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的突围之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322回复:273喜欢:785

本篇我们来聊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散户的突围之道。

最近随意指数走出一波小反弹,很多散户一改上个月的颓气,顿时感觉自己又行了,开始子弹上膛,准备用新一轮的战斗,夺取上波杀跌丢失的阵地,这些人可能终生都不会悟透一个常识:涨跌乃常态!

很多人似乎也都闻到了市场先生散发的乐观气息,对很多人而言,这种乐观纯粹来自于股价上涨,就是这么纯粹,而我要说,人在乐观情绪下,更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虽然你很难去抑制一个极度兴奋的赌徒。

我们暂且撇开一切市场因素,论述一个比较严肃的观点:假如你的交易方法,最终注定在股市无法盈利,那当前的兴奋或短期盈利,也只是一个泡影而已,只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我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经历见识过太多这样的案例,我知道一个资深老股民,从90年代就开始做股票,痴迷至极,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他在几波牛市中也赚到过大钱,同时也在熊市和震荡市有过巨亏,如今老头80多岁,这投资30年下来,不仅没赚还倒亏20%。

记得几年之前跟他有过一次深入的探讨,老爷子回顾着过往的幕幕经历,感慨万千,他曾经挑灯夜读苦研战法,曾经因捕捉大牛股而兴奋好几年,也曾因选错股票,在深套中痛苦反省,如今,当他再看到股票上涨时,很明显淡定了许多,因为他看透了,他已经看到了底牌,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注定你的方法论赚不到钱,那中途的盈利又有什么值得去庆祝呢?无非是帮市场老头提前攒好的纸钱而已,早晚都要烧掉的。

现实是,很多人没有建立起扎实牢固的方法论和底层逻辑,就上战场去拼刺刀了,他们会庆祝每一场胜利的战役,却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杀法,即便一辈子也无法将敌人歼灭干净。

投资也是同理,在股市中,谁又没赚过钱呢?谁又没赔过钱呢?那些庆祝过的盈利,不也成为了亏损前的前奏曲吗?那些深套下的绝望,不也在时间中开出希望的种子吗?短期永远都是很难说清的事,重点是,为何长期很多人压根就赚不到呢?这才是散户最应该正视的问题,而不是陶醉于当前的盈利欣喜中,因为我们所沉浸的可能只是一个早晚要破灭的泡影。

如果你现在依然没有盈利,那请你想一想几年之前你为了某笔盈利而兴奋的时刻,好好回忆一下,是不是突然觉醒到一些什么,再把过去的那个时刻当做现在,假如现在你又赚钱了呢?你有能力留住盈利吗?如果不能,那又有什么好开心的呢?

那么最重要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方法论是散户可以走的通的复利之路呢?

散户的“悲剧”就在于,国内鲜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不是说,谁谁靠着自己几万资金,做到了上亿身价,这样的人都很多,而且都践行的是同一种方法论和理念,如果是这样,那作为散户,多少钱学费都可以去交去学,但问题是,在国内这样的人几乎很少,而且其中还有吹牛的成分,

没有公开记录去佐证其业绩的真实性,我们可以看一看各种财富排行榜,哪一个是从散户投资混上来的呢?这是必须要重视的客观问题。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某些人在某个阶段获得了多高的收益,“阶段性股神”有很多,短期冠军年年有,连续20年的收益记录并没有,且很多也无法去证伪,到头来我们或许会发现,自己所追随的指明灯,是一个模拟盘,亦或是表格派。

有人说了,那是因为,散户做到极致也只能赚点小钱,赚个百万千万几亿,要想再多赚就难了,这个逻辑根本说不通,你能从几万做到几亿,难道从几亿就做不到几十亿吗?要知道,即便在股市,几亿资金也一样是只能激起几滴浪花的小资金。

所以,散户的突围之道、求生致富之道,充满了探索性,并没有非常典型的榜样或指明灯挂在面前,它并不是简单的套一些理念,或者拿股神老巴来说事,就能掩盖过去的课题。

有人说了,人家老巴自己炒股起家,做到世界首富,这难道不是散户的榜样吗?当我们看完老巴的传记,了解完其全部的投资历程后,便会非常深刻的认识到,老巴之路绝非散户能走通的,根本成为不了可复制的散户突围之道,之前我谈过几个点:

1.老巴入市的时点,是资本市场送给投资者的一份大红利,它跟清算套利方法双剑合璧,快速为老巴完成了原始积累,对于散户,本金多少是非常重要的。

当下的市场环境,低风险套利的机会越来越少,其所需要的平均市场认知也在变得更高,散户要想依靠市场先生的红利,完成初期的原始积累并不容易。

2.老巴走的是并购之路,一步步做大的,散户那点资金根本无法走这条路

3.老巴本质上是在经营企业,他就是自己所投资企业的主人,对企业经营了如指掌,散户在了解真正的经营信息上,永远隔着一个董秘和一份财报

4.无限子弹,有源源不断的浮存金,对于很多股票,一旦确定了极限估值,又有无限现金流,按照极限估值仓位法,随便买入,都很难亏损,很多散户为何亏损后极其被动,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5.认知及自控力,当然,这点我们可以去学习

也即,前期在积累原始资金后,以投资的形式进入并经营公司,进一步加持投资上的优势,将雪球滚大,虽然都在投资公司,但先决条件截然不同,很显然,这并非是散户可复制的一条路,可以借鉴的只有投资理念及选股思路等。

有人说,学习基金牛人,比如彼得林奇如何?林奇系列的书籍,咱们在智库通讲过,人家每天都在干什么,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在了投资研究及调研等上面,就连吃个午饭都在跟上市公司高管交谈,而普通散户呢,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哪有精力去搞林奇那些呢?由此,其专业性和精力也并非普通散户所具备的,所以走纯专业的投资之路,在现实层面根本不可行。

有人说,可以把钱交给专业人士来打理,也是一条路,当然这就不属于散户进阶之道的范畴了。

再来探讨第二条路:在自我感觉具备一定投资能力之后,扩大资金来加速雪球的滚动。

说白了,有些人觉得自己有投资能力,又遗憾自个资金太少,于是乎,想尽一切办法来扩大资金规模:

1.借钱、贷款炒股

关于这一种方式,我看到过太多因高估自己能力而欠下更多负债的人,他们并没有十年以上的稳定盈利记录,短期的盈利使他们失去了自知之明,借钱投资扭曲了自己的心态,心理压力更甚,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行为,个人并不建议。

之前有个朋友,在股市赚了点钱,觉得可以辞职专业炒股,咨询我的看法,我给出的回复是,如果你的自有账户能够连续十年以上,做到持续的盈利,则可以考虑尝试逐步去转入职业投资,凭自己的能力去轻松在股市提款,岂不乐哉。

事实上,如果真的有本事,哪怕只有十万的本金,五年十年之后,一样会过的越来越舒服,二三十年后,同样能够达到生活上的财务自由

2.替亲朋好友“代客理财”抽取提成

3.做私募基金等资产管理

从个人经历去看,我很少见到通过前两种发家致富的案例,更多听到的是,某某融资赶上好行情大赚一笔,但之后又亏光的案例,即便有一些这样的人,基本上也都会走正规的资产管理之路。

而我所见到的那些年纪并不是很大就身价不菲的投资人,更多是通过走私募基金之路,合法赚取不菲的管理费及佣金,但如果看一眼他们的长期业绩,就会感叹原来是“管理费”拯救了他,合法管理费真香。

所以,对于散户来说,无论能力如何,只要你担任了大规模资金的管理,那赶上好行情,赚大钱自然不是问题,哪怕行情不好,管理费也是法律白送的,比普通散户不知好多少倍。

到这里却又涉及“道德”问题,我一朋友炒股马马虎虎,靠着“制造”出的交易记录和各种履历,成功上位基金管理,虽然历史业绩差强人意,但其积攒的财富却是普通散户一辈子也难以赚到的,这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特征,它不像技术工种,你可以提前验证技术,投资管理哪怕业绩不好,也不会说道歉反思退费,不会的,最终只能由投资者来承担,话说回来,如果私募基金都包赔,那谁还把钱存银行呢?由此,散户选择私募基金的风险并不比自己投资更小。

总之,我们要清楚一点,这个世界总有技不配位者,在企业里如此,在官场如此,在资产管理界同样如此,很多人明知道自己不行,但确实就是坐上了这个位置,这虽然受道德谴责,但却受法律保护。

如今只要拥有一众粉丝,符合条件,开个私募,赚个百万千万管理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在鱼龙混杂的资管行业内,如果能长期跑赢通胀,我在内心更愿意称其管理者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保住了无数家庭积蓄的购买力。

撇开一切不考虑,如果散户能窜到这样一个位置,那自然是获得了一个很好的财富进阶,但这个比例依然是极其有限的,这条路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任何关系和履历,一个普通散户想要进入资管界,必须靠实打实的真本事。

纵观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长期业绩,大部分都是差强人意,很难令人满意。

应该说,以上几条道路,都称不上大多数散户可走的进阶突围之道,亦或是小概率事件,根据个人的经历及思考观察,这里我重点提出的、适合大部分散户的突围之道,就是把有限的精力专注深研某几个公司,在打通底层逻辑、完善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极限估值分仓法,进行的低风险、分散投资之路。

无论创一个事业,还是建立一个国家,路线永远是最重要的,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是城市夺取政权,还是农村包围城市,是右倾,还是左倾等,到底哪条路才能走通,这关乎着党的生存。

投资亦是如此,太过左倾,冒险主义,理想主义,过于激进,结果贷款炒股,亏的更快,太过右倾,遇到机会不敢出击,谨小慎微更办不成事,而这里所提倡的散户突围之道,摈弃了极左极右,立足于散户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条件,找到适合散户可构筑的能力圈内的低风险中庸之路。

事实上,长期观察告诉我,大部分散户不是极左,就是极右,行情好时,突然化身极左份子,幻想着投资能发家致富,熊市时,又太过极右,高估了投资的难度,导致该出手时不出手,等到一反弹,又大呼自己又行了,这种处于极左和极右之间来回晃悠的特点,算是大部分散户的一种常态。

个人既然提出这样一条低风险突围之路,肯定是有理由的,我们一步步来说。

首先先确定散户的客观劣势:

1.本金通常不算太多,且无无限子弹续命

2.研究精力有限,专业性有限,上班族闲暇精力,基本都在假期和晚上

3.商业阅历、商业智慧、商业认知有限,大部分上班族无经商阅历

4.自控力有限,更容易受情绪影响操作

5.获取企业经营信息上的劣势,散户不像经营者,只能通过财报公告,从纸上了解企业的各个层面的情况,就像一直书信交流的情侣一样,在遇到一些事件后,通常会产生无法破解的误会,这种误会始终存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

以上五点劣势可以概括为:资金劣势、精力劣势、商业面劣势、人性劣势、信息劣势,是不是拥有这五大劣势,我们就无法投资了呢?并不是,而是我们的方法论要合理避开这些劣势,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本金不多,无无限子弹续命,怎么避开呢?方法就是合理控制仓位,个人针对性研磨了一味药:极限估值分仓法,不妨一试。

很多人虽然也知道控制仓位,但却又不知在何处加仓,加多少,结果导致早早满仓,深受其害。

散户的精力有限,又怎么解决呢?俗话说,有多大能耐干多大事,虽然不能像林奇那样可以买卖一万多家公司,但有限的精力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散户虽然每日的精力有限,但只要按部就班的利用起来,搞定几个透明生意模式企业的基本了解,还是不在话下的,尤其是那些低分题企业,比如片仔癀、海天、厨邦、榨菜、恰恰等这些生意模式、财务模式比较透明的低分题企业,对于那些业务繁杂的高分题企业,我们大可去绕开,比如阿里腾讯平安等。

这点就像革命初期打游击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实事求是的根据能力办事,你的能力在哪,你更了解哪些企业,就专门拿出时间去研究,这叫立足自己的优势圈。

我之前就是据此来践行的,筛选出自己能理解的低分题企业,然后展开深研,做到基本的了解和估值,事实证明,还是算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的。

商业阅历、商业智慧有限,又该如何化解呢?方法还是避开绕行。这个东西作为散户很难去破解,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在长期的商业浸染下熬炖出的商业感觉,无法速成。

如何绕开呢?做那些自己能理解的低分题,酱油醋都用吧,榨菜都了解吧,猪肉都吃吧,白酒都喝吧,锅碗瓢盆、部分电器类也都了解吧,这都是身边经常用的东西,很多都是刚需和重消,又是低杠杆,生意模式又透明,低分题就是在里面筛选出来的。

像前期涪陵榨菜的提价套利,根本不需要太过高深的商业智慧,只需要常识即可,当时通胀这么严重,几毛钱的榨菜提价到1块对用户的影响有多大,这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智慧,这就是属于我们的低分题,相当于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出来教小学一样,能力圈内行事,稳的一批,不同的是,在投资中,做低分题赚的并不比其他人做高分题少,反而是复利的最佳土壤。

自控力有限,人性执行不足,这又该如何破解呢?这一点绕不开,必须要破解,也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独木桥,关于如何破解,我之前也写过很多跟人性执行相关的文章,总之三点:

1.如何看待市场先生或股价波动

2.如何焊牢估值

3.如何看待价值回归

以上三点基本属于认知范畴的问题,但在实践中,基本都需要在市场的残酷洗礼下,才能修炼的修炼出“波澜不慌”的人性。

如何破解信息劣势呢?答案还是只做低分题,老巴之前买入过一家农场,只去过一次,他说对于这种生意,通过看每年的财报就已经足够了,他买入中石油时,也没有到这家企业调研过,他所买的很多企业,也都只是去过有数的几次,他自己说过这些都是低分题,基本都是可以通过财报公告和经验去搞定。

前提一定是我们所做的功课足够多,我们的认知足够全,才能够达到通过财报公告基本理解企业的能力。

而我们的认知一旦健全完善,就很容易能找到那种通过看公告,就能大概理解其业务模式的企业,而且也能够辨别出哪些企业在财报中可能说了假话,可疑性企业就是高分题,我们应该立马排除,总之,我们要筛选的,就是通过财报公告,叠加基本的商业预判就可以看透的企业。

比如,我见过有些长期投资业绩不错的人,他们就一直只做一个行业,只做电力,只做高股息,只做可转债,只做指数,总之,在一个领域长期深耕十年以上,即便专家,也得向你请教。

个人在以上,也谈到了低风险这三个字,这里的低风险,与其说是一种理念指导,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何为低风险呢,一句话,只做低分题,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把投资中的各个认知去完善打牢,知道低分题有多少种类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低分题,要清楚一点,低分题只给认知足够的人准备,对于认知不足的人,无所谓低不低分,因为再简单的套利,对他们而言,也是理解不了的。

比如之前个人公示的一些套利机会,像兖州煤业同仁堂、舍得、周黑鸭、厨邦等,这都是很简单的低分题,但有些人就是理解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太懒,平时根本不学习,啥也不知道,当然理解不了,诸如并购套利,可转债套利,债务重组套利,要约收购套利,高分红套利等。

当年,红军长征为何能摆开敌人的围追堵截,难道武器实力不够,就要认降吗?靠的就是这双腿勤,光赤水就四渡,红军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小步勤挪对抗围追堵截。

投资也是同理,很多散户打不了大战,拿不了五倍十倍,但我们若在学习上比其他人勤奋,低风险套利类型,十八般武艺都牢记于心,只做低风险投资,如此久而久之,也会积小胜为大胜,滚动起不小的雪球。

比如说,可转债面值套利算不算低风险套利呢?当然算,它是有面值保底的、以正股上涨方式为盈利的低风险套利,但就是这样一种套利类型,很多人居然并不知道,在茅台9倍市盈时,很多人也并不知道它处于一种什么样的风险类型,为什么有些商业阅历有限的人就知道呢?他们无非是多了更多的勤奋,勤奋补充了完善的认知。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懂得投资中学习的重要性,它真的可以让我们发现很多低风险套利机会,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

但实际上,股市中的懒汉不在少数,很多人看盘倒是“勤奋”的很,甚至每个分时都不想错过,看别人的操作记录也很“勤奋”,这种勤奋跟你“勤奋”的玩游戏、勤奋的睡大觉没什么两样,据我观察,很多人是不愿意去扎下身子去学习一些基本认知的,甚至连财报中的基本疑点,都懒得去思考,嘴上谈着理念,心里装着作业,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自己亏损,却从未看看股市中的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样的自己配盈利吗?

认知的学习只是第一层,它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如我们通过学习财报,就可以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结构等,而对于底层逻辑的打通,难度要略大一些,因为它涉及到“悟”的层面。

比如为何利润增长,股价却下跌,为何有预期会涨,预期落地反跌,为何生意模式会影响估值,为何价值回归跟低估关系并不直接,为何企业的估值是动态的……这些都属于底层逻辑的范畴。

很多人财报学的一套一套,结果把自己套进去了,原因就是底层逻辑没有打通,分析企业的确有一套,也知道企业过往几年的哪些个业务利润变化了多少,折旧摊销算的门清,但却忘了业务模式的变化影响了估值体系,这像极了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两口子一样,你虽然知道他所有的习惯,甚至都知道对方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袜子,但却始终不明白,为何她会选择在一个秋日的黄昏默默离开家,再也没回来过,就像你不明白,为何自己了解到骨子里的个股,会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震荡市,默默地向下离开你的成本线一样,知道和懂永远是两码事。

了解一个人不难,就像了解一家企业也并不难一样,但懂一个人却很难,翻译到投资中,可能我们了解企业的业务很容易,但为业务做估值却很难。

那如何破解估值关和底层逻辑关呢?我用自身的经历熬出了两味药:极限定性法、利用常识悟道。

如果估值是一道高分题,那极限估值就是一道低分题了,大街上走过来一大爷,你并不知道他多大,但你知道,肯定在30以上,企业估值也同样如此,我们不知道它到底值400亿还是500亿,但是200亿一定是低估,匹配能力圈,到了就买,没到就等待观察,很多人亏就亏在不清楚估值高低的情况下,就冲进市场,这根本不是低风险投资,而是赌徒,更不属于投资的范畴。

低风险投资要求我们要坚决按照原则行事,就像你虽然打不过敌人,但我们可以在自家附近的路上设一个伏击圈,敌人来了就干,不来就等待,绝不冲进敌人的领域去开火,这就是原则。

何为利用常识悟道呢,说白了,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去打通股市中的底层逻辑,关于这点,我之前谈过的案例也并不少

比如生意模式为何会影响估值,在生活中找答案更容易打通。

张三和李四都年入20万,张三的工作是干装卸,有膀子力气,扛着麻袋一口气能爬30楼,全年无休且天天加班,连约会亲热时间都没有,李四则是靠稳定的专利收入,平时闲暇时间很多,可以随时陪着逛街,业余时间喜欢服装设计。

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如果让你选择,假如你就是冲着年薪去的,又会选谁当结婚对象呢?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人都会选李四,原因不难理解,你除了可以得到对方的钱,还可以得到对方的时间,这本身就说明工作性质本身会影响“估值”,李四更抢手,相当于在股市中,其受资金更为青睐,估值溢价自然更高,这里他们的工作性质就代表着企业的生意模式,虽然两家企业利润都一样,但其中一家你可以得到高分红,另外一家你却啥也得不到,像极了张三和李四,利润只能反应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关于利用常识去悟透底层逻辑的案例,这里就不赘述了,可以在个人以往的文章中去搜罗,总之一点,底层逻辑是可以打通的,打通是有“捷径”和方法论的,这个最佳的“捷径”,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嫁接到股市,甚至每一个底层逻辑的螺丝帽,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螺丝。

以上也谈到了分散二字,为何会特意将分散加入散户的突围之道中呢?因为他是一道可以强行降低风险的安全锁,散户毕竟有信息劣势,整不好踩个雷也是常事,若单仓踩雷,则直接就是二十年白干,这个错误的代价太过沉重,所以分散投资是硬性原则,违反不得。

同时,这里的分散不是撒胡椒面儿式的分散,而是适度分散、合理分散,根据资金量和个人精力来,最好不要超过十只为最佳。

投资中最大的代价和成本是什么呢,就是路线错误,很多人可能半辈子都走在错误的路线里,只是因为他曾经从错误的方法赚到过大钱,自此就笃信这种方法,把心交了它,直到长期下来仍然亏损累累,终于在巨亏中反思,其代价却是极其昂贵的,人生有限,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试错,更承受不起这种打击,所以,关于投资中的路线问题,每一名散户朋友都必须要想清楚,甚至,在内心想一百遍,一千遍都不为过,路线问题由不得半点马虎。

非常讽刺的是,这个市场有太多永远一直都那么乐观和自信的人,但是他们长期却并未赚到什么钱,他们丝毫不怀疑自己的路线错误,可能中途的阶段性盈利,又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那套方法又“灵”了,给了他们一次有一次的信心。

说个非常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即便那些非常荒谬的技术分析,长期用在股市中,也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是非常灵的,这就是可怕之处,也就是所有的错误方法论套用在股市,几乎都是“时灵时不灵”。

说到底,“时灵时不灵”=不灵,为何很多人就是甩不掉那些错误的方法呢,因为每当你准备要放弃它时,它又突然灵了,就像前期的股市,跌的你想退出股市时,它又反弹了,你又感觉自己又行了,是一个道理,时间不语,却回答了一切问题,你在股市做了五年十年没有盈利,本身就说明你的方法论一定是错误的,亦或是方法论没错,但执行有问题,根本不用所谓的逻辑来证明了,现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句话,在股市,能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甚至抛硬币选股也能赚钱,但能长期稳定赚钱的方法却不是随口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极其认真的去求证和探索。

我曾见过很多入市很久的老股民,依然在痴迷技术分析,虽然他们长期以来并未赚到什么钱,但还是痴迷其中,有时我不由得在内心生起一种悲悯之心,这些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爆亏”拿他没办法,别人亏损是反思,他们却始终不怀疑自己的路线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呢?

就像在生活中,有一类人,虽然贫穷,但是人家却又躺平,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拿他没办法,此为同理。

那么长期投资属于低风险之路吗?客观来说,对于散户而言,别说看一家企业五到十年,即便看三五年也是迷迷糊糊,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长期持有,否则迎来的可能就是大亏。

很多人在看了一些长期投资的书籍后,犹如中了毒,其买入股票时,大喊持有10年以上,平心而论,连10年后企业在不在都不知道,又何谈什么长期持有呢?关于这点,我之前也谈过,在本质上,长期持有是短期跟踪企业并做出持有决定的连续,我相信,谁也不可能一眼就望到企业十年后的样子,这也不是长期投资所依赖的点。

对于散户来说,以合理估值买入伟大企业,更考验商业智慧,可能并不适合大部分散户,最契合能力圈的,便是吃从低估到合理估值的价值回归这块肉,它留给散户的安全边际要更大,这也是个人所观察总结出的成功率比较高的获利类型。

有人说,合理估值买入伟大企业不可以吗?在理论上它当然是行得通的,问题是你怎么确定未来它一定是增长的呢?判断增长这件事是可是需要商业智慧的,万一业绩下跌呢?最初的合理估值就变成高估买入了,这个概率并不小,且这个风险点一般在散户的能力圈之外,无法去把控。

相对来说,从低估到合理估值的回归,其留给散户的安全边际要更大,并且在操作中,我们还可以辅助极限估值分仓法去分摊这种风险,这是散户在盈利模式类型上的一个选择,优先选择低估值购买伟大企业,次之是低估值购买优秀企业,至于低估值购买垃圾企业,可直接放弃,因为垃圾企业的低估值通常都有很大的陷阱,判断难度极大。

当然,如果我们在商业智慧上得到了提升,也可以试着拿出部分仓位,去尝试合理估值买伟大企业的投资,这算是一种进化,投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复利游戏,但仅针对搞清游戏规则的人开放。

综合以上,我们就会清楚,为何说散户的突围之道,险路重重,选择并不多,应该说,这样一个突围进阶之道,也是个人从自身经历出发,所探索、验证、践行出来的一条有效突围之道,个人也是一路这样走过来的,虽然也踩过一些坑,上过一些当,也错判过一些企业,但整体长期来说,也还算比较满意,也算是为对于散户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可参考、可尝试之路。

只要我们走在这条路上,时间只会是我们的朋友,那些错误的投资路线,短期可能会带给我们快感,最终却会成为投资者的坟墓。

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精力,立足自身优势圈,去深研某几个行业企业,去打通底层逻辑,去完善系统认知,利用分散组合、极限估值分仓的低风险方式,去抓取优秀企业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这段利润,按部就班,积小胜为大胜,构筑稳健的投资复利之路。

@今日话题 $涪陵榨菜(SZ002507)$ $中国飞鹤(06186)$ $牧原股份(SZ002714)$ 

精彩讨论

hsmdx742022-12-09 11:20

好文,结合我的二十年投资生涯,凡是我按照公司业绩估值踏踏实实分批买入的基本都赚钱,凡是想赚快钱好高骛远的买入基本都赔钱

独立思考投资2022-12-13 23:31

谢谢作者分享,也借作者宝地谈点读后心得。1.作者谈到林奇的投资理念,林奇是投资界的神话,林奇的2本书大家一定看看,书中的10倍股,甜甜圈,美体小铺,连体尼龙丝袜等牛股的挖掘,让人羡慕。林奇的选股是一定是业务简单易懂的公司,最好能亲自体验调查,这就容易获得第一手的公司发展信息。所以作者文中提到的油盐酱醋等公司,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当然,这种公司因有大量的机构和散户跟踪,业绩很少有预期差,也就很难有买入机会,除非股市系统性大跌,例如此次疫情导致的股市大跌,是一次买入的机会。2.极限估值,作为老股民,最怕的是追高,宁可错过牛股,也不会追高买入。我们更喜欢买入跌到历史底部的股票,我在选择疫苗股生物股份和科前时,买入生物,因为股价低,同时公司新品研发开始出业绩。只要你能懂公司业务,他不是估值陷阱,公司因暂时困难导致股价在历史底部时,这就是一个买入的机会,剩下的就是等待,时间就是你的最好的朋友。但我也知道,看到我写内容的散户,有99%人,每天都盯着不断创出新高的股票,并红着眼买在高位。3.散户应该赚股价上涨的那部分?费雪,聂夫,林奇3人投资理念不同,费雪是老巴的前辈,长期持有主义,摩托罗拉持有好像是30几年(具体时间要再查查书),聂夫是传奇温莎基金的管理人,是典型趋势主义,一般股价上涨50% 就出货,个别有持有较长的。林奇是10倍股专家,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坏,公司继续成长,就坚决持有。我认为大多数散户应该模仿聂夫,赚取的是底部上涨时估值回归和情绪的部分的钱,股价到了合理估值后,当需要公司优秀的业绩拉升股价,但一般散户无法预判公司后期发展,这时就是出货的时间。当然,对于业务简单的油烟酱醋公司,散户一般是具有这种能力的。4.分散投资。我身边的有的股友,重仓1-3只股票,但对公司没有做过深度研究,这是很可怕的,典型的赌徒心理。5.最后说说对所持公司的理解。只要股价一跌,股民都会到雪球上找大跌原因,其实公司就像你家的孩子,你应该是最了解的,孩子这周生病没有用功学习,单元小测成绩大跌,你看到成绩应该不会吃惊,应为你知道生病的孩子每天没有好好学习。这与你持有的公司,股价突然大跌,你也应该不会吃惊一样。如果吃惊,那就是作者所说,你不了解公司,应该专注几个公司就可以了。
小结:买入公司条件:1.业务简单,你可以看的懂,明白导致公司业绩好坏的因素。2.低位买入,耐心持有,一般散户就买落难的龙头就可以了。3.涨到你看不懂的时候,就该卖出了。再次感谢作者分享。祝大家投资发财。

xuyk_2022-12-09 10:20

好文!就是太长了。吴老师生怕读者看不懂,所以说的很详尽,大多数文章都写得长!

城市猎人012022-12-09 10:44

我就是那个20年依然亏钱的老股民

chilukang2022-12-09 15:35

能看完这么长文章的人,已经不是散户了,呵呵。

全部讨论

2022-12-09 11:20

好文,结合我的二十年投资生涯,凡是我按照公司业绩估值踏踏实实分批买入的基本都赚钱,凡是想赚快钱好高骛远的买入基本都赔钱

2022-12-13 23:31

谢谢作者分享,也借作者宝地谈点读后心得。1.作者谈到林奇的投资理念,林奇是投资界的神话,林奇的2本书大家一定看看,书中的10倍股,甜甜圈,美体小铺,连体尼龙丝袜等牛股的挖掘,让人羡慕。林奇的选股是一定是业务简单易懂的公司,最好能亲自体验调查,这就容易获得第一手的公司发展信息。所以作者文中提到的油盐酱醋等公司,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当然,这种公司因有大量的机构和散户跟踪,业绩很少有预期差,也就很难有买入机会,除非股市系统性大跌,例如此次疫情导致的股市大跌,是一次买入的机会。2.极限估值,作为老股民,最怕的是追高,宁可错过牛股,也不会追高买入。我们更喜欢买入跌到历史底部的股票,我在选择疫苗股生物股份和科前时,买入生物,因为股价低,同时公司新品研发开始出业绩。只要你能懂公司业务,他不是估值陷阱,公司因暂时困难导致股价在历史底部时,这就是一个买入的机会,剩下的就是等待,时间就是你的最好的朋友。但我也知道,看到我写内容的散户,有99%人,每天都盯着不断创出新高的股票,并红着眼买在高位。3.散户应该赚股价上涨的那部分?费雪,聂夫,林奇3人投资理念不同,费雪是老巴的前辈,长期持有主义,摩托罗拉持有好像是30几年(具体时间要再查查书),聂夫是传奇温莎基金的管理人,是典型趋势主义,一般股价上涨50% 就出货,个别有持有较长的。林奇是10倍股专家,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坏,公司继续成长,就坚决持有。我认为大多数散户应该模仿聂夫,赚取的是底部上涨时估值回归和情绪的部分的钱,股价到了合理估值后,当需要公司优秀的业绩拉升股价,但一般散户无法预判公司后期发展,这时就是出货的时间。当然,对于业务简单的油烟酱醋公司,散户一般是具有这种能力的。4.分散投资。我身边的有的股友,重仓1-3只股票,但对公司没有做过深度研究,这是很可怕的,典型的赌徒心理。5.最后说说对所持公司的理解。只要股价一跌,股民都会到雪球上找大跌原因,其实公司就像你家的孩子,你应该是最了解的,孩子这周生病没有用功学习,单元小测成绩大跌,你看到成绩应该不会吃惊,应为你知道生病的孩子每天没有好好学习。这与你持有的公司,股价突然大跌,你也应该不会吃惊一样。如果吃惊,那就是作者所说,你不了解公司,应该专注几个公司就可以了。
小结:买入公司条件:1.业务简单,你可以看的懂,明白导致公司业绩好坏的因素。2.低位买入,耐心持有,一般散户就买落难的龙头就可以了。3.涨到你看不懂的时候,就该卖出了。再次感谢作者分享。祝大家投资发财。

2022-12-09 10:20

好文!就是太长了。吴老师生怕读者看不懂,所以说的很详尽,大多数文章都写得长!

2022-12-09 10:44

我就是那个20年依然亏钱的老股民

2022-12-09 15:35

能看完这么长文章的人,已经不是散户了,呵呵。

2022-12-09 11:42

炒股就是用闲钱娱乐哈,不要全部精力都投到里面。

因为生活中比炒股更有趣的事情多的是。

投资股票其实不如投资自己,毕竟别人永远是不可控的,但自己最了解自己,更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圈。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2022-12-09 10:51

吴老师:中国投资界的舵手!小散的一颗明灯!给我们指明方向!谢谢老师!

2022-12-09 13:34

伯庸老师好,你说的这些没有时间的沉淀是不能理解的。股市真是神奇的地方,年轻时希望赚点,总是赚不到,现在已经不需要用股市里的钱,总是不经意间会有收获。

2022-12-10 06:34

总结的太棒了,作者思考深度很深

2022-12-13 11:41

听和看的差别太大了,在喜马拉雅上听过,没觉得有什么收获。但今天,我又逐字逐句认真拜读了,对我来说获益匪浅。吴老师文章里写的很多要点,在我以前投资过程中都是没有想到的,或者是没有这么系统的投资路线,所以,投资之路也是学海无涯,不断学习!同时也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我的几个好友,希望他们也能从中获益!$腾讯控股(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