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价值》——货币投放体系中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节选自《货币价值——国民财富的保有形式与经济危机》 作者范勃先生@有智思有财

~~~储蓄本身并不造成经济危机,没有恰当的财富保有的形式,或争相改变财富的保有方式,才是造成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各生产要素中的个体依其产出率(价值)参与分工和生产,整体却依其稀缺性(价格)对产出品进行分配。正是这个物以稀为贵和价高者得的市场法则下的价值悖论,打造出效率与公平的双刃剑。□

货币投放体系中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作为信用本位下货币供给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首先是货币需求方,既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对象,又是储蓄者的债务人,然后通过信贷把所举之债(货币)投放出去。同样,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举债者,都首先是一个(债务性)货币需求方,然后以购买商品或放贷的形式,将货币再次投放出去。在整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充足的储蓄或债务人没有足够的承债意愿或能力,这样的货币供给便不是有效供给。因此,安全债务人和储蓄的数量,不仅制约着中央银行,也同样制约着商业银行的货币投放能力。
由于商业银行体系及其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普遍较弱,在商业信贷的过程中,抵押物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并且金融能力越差的国家,对抵押物的依赖便越严重。因此,如果中央银行货币供应不足导致商业银行体系投放需求加大,这个压力最终必然传导给抵押物。当货币需求强劲时,土地作为各国最常用的银行抵押物被大量引入银行体系,并必然推高土地价格,从而引发进一步的闲置性需求及相对应的货币需求。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适度地依赖土地(而不仅仅是外汇)是良性的。但是,当国家货币供应过度依赖土地时,土地价格越高,涨得越快,商业银行的抵押物便越是充足,货币投放的冲动便越是高涨。结果是土地泡沫无法避免。一旦土地价格出现下跌,整个银行体系就会出现普遍的抵押物贬值。商业信贷能力由此受损。因为越是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抵押物贬值就越严重,所以越是需要商业银行大量提供货币的时候,商业银行的货币投放能力往往就会越差。这一切都并不是中央银行或政府可以左右的。当商业银行集体收缩信用时,其货币乘数的收缩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央行货币无力填补的。
总之,由于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货币索取权被普遍当作货币使用和认同,并且占据了流通中货币量的主要部分,因而不能控制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仅控制央行货币发行量是不够的。如果说央行对自身货币投放尚有一定决定权的话,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体系所提供的货币索取权影响力就小得多了。任何对央行货币数量的调节都可能遭到商业银行反向行为的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