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邮储代理模式的再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21喜欢:40

一.关于吸储成本:

吸储成本是很多专业银行投资者诟病邮储银行的重点,原因也很简单,虽然表面上看邮储的存款付息率即使和四大行比也是很有优势的(和成本最低的农行不相上下,2023年大约1.6%),再加上邮储的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远高于四大行(四大行80%左右,邮储95%以上),那么邮储的总体负债成本就是最低的。

但是,这瞒不过专业投资者的“火眼金睛”。因为,邮储大约80%的存款来自“代理网点”,这部分存款是要给管理这些代理网点的大股东邮政集团支付代理费的(代理费上限1.5%,目前综合水平1.3%强。以日均存款额扣除网点留存的现金为基数)。也就是说,邮储来自代理网点的存款实际的吸储成本要在付息率1.6%的基础上加上1.3%的代理费,这么算下来,这部分存款的实际成本就是2.9%啊。这么高的成本即使和农商行比起来也没啥优势了。

这么算合理吗?

由于中国银行业(至少目前来讲还是)以经营“钱”这个无差异化商品为主的经营模式,那么,谁家的钱更便宜且规模又大自然就更有竞争力了。没错,在遇到行业价格战的时候,制造无差异化商品的企业拼得就是成本底线,谁的成本底线更低谁就更有竞争力。那么,邮储银行的成本底线究竟是1.6%还是2.9%呢?也许我们用不同的视角看看会有不同的收获。

1) 邮储银行视角:在邮储银行的财务报表里,虽然代理费是“隐藏”在管理费用里面的,但是,这当然瞒不住专业投资者,这部分可变成本被算在吸储成本里,随着存款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自然没有问题。这么看,邮储银行来自代理网点的存款成本就是2.9%;

2) 邮政集团视角:邮政集团是邮储银行的控股股东,持有邮储63%的股份,在集团的财务报表里邮储是并表的。那么,以集团视角,就不存在所谓代理网点和自营网点的差异了,因为所有网点都在集团的资产负债表里,所有网点的运营费用也都放在集团的利润表里了。以这个视角看,网点的费用支出就是相对固定的,唯一的可变成本就是利息支出了。这么看,邮储银行的存款成本就是1.6%。

那么,究竟哪个视角看更合理呢?

我认为,从哪个视角审视取决于要分析什么问题。

a) 企业竞争力问题:若是在行业价格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分析哪家银行更具备行业竞争力,这时候我认为以2)集团视角更合理。前面提到,邮政集团控股邮储,且持有63%的高比例。不只如此,邮政集团是邮储银行的实际创始者,是她一手将邮储银行打造成现在的第五大国有银行的。而且,来自邮储银行的利润是整个邮政集团的利润大头。可以说,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在行业竞争的情况下,邮政集团是有充分的动力保证邮储银行的竞争地位的。我们来算个帐,前面提到,集团视角下,邮储的吸储成本是1.6%,而目前邮储平均资产的收益率是3.8%,信贷成本大约0.4%(核销/贷款额)。也就是说,集团吸收存款的边际ROA是1.8%(收益率-成本率-信贷成本)。这其实是低估了,因为,邮储目前仅51%的资产是贷款,而非贷款资产的信用成本是远低的。边际ROA1.8%意味着规模越大,实际ROA就会越向1.8%靠拢。对于银行来说,超过1%的ROA就是很不错的水平。横向对比另外两家零售比较突出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同样口径下,招行的边际ROA是1.6%,平安银行的边际ROA甚至不到1%。也就是说,虽然固定支出很大,但是规模越大对于邮政集团来说整体盈利能力就越强,生意是很划算的。那么,且不论行业激烈价格战的可能性有多大,若真有这么一天,邮政集团参与这个银行价格战是有动力亦有优势的。

b) 利益分配问题:解决了前面的问题,利益分配就是个相对小的问题了。邮政集团虽然控有邮储63%的股份,但毕竟有另外37%是属于小股东的,这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了。究竟怎么安排代理网点,代理费收多少都是利益分配的结果。但是,这个利益分配从结果上看并没有侵蚀邮储小股东的收益。因为,虽然邮储银行由于代理费的存在,ROA仅仅0.6%,但是ROE并不低于其他国有大行。这是因为,银行是高杠杆行业,而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大行)的杠杆率目前远高于4%的最低要求。高杠杆率(低权益乘数)自然意味着相对低的资本回报率。相比其他大行,邮储的杠杆率是显著低一些的,这就弥补了利益分配导致的低ROA。应该是政策的一种补偿性安排吧(邮政集团的上层单位是国资委,再往上是财政部)。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只要有代理安排的模型存在,邮储银行就会通过保持更低的杠杆率来使ROE达到和其他大行相当的水平。

二.代理网点的作用及其他的潜在安排方式

那么,禁不住要问了,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安排方式?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我们一一探讨。

除了目前的代理模式方案,我能想到的安排方式还有两种:

1) 代理网点全部作为自营网点放在邮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这样的安排更干净,也会让邮储银行长得更像其他银行。但是,这样安排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a) 代理网点牵涉3万多个网点,其中一大部分是和邮政的其他业务共用营业场所的(在一个地址内进行划分)。要做上万个网点的物业切割难度极大;b)邮政由于业务历史悠久,很多营业场所是自有物业,这么多年物业的增值又进一步加大注资、切分的难度。

2) 还是目前的代理方式但是不收代理费,完全以利润的形式返回大股东:那么,如果必须以代理网点形式存在,能不能干脆不收代理费呢?这样安排也难以为继。因为,代理网点的运营也是需要日常开支的,如果邮政集团必须等到次年拿分红的话网点的日常开支就得另想着落。我之前计算过,邮政集团平均每个代理网点的代理费收入大约是300万元/年,这笔钱不但要支付日常开支,还要进行门店装修、设备投放等资本开支投入,其实是没啥留存的。

这样看,目前的代理安排模式,虽然有折衷权衡的因素在里面,但结果是能够有效的将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绑定起来。

三.代理模式是高增长时代的过渡性安排

通过前面的分析看,代理模式似乎更像是一种“不得不如此”的折衷安排。那么,代理模式能不能给邮储银行在行业竞争中加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脱离邮储银行所处的行业背景。

1) 因为空间大、高增长,才需要如此多的网点:首先,要知道邮储包括代理网点在内的网点数(大约4万个)是排名第二的农业银行的约两倍。而要知道,邮储的资产规模仅相当于农业银行的1/3。那么,为什么邮储需要这么多网点呢?我们知道,在银行业,网点快速增长阶段通常是在高速发展阶段(零售银行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在零售银行早期,最有效的获客渠道就是网点。也仅有在“跑马圈地”时期各银行才会大规模的建设网点来获得客户。到了成熟期,网点和服务的效率提升变为重点,这时候,网点数目反而会下降。那么,为什么在其他银行都在收缩网点的阶段邮储的表现又好像是仍在发展初期呢?这是因为邮储耕耘的农村(或县域)零售市场确实处在发展初期。我们知道,中国经济有很明显的“二元”属性,在整体已经达到1万美元人均GDP的接近初等发达水平的情况下,一二三线城市与农村之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是数倍的水平差距。而这些不发达地区,正式邮储的重点经营区域。这些区域的零售客户,无论是在收入水平还是在财富水平方面,都处在发展的早期。在银行服务需求方面,他们基本还处在储蓄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上。房屋按揭、消费信贷、经营信贷、理财、甚至财富管理就更是还几乎没有开始了。随着农村土地货币化,农业人口的收入提高、财富水平提高,这些需求的产生是必然。

2) 因为早期、用户不成熟,才需要通过网点提高粘性:前面提到,邮储的客户很大一部分还在金融服务需求的早期阶段,获得他们、教育他们都离不开网点。10年、20年以后,等到他们变成了相对成熟的客户,和服务他们的银行产生了足够高的粘性,网点的意义就不会这么大了。

以上就是邮储银行所处的行业大背景。所以,现阶段大量代理网点对于邮储银行的意义就是快速获得并培养客户。这也是其他银行不具备的优势。

前面主要的好处是在获客和负债端,代理模式对于资产端也是有好处的。

1) 收集信息,更加了解客户:资产端的风控需要足够的数据(对客户的了解)。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发达,在农村更是如此,甚至阿里支付宝腾讯支付也获得不了他们足够的信用数据。而邮储通过代理网点人员和他们的互动、了解,可以获得重要的信用数据,为资产端(信用定价)的准备。

2) 让邮储银行更加专注在资产端的能力建设:普通银行需要迈过的第一个门槛就是负债端成本和规模增长的平衡,这是银行发展绕不过去、甚至在发展中还在深深困扰许多银行的障碍。而邮储银行自初始阶段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这让邮储能够将几乎所有精力放在资产端的能力建设上。打个比方,就像是武侠世界里的一个人出场就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后面要做的就是学些招式,应该是事半功倍的。

四.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前面分析了如何看待代理模式,以及代理模式对邮储的影响。这里试着展望未来的邮储银行会长成什么样子。

1) 取消代理网点:因为大量的代理网点存在的意义在于发展早期的获得及培养、教育客户,等到邮储客户都已经称为了成熟的银行客户的时候,他们对于网点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很多业务可以通过线上办理。他们或许已经很自然的将邮储作为主要的服务银行,存款、贷款、理财需求都在这里满足。这时候,代理网点自然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届时,由于代理模式的安排,网点的退出是比较容易安排的。等到所有代理网点都完成了历史使命,代理费这个阶段性的历史产物也就不存在了。

2) 能力对外输出:前面提到,代理模式让邮储银行几乎不用操心负债端、能够专心做资产端能力建设、以后裁撤代理网点也容易,这么看,邮储银行是长得最像金融科技公司的银行了。那么,等到邮储在数据、资产定价、系统、管理体系上的能力足够强的时候,对外输出资产和负债能力就是必然。具体是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还是其他就要待行业未来的发展揭晓了。

五.总结:

1) 邮储银行耕耘的是成熟大行业中的一块不成熟区域;

2) 代理模式的安排让邮储在这个领域具备竞争对手不具备的成本、网络优势;

3) 这些优势未来会转化成快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以及更强的盈利能力(规模效应、代理费安排的作古)。

$邮储银行(SH601658)$

全部讨论

01-28 22:45

虽然对邮储银行不了解,但我这两个月在抖音拍了多次中国邮政四川分公司的爱媛果冻橙,体验还不错。中国邮政分布全国各地,如果其各地的网上销售真的被大众认可,其发展不可限量,另外中国邮政是格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可以利用格力的冷冻冷藏设备助其发展。

01-28 20:51

先纠正一个数据:代理网点的收入是300w,但运营成本是60万。邮政集团一把手刘爱力曾在公开讲话中透露过。不过,你总结的3点结论我是赞同的。

01-09 22:46

邮储代理模式决定,成本支出最大项代理费。很多人,只看报表数据成本高了,没有深入思考背后也有好的一面。邮储4万个网点,80%是代理网点,这其中少了很多自己的人工成本的。对比其它大行财报数据披露,工行建行1万+网点,人员总数40万人。邮储目前人员总19万人。这一块好像比较少看人说,哈哈。

01-04 14:18

你是个人才,如果是1.6%+1.3%邮储还能活的这样好,那么只能说邮储太优秀了,进步空间太大了。给你2.9%的成本,你的银行能活下去吗?

专业

01-28 22:15

对于邮储银行一直有个疑问,说邮储银行方向是零售银行。但零售方向要有收益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客户群要有钱,另一个是银行的服务要到位。这两点是招商给人的印象,也是招商的文化。但邮储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客户群很多是弱势群体,服务也是保证客户温饱而已。 这样的前提下怎么保证邮储的零售方向能带来大的收益?

01-28 22:15

01-28 21:31

01-08 21:28

01-04 22:5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