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与能力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能力圈是巴菲特投资哲学中的核心概念,1996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提出了这个概念:“投资者需要的是正确评估特定业务的能力。请注意“特定”一词:你不必成为每个公司的专家、甚至很多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能力范围内的公司。那个圆圈的大小并不重要,然而了解它的边界至关重要。”

能力圈的概念看起来简单,但投资中我们出手经常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圈。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熟悉,其实自己不熟悉,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熟悉想要投资的公司,但通常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在网上经常能看到网友对我曾经从事的行业(轨道与汽车)的公司的研究报告,一看大多就是对行业和公司不够熟悉,这样得出的结论可想而知。

我曾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和研究中国巨石这家公司,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参观公司的制造现场、了解公司的竞争对手、了解玻纤行业、找玻纤研究院的朋友交流,做公司的分析研究资料,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理解和预测这家上市公司,但最后结论是:在目前的行业竞争情况下,自己不可能真正判断这家公司的未来。最近3个月受朋友之托分别去了杭州的华东医药、无锡的新日股份、江阴的长电科技、常州的天合光能、南京的科思股份龙蟠科技润和软件去了解和学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跨七个行业去看公司,这明显又是高估自己能力的表现之一。

因为“过度自信”和“达克效应”的存在,跨越能力圈的人往往看不到危险,甚至主动拥抱危险而不自知。1999年大卫·邓宁和贾斯廷·克鲁格提出了达克效应(也叫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发现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并且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投资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是“认知你自己”。猎豹移动CEO傅盛曾写过三篇有关“认知”的文章,简称“认知三部曲”。在文章中改造过人类认知的四个阶段图。

这张图显示95%的人处于第一个阶段,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个阶段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但这样的人只占总数的4%。第三个阶段是境界更高的“知道自己知道”。而最顶尖的一群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仅占0.1%的比例,千里挑一。

如何破解自己的过度自己和明白自己的能力圈呢?

以“自知者明”破解“过度自信”在舒泰峰的《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中有详细的叙述。自己能力圈的真正所在就需要在认知自己的基础上去理解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