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人这一生,都在解答这3个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王志纲,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

人活一生,总是绕不开关于交友、幸福、人生目标等终极命题。我们对这些命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和高度。

本文中,王志纲老师尝试总结了他对这些命题的看法和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财富自由,就是幸福吗?

穷尽一生,每个人都奔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但是幸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有些人一辈子都奔着财富榜上的排名去了,有些人则奔着官场上的座次去了,还有些人像“竹林七贤”一样过着闲散的日子,时而抨击世俗,时而癫狂作态,最后却像伯夷、叔齐一样,差点连锅都揭不开。有权、有钱、有时间,哪个才是幸福的标准呢?我认为,幸福的标准是三个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灵魂自由。

1.财务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都传承着一个基调,无论儒道释,在财务自由这件事上口径相同,无非“名利惊人不过大梦一场,安贫乐道才是义之所在”云云,仿佛这才是正确的。但是,人的欲望终究难以阻遏。“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古语说明了中国人的另一面。如今,财富大潮的裹挟更让许多人变成了演员,用情怀和热诚来掩盖拜金的双眼。在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的年代里,幸福和金钱仿佛画了等号,很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依旧日日辛劳,向着更宏伟的数字迈进。首富的宝座魔力无穷,然而商海难测,载浮载沉数十年,一朝高楼倾塌。就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的那样:“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但无论追捧还是批判,毋庸讳言,财务自由终究十分重要。手无余财的人,自己能不能过好且不论,上不能奉养双亲,中不能照顾家庭,下不能抚育子女,这种人空说自己有多幸福、多潇洒、多智慧,都是枉然。财富是一把双刃剑。财富可以成为寻求尊严和自由的船桨,也可以成为禁锢自己的枷锁和镣铐。一切取决于你对财富的态度。成功人士总是令人艳美。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问查理·芒格:“怎样才能变成你这样的有钱人?”查理·芒格的回答很有趣:“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你也会变成我这样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哲理的回答。由于能力需要时间来培养,所以生活在不同阶段的人,在财富的积累上必然有差异,在事业的发展上也天然存在着差距。只有在对财富的欲望、对财富的控制能力和所积累的财富三者相匹配时,人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财务自由。

2.时间自由

时间和生命是同义语。时间是由自已掌控还是由别人掌控,有天壤之别。别人掌控你的时间,就相当于你的生命悬于他人之手。能否实现时间自由,是幸福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在我看来,时间自由的真谛其实是能够掌控分配自己时间的权力。我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参加的事情,天王老子请也没用;乐于参与的事情,再忙也高兴。忙不忙其实是辩证的关系。要把时间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忙的事情上”。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这种转变是一个人独立意志的体现,也是时间自由的外化。前两天我刚刚到外地打了一天的球,晚上还有饭局,一天奔波,但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来的,所以就感觉不到累。有些企业家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还坚守岗位,这是一种进取精神的体现。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他们遵从内心的一种安排,他们在乎的不是钱,而是成就感。任正非、曹德旺就是这样的企业家,看起来很没有情调,过得很累,但其实人家过得很充实,在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其间苦乐不足为外人道也。任正非是典型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例子,40多岁才一头闯进深圳,家庭不谐,事业不顺,可以说是走到了人生的低谷。后来终于遇到了机会,能够一展抱负,他用自己的理论和意志创建了一番事业,实现了自己和民族的梦想。在国际巨头压境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走了“贸工技”这条方便易行的路,华为却选择了坚持“技工贸”,苦心孤诣数十年,终于从第三世界崛起,和世界顶尖公司打擂台,最后成了人人敬重的强者。在我看来,任正非就是时间自由的典范,无论各级领导视察还是公关媒体采访,或是商务应酬,除非必要,一律不参与。他把时间用在到全球各地出差上,用在与华为员工聊天上,用在思考企业未来上。这样来看,时间自由和忙碌与否并非同一个问题。能自己掌控时间,能高效地运用时间,才是时间自由的本质。

3.灵魂自由

第三个自由是灵魂自由,也可以说是精神自由。相比前两点,这一点更加困难,普罗大众能做到者寥若晨星。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盛世往往思想不活跃,乱世反而容易出大家,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中国古代,往往只有在王朝极其兴盛,有了充分的自信时,思想才会有限地开放。人不能超越时空,但是在所处的时空内可以自由飞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我们要在既定的规则下生存,但是要牢记自己是独立的,万事不求人,不趋炎附势,不搞人身依附,不冲撞,也不逢迎,这样才能做到灵魂自由。

4.幸福阶段论

三个自由是评定幸福与否的标准。刚生下来的娃娃,有奶吃就行,但这是幼年的快乐,而不是幸福。幸福是自省、自修、自证之后的自我完善,人只有在反刍人生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幸福。只有驾驭了人性,才能成就幸福,要不然就只是看起来辉煌,其实荒唐。如此说来,难道只有垂垂老矣才能体会到幸福?不然,幸福有标准,同样也有阶段。以我王某人为例。少年时,我的幸福是“得到”。我在贵州大山中成长,在那个时代,看不到未来的路,只有不断地拼搏奋斗,去大量掌握不同的技能来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我依旧是“衣无领,裤无裆,一个背包闯天下”,我在那个时候就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自己有感觉的事情,并坚持做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不断有所收获、不断充实的幸福。人到中年,我认为生命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觉”。我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想以有限的生命体验无限的生活,但人生苦短,所以唯一要做的就是“不重复”。晚年的时候,幸福于我就是“自由”。不仰人鼻息,不为俗套所束缚,就如我曾经书写过的对联“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一样。再结合我为望蜀书院建成所撰的对联“三千年读史尽是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两联中的心境和故事,可以说是我这一生的写照了。它们或许对你也会有所帮助。人们总认为,荣华富贵是人生至境,是成功的标准,所以要大富大贵。其实,富贵很朴素。富就是“万事不求人”。不求人必须做到三个独立:财务独立、人格独立、灵魂独立。三者是统一的。有的人富甲天下,如一个个首富,你能说他们的人格都是独立的吗?有的人空言人格独立,但财务困顿,只能是孔乙已式的清高。贵就是受人尊重。尊重是要不来的。不少人常把身外之物(或官或权)带来的巴结当成该得的尊重,那其实只是镜花水月。高山仰止,心向往之。靠什么,靠操守德行,靠实力。如此朴素的常识,不少人,特别是靠身外之物而得志之人,往往到卸去礼服、洗净铅华之后才明白。但往往为时已晚。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不为财富所累的人,没有和过多都一样。身心安泰,“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吗?遗憾的是,很多人本末倒置,结果我们看到了多少人间闹剧。

二、不同的人生目标,造就不同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都想过好自己的一生。好的人生大致有三种:平顺人生、传奇人生、成功人生。

第一种人生,叫平顺人生。一般人的追求不高,也就是希望能够平平稳稳地过此一生,所以人们非常害怕兵荒马乱,都希望躬逢盛世,平平安安地过小日子。这种平平稳稳的人生就是平顺人生。平顺人生没什么不好,就怕有时风太急、浪太高。人的一生,就像筑起一道堤坝,只要你的欲望不超过堤坝的高度,你就能收获堤坝之内的安稳的幸福。怕只怕一夕之间,海啸涌来,冲毁堤坝,一切皆无。所以,还是要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对未来能有基本的预期。

第二种人生,叫传奇人生。什么是传奇人生?自己都想不到的人生才叫传奇人生。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40多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时代。我们这代人的命运也随之起伏,诞生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尤其在商界,更是如此。这些草根老板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没有优雅的谈吐,也没有潇洒的举止,但他们却是中国八九亿农民当中的龙中之龙、凤中之凤、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今天的成就,来自生存竞争。他们的发展轨迹暗合了生存竞争的哲学——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们看到的仅仅是他们的出身,但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成功率远远低于科班出身者,可能只有科班出身者的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但与低成功率相对应的高赔率,使成功的他们更具有传奇色彩与生命力。传奇故事的另一面,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三种人生,就是成功人生。我认为,所谓成功人生,第一,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充分实现;第二,命运的缰绳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三,自己的心灵是充实的、愉悦的。拥有成功人生的人,不像有些人那样在外人看来很光鲜,但实际上活得很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厌烦,可又不得不为之。(有些人实际上已经患了忧郁症,昨天看着还是好好的,突然就精神崩溃了。)

我认为,在平顺人生、传奇人生和成功人生中,我们要尽量地保底,至少有一个平顺人生;不刻意追求传奇人生,因为风险很大,而成功概率很小;尽量地争取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