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服务的观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张衢

文章|货币商人【No.438】

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心中有客户才主动贴心,两心合一才问寒嘘暖,关心关注。以客户为中心,处处从客户思考,去提升质量、创新服务和落实到细节处。只有真正把客户当作经营的生存土地,服务意识中才烙上真诚二字。

1.服务是银行营业方式的理念

很长时期中,人们多从精神文明范畴为服务定性,使之成为高尚品德和思想境界的名词。服务目标偏转向注重精神,重在规范员工执业道德,却未当成银行业生存之本和作业方式。性质的偏离弱化了地位,悬在空着中落不了地,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服务本该是服务业生存的市场方式、行为特征,是经营和获取收入的实现手段。

既是营业方式,就必须赋予服务经营的内涵,并依据经营的本质来定义和约束服务。当以市场价值观来衡量服务的时候,服务计价、收取服务费不再是一种庸俗低级的行为。银行服务有其价值取向,有成本核算、投入产出、经营策略、道德规范,在服务中提升价值,使服务具有了活生生的内涵和极其丰富的空间世界,任凭银行去创造。服务内质的变化,使之从广义的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作业当中,细致到区分客户的差异性。例如,差别服务、个性化服务、上门服务、贴身服务、专柜服务、大户室单独服务等。市场化服务理念才能构造新的服务观。

2.不断发掘服务内涵的意识

服务内涵的扩展延伸源自客户需求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国民富裕起来,极大地丰富和滋生出金融服务新需求,亟待银行深耕市场,发掘新服务。

从银行职能看,凡是能够为客户提供用途的资源,都可纳入服务的范畴,去开发运用创造财富,银行也能收取服务收益;从服务形式看,表现为服务的功能、品种、渠道、手段、方式、效率、质量、态度、环境、时间等广泛的内涵,需要全面地改善和提高经营水准;从服务程度看,表现为可提供服务的标准化、个性化、系列化、差异化、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时代性、亲切度等丰富的内质,需要整体地培育和提高服务素质。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展开,使客户满意而支付服务费。

3.提高服务收入比重的意识

服务收入的比重,体现出银行中介服务的素质和能力,也反映了业务经营范围和领域,实现了与客户需求的充分结合。这是一种社会影响力、服务力的标志,也是衡量一家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10%~20%间,与国际同业30%左右的比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是银行不努力,根本原因是金融市场未成熟、政策未全面开放、体制认识有障碍。2003年银监会就发布了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规定,当经济下行期又被限制和取消了不少项目,银行也有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

中间业务终究是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不能等到政策开放之日才开始准备。市场不会等你成熟,这个领域中国的银行不进入,西方金融就会占领,就如同中国的征信市场基本被外资占据一样。行长应当树立起强烈的发展欲望,探索提高能力,致力提升比重,加快业务转型,走向一个更高的经营平台。

4.使每个客户有更多产品的营销意识

一个客户使用本银行更多的产品,表明服务的渗透、品牌的扎根,以及对银行的认知和忠诚度,成为一种市场的粘性策略。这是国际银行业普遍推崇的营销方式和集约经营思想,也是考察经营效率的一种角度。

其意义是,可以充分发掘客户的产品需求,大大减少营销及管理成本;客户使用更多的产品后,可增进对银行的了解、依赖和感情。依据富国银行的经验,如果某客户只开了结算户,不能确定对银行有忠实度,很容易被其他银行的某种服务吸引而去;如果他还办理网银、信用卡等多种业务,就有了稳定性,且随产品数量增加而增强;如果他又办了理财业务,才是最忠实稳定的客户。因此,充分研究客户,设计有针对客户特点的组合性服务,千方百计向存量客户推销各类产品,应成为银行重要的经营理念。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