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系列-完善投资体系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3喜欢:11

在做每次投资选择时,有决定我们投资的因素,同时也需要有淘汰考虑的风险。

供给侧影响因素和管理层能力分析找行业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好企业,从需求侧行业发展空间、竞争格局,成长风险。


第一章:如何做大方向行业筛选


目前公募基金主导的价投,非常看重当

期投资企业的经营利润情况以及行业&企业的质地,基金持仓力求分散,降低波动风险,行业配置就成为调仓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所以在挑选行业企业时,就需要配合适应市场的选股和估值方法。

怎么做大方向初选,什么情况下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可以获得超出市场平均的增长预期就非常重要。

三大慢变量+一个重点考虑因素

三大慢变量影响行业&企业估值逻辑。是在做大方向初选的最底层的参考因素。也是造就阶段性优质投资对象的主要驱动力量。

1.行业下游市场需求侧爆发增长的领域

绝大多数行业需求都是伴随着渗透率提升的慢变量,需求往往是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快速提升。带动企业快速发展。

行业需求往往是在一定的临界条件下快速提升:需要完整的商业运作闭环,下游需求带动着上游行业不断发展。

住房基建需求长久带动了地产产业链企业增长,对奢侈品消费快速拉升了对免税消费的需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造就了家电品类和渗透率双重提升。

2.行业供给侧快速淘汰集中的领域

投资来讲万紫千红不是春,一枝独秀才是最好的选择,行业竞争激烈的领域,参与企业利润往往受损,没有定价提价能力。

行业供给侧快速淘汰,竞争格局优化进入寡头竞争阶段,也是优秀企业规模利润快速提升的绝佳投资阶段。

水泥、家电、光伏、内存等行业都是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后,淘汰竞争对手的过程中企业利润快速提升。

绝大多数行业最终都会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但在我国政策往往会作为催化剂加速落后者淘汰。例如环保的要求就加速了传统产业竞争格局优化,行业快速集中的过程中海螺水泥也成为阶段性的优质投资对象。

3.行业周期的影响

经济有周期性,不同行业的发展或多或少也有产业周期性,行业处于周期上升阶段也会极大提升行业企业利润增长。

不同行业需求影响因素不同,这些影响因素的波动传到的上游就形成了产业的周期。投资上升期的周期性领域也会有超额回报。

第二种周期是价格传导先后,在一个产业链上有定价能力的往往先提价,成本还没有提升的时候,行业企业就形成了价格传导先后造成的小周期,例如大宗石油产业链。下游化工企业涨价根据需求有时候快于原材料提价,有时候整体慢于原材料提价后才提价。

在三个大的筛选方向上行业企业定价能力筛选,可以帮助我们选出相对更好的,从长期投资回报来看,拥有定价提价能力的企业因为可以相对于通胀主动涨价,其长期回报要更优秀。


第二章:高估值与价值毁灭&长期主义下的真成长与伪成长


巴菲特曾说过一句投资名言:“是芒格让我明白,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远胜于以低廉的价格买入平庸企业”。(忽略周期性领域)

高估值股票你买对了吗?什么样的高估值股票值得购买,什么样的高估值股票可能是价值毁灭?随着市场估值对企业估值不断完善,经典价值投资体系中的“安全边际”是否依然适用于科技领域投资?

上篇通过对企业供给侧分析总结找出不同商业模型下优秀企业的底层驱动逻辑;今天我们从需求侧出发分析,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持续优秀。

一、什么样的企业在高估值时值得购买?

长期只有同时满足行业高增长和行业高壁垒的企业

当一个市场需求爆发,在这个行业中的企业由于供不应求最开始都会享受到行业红利,业绩快速提升,市场对行业的估值不断拉升。但历史中有些领域企业利润可以随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但有些领域企业能得到的利润与行业增长却格格不入。

历史有众多的案例:决定企业是否可以长期增长,在成长期是否值得拥有高估值的核心因素是同时拥有未来广阔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渗透提升)&高行业门槛行业竞争格局不断集中(定价能力)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后可以推动企业利润持续高增长

案例分析:半导体、光伏、LED、显示屏、内存、动力电池产业链

1.行业技术门槛低导致竞争格局恶化(LED)VS技术门槛不断提升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半导体)

当年LED产业兴起时,庞大的需求市场,行业企业高增长的业绩,都推升了整个行业估值,而现在我们回望产业,整个产业链仅仅驱动芯片这个技术节点(门槛高,集中度提升)的企业估值还在不断提升,技术门槛低的领域均陷入了胶着竞争状态。之前的高估值俨然成为价值毁灭。

半导体产业随着摩尔定律对制程技术加持、市场也对更高算力芯片需求不断提升,行业技术不断更新提升,不断淘汰竞争落后的企业,而整个产业链和参与其中剩余的优秀企业均得到了长期持续增长。

2.产品占消费者消费选择比重影响着产业利润话语权:显示屏VS核心芯片VS动力电池产业链

手机芯片和系统性能不断提升影响着手机的使用效果,伴随着芯片系统手机屏幕也在不断更新提升,高端竞争格局也相对集中,但是在整个手机产业链利润分配中,芯片和系统这样决定消费者消费倾向更重的领域(购买手机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利润占比要远高于屏幕,虽然两者的竞争格局都相对集中。但是产业利润分配的话语权却不尽相同。

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是目前消费者考虑选购电动汽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利润分配话语权较重,但长期看随着技术提升,里程焦虑化解后,动力电池续航问题就不在是选择消费的重要因素,如果未来市场参与者增多,产业利润分配话语权必然下滑。

影响产业利润分配话语权除了技术节点门槛外,还包括影响最终消费选择重要程度。

二、企业估值陷阱-渗透率和行业淘汰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同时满足需求渗透率提升,行业竞争不断淘汰会让行业的优秀企业持续壮大。

1、成长股变周期股甚至平庸股的陷阱

a、渗透率到一定阶段需求增长缓慢如果不能配合提价能力提升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最后往往成为周期股,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企业,因其具有优良的确定性往往给较高的估值,如果整个市场空间有限,这样的高估值从长期看就是估值陷阱

需求渗透率到一定阶段,增长放缓后,如果行业不能淘汰集中沦为周期行业,例如国有资产集中的制造业。

b、在拥有先发优势的领域也是常见这样的价值陷阱,市场空间不大的领域一个企业优先推出商品很容易占得先发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利润快速提升,集中体现在有品牌效应的食品领域,看似拥有品牌护城河,但也会因渗透率瓶颈,从高速成长股沦为平庸企业。前有六个核桃、承德露露,维维豆奶、桃李面包等,现在市场也不乏相似的企业享受着渗透率提升的高成长期给与的高估值,而忽略了长期的市场容量,例如百润、妙可蓝多

上看供给侧竞争能否淘汰使得行业竞争集中,下看需求是否拥有持续的需求增长或提价能力。理顺产业上下游供求周期影响因素,冷静正确看待市场对行业的估值。

三、思考这些有什么用?用来投资,看长做短,规避风险。

需求渗透平稳后,如果没有产业链定价能力,企业成为周期性

需求爆发,但供给侧技术停滞,导致竞争加剧会让行业利润受损

一个领域最开始爆发时,参与者都会享受产业红利,长期需要投资产业技术节点的企业。

需求爆发给与高估值是否合理,除了高增长外,另一个必须条件是高壁垒。是“安全边际”适用于市场对极致成长股估值的方法。


市场情绪题材流转案例:

最近几年公募基金资金驱动的价值投资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但市场往往在上涨后变得非理性,19年的白马股热潮,20年初的科技股狂欢,后迎来了白酒的极致抱团,再到最近的新能源爆发,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行业整体估值都极大的提升,又大幅回落。伴随着我们会经常遇到以高昂的价格买入平庸甚至垃圾企业,持有的过程中,资产受损、身心俱疲的情况

从需求侧出发分析企业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配合对比行业企业长期估值水平。冷静看待高估值企业是拥有持续高估值的能力,还是阶段性的市场情绪带动的估值提升。

需求侧分析看:渗透率、行业竞争格局、产业链企业上下游供需造成的周期波动性影响、结合市场情绪波动带来行业估值波动的影响。    理论上可以形成一套符合市场价投潮流看长做短的筛选和配置方法。        


第三章:寻找相对竞争优势


完整的商业体系有供需两端,供给侧看淘汰因素,需求侧看发展潜力,再加上对企业定价能力的分析(上下游影响力)、对行业周期和利润释放期考虑、结合市场情绪考虑就构成了目前最适合自己分析框架。

分析这些的必要性:来自一个经济常识--过度竞争的领域必然导致利润受损。

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市场往往会给业绩高速增长的企业高估值。而一个简单的常识就是,能赚钱的领域大家就都想参与,如果进入这个领域相对容易,就必然会导致竞争格局会越来越分散,行业参与者利润势必受损,高增长的持续性很难维持,此时投资这样高估值的企业往往会因缺少安全边际,而产生失败的投资。

案例:代表性的周期性行业的投资失败往往是缺少对供给分析的思考,同样的电子烟结构件思摩尔、今年的动力电池技术门槛低的相关领域(例如标准化学原料)。

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能力、和行业进入难以程度等供给侧角度因素影响着行业企业竞争格局能否越来越集中的关键性因素。

不同领域的企业其商业运行搭建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之上,虽然影响企业整体经营因素种类大同小异,但倚重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其决定性影响因素却不尽相同,在分析管理层能力时就需要重点看管理层能长期抓住竞争侧重点。

以下几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其重要的驱动因素都可以让行业在长期的竞争中不断淘汰,同时可以抵挡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威胁。

一、平台型: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有着极其优秀的不断自我强化的竞争优势,平台的两端分别是客户的需求和供给,一旦平台型企业规模在竞争中领先,这两个因素就可以不断相辅相成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平台型领域企业到最后往往都是一家独大形成绝对垄断。

典型的案例就是FB、腾讯亚马逊阿里巴巴、还有垄断形成过程中的美团和抖音。他们商业模式的共同点是平台使用者越多,这样会促使平台上游的供给者更多参与,而上游供给者参与越多,也会不断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参与。这样平台在这样的自我不断强化的商业模型下,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给上下游的参与者,更好的满足平台使用者的需求。进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

所以在投资平台属性商业模式的企业,最好的投资目标是这个领域领先的企业,一旦这个企业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就会不断自我强化其竞争优势。使得竞争者越来越难直到最后消失。

在我国由于补贴经济的存在对平台模式有一定的干扰,此时就非常需求考虑平台经济另一个竞争因素迁移成本(能不能离开这个平台)的干扰,迁移成本越高的领域护城河越强。

讲到这里还有很多企业竞争落后过得还很好。例如京东B站、电商平台唯品会拼多多等。

这就涉及到了平台型企业竞争中的差异化竞争,其实不仅是平台型企业,在很多共同领域竞争落后的企业,要想赶超领先的企业都是很难的,这时往往就需要做差异化,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更好满足客户的某一个需求,形成和领先者的差异化竞争。

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快速兴起,就充分调动了内容参与者的积极性,提供相较于传统视频平台差异化的内容。

唯品会提供品牌打折的需求满足需要买好品牌打折的用户的心理而快速崛起。而拼多多则释放了白牌品牌和对性价比要求更高的客户的需求。都是领域已经领先的企业下,依靠差异化竞争而崛起。

另外还有京东,很多人把京东阿里经常做比较,其实他们的底层商业模式构建不尽相同,阿里是纯平台型轻资产商业模式。京东虽然也是电商平台,差异化在于他走的是重资产自营路线,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中的快、质量有保证的需求而壮大起来。京东的商业实质更像是网上的百货商店,除了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外,还需要非常好的管理运营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周转和规模。

总结投资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需要找到的是竞争领先的企业和领域内可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企业。(平台型商业模式天生有垄断属性,同质化竞争情况下落后者会越来越差)

二、品牌经营型:品牌经营型商业模式,在满足消费者良好使用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和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需求(展现良好品味和使用条件反射简单联想等让消费者更优先选择)。

a、品牌遗产型:品牌遗产型的企业,其品牌都是在社会上形成的共识,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使用其商品后心里满足,例如茅台。作为国酒品牌深入人心,是上层社会酒桌用品,如果和别人喝酒是茅台就可以最大限度展现喝酒人的品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品牌也成为其定价的根本,让其享有定价提价能力。

另一种品牌遗产型企业是奢侈品领域。一个奢侈品品牌的建立和被社会认同往往需要3代以上人的共同努力营造,让其品牌拥有可以体现使用者“高尚品味”的能力。

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搭建的企业,只需要管理层能继续使用和维护其品牌在大众心中的共识,就可以长久的享受商品渗透带来的规模和品牌带来的定价提价能力的双重增长动力。而长久稳定的增长。

b、品牌建设型:品牌建设是涉及到除去工业标准件外,任何商业环节的,所有生产消费属性的商品的企业,都会面临品牌建设。品牌建设的过程也是让商品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过程。

有的商品品牌建设更多需要发挥消费者的在选择商品前简单联想的心理,这样的商品最有代表性的是安全性商品,例如带电的插座开关、日常使用的电器,有食品安全担忧的领域。有的商品的品牌建设需要利用人们的妒忌心理,让品牌使用者可以最大程度的展现自己的良好品味和身份,例如衣服、鞋子等商品。

通过产品营销和产品改良,让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条件反射,当有需求是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的产品和企业产品带来的良好使用体验。最大限度利用消费的心理作用进行品牌建设(一般情况下品牌和渠道必须同时进行,最大限度影响消费者的心智和能触达接触大消费者的渠道!!典型案例鸭脖食品消费崛起时周黑鸭品牌影响更大,但是渠道触达以直营为主就导致其渠道复制能力更差,无法快速占领触达渠道)

在这样商业模型上建立的企业,除了需要不断努力改良产品性能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品牌建设,渠道建设等。其中品牌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也往往决定行业淘汰赛的结果。

三、规模效应&.管理驱动型结合影响着众多领域企业竞争

有些领域企业产品大多数是技术成熟的标准化商品,往往不能从其他地方(技术、品牌等)带来企业产品定价能力,这些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往往需要更加努力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让企业产品竞争更具性价比竞争优势,在分析这类型企业时需要重点考虑企业如何形成性价比竞争优势。

案例1:在不需要做技术提升的化工类,产业标准化的生产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在纯粹的生产体系内更容易降低边际成本和效率,炼钢、基础化工、标准件制造(技术成熟的光伏产品)规模养殖等领域企业等都有着明显的边际成本随着企业规模增长不断降低现象。

尤其在有周期性的重资产投资领域,规模优势更是企业生存淘汰赛的关键因素。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扛过行业周期低点,在顺周期提升企业的占有率。(很多标准化生产的企业都会在顺周期扩张生产,此时就需要重点关注企业以往的管理能力(资产周转周期),成本控制能力(利润率)等因素,综合评估企业的竞争力)

案例2:规模效应另一个应用是产业链条中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实力和资本支撑企业向上下游更有技术含量的领域扩展,占领产业链技术节点,从而整体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代表性的企业有服装代工领域的申洲国际,企业在加工规模扩大后,积极向上游原材料这样有技术的领域延伸,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另外的案例是视频监控领域的海康威视海康的产品还有技术提升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因素),企业通过向产业链上游技术节点延伸,拿下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提升其产品额核心竞争力。

案例3:规模效应:&.管理驱动型共同驱动强化企业竞争,代表性领域有供应链类企业,例如连锁超市和快递领域,有了规模优势就有了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同时应用优秀管理降低综合边际成本(例如货单价不仅仅体现在议价上,还体现在管理能力溢出带来的周转提升而降低综合边际成本)。

另一个代表性案例是检测行业(检测领域品牌的公信力同样是规模扩大后建立的核心竞争之一),优先建立规模优势的企业可以优秀的管理,驱动内部协调降低成本提升周转。

这类企业相对竞争优势的建立往往通过硬件(规模优势)和软件(管理能力)协同。所以在对比同领域企业相对竞争优势就需要把代表这两个领域企业的数据拿出来对比同时需要对比两项相关数据交叉数据。例如营收、毛利润、费用控制,研发投入产出(比单纯对比研发投入更有效),销售投入产出,企业各项周转率,企业单位资产和单位个人的产出对比等。这些成为在宏观的商业模型下筛选出有竞争的好企业重要数据。

四、技术驱动型:

技术是经济不断增长的三大驱动力之一(包括:科学技术进步、宏观金融货币财政政策、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在资金流通和人员配置效率提升贡献),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技术驱动的企业而已通过不断的技术提升来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竞争优势。

从宏观角度思考投资技术驱动型商业模式领域的企业,有三个简单的常识,但长期却是左右投资选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1.产业需要技术不断迭代进步的领域,行业竞争越容易集中,好企业越容易收到长期的优秀投资回报。

典型的案例在摩尔定律驱动下半导体产业链,随着制程不断提升,技术提升,不断淘汰竞争对手,技术就成为企业强大的护城河

2.行业产品技术停滞的领域,行业很容易随着进入护城河降低,出现供给过剩,企业丧失定价权,恶性竞争导致利润受损。

典型案例:LED产业链,燃油车产业链。技术停滞,进入门槛降低,行业高成长同时也伴随着供给参与者竞争提升,导致行业过度竞争,也很难出现行业集中,最后沦为周期性行业。

引申思考动力电池:在把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使用之前,锂电池就大量应用在消费电子上,但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锂电续航能力并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改进需求不强烈,技术停滞导致消费电子锂电供应商进入门槛低,随着需求渗透到顶,使得行业成为周期性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和企业进入挣扎状态。

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后,续航问题突出,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需求促使行业不断提升技术,技术门槛提升优化行业竞争环境,同时也让领先企业享受需求提升的同时拥有了一定的产业定价能力。

总结历史对比:动力电池和半导体一样都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然而不同的是半导体技术提升是持续性的,而这个持续性技术也是决定下游商品特性(消费者选择时重点考虑因素),技术不断提升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技术决定了商品特性也决定其在产业链上拥有利润分配话语权,可以占有更多产业利润。

动力电池技术门槛并非像半导体那样下游对技术提升需求持续,大概率随技术不断提升后打破里程焦虑问题解时间节点,而丧失产业链利润分配话语权,需求渗透增长到了顶峰,技术门槛降低,进入者增多加剧行业竞争,最后沦为平庸的周期行业。

3.行业技术颠覆或者(之前停滞的技术有新突破)都会颠覆现有竞争格局。

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领域(电视报纸)竞争格局,诞生了微软、FB、腾讯等巨头,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又颠覆了互联网信息交互方式,出现了更多基于手机快速崛起的公司例如手机游戏领域、和信息获取领域的抖音

火热的元宇宙的核心是改变目前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交互领域技术颠覆也很可能改变目前的竞争格局,FB这家企业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转换布局都很正确,目前全力对接元宇宙也是自我的颠覆

4.技术驱动的商业产业链利润分配话语权都被掌握了技术难点和技术节点的企业掌控

产业利润分配角度,投资产业技术节点的企业长期回报会更好。尤其是在新技术带来的新需求爆发的产业链中。

从宏观大方向上投资需求爆发产业中有技术门槛的领域,技术节点的投资收益率会长期跑赢其他领域。

长期案例:半导体产业链,芯片制造环节,核心设备环节的利润分配话语权就远高于封装测试环节;

短期案例:光伏产业链条中技术门槛高的硅片领域回报就远高于其他领域,LED产业链中技术门槛高的驱动芯片回报远高于封装领域。

投资时能用到的总结:产业技术节点让企业竞争格局更好,有一定的定价能力,对产业的利润分配更有话语权。从而获得更好的长期投资回报

从个体企业来看,研发能力、研发的投入,研发产出,研发的方向就成为我们考核这类企业重要的因素


五.渠道建设型:

特许经营、稀缺牌照等可以将绝大多数潜在竞争者隔绝在领域外,这类企业竞争依靠的往往是稀缺的渠道垄断能力。

典型的代表:中国中免、烟草、专利药等。

体系内渠:在汽车、精密电子制造领域,要参与这个行业就必须通过产品的体系认证,认证过后的企业会获得类似渠道壁垒的竞争优势。

医疗产品销售渠道案例:医疗渠道建设案例众多,这个领域优秀企业往往利用医生在患者心中的权威影响。通过影响医生,来影响最终消费者。

具体办法就是通过办研讨会、资助行业医生研究等行为,对医生进行渠道营销建设。

案例:这个领域的鼻祖是萨克勒家族的医药发家史,国内相关优秀企业(除去研发驱动)无一不在继续沿用着这样的销售渠道建设。

好的企业往往有优秀的管理层,而优秀的管理层往往可以利用这些商业模型,不断经营强化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可以获得行业领域更多的利润。

单独拿出来思考的因素:管理

作为投资者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好公司,同时跟踪留意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能否持续优秀的管理好企业,同时可以兼顾在投资过程中我们思考可能覆盖不到的领域。例如企业跨界经营扩张,如果新进入领域同之前领域所偏重商业模型不同,这时企业要跨界经营继续成功往往更加困难。

同样的案例历史中70%的收购案例最终都以经营失败告终,经济系统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动植物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生存繁衍,而企业经营在经济系统中也有类似的生态系统效应,管理、渠道、品牌、技术、供求关系等多种不同的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结果。不同商业模型上搭建的企业对各种因素的倚重不尽相同。也就需要不同的专业型人才来主导管理企业的运营。同时也需要我们尽可能多的掌握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从生态整体方向更全面的分析一个企业。

为了解释和验证上面的话,举一个例子,从事代工生产领域的企业,其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往往很突出,但是市场上却很难找到几个从代工生产转型进军自主品牌经营领域能成功的企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型企业是重管理,而品牌经营领域企业除了管理外,品牌营销建设也非常重要。而管理能力出众的企业原有管理层,往往很难同时做到品牌营销能力出众。(在筛选开润股份中宠股份时考虑到的问题,两者都是从代工企业要转型品牌经营)

从小的角度看,在没有新资本进入的领域(尤其是重资产投资的周期性行业领域),行业周期性淘汰关键核心就在于企业的管理能力中。能否更好的控制成本(反应在财报中的长期的利润率),能否更有效的管理(反应在企业的各种周转率中)管理能力成为淘汰竞争对手的核心因素。

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企业的管理能力都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因素之一。

好企业应该在本行业产业中有定价能力,而行业竞争格局应该是不断收紧淘汰,而非难以集中。

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阶段往往伴随着行业需求的爆发或者行业竞争集中的过程


第四章:新领域先发优势的带来的相对竞争优势

在很多投资建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具有先发优势”这个词,可能很多朋友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会发出疑问到底先发优势是什么样的优势?它对企业竞争有什么好处?对我们投资有什么影响?这篇文章我们初步探讨一下“先发优势”。

先发优势属于竞争优势的一种,常常伴随着新行业、新事物、新产品而被人提及到。先发优势在这些“新”的领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新领域快速扩张的关键性因素。

先发优势在不同领域的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在空白领域的竞争优势。

1、在有消费属性的消费品领域,先发优势往往需要快速配合营销,触达广大消费者的认知,让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首先联想到企业的产品。这样就可以短期投入,后期长期的获得先发优势的回报。

案例: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经典的“有人模仿我的面广告营销”,配合其先发优势,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虽然在其他品类方便面销售全面落后康师傅,但老坛酸菜单品却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案例: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水的重视,净水器作为新的家用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此时电视广告就充满了各种净水器的营销广告,而且都是以前家用产品中没有听到过的名字,但是这些领域的厂家首先大规模推出产品配合宣传,很快就占领了消费者对饮水器的认知。在购买产品时会首先想到广告宣传的产品。(同样的前几年的厨房抽烟机等家用电器也是使用这种策略)。

消费属性的新产品,要最大限度发挥“先发优势”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配合快速的营销宣传,快速占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从而占领新产品的市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先发优势”带来的竞争优势。

2、在互联网领域,一个成功app的推出,往往也会引来无数的模仿者,但这个领域先发成功的app往往可以在与模仿者的竞争中持续的成功,尤其是当“先发优势”和平台效应相互配合作用时,这样的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可以让具有先发优势的app短期(自然无补贴情况下)快速战胜并淘汰竞争对手。

案例:社交领域,无论是熟人社交的腾讯、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在竞争中都可以在先发优势的帮助下,利用其平台属性的商业模式快速打败竞争对手

3、在工业标准件领域。

工业标准件领域,虽然商品是差异化很小的领域,但在“新领域、新行业、新产品”三新领域也存在着巨大的“先发优势”。在工业标准件常见的先发优势有两种类型。

a、“先发优势”在新的化工领域配合规模效应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竞争护城河,新领域的越早进入的企业可以更早的扩大规模,形成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提升企业整体定价能力和竞争力。

b、“先发优势”在产业链领域往往可以借助企业之间的“摩擦成本”(下游厂家对上游供应商认证),因为产业链配套存在着认证环节,而有的认证环节对新进入者非常严格也非常久,这就可以让之前已经在行业中的参与者凭借“先发优势”和认证壁垒,快速的占领供应链需求端客户的市场。让企业随着新领域的爆发而快速扩大规模。

案例:苹果产业链目前对企业的认证非常严格,而早期因为大陆技术落后,对产业链的认证就没那么严格,更多的是苹果在帮助参与的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进而满足苹果的要求,早期的富士康、立讯精密舜宇光学等,都是凭借在苹果产业链占得“先发优势”而不断提升自身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竞争力。

案例2:新进爆发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由于动力电池是汽车产业链中的一环,而汽车产业链是出了名的认证严格而且认证慢,当动力电池领域新需求爆发后,已经在这个领域的而且通过认证越多的企业就可以快速占领填满下游客户需求市场。快速提升整体的企业规模。例如在电解液的新宙邦、结构件隔膜的恩捷股份等领域,因为企业在这个行业之中,相对于后面外来者有“先发优势”,而当行业爆发后,在行业的企业由于认证、企业之间的摩擦成本等因素,可以快速凭借“先发优势”占领新增需求市场。

总结:

在投资新领域、新产品、新事物的“三新企业”时,企业的先发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很适合用于新领域需求爆发增长阶段,用来筛选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的商业模式属性,筛选出能将行业特点和先发优势相结合的企业,在行业领域快速爆发增长阶段找到具有“先发优势”并且能有效利用其先发优势的企业(例如激进的宣传、激进的扩产等)。投资它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第五章:利润释放期和行业周期波动


我们平时可能会看到很多对企业的分析文章,对比机构和个人投资分析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尤其是优秀的机构分析文章,其出发点都是从考虑企业的利润释放期分析入手,从而给出投资建议。

如果投资分析一个企业能说清楚这个企业的利润释放期,对影响其利润释放期的因素有全面的考察思考,就相当于对候选投资企业、行业有了较深了解,变相的验证了待投资对象是否属于能力圈范围一种手段

今天我们从一个特别的视角来看投资--利润释放期杂谈

1.企业表现视角:在二级市场上企业股价往往伴随着企业利润释放到来而快速走高。在做中短期投资决策时,企业利润释放期是投资企业最重要的参考因素

而影响企业长期股价的因素很多,其中“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预期”是和“行业需求发展预期”、“行业竞争格局预期”等一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见无论是公司股价的长短期情况,都和这个阶段的企业利润释放情况息息相关。

从公司看自身股价角度出发,大家都知道公司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往往会回购股票,而公司处于利润释放期,也会有相应的表现在市场中,其中用的最多的是推出公司期权奖励计划。

所以从企业视角看,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奖励时,往往是利润释放期前夕。有这个视角就可以帮助快速筛选出重点的有研究价值的企业。

2.利润释放期VS自由现金流:(真实的利润释放还是虚假的利润释放)

市场对企业估值对利润释放期的重视程度往往远大于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关注度。

利润释放期是企业利润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自有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现金流除去资本开支(资产投入包括固定资产,研发和无形资产等)

健康的利润释放期需要持续的经营现金流流入支撑,如果企业的利润释放期利润不断增长而经营现金流却持续大幅流出,则说明企业在扩张期的资金杠杆使用过度(扩张期企业使用杠杆很常见,而且行业优秀的企业往往都会使用杠杆让自己快速成长),但也有企业由于商业模式(生意如何赚钱)的问题,需要不断融资补充现金流。利润只是表面数字,这样的利润释放期比较危险,一旦用来支撑不断膨胀的杠杆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企业利润表的数字会马上持续恶化。此时如果有投资这种类型的企业,就需要马上客观的断舍离

但不同企业会计利润计算方法不同,会导致经营现金流和利润释放期往往不同步。有的企业往往会利用这点美化利润表。例如之前火热的PPP企业财报中都有大量的建设利润,根据建设进度确认的利润往往是纸面上利润,而更加严谨的重资产投资企业应该把前期建设投入在利润表中记为折旧成本支出(类似水电企业)。而非建设利润来增加利润。这样一增一减的记账方式就形成了天差地别的利润释放期。

再如不同企业渠道销售方式不同,有的是提前铺货,在铺货期,利润释放和现金流相对滞后,而有的企业渠道是现钱铺货,甚至是提前交钱再发货,这样现金流和利润往往提前兑现。

那在考虑企业利润释放期时需要考虑企业会计、商业模式等不同的应用方法,带来相对超前的虚假的利润释放期还是真实的利润释放期,而非仅仅只看企业的利润,投资时尤其要重视处于“虚假”利润释放期(并不能产生大量经营现金流的时期)的企业,如果其经营杠杆过大导致现金流断裂,就必须立即抛出,以避免后面持续恶化的财务状况。

3.利润释放期VS概念题材

市场除了对利润释放期的企业非常关注,给予高估值外,概念题材带来的预期概念企业市场也往往给与夸张的“短期”估值。

而这两种市场热点不同也非常明显,拥有例如释放期支撑的企业,有业绩支撑,高估值并非昙花一现,有持续性和成长性,在企业利润释放期持有企业,也会享受到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

而市场中的概念题材热炒后,如果没有业绩支撑,往往很快被打回原形。不断变换的热点题材难以有持续的回报。

4.利润释放期的滞后性

市场中很多优秀的企业利润释放期往往落后于现金流流入期,但其竞争优势和企业估值并非由利润表决定,而更多被关注的是现金流转正的节点。

这类企业商业模式决定其前期需要不断资金投入,也是我们最常见的生产类型。由于重资产投入需要在利润表中以折旧成本体现,所以前期重资产投入的商业模式,往往是现金流先于利润释放期,现金流转正经营好转的重要节点,也是利润释放期到来的前兆。

这类代表性的行业企业有水电企业,京东、重资产投资制造业、检测行业等这样的重资产运营的企业。

4.常见的利润释放期模式

长期格局投资看:竞争格局初定后,和行业整体进入需求爆发期。都是利润释放期的绝佳时刻。

经营方式看:利润释放的方式很多,更容易被察觉,机构也更容易捕捉,企业利润增长的动力来自:规模提升,利润率提升、周转率提升三大方面

从财务方面看前期需要重资产模式的企业,,现金流转正到折旧高峰期过后就会进入利润释放期。

5.分析其对投资的作用

概念预期更多是不断重复的历史,短期参与如果没有业绩的支撑,炒作过后往往是一地鸡毛,有人喜欢也有能力赚这种短期快钱。

而研究跟踪企业利润释放期就是完全另一个视角,需要对企业行业上下游供给需求,行业竞争状况,什么条件可以引发企业利润释放都清楚,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

当然如果遇到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而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也将享受一个行业长期渗透带来的长期利润释放期。

不同类型的企业其搭建的商业模型基础不同,所以企业利润释放的方式也不同

在不同的投资方法思考过程中,都包含着对利润释放期的思考。

顺势而为的成长性投资:行业增长预期、企业增长预期;长期价值投资:企业业绩兑现考虑;在逆向投资时,经典的投前三问:为什么是好企业?为什么现在买?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股价没反映出来?

都是基于对企业利润释放期的思考。投资企业时多想一步,企业的利润释放期何时到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全面的筛选投资企业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雪球星计划私募达人#

全部讨论

2023-03-25 16:36

₍˄·͈༝·͈˄*₎◞ ̑̑

2022-02-06 21:26

讨论已被 zxmzlp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