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价值》——货币的价值与稀缺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3

节选自《货币价值——国民财富的保有形式与经济危机》 作者范勃先生@有智思有财

~~~储蓄本身并不造成经济危机,没有恰当的财富保有的形式,或争相改变财富的保有方式,才是造成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各生产要素中的个体依其产出率(价值)参与分工和生产,整体却依其稀缺性(价格)对产出品进行分配。正是这个物以稀为贵和价高者得的市场法则下的价值悖论,打造出效率与公平的双刃剑。□

货币的价值与稀缺

消费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资本物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产出率(间接的效用)。市场经济下,生产及分配方式的特点就是各生产要素依其产出率(价值)参与分工和生产,却依其稀缺性(价格)对社会产出品进行分配。因此不能根据分配结果(价格)倒推生产要素的产出和价值。不同要素之间的这种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进行的分配,并不以价值为依据,更不存在所谓的“均衡”的标准或状态。要素的价格,代表它参与分配的权力。当某一要素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时,无论它的价值(效用)有多高,它都无法获得参与分配的权力,即,它的价格为零。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就是相对于货币的稀缺性而言的。因此对货币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
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使得稀缺成为人类虚荣的最佳支撑。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尽管它的价值同样来自它的有用性,即货币的职能,但它能够履行货币职能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它的稀缺性。货币的职能甚至不需要依赖它的材质,只要大家都觉得一个货币有价值,货币就不会退出其货币职能。即使是信用货币,当其履行货币职能,展现货币属性时(哪怕这个被贮藏起来的货币职能满足的仅仅是一种虚荣),固有的债权(债务)属性已经被雪藏了。其货币形式的存续,就是货币的价值。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这样的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保证了稀缺资源的利益,使非稀缺要素围绕稀缺要素运转,从而使社会在有限资源下产生最大产出。故而保证货币的适度稀缺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认可它的价值。然而,货币也不能过度稀缺。即使是信用本位下,信用货币所盯住的资产,如果稀缺度不足的话,会导致货币信用不足;但如果盯住的资产稀缺度过高,会导致货币供应不足。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正是由于那个历史时期发达国家货币所盯住的资产——美元,稀缺度恰到好处。一些后发国家则没有这样幸运,一方面是自身的认知能力所限,另一方面是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导致货币不足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长期存在。
回到刚才所举的汽油的例子,汽油的产出能力大幅提升造成汽油价格大幅下降,在道路等其他条件不产生瓶颈的前提下,必然促进汽车消费。这样就加大了生产效率没有提升的汽车的稀缺性。低效率的汽车生产者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进而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所推崇的自由市场经济下,市场的作用总是会按照其稀缺性原则,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增量收益,主要归于效率提升最慢,甚至是下降的要素。这也就是一个“升级版的价值悖论”:在其他生产要素产出率不变的情况下,单一种类的要素产出增加(价值上升)的必然结果是它的相对稀缺性下降,结果是价格下降;同样,当其他生产要素产出率上升的情况下,单一种类的要素产出率不变甚至降低(价值下降)的必然结果是它的相对稀缺性上升,结果是价格上升。
这样一来,如果某一生产要素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便会有足够的动力降低这一要素的效率(价值),人为地使原本并不稀缺的要素造成稀缺,从而获取社会产出品分配过程中的最大利益――即通过降低价值的方法,提高价格。看似荒诞,却很真实,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价值与价格的真实规则。货币,便是典型的这样的要素。少数利益集体总是片面强调“通货膨胀”的危害,就是为了人为制造货币稀缺所实施的骗术。想一想,一群货币的供应者向一群劳动力的供应者讲述货币供应过量(通货膨胀)从而会使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可怕!这个场景太可笑了,以至于凯恩斯不得不再三强调,通货膨胀只可能发生在充分就业之后,而资本主义是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这一均衡机制的,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充分就业甚或近乎充分就业都是罕见的。事实上,他只说了一半儿,他没有说出来的那另外半句话正是,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所担心的,并不是什么通货膨胀,他们所真正担心的,只不过是充分就业而已!这就是凯恩斯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他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分配的基本法则,甚至无法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价值与价格的真实规则!
人类对财富的理解是货币化的价值,而不是价值本身。因此,货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财富的必要组成部分和保有形式,同时它也是生产及生活中必要资源。由于它长期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为了保证其利益最大化,必然人为地限制货币供应量,降低货币效率。这才是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很难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的原因。相反,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只能是永远的货币供应不足造成的各项资源的价值低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货币”这一生产要素的供应者的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也正是这个原因,必然地造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货币供应不足的常态,导致经济阶段性缺血的产物――周期性经济危机,对人类财富的积累构成重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