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54回复:199喜欢:12

各位关注新能车的朋友都来说说可能影响比亚迪成长的潜在风险有哪些?(讨论5年以内的,太远的技术颠覆不好说)

作为特斯拉/比亚迪车主和比亚迪小股东一枚,我可能是屁股决定脑袋,相信渣迪基于强大工程师文化下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低成本的制造能力,会成长为新能车的全球寡头之一。对汽车技术我不专业,可能对技术优势判断错误,对相应的信息了解不充分,对于全球的竞争对手(现有汽车巨头、有实力的新进入者、跨界打劫者)和竞争格局认知有偏差,可能对于看到的信息过于乐观而忽视了一些风险。

大家可以列出一些您看到的比亚迪成长之路上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对他人列出的风险进行反驳。欢迎理性、客观、有理有据的讨论。

欢迎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其他车的粉也理性客观参与讨论。

$比亚迪(SZ002594)$ $特斯拉(TSLA)$ $长城汽车(SH601633)$ #电动车#

精彩讨论

一声轻笑2021-02-18 00:56

比亚迪最大的利好,就是还有你们这些不断找出他不足却忽视他进步的人,你们说得都对,比亚迪还弱小,还有很多缺点,还要更虚心更努力,更加专注地跟别人学习,更加地长远地在弱势中生长,谢谢你们!

寒江残雪2021-02-18 02:18

我觉得这位老师分析的挺有道理,所以我在九月份跟着老师满仓了双林股份,目前亏损36个点,但是我一点都不慌,老师说了跌的越多越好,跌的越多意味着风险越小。但是因为是模拟盘,我实在感受不到这种越跌心情越舒畅的感觉,还是颇为遗憾的。

别犹豫别后悔2021-02-17 21:30

我曾经专门分析过比亚迪,看我这个专题文章是对它极大的看好的网页链接
但是说到风险,我主要担心以下几个问题:
1、在云轨项目投资过大,而实际又没产出,导致资金链的拖累整个汽车行业。
2、在新能源汽车还没完全具备支配的同时,在矿山港口其他专业汽车上面投资过度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3、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太慢,市场被特斯拉或者国外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占领,或者被西方国家所抵制。

喻世-明言2021-02-17 23:09

客观来看,如果说吉利只是一个汽车品牌的话,那么比亚迪就是一个汽车工业集团。而长城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长城做消费品牌强于比亚迪,但产业链垂直整合深度确实也不如比亚迪。但关键是长城非常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就是世界级的整车企业,而比亚迪确啥都想要,啥都做的比亚迪还没倒闭,是中国工业化大发展的爆发式增长所赐,并不能把原因全部归结于比亚迪自己的经营。所以我个人认为,比亚迪的问题是必须在2B的汽车工业集团生意和2C的消费品牌生意之间做战略取舍。

小飞牛942021-02-17 22:34

我持有比亚迪,楼主说的非常中肯,比亚迪的问题主要就是这两个,1.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车厂采购比亚迪的时候车型计划和估计销量被看得一清二楚;2.摊子太大,纯电刚三傻加特斯拉,混动刚全部车厂大佬,电池刚宁德,IGBT刚英飞凌,代工刚富士康和一堆台资,任何一个领域都极其耗资源。目前看,比亚迪还吃得住,但得谨慎小心观察

全部讨论

2021-02-17 21:30

我曾经专门分析过比亚迪,看我这个专题文章是对它极大的看好的网页链接
但是说到风险,我主要担心以下几个问题:
1、在云轨项目投资过大,而实际又没产出,导致资金链的拖累整个汽车行业。
2、在新能源汽车还没完全具备支配的同时,在矿山港口其他专业汽车上面投资过度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3、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太慢,市场被特斯拉或者国外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占领,或者被西方国家所抵制。

2021-02-17 20:13

潜在风险就在于两个半:1、品牌建立出现重大bug,比如恢复字母标这种很蠢的行为,或者高端品牌建设失败等。2、产品在关键期出现设计问题,再次出现外观丑的车型,比如明等。3、半个就是说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不过比亚迪一直是引领世界的,不太可能说输掉,所以算半个。当然还有什么外供失败等,我认为可能性几乎没有。

2021-02-17 23:34

看了前面70多条评论,前面提到的新技术路线突变、高端品牌、多线作战、智能汽车、产能扩张等等潜在风险外,说点个人的其他担心之处:

1、核心技术人才的流失风险。技术快速迭代时期,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外加核心人员被人挖墙脚(苹果和特斯拉就互相挖墙角)。BYD虽然有“一万多工程师”,但摊子太大。事业部有没有20个?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激励、留存是未来10年长周期竞争的基本。出了创始团队外,实行更多的员工持股计划也许更好,这一点向华为学习。

2、国际大环境,海外投资及市场拓展受限。BYD用商用车切入,在美欧等国都有工厂,本地化当然必须的,但现在是技术领先,美欧日都欢迎你来投资,一旦外国自由产业链形成,BYD作为外资加上国际政治影响,难免不受影响。小迪注定是要国际化的,国内消化不了(太复杂),注定要比其他国内车企承担更多。

3、国内政企关系对云巴推广的影响有多大?云轨被叫停,目前云巴仍然以BYD投资的城市为主。一旦重庆运行成熟后,希望各地政府能给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云轨目前国内处境尴尬,美国加州还在竞标)。船夫哥说云轨/云巴要再造一个BYD,2021是元年。过去5年,已经投了50亿研发,不能没有回报啊!

4、品质管理风险。两年内整车产能翻倍,+电池外供。刀片电池不会燃,怕的是电路、电池品控没做好。BYD燃油车历史上就出过问题,就是在扩产能的时候。

罗列了几条,不一定正确,欢迎交流。

2021-02-17 20:16

我不是大佬,瞎说一句,我觉得比亚迪最大的风险是老王之后的企业战略领导人风险,就是说比亚迪的组织架构不够成熟或者没有表现出成熟

2021-02-18 03:03

人才激励和建设机制欠缺,总觉得中层管理者水平上不去,激励机制和其他大公司差距太大,导致无法吸引顶级人才加入,品牌建设也举步维艰,待遇和普通制造业公司无差,这一方面可以学习华为。

2021-02-18 02:18

我认为影响比亚迪票价的因素除了其自身品牌、售后、市场营销建设还有待补课外,它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常说,机构对比亚迪的关注不够,这是有原因的。
我认为这个不确定性会至少伴随比亚迪5年。
这个不确定性就是电车或者混动行业还处在青少年阶段,作为新生事物,很多人对电车或混动车不理解,不接受,日常少不了网络大V的嘲讽,甚至还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名词——电动爹。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电动或混动的群众基础还不够,二是行业还处在春秋战国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尚未形成寡头,双寡头也好,不像燃油车,最大的就那么几家。
对机构来说,他们更喜欢投已经形成行业寡头,或者至少已经在销量,技术壁垒上与后几名拉开明显差距的这种,这样去投资,确定性很强,收益还能翻倍,这里可以参考高瓴资本投资格力,美的的时机,总之,机构更喜欢确定性的收益,而目前电车和混动的江湖,还未分胜负,鹿死谁手还为未可知,这就是比家票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2021-02-18 01:31

首先排除政治和现有的安全电池技术风险。 原因:在全球趋势下,巴黎气候协定对于排放有总量要求,而原油受地缘政治和关键油路影响风险大,导致中美欧齐转向新能源路线,而日系氢能源由于专利过于集中于日企且氢能源设施成本高且安全风险大事实被各国放弃。
技术风险:刀片电池安全问题不大,不会出现爆燃之类的安全问题引发的产品质量风险。dmi对于燃油车的技术碾压也不用担心。
存在的风险包括,电池技术路线演进,目前石墨烯电池和固态电池,几乎所有电池厂商都有储备技术,需要看哪家能够迅速降低成本解决新型电池的技术缺陷并能够量产。假如掉队,将会是致命打击。
其次就是汽车的智能化,自动驾驶的体验上,目前比亚迪并无优势,如果其它造车势力率先与华为百度等合作形成自动驾驶生态,由于富士康等其它可能出现的代工厂的专业生产分工规模化优势,会挤占比亚迪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2021-02-18 00:07

前段时间思考过蔚来的相关问题,有些点套用在比亚迪身上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