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戴森放弃了造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德福

苹果如今面对车圈无数的“致敬者”,也蛮头疼的。

毕竟,苹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标志的,是新时代生活方式中,对于科技与美的追求趋势。说白了,因为苹果现在已经活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习惯,甚至其风格已经抽象化地成为了一种符号。

诸多车企乐于去“致敬”,也是用来表示自己追随时尚和科技的决心。但是一旦说到一个更具象、更硬核但同样也非常受年轻人喜欢的科技品牌,车企们也就心有戚戚焉了。

戴森:“没错,说的正是我。”

这家仅是靠着吸尘器、电风扇、吹风机和卷发棒寥寥几款产品,就能够收割无数新生中产的注意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奉上钱包的品牌,成为高端制造领域和设计领域的偶像级品牌,真的是难学。

首先,你得有一个对工业设计和现代美学极其敏感的CEO;其次,你得有足够剑走偏锋的黑科技,能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再次,你能给消费者提供纯粹、高效,足以提升一部分生活质量的全新体验;最后,你还能够通过极简的设计风格容纳下以上所有诉求。这哪是一般车企能够顶得住的?

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之前的判断有些失误。因为我大脑的搜索引擎已经蹦出来了一个名字,告诉我其实车圈里早就有一个戴森了。

如何引领对美的诉求

我们来简单复盘一下这家汽车企业和戴森的相似点:

都有一个设计师出身的CEO:

戴森的创始人James Dyson,大学期间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读,主修的专业就是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这家车企的全球CEO:Thomas Ingenlath,一位设计师出身的品牌CEO。他们将自己对于设计的认识,与企业调性和产品风格深度绑定,创造出一个具有实用艺术特征的品牌。

其次,都对于自己产品设计有着强烈的坚持:

前有Dyson老爷子当时折腾了5年,研制了5127个模型之后拿出了自己设计的第一台G-Force吸尘器,却在欧洲市场接连碰壁,自己都已经穷困潦倒时,也从没想着要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而这家追求高性能的车企从一开始就就对于设计有着毫不妥协的高要求,比方说在他们的第一辆量产车的设计上,就要求车尾线条必须要做成锐角保持质感。但如果拿钢板做锐角,必然在冲压的过程中折断。而最终,工程师还是为设计师让步,选择了更加昂贵但强度和轻度指标更优异的碳纤维。

说到这,各位读者估计已经知道我想说的“车圈戴森”是谁了——没错,它就是极星。

之所以说极星是车圈戴森,可并非是极星自己标榜——甚至可以说,所有设计驱动的科技企业,都比较忌讳自己像某个其他领域的相似品牌。在这里,我只是为了便于普通消费者解读,而将极星和戴森归为一类。因为它们二者,理念高度相似。

换句话来说,他们都有自己对于设计的独特理解,喜欢的人甘之若饴。不喜欢的人……他们也没想着去讨好。

现代设计史上有着无数例子证明,一味地想要通过讨好消费者的审美而设计的产品,最终都会流于平庸。哪怕是奠定了现代实用美学基础的包豪斯风格,也在最初被视为异端。毕竟,人类逃不过“真香”定律的命运。

戴森和极星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殊途同归的意味。他们所共同追求的美学,是极简主义的,也是崇尚功能至上的。在戴森内部,设计既意味着研究如何改进产品的性能,而不仅仅是外观——设计的改进应源自于功能需求。

在极星的产品上,随处可见这种功能至上设计风格所留下的线索。比如,极星车型上具有风格化的无边框后视镜,比传统款体积减少30%,降低了风阻系数却丝毫没有牺牲其充足的视野。再比如说,各家车企都知道全景天窗能够有效提升驾乘体验,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功能设计。但极星2比别人做的更加深入,将天窗玻璃隔绝热度和紫外线的能力提升到了95%以上。

再比如说,用过戴森吸尘器的人,都对机体上连续排列的同心气旋组的外露塑料管道和透明集尘箱印象深刻。而在你打开极星1后备箱的时候,都能够看到藏在一块透明盖板后,精心排列的瑞典金色线束,这个充满寓意的设计——向电力驱动的高性能产品致敬。而规则的布线方式,又能让强迫症患者极度舒适。

设计的背后,是强大的工程基础

戴森能够让大多数使用者赞不绝口的原因,在于它划时代的使用体验。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戴森的无叶片风扇时,自己那副讶异的表情。当时涌上心头的就两种感受:“这种设计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它能够比普通风扇的风量还大?”

我相信很多人的反应和我是一样的。这两个疑问其实带出了戴森这种科技公司的产品为什么迷人的原因:

见识了让我们没有见识过的新鲜,

体验了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体验。

前者来自与强大的研发实力,后者则发源于产品超强的性能。这就直接区别了我们认识的风扇,和戴森的风扇,是完全两个物种。

其实极星所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我们所见识过的豪华车,目前无非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BBA这种传统豪华车企的产品,尽可能将机械性能和传统豪华体验发挥到极致。一种是特斯拉蔚来这样新势力造车的代表,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一款类似智能手机的科技产品。这两种冰火不相容的性格,建设出了两个极端的豪华车表现形态。

而极星在创造的,是“第三极”。首先,它所高效整合和共享的是成熟的设计、研发、工程体系和品控,这解决了用户购车时,电气化先锋体验和硬件质量不可兼得的问题。

另一方面,极星又完全独立,脱离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想象力的束缚瓶颈。以更大的自由度、更高效的节奏、更先锋的方式,打造出一个足够时尚、足够极致,同时足够独特的品牌个性。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设计师拿出天马行空的设计时,不会被羸弱的工程制造部门拖后腿。导致从概念车到实际产品天差地别,让消费者悻悻而归。譬如在极星1上,设计师们安置了一个几乎横跨整个车身的一体式蚌式引擎盖,在前机盖关闭时,尽可能展现无拼缝的纯粹感,让车辆横向进行了延展。

这种设计要是放在普通车企,早就被工程预算部门打回重做了。毕竟如果采用传统钢材很难控制形变,而极轻、抗扭刚性极大、造价也极贵的碳纤维材料不是一般车企能用得起的。而在新势力企业,这种设计很可能会面对制造成本过高,碳纤维制造和供应体系不成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极星却能够将它很好地用在量产车上。

很多人吐槽戴森的贵,其实忽视了戴森在研发那种能够一鸣惊人的产品背后,所投入的研发成本和用料。可能你想不到的是,戴森为了造一台吹风机,整体研发费用近5000万英镑,103名工程师在四年时间里设计了超过600个原型机,戴森甚至还打造了自己的头发实验室,收集了总长度1600公里的……真人头发。

这就是打造一款能够带来极致体验的产品,背后所依托的研发实力。而在打造极星1的时候,为了保证这台600马力、1000牛米的GT轿跑带来轻松自如、却又乐趣十足的驾驶感受,瑞典的工程师们发挥出了本国的地理优势,硬是把这辆车带到瑞典北部北极圈的冰雪环境里,进行长时间的极限测试。

至于扎实的用料,极星也是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拿极星1来说,仅仅是在悬挂和刹车两个配件上,极星就分别选择了世界上两个殿堂级的配件合作伙伴——瑞典的Öhlins和日本的Akebono,分别订制了专属的Öhlins DFV双流阀减震器和全铝单体成型的Akebono 6活塞制动卡钳,配以直径高达400毫米的通风打孔制动盘。22段可调阻尼范围的快速路面反馈和35米内的100公里/小时至静止的刹车距离,足够保证这辆车的消费者可以尽情享受这辆车带来的驾驶体验。

美的追求,不放过每个细节

有句老话叫做,“魔鬼藏在细节中”。在对于设计有强迫症的公司,从产品到展示品牌形象的每个细节,都会做到如艺术品般的滴水不漏,处处显示出他们的品牌气质。

我们先拿两幅图对比一下,分别是戴森新加坡科技园的接待处和极星在北京侨福芳草地的艺术空间,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

你会发现,这些空间的设计都极其简约、直白,并且能够将产品毫无违和感地凸显出来。

和自己的产品一样,陈列的空间也都是设计为先。

当你走进极星艺术空间,消费者注意力很容易聚焦在产品本身,并可以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尽情观赏和品味汽车的每一处细节。

据说在今年,将会有20家极星艺术空间在国内开业。建议这些城市的爱车之人都可以去体验一下,相信我,这不仅会让你对于极星这个品牌有了解,还能够有机会看懂很多汽车设计和制造的细节。

而这种如同当代艺术的细节,也渗透到了很多消费者未必能够注意得到的细节上。例如搭载了最新的标准化车载安卓系统Android Automotive OS的极星2,就连在车内信息娱乐系统上都一如既往的极简。摒弃了笨拙的折叠菜单,最大程度上避免冗长而危险的浏览行为。用户界面设计中,放弃了那些色彩丰富的背景和眼花缭乱的字体,以黑、白、灰和橙色展现纯粹设计理念,同时还能降低驾驶者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

再说一个更难被注意到的彩蛋吧。在极星官方的媒体网站上,有着异常丰富的图片资源。记录着极星这个品牌从第一辆概念车发布,到最新的Precept概念车亮相的全部图片,并且每一张构图都极为严谨,色彩也搭配到位。哪怕是工厂中拍摄的图片,都能够当做摄影作品,打印出来装在画框里。足以见极星这个品牌,对于美学的追求到了一种多么极致的水平。

我对极星倡导的一个概念印象非常深刻:“极星从一开始就明确电动汽车是未来的方向,并百分百全情投入,以先锋品牌精神,独立设计、研发和量产高性能电动汽车。”坚持对未来的持续投入,这才是极星这个品牌立足于当下,未来焕发出无限可能的基础。而戴森的首席工程师曾经也在采访中说过,戴森产品的研发目标,并不是眼前的消费者,而是瞄准二十年后的市场,这是他们能够持续高投入,还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而在极星身上,我看到的的是一种汽车圈里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它不跟随、不妥协,坚持在创造自己独特的行业模式。用先锋的科技和设计,用能够感染人的美学和驾驶体验,建立起一个新的标杆。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而在康德所处的时代,头顶上的北极星(Polestar)已经指引着世界各地的水手们、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们,开创了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让人类的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

不可否认,我们当下的社会,已经很难通过一款产品、一个品牌的颠覆而开创一个人类崭新的历史篇章。但是,创新精神和对于美学的深入挖掘,让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有了更多能够便捷我们生活、提升我们审美、取悦我们感官的可能性。

无论是戴森还是极星,都是推动人与科技、人与美学更加深入人心的开创者,是他们让我们知道,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不仅只是提升生产力和生活品质的工具,更是重塑我们对于美学认知的最好载体。毕竟当你每天都在接触这些优质且充满艺术感的事物,定然对那些索然无味的东西会产生本能的抗拒。

我们现在眼中的先锋艺术,在未来会成就为更多人乐得其享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