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4喜欢:4
今天读到一个观点,很新颖。
有负债(借款人)才能有货币。对于中国来说,房地产企业扮演的就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借款人角色,而其之所以能借款负债,是因为将地皮抵押给银行。
所以,在中国,房地产企业更像“银行”,因为他们能借款,所以实际上充当了发行货币的职能。
而银行则更像房地产企业,他们的资产端全是地皮。能不能发出货币,能发出多少货币,并不由银行决定,而是由房地产企业决定。银行只能守着手里的地皮,祈祷不要减值不要破产,这不是比房地产企业更像房企吗?
少了房地产这个印钞机(把钱从银行借出来),钱就只能在银行里面打转转,难怪现在在通缩啊。
哪个产业有这么大体量替代房地产,一时半会很难找到,看来夜壶还得拿出来继续用。$恒生指数(HKHSI)$$上证指数(SH000001)$ $万科A(SZ000002)$

全部讨论

04-09 21:13

这还新颖。这个有点金融常识的都知道。房地产一直是放水池。当然很多中介鼓吹蓄水池。因为没文化

这还新颖?辜朝明在他2008年发表的名作《大衰退》中早就提出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了,日本就是借款人缺失导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套到中国,最大的借款人之前一直就是地产企业,所以一直担心出现类似日本的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衰退,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社会上最大的借款人缺位后,需要政府充当最后借款人的角色,促使货币流通。

04-09 20:48

每个个人都是一个个小银行,都可以发“货币”

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