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9喜欢:6

关于产业链转移,看到一段很棒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当我们谈及产业链转移,仅从铜消费一项数据看,当前很难找到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能够在短时间接替中国的产能。

印度目前的消费量仅有64万吨,仅仅是中国的1990年前后的水平,越南、印尼等国家则更少。按伍德麦肯锡的预测,到2040年,印度的精铜消费量可能达到280万吨,全球占比上升到8%,届时美国占7%、西欧进一步萎缩到11%,日本2%,泰国、印尼和越南合计上升到9%。

按280万吨计,尚不及中国2003年300万吨的消费量。即使说伍德麦肯锡的预测还有些保守,但中国的体量,也一定不是这些国家在短期内可以企及的。

真实的情况会比预测曲线的剧情更丰富。过去几年的供应链冲击之后,一些企业考虑供应链安全的原因,会想办法应对。

有的会选择离开中国,去本国或者第三国建厂;有的企业会采用“China+1”的策略,在中国和中国以外都保留生产线;还有的企业会发现其他国家的成本、效率不及中国,最后又选择回来,或者在海外继续和原来的中国企业合作。

整个过程中,很多外国企业还会依靠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去它们国家投资建厂,或者和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所以对于优秀的中国企业而言,当下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产业链转移,而是面向全球的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链重构。

#制造业# #产业链# #铜# $宁德时代(SZ300750)$ $隆基绿能(SH601012)$ $阳光电源(SZ300274)$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不看GDP,看gnp也行,不过,这个周期会很长,参见隔壁脚盆鸡。

01-23 00:00

关键是从2023年的海关数据看,中国精炼铜的表观消费量还是在增加的。

01-22 23:09

最多就是资本出海,就业岗位没了

01-22 22:57

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