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价值》——虚荣究竟价值几何?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节选自《货币价值——国民财富的保有形式与经济危机》 作者范勃先生@有智思有财

~~~储蓄本身并不造成经济危机,没有恰当的财富保有的形式,或争相改变财富的保有方式,才是造成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各生产要素中的个体依其产出率(价值)参与分工和生产,整体却依其稀缺性(价格)对产出品进行分配。正是这个物以稀为贵和价高者得的市场法则下的价值悖论,打造出效率与公平的双刃剑。□

虚荣究竟价值几何?

人们所给与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用途而产生的。有的东西能维持人的生命,有的东西可制为衣服,有的东西可能给人抵御狂风烈日如房屋等,有的东西能满足人们的嗜好和虚荣。后两者也是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东西大抵是装饰品。
萨伊的这段论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的钻石的“有用性”。嗜好和虚荣是人类的本能,它也是人类一种重要的需求,所以尽管钻石并非比水更有价值,但也绝不是“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由于稀缺可以给虚荣以最有力的支撑,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它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特别是这种稀缺所带来的价值被应用于货币时,这一特点尤为明显。
价值来自于效用;效用来自于欲望,它是人的欲望的满足度。故而如果没有了人类,或人类没有了欲望,这个世界便无“价值”可言。如果基于欲望主体的角度,价值会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除了部分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如阳光、空气、水、土地等,之外,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欲望中很大程度来自于虚荣。因此人们对大多事物的效用认同经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被公认为价值连城的物品,明天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值。虚荣既会随着繁荣和人类财富的积累而膨胀,也会随着危机的发生而荡然无存。随着人类“价值观”的不同,价值便也会有所不同。“价值观”这个东西,就像是一把尺子,如果每个人尺子的刻度都不同,那么他们即使量的是同一样东西,读数却会是完全不同的。
佛教的“伟大”在于它所追求的便是生命对物质世界最低限度的侵占。甚至追求生命脱离其载体(臭皮囊)而存在的境界,那是对物质世界真正的“零侵占”。如果你手中的尺子,刻度为无限小,那么你用它量出的价值,便一定是“无穷大”。这便是“佛性”所在。故而,如果这个世界上全是真正的佛教信徒,那么原本很小的效用就会变为极大。这样,所有的“价值”,便要重新定义了。而从这个角度,也能够看出效用与稀缺的关系。相同数量的生存必需品,人类欲望越小,它们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就越强大,效用和价值就越高,但与此相对应,这些物品的稀缺性就越差。然而,那些非生存必需品,由于人类缺少了对它们的欲望,变得既没有价值,也不再稀缺。
经济学理论可以脱离哲学,但仍旧必须基于某种伦理观和价值观。如果在人类社会中,家庭不再重要,父母不再重要,子女不再重要,祖先不再重要,甚至人类不再以自我繁衍为己任的时候,那么还有什么经济或者财富会显得重要呢?当一切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家庭、社会的价值都会被淡化,其结果无论是及时行乐,还是无欲无求,都将动摇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即使没有严重到那个程度,当人类社会的主体失去传承的诉求,由这样一具具行尸走肉组成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前途的。所幸的是,人类至今尚对财富的追求保持着足够的欲望,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打算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所以我们无法满足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空气、水、阳光的摄取,而是追逐着,争夺着那些稀缺的,也许是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用处(效用)的“财富”。正是虚荣心的存在,使得人类的欲望可以不断地膨胀,社会的产出永远不会有真正过剩的一天。那么回到哲学范畴,如果正是这些,对人类并无价值(效用)却与价格相捆绑的“财富”激发了世俗世界繁衍(存在)下去的欲望,那么这些财富的价值,又应当如何去定义呢?
与佛教的观念不同,“生命”的价值被世俗世界理解为是对物质世界最大限度的侵占。如果谁有能力,使人类侵占更多的资源,那么谁便是“发明家”,如果谁能够使人类对外部世界侵占能力大幅提升,他便是“伟大”的发明家。这些发明家所发掘的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侵占的方法,更是人类本性对外部世界侵占的欲望。当这种欲望不复存在的时候,财富也就随之消亡了。正是这种欲望使人类永远无法满足。如果虚荣心和占有欲,包括那种被中国人称之为“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追求并不能算是一种真实的需求的话,那么人类奋斗的实质就是追逐自己并不需要和穷其一生无法从中取得效用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出发,重商主义的思维方式,也并不难理解 ,金这种可以刺激人类贪婪和虚荣的荷尔蒙分泌的物质,至今对人类存在着广泛的效用。社会伦理之所以会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正是由于金钱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类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演变成一种贪婪时,它往往与罪恶相伴。故而当我们不得不承认欲望甚至虚荣对人类生存的积极意义时,也应该看到,正是这种对稀缺的盲目和过度地追求,加剧了人类社会的矛盾。而将这种由虚荣带来的所谓“边际性”广泛应用于价值逻辑之中,甚至作为价值的必要条件,则是明显的偷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