,其次对于你文章中的以下问题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愿一同交流:
1,接下来三五年,东方雨虹是否还会继续加大拓展,如果是的话,怎么解决钱的问题?
公司回答企业发展主要靠资本市场融资与银行授信,也就是借贷。
在目前整体去杠杆的环境下,是否会有问题。如最近的东方园林发债事件。
2,东方雨虹的民用防水做的不好。
据我所知,一直做的不好。理由很简单,做工程的瞧不起做民用的,太繁琐,量小。做民用的不愿意做工程,觉得风险大。而且两条路径的做法完全不一样,要转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做民用的公司稳定性要好于做工程类的公司,不依赖某几个大客户。
3、“未来随着房地产的集中化,比如,最终五大巨头,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强势,因为,东方雨虹,伟星新材这样的企业,是配套商,也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是甲方,他们是乙方。那么,接下来,一定会出现,开始压价,拖账期等等,从而,影响东方雨虹,伟星新材这类企业的利润等等。
我个人对这样的论点,是持保留意见的。我的原因只有一条——大玩家不是这样做事情的”
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你可以参考汽配行业。最可能的情况会是,要好大家一起好,要亏大家一起亏,被捆绑在一起。公司发展和行业周期密切相关,同时和大客户的经营情况也密切相关。除非今后用的防水材料只有东方雨虹能做。宁德时代也做不到这一点。

从这一点来看,伟星新材要好于东方雨虹。不过目前还远远没到这一步,行业发展还在慢慢集中的过程。

沈公子--梦溪笔谈2018-05-29 13:28

想了好几天,是不是还需要和你探讨下去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和你的分歧可能比较大,希望你不要反感。
对于你说的第一条,宏观调控要么抑制东方雨虹的扩张速度,要么导致东方雨虹现金流较吃紧(目前市场对这种情况很忌讳),不管哪种结果,对于雨虹当前的股价都会承压。
对于你说的第二条,伟星新材的客户分散度是东方雨虹的1000倍以上,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上的。
对于你说的第三条,福耀玻璃在历史上几次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长停滞。福耀玻璃胜出的关键是他规模生产后,所产生的低成本竞争力。去年也受到整体汽车行业的不景气,增速为零。东方雨虹的产品和福耀还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简单对比。但我认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所处的行业都是一个最终容易高度集中的行业。

所以我认为,东方雨虹从长期的角度来说,从先发优势进而规模不断增长,是个大概率事件,但短期来看股价不乐观。本身增速受宏观影响可能放缓,估值也不便宜,去年股价又有大幅上涨。需谨慎!我觉得你对它的分析有点过于乐观了,而且说服力不强至少对于我来说。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也一定有片面性及疏漏处,仅供参考,谢谢!

风和松20282018-05-22 06:34

辛苦了!谢谢你!

飞龙在天论道2018-05-21 17:09

写得辛苦了。这调研有经验呐。强

全部讨论

2018-05-21 14:36

看到这么破旧的办公楼,股民就放心了。实干型的公司值得鼓励!

2018-05-24 10:42

首先非常感谢你的分享,其次对于你文章中的以下问题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愿一同交流:
1,接下来三五年,东方雨虹是否还会继续加大拓展,如果是的话,怎么解决钱的问题?
公司回答企业发展主要靠资本市场融资与银行授信,也就是借贷。
在目前整体去杠杆的环境下,是否会有问题。如最近的东方园林发债事件。
2,东方雨虹的民用防水做的不好。
据我所知,一直做的不好。理由很简单,做工程的瞧不起做民用的,太繁琐,量小。做民用的不愿意做工程,觉得风险大。而且两条路径的做法完全不一样,要转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做民用的公司稳定性要好于做工程类的公司,不依赖某几个大客户。
3、“未来随着房地产的集中化,比如,最终五大巨头,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强势,因为,东方雨虹,伟星新材这样的企业,是配套商,也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是甲方,他们是乙方。那么,接下来,一定会出现,开始压价,拖账期等等,从而,影响东方雨虹,伟星新材这类企业的利润等等。
我个人对这样的论点,是持保留意见的。我的原因只有一条——大玩家不是这样做事情的”
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你可以参考汽配行业。最可能的情况会是,要好大家一起好,要亏大家一起亏,被捆绑在一起。公司发展和行业周期密切相关,同时和大客户的经营情况也密切相关。除非今后用的防水材料只有东方雨虹能做。宁德时代也做不到这一点。

从这一点来看,伟星新材要好于东方雨虹。不过目前还远远没到这一步,行业发展还在慢慢集中的过程。

2018-05-22 06:34

辛苦了!谢谢你!

2018-05-21 17:09

写得辛苦了。这调研有经验呐。强

2021-01-28 20:10

看了此文决定清仓东方雨虹:一个不尊重股东,一个不注重服务的企业是没前途的,惶论伟大!

2019-03-04 21:11

好朋友也是校友,雨虹湖南公司负责人,确实是矮壮型的。

2018-05-21 22:12

收藏看看

2018-05-21 16:45

赞一个 深度接地气好文

2018-05-21 15:32

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竞争对手,更想有没有可能合作,共同规范行业本身。
感谢分享,写了很多有价值分析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