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39喜欢:101

读一读《中国制造2025》中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十年前的规划,现在读起来不禁要佩服我国精英们超前的判断能力,这个规划对各个时间节点的预判可行性很强,制定了每个时间节点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成本指标和自主化率指标,现在回头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上超过了当初制定的目标,十年前的规划中,就提到了增程技术路线,所以,我经常说,要多读智库报告,顶级专家学者对形势的判断,往往领先时代10-20年以上……

读《中国制造2025》报告,也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政府的规划、组织、配套基建设施建设、研发补贴、共性技术投入和产学研一体化协调,靠单个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绝对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产业政策带来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中国制造2025》值得每一个投资者通读一遍,会给你带来精神享受!这是中国最精英人才联合制定的产业升级规划:

网页链接

6.2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6.2.1需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5万辆,同比增长3.2倍,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国际预测表明,2020年前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大量普及,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一次能源替代目标需求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规模超过千万辆。

6.2.2目标

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规模化出口,整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2万公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

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拥有2家在全球销量进入前10的一流整车企业,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6.2.3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以紧凑型及以上车型规模化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主,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私人用车、公务用车以及其他日均行驶里程较短的领域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模式油耗相比传统车型节油25%(不包括增程式电动车)。

(2)纯电动汽车

以中型及以下车型规模化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以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典型小型纯电动乘用车(整备质量1275kg)法规工况电耗小于11.5kWh/km;公交客车电量消耗量小于3.2kWh/100km/t。

(3)燃料电池汽车

以城市私人用车、公共服务用车的批量应用为主,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优化燃料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加速关键部件产业化,大幅降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

2.关键零部件

重点推进电机、电池、逆变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1)驱动电机

自主电机研发与商品化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乘用车驱动电机20s有效比功率不低于4kW/kg,商用车30s有效比扭矩不低于19Nm/kg。

(2)电机控制器

实现功率密度不低于25kW/L,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率达到60%以上。

(3)动力电池系统

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400Wh/kg以上,成本降至0.8元/Wh;系统成本降至1元/Wh。

(4)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

燃料电池系统体积比功率达到3kW/L,冷起动温度达到-30℃以下,寿命超过5000h,产能超过10万套。

(5)机电耦合装置

纯电驱动系统最高机械传动效率达到93%以上,机电耦合变速器实现高集成度专用化。

(6)增程式发动机

国产增程式发动机最低比油耗降至225g/kWh以下,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7)高压总成

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充电器系统效率均达到95%以上,高压继电器、熔断器实现小型化、低成本;高压铝导线实现大批量应用。

(8)整车控制器

整车控制器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GPS/GIS/ITS)相结合的智能行驶控制功能,国产整车控制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关键国产化芯片应用率达到30%,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率达到50%。

(9)轻量化车身

实现复合材料/混合材料技术突破,降低成本,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率达到30%,自主率超过50%。

3.关键共性技术

(1)整车集成技术:突破融合多信息、以能量管理为核心的整车智能控制技术、高集成度的动力系统电动化等技术难题,开发太阳能电池整车集成应用技术。

(2)电驱动系统技术:突破电机与传动装置、逆变器集成,高集成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等技术难题。

(3)能量存储系统技术:突破宽温度、长寿命、全固态电池,低成本、高集成化电池管理等技术难题。

(4)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突破高可靠性膜、催化剂及双极板,高可靠性供给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等技术难题。

(5)高压电气系统技术:突破无线充电、高耐压等级薄壁绝缘层等技术难题。

6.2.4应用示范工程

1.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示范工程。

2.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程与推广。

3.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智能社区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与推广。

4.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6.2.5战略支撑与保障

1.国家层面形成产业间联动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与示范基金。

2.持续可行的新能源汽车财税鼓励政策,以及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时的奖励政策。

3.支持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

4.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支持形成新能源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5.完善相关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检测评价能力建设。

6.加强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7.形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及关键部件、材料等的协同发展机制。

6.3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可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消除拥堵、提升社会效率,并拉动汽车、电子、通讯、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和辅助设施组成的智能出行系统,可实现“高效、安全、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分为DA、PA、HA、FA四级,DA指驾驶辅助,包括一项或多项局部自动功能,如ESC、ACC、AEBS等,并能提供基于网联的智能提醒信息;PA指部分自动驾驶,在驾驶员短时转移注意力仍可保持控制,失去控制10秒以上予以提醒,并能提供基于网联的智能引导信息;HA指高度自动驾驶,在高速公路和市内均可自动驾驶,偶尔需要驾驶员接管,但是有充分的移交时间,并能提供基于网联的智能控制信息;FA指完全自主驾驶,驾驶权完全移交给车辆。

6.3.1需求

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5亿辆,“能源、污染、拥堵、安全”等汽车四大公害问题日益尖锐,近年来,无论是车载信息还是智能装置的装备率都呈上升趋势。至2020年,远程通讯互联终端整车装备率将达50%,驾驶辅助(DA)、部分自动驾驶(P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30%。2025年,远程和短程通讯终端的整车装备率增至80%,DA、PA车辆占有率保持稳定,高度自主驾驶(H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10%-20%。

消费者对信息化与智能化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强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汽车工业伴随工业革命4.0转型发展,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需求加剧,两化融合既是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条件,也是解决汽车四大公害社会问题的重大举措;伴随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加速实施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建设的需求已经显现,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将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实践。

6.3.2目标

2020年,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跨产业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汽车信息化产品自主份额达50%,DA、PA整车自主份额超过40%,掌握传感器、控制器关键技术,供应能力满足自主规模需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动智慧交通城市建设,自主设施占有率80%以上。

2025年,基本建成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汽车信息化产品自主份额达60%,DA、PA、HA整车自主份额达50%以上;传感器、控制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执行器关键技术,拥有供应量在世界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企业1家;自主智能卡车开始大规模出口;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初步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提出车辆相关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事故数减少8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90%,汽车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减少20%。

6.3.3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1)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Telematics系统基础上,为驾驶和出行提供交通、资讯、车辆运行状态及智能控制等信息服务,突出信息化和人机交互升级。逐步普及远程通讯功能,部分实现V2X短程通讯功能,信息可用于智能化控制,信息化装备率80%。

(2)驾驶辅助级智能汽车

制定中国版智能驾驶辅助标准,基于车载传感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可提醒驾驶员、干预车辆,突出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驾驶员对车辆应保持持续控制;交通事故数减少30%,交通死亡人数减少10%,DA智能化装备率40%,自主系统装备率50%。

(3)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汽车

制定中国版乘用车城市智能驾驶标准和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标准;乘用车逐步实现部分自动或高度自动驾驶,突出舒适性、便利性、高效机动性和安全性,实现网联信息的安全管理,高速公路普及PA级智能车,一线城市普及DA级智能车;制定中国版商用车城郊智能驾驶标准和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标准,商用车逐步实现部分自动或高度自动驾驶,以网联智能管理和编队控制技术突破为主,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行效率、经济性、安全性和便利性,高速公路普及DA级智能车,逐步应用PA级智能车;HA、PA智能化装备率50%,自主系统装备率40%。

(4)完全自主驾驶级智能汽车

制定中国版完全自主驾驶标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网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动控制技术,配合智能环境和辅助设施实现自主驾驶,可改变出行模式、消除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综合能耗降低10%,减少排放20%,减少交通事故数80%,基本消除交通死亡;FA智能化装备率10%,自主系统装备率40%。

(5)智慧出行用车

制定中国版智慧交通标准,依托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公交客车与出租车的智慧化管理,信息化装备率达到100%,智能化装备率达到70%。

2.关键零部件

(1)车载光学系统

光学摄像头、夜视系统等,具备图像处理和视觉增强功能,性能与国际品牌相当并具有成本优势,自主市场份额80%以上。

(2)车载雷达系统

中远距毫米波雷达、近距毫米波雷达、远距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有效目标识别精度与国际品牌相当,并具有成本优势,自主市场份额40%以上。

(3)高精定位系统

基于北斗系统开发,实现自主突破,车载定位精度可达到亚米级精度,实现对GPS的逐步替代与升级,自主市场份额60%以上。

(4)车载互联终端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自主份额达到70%,远程通讯模块自主份额达到60%,近距通讯模块自主份额超过90%。

(5)集成控制系统

开发域控制器,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精确控制及协调,并形成技术、成本优势,自主份额达到50%。

3.关键共性技术

(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突破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V2X通讯模块集成,车载与互联信息融合技术。

(2)车辆协同控制技术:突破整车集成与协同控制技术。

(3)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突破信息安全、系统健康智能监测技术,并搭建中国版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软件。

(4)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突破人机交互、人机共驾与失效补偿技术。

(5)基础设施与技术法规:形成中国版先进智能驾驶辅助、V2X及多网融合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测试评价方法,完善基于V2X通讯标准体系的道路基础设施。

6.3.4应用示范工程

1.典型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及运行环境研究与应用示范;

2.地方法规下的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研究与应用示范;

3.大型物流公司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

4.城市智能公交系统、智慧公共移动系统、城市共享用车专项研究与应用示范;

5.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工程示范。

6.3.5产业集聚区

1.在现有的汽车产业集群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建立3-6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

2.围绕摄像头、雷达、导航定位、射频芯片、无线通讯终端及控制器等,打造2-3个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6.3.6战略支撑与保障

1.制定并实施中国版先进智能驾驶辅助和V2X的国家规划,制定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交通网络、智能电网及智慧城市的协同共建机制,滚动更新多领域联动的中国版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

2.建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和创新中心,支持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

3.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开发和产业推广;

4.完善智能汽车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建立新型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商业化运行模式,完善配套管理机制;

5.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环境感知传感器、网络通讯、网络安全及信息服务等技术标准;

6.完善企业考评机制,对智能网联转型发展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与税费支持。

精彩讨论

forcode06-17 00:04

我跟你说吧,我2002年左右做过一个网站“源码运动”,搜集整理了美国很多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人工生命、迷你卫星星座、自组织蜂群算法、蚂蚁觅食算法、元胞自动机、雁群算法、分形等方面的资料,可以说,马斯克现在搞的spaceX用到的技术,是过去几十年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军资助研发了几十年积累的成果,马斯克只是将现成的技术进行商业化运作、站在台前营销和组织生产的那个人而已,如果异味美国特斯拉是单纯靠私营企业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出来的,那是一种无知……

forcode06-16 23:44

《中国制造2025》规划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15万套,实际上达到了23万套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 29706 (套),同比增长32.4%,1-12月,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237068(套) 同比增长19.1 %
网页链接

友谊路扛把子06-17 01:16

看过一个传播很广的说法,如果不是上海引入了特斯拉这条鲶鱼,估计国内新能车项目就全是骗补的一地鸡毛

Perblius06-17 00:10

其实中国现在的很多策略和当初美国从政府到军方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没有很本质的区别,说不定中国政策部门其实都认真学习过美国当初实际上是怎么搞的……

forcode06-16 23:41

有关于机器人的产业规划,没有特意提人形机器人,应该也是包括在内了:
//2.2 机器人 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集现代制造技 术、新型材料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 产品。机器人包括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 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服务机器人根据应用环境不 同又分为应用于家庭或直接服务于人的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 应用于特殊环境的专业服务机器人。 2.2.1 需求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2014 年,中国工业机 器人销量达到 5.6 万台,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养老 助残、救灾救援、公共安全等多种型号服务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 示范应用,清洁机器人、两轮自平衡车和模型无人机等家用服务 机器人已经进入消费市场。预计到 2020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 到 15 万台,保有量达到 80 万台;到 2025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 达到 26 万台,保有量达到 180 万台。 2.2.2 目标 2020 年,基本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 密结合的机器人产业体系。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 达到 50%,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50%,产品平均 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 8 万小时;服务机器人在养老、康复、 社会服务、救灾救援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新一代机器 人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培育出 2-3 家年产万台以上、产值规模 超过百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出 5-8 个机器人 36 配套产业集群。 2025 年,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研发、制造及 系统集成能力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 市场占有率达到 70%以上,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70%,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机器人实现大批量规模生产,在人民生活、 社会服务和国防建设中开始普及应用,部分产品实现出口;新一 代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并实现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有 1-2 家 企业进入世界前五名。 2.2.3 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1)工业机器人 实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的本体开 发及批量生产,使国产工业机器人在焊接、搬运、喷涂、加工、 装配、检测、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实现规模化集成应用。 (2)服务机器人 重点开发养老助残、家政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 消费服务领域机器人;重点开发医疗康复机器人、空间机器人、 救援机器人、能源安全机器人、无人机等特种机器人。 (3)新一代机器人 积极研发能够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特别是与小批量定制、个 性化制造、柔性制造相适应的,可以完成动态、复杂作业使命, 可以与人类协同作业的新一代机器人。 37 2.关键零部件 (1)机器人专用摆线针轮减速器 传动精度和回差小于 1 角分,传动效率大于 80%,噪音小于 75 分贝,温升小于 45°C,寿命大于 6000 小时,额定输出转矩 100-6000Nm , 加 速 度 转 矩 200-12000Nm , 瞬 时 加 速 转 矩 500-30000Nm。 (2)谐波减速器 传动精度和回差小于 1 角分,传动效率大于 80%,允许最高 输入转速 6000 转/分,寿命大于 10000 小时,额定输出转矩 4-500Nm,加速度转矩 8-1100Nm,瞬时加速转矩 16-2200Nm。 (3)高速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 通讯方式:高速总线接口,控制轴数为 8 轴,插补周期小于 1 毫秒。 (4)伺服驱动器 供电电压 220V-380V,连续输出电流 1-50A,过载能力:2 倍 过载持续 1 秒、3 倍过载持续 0.5 秒、5 倍过载持续 0.3 秒,空 载速度环带宽:600Hz 以上,通讯方式 CAN、EtherCAT、PowerLink 总线接口。 (5)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 供电电压 220V-380V,功率 0.1-15KW,过载能力:2 倍过载 持续 1.5 秒、3 倍过载持续 0.8 秒、5 倍过载持续 0.5 秒,转速 1500-6000rpm,额定输出扭矩 0.32-32Nm,峰值扭矩 1.6-160Nm。 (6)传感器 38 重点开发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光敏、高频测量、 激光位移等传感器,满足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 3.关键共性技术 (1)整机技术 以机器人的系列化设计和批量化制造,提高机器人产品的控 制性能、人机交互性能和可靠性性能,提高机器人负载/自重比、 人机协作安全为目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2)部件技术 以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满足国内市场应用,满足与人协 作型机器人的关键部件需求,满足新型机器人关键部件需求为目 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3)集成应用技术 以提升机器人任务重构、偏差自适应调整的能力,提高机器 人在人机共存环境中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促进机器人融入人类 生活为目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2.2.4 应用示范工程 1.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 部件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 2.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多工业机器人协作技术及智能工 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并按照细分行业推进示范应用。 3.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39 重点支持医疗、康复、养老、助残、救援等社会公共服务机 器人的研制,创造良好社会和政策环境,推进国产产品的示范应 用。 4.机器人人才培养示范工程 加强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加强 国际交流与学习,加快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设立机器人教学示范 点,培养基础人才。 2.2.5 战略支撑和保障 1.编制机器人专项规划,支持和推动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和自主品牌建设,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性或突出贡献的企业或 项目给予奖励,落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 年)》对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 2.建议建立国家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机器人共性技术 和关键技术研究。 3.建立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实现机器人及其关键零 部件性能检测能力,及可靠性和安全性能评价能力,推广机器人 评价、认证体系。 4.加强机器人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 的研究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全部讨论

说得很有道理 但是美国特斯拉是怎么规划的呢

看过一个传播很广的说法,如果不是上海引入了特斯拉这条鲶鱼,估计国内新能车项目就全是骗补的一地鸡毛

06-16 23:39

规划里有没有关于人形机器人的

谢谢分享,感觉你的研究能力太强了!

好像最近香港的南华早报有个复盘,规划完成度已经超过80%

06-17 10:44

,邹艺湘在天涯发过一个神贴,10多年前就对新能源、电动车、环境保护、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说明,尤其是对比亚迪的展望简直神人,和这个规划不谋而合

06-17 08:26

看懂理解国家的中长期规划,不仅仅是对投资有益,也能指导后续的就业方向

06-17 06:49

一直关注你看问题的切入点,学习了!赞!

06-17 07:37

我们平时可以上哪看到这样的智库报告,或者说怎么搜索到这样的智库报告呢?

06-17 00:25

钱老几十年提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