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深度报告:康养生态赋予保险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未来智库]仅作为参考!盈亏自负!!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国人身险发展迷思

1.1周期复盘:我国人身险行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2年):团体渠道展业,简单产品为主,以固定费率下的利润来源为主。


1982年,人身险产品以简易人身保险、集体企业养老保险为主,其他包括子女教育保险、独生子女保险、团体人身保险、学生平安保险。产品费率固定,简 易人身险13%,企业养老金15%。渠道和客户方面,这一阶段以团体客户为主,由团体外勤人员按单位展业。


第二阶段(1992-1999年):长端利率持续下滑、监管发布定价管理办法,1997年监管产品端的“硬周期”开启、保费增速放缓。


1993-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严重,银行利率大幅波动,保险业受到利差损影响。产品开始向普通型转变,以保障型产品为主,保额逐步提高至万元以上, 保险期限、缴费方式逐步丰富(保险期限出现终身、缴费方式出现年缴)。渠道方面,友邦进入中国市场,引入了个人代理人营销模式。客户方面,开始由 团体客户发展为以个人客户为主。市场主体范围逐渐扩大,截至1996年全国已批复5家保险公司(泰康、新华等)开业。


第三阶段(1999-2010年):长端利率持续提升(从2002年3.2%提升至2013年4.6%)、险企利润无忧,产品创新带动市场高增,投连、万能、分红大放异彩。


受到监管定价利率2.5%的限制,行业逐步开始寻找其他出路,市场普遍提出“和国际接轨”,理财型产品开始显现,投连、万能、分红产品 相继推出市场。1999年,平安在业内首推投连险,随后分红、万能相继面世,2002年新型寿险产品(投资类、分红类)收入占个险新单业务 收入比例超过60%,寿险业务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第四阶段(2010-2013年)监管硬周期:2010年监管出台90号文取消了保险公司人员“驻点”、要求1+3合作模式。2012年寿险行业保费收入中银保占比仍达40% 左右,保险公司银保渠道销售产品面临大规模转型,银保渠道保费快速下滑。


第五阶段(2013-2017年)监管软周期:产品松绑,2013年开始开启费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放开了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2015年2月放开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 率,各类人身险种的预定利率普遍从2.5%调整至3.5%的。与此同时,2013年平安在业内首推重疾险,重疾险逐步成为各家公司的主流产品。


投资端:持续松绑。在原保监会2004年10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上限为5%)后逐步放开:2010年8月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投资于股票和股基的账面余额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2014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 监管的通知》要求不高于30%;2015年7月《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投资单一蓝筹股比例由5%调整为10%,增持蓝 筹股后权益类资产占比不超过40%。


第六阶段(2017-2021年)监管硬周期,向保障类产品转型:为防范利差损问题,监管发布2017年134号文、 2018年的19号文,引导行业压缩储蓄类保险产品、 转向发展保障类产品。为响应监管要求,具备更多死费差的重疾险迅速崛起,依靠渠道人口红利、带来早期的大幅提升。


产品收紧:但2021年监管发布《重疾重定义》,剔除甲状腺癌,降低重疾险吸引力;各地政府推出“惠民保”,对定价较高的重疾险产品造成冲击。随 着代理人大进大出难以为继、叠加疫情冲击、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抑制,代理人群体大幅脱落、增员困难,过往“重疾-代理人-客 户”模式打破。2021年以来,随着新发基金破净、居民对保本理财产品热衷;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增额终身寿”销售。


美国人身险市场周期复盘

2.1寿险周期影响因素:人口结构、经济环境、政策


经济环境看,与美国相比,我国当前GDP增速较高、寿险市场保费增速仍处发展早期。


寿险行业具有长周期性,监管政策通常具有前瞻性,会出于谨慎考虑寿险公司的资本实力、以应对外部波动和风险的影响;政策对行业增速影响是直接的,人 口、经济是间接长期的。


2.2政策:美国的寿险监管特点——渠道严格、产品放开


整体来看:美国各个州有自己的保险监督官和保险法,但在联邦层面,有联邦保险监督官委员会NAIC发布《标准法律、条例和规则》Model Act供各个州参考。


美国的保险监管源于19世纪早期:美国寿险公司由于较高的成本费用、脆弱的财务状况和销售误导情况的出现,导致评价不高。美国的各个州开始组建保险监管 部门。新罕步什尔州于1851年第一个成立了州保险监督官,职责是给公司和代理人颁发执照、监督保单格式、设立准备金标准、设立投资法规及要求财务报告。20世纪初,各州除了费率监管外,职责越来越广、愈加复杂。


2.3 美国人身险市场产品结构


从大类上看:美国以健康险为主,健康险市场以集团管理式医疗为主。美国寿险市场以储蓄类产品为主,2020年年金、寿险、医疗险分别48%、 22.3%、29.7%、其中,年金以指数年金IUL为主(总保费占比20.5%)。


2.4 美国寿险周期复盘:万能、投连产品创新带来增长


1970年代以前,全球的寿险主力产品以传统险、分红险为主。1977年前后,美国经济呈现高通胀、高利率、且利率波动较大,而以固定利率为主的分红、普通型 寿险销售疲软、而一旦上调预定利率,也为保险公司造成了“利差损”的风险。1977年,美国第一张万能人寿保单问世。


2.5 对比美国,我国处于寿险发展早期+老龄化较高的阶段


在通胀预期提升的背景下,长端利率易上难下,保险公司利润影响不大;而随着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投连、万能险及更多的产品创新有待唤醒;+服务的保障模 式也将持续发酵、奠定长期增周期。GDP增速将继续刺激我国寿险深度、密度的提升,辩证地看,人均10000/年美元大关已越过,但影响市场增速拐点预判需要 结合政策来看。当前处于严监管压力下,我们政策或将触底,因为渠道、产品、投资端再无可压缩的空间。


2.6 结论:康养需求缺口将成为险企下一个发力风口


参考美国及我国的人身险周期的情况看:


经济增速与通胀:利率高的时候,多依赖利差空间,理财型保险产品迎来发展空间;利率下行,为避免利差损风险,依赖死差和费差,以发 展保障型产品为主;通货膨胀阶段,以变额年金、变额终身寿为主。


人口结构影响需求结构,决定产品长期趋势。年轻人占比更高的时候,以理财型产品和死亡保障产品为主,在老年人占比更高的时候,以养 老年金、长期储蓄年金、健康险、医疗险、护理险等生存保障型产品为主。当前我国正在经历“未富先老”的阶段,养老服务需求旺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康养服务能力是险企实现穿越周期的重要布局

3.1.1 我国养老产业版图基本明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从政府层面第一次明确了养老产业的产业分类。养老金融是核心支撑,当前商业养老保险、理财服务、 信托等市场亟待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照护、医疗两大类,照护服务分为三大类:社区、居家、机构。


3.1.2 当前养老服务市场的供给不足、社会资本介入不高


养老服务市场供给不足,当前养老床位仅能覆盖约4.3%的老年人口:截止2020年底,民政部披露的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共32.9万个,养老床 位合计821.0万张,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1.9亿测算,覆盖率仅4.3%。即便按照9073法则测算,应准备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床位数合计占比 10%,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不足。2016年以来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千人养老床位及千人养老机构床位等指标均处于下滑状态。


3.1.3 政策支持、促进养老保险市场的规范发展


政策频繁发文促进养老保险市场的规范发展:过往政策主要起到托底作用,随着养老负担的加重,政策通过调动各类资本,出台建设、管理、服 务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确保政策优化和落地促进养老产业加强行业监管,确保产业的品质化、健康化发展。


3.1.4 居家护理服务逐步升温


近年来地方财政补贴力度加大,随着长期护理险试点与推广、居家护理服务在国内逐步升温:福寿康、安康通、颐家等品牌逐步围绕以上海为中 心的区域铺开。福寿康是原上海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和“长护险”的首批定点服务机构,股东为个人、私募机构;安康通是百货上市公司— —南京新百的全资子公司,已深耕居家、社区养老23年,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均有涉足;颐家是地产商与保险公司的结合,颐家 (上海)老年服务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为华润与人保,继华润健康科技产业发展公司2017年对其实施Pre-A轮注资后,2020年3月人保也对其进行 了A轮注资。


3.2.1 保险资金与养老社区的投资运营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保险产品保障范畴与养老服务需求的匹配程度较高:养老金融仅解决的是老年人的收入问题,而保险系列产品——养老年金、长期护理险、医疗 险等多险种保障的是老年医疗支出、护理服务、慢病管理、智能养老等多种类养老服务需求。如果仅PK收益率,保险产品不占优势,但牵动线下 服务网络的保障范畴,保险产品独具优势。


3.2.2 从单一的销售驱动型向需求拉动型“保险+医养生态圈”迈进


上市保险公司积极搭建养老、医疗生态圈,提升竞争力。养老服务具有变现能力持续稳定但盈亏平衡周期长等特点,众多养老金融工具中,仅保 险机构具有长久期配置的内在驱动、以及收益率长周期的容忍度。当前我国保险机构尚未充分融入养老产业,降低了保险企业在金融系统的竞争力。


3.2.3 居家养老:市场格局及保险公司实施情况


居家养老——分散化市场格局:据了解,80%以上的服务费用是由地方财政及医保资金支付。由于各地方财政支付水平不一,加之政府采购期限 较短等因素,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入局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都呈现出分散化的竞争格局。


3.2.4 养老社区:市场格局及保险公司开展情况


泰康:泰康集团通过泰康直接以重资产的形式投资养老项目,又通过设立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统筹管控项目公司的经营。目前泰康已在全 国22个城市布局,一城一园。与“泰康之家”配套的“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自2012年上市以来已累计 发放资格函10万张,总保费超 过2000亿元,同时在已开业的四个养老社区实现了60%的平均入住率,已成为保险业重资产投入养老产业的典型案例。


3.3 Humana收购Kindred at Home,提供“保险+养老”综合方案


Kindred at home(简称:KAH) 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家庭健康和临终关怀的公司。Kindred at home家庭医疗业务在全美国约有600个服务网点、4万名家庭照护人 员、每年55万患者提供家庭健康(HomeHealth) 、临终关怀(Hospice) 、个人护理(Community Care Services)服务。2018年Humana收购KAH公司40%股权、 2021年8月Humana收购剩余60%股权,将有助于Humana扩大家庭健康保险产品的销售、开发更有创新性的护理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