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最难的一关:落化出系统的立体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55回复:135喜欢:434

如果说投资中最难的,或者说我们跟投资大师之间最大的差距在哪,我想答案就在对公司的立体感上。

前几日有个朋友让我分析一家我比较熟悉的公司,他最近想打算买一些,在电话里我就谈及了该公司的发展史以及用户对产品的一个反馈情况,朋友听的有些不耐烦,开玩笑的说你扯得太远了,这些我都没兴趣,你直接说未来几年的增长点在哪里就好,电话在愉快的尬聊中结束。

其实我也看的很明白,很多投资者对投资之外的所谓长尾认知,其实兴趣并不大,他们不爱听你在这叨唠什么发展史,什么用户行为画像如何去构建,认为这跟投资扯得太远了,甚至连财报的细节都懒的去深究,他们关心的是未来几年是不是增长,会不会暴雷,买入安不安全,仅此而已,除此之外,不愿再多关心任何一点认知,因为对他们而言,真的可能就是在浪费时间。

而一旦有人把大多数人心中的这种想法说出并强化出来,很多投资者便会连连点赞,并直呼过瘾,因为这些话迎合了他们真正的内心,好在真实不代表正确,假话总是装扮的艳丽无缺、巧舌如簧,真相总是显得笨嘴拙舌、似是而非,投资需要做的工作真的就是简单的看看财报,找找增长逻辑吗?这就算抓住核心了吗?应该说,这种想法跟我所理解的投资相差甚远。

之前我就在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投资大师们,诸如巴菲特芒格等,每天都在如饥似渴的读书呢?他们看完财报,烙定增长逻辑,知道未来几年增不增长不就完了吗?干嘛还要每天这么辛苦的读书,他们为何连一些历史书都要读。

现在再回头想想,当初的自己真是一个活脱脱的入门级韭菜,现在的我开始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投资不是一个点,更不是一个增长点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个面,更不是一个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而是一个立体,这个立体由无数的点构成,构建对一家公司正确的立体感是不容易的,可以说,缺少了对任何一个点的透彻理解,我们的立体感所作出的决策离正确只会更远。

由此,我现在似乎能够理解那些投资大师们为何每日那么勤奋的读书,因为要打造这种立体感,所需要干的活可太多了,随便一个点都够我们学个一年半载的,何况有那么多的点需要我们去打牢,这使我想到了老巴说过的一句话,那些把投资想的太简单的人,一定是个傻蛋。

由此,真正的投资是知难行易,所谓知难,就是有那么多的立体的点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学习、思考和调研,去打通这个“知”,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点你是打不通的,至于能不能悟透某个认知点,这要看你的勤奋程度,更要看天分和感悟力,这就是知难。

而所谓行易,事实上就是投资的一个大方向。

比如我说的构建投资中对公司的这种立体感,而不是简单的看某一个维度,这就是一个大方向,这个大方向烙定之后,剩下的我们就是要行动,哪里不会就去学哪里、悟哪里,这个行动的方向我们是知道的,所以它不难,总之,我相信对部分投资者而言,是可以看到投资这条康庄大道的方向的,他们也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对他们而言,行动并不难,只要拥有真正的热爱,愿意去为思考智慧去付出,这就是行易,这个易是相对于获得真知而定。

再说立体感,可以说我们在投资中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它,因为聪明的投资者做出某个决策,绝非单纯因为某个点,看着纸上优势去做出买入决定,而是靠的是在做出大量思考之后的一个综合立体理解,这个立体的理解会在我们内心落化出一个结果,买或卖尽由它宣判,这也是我个人真实决策下的映像。

应该说这跟我一开始投资时的“决策机制”完全不同,起初我买的一些股票,都是直接盯着预期增长这个点往上押,或者看着其他纸上某个优势点闭着心往上冲,这让我吃了大亏,之前上学时曾经嘲笑过赵括的纸上谈兵,没想到自己竟也是这类“货色”,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活成自己嘲笑的样子,后来以此自嘲,朋友还调侃说“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后来也是经过了大量痛苦的反思,也才转过弯来。

后来在一次骑马时,看到奔跑的野马在草原上狂奔,这一画面给了我开悟的灵感,我在想,假如这匹马就是一个飞速增长的公司,那么你会不会买入呢?我想我是不敢的,因为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停,会在什么情况下停,同时我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不是知道这匹马的一些基本认知吗?你清楚它的模样体型,你知道它吃的饲料,睡在哪,年龄等等,但是说实话,即便我知道这些,我还是不敢买入,因为我内心深处知道,在它是否会继续狂奔这个问题上,我根本就不了解它。

我想我要做出决策,必须要足够了解这匹马的习性规律,它得需要我学习大量的知识,包括天气气候、饲料、年龄、草原地势等对它奔跑的影响,总之,在这一点上,我的立体感远远不够。

其实我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边也想到了自己的投资,在投资中我不就是做着这样的傻事吗?你的确知道很多,但这仅仅是静态无法形成立体感的认知而已,它并不足以让你买进它,到现在还记录着当时的备忘录:

在现实中,你是聪明理性的,但在投资市场,你是愚蠢的,因为在现实中,你用的是立体感去判断一件事,但到了投资中,你就变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你拥有的只是静态认知,而不是真实的立体感!

所以,我更乐意把想要买入的公司比作你正在试着交往并以后作为结婚对象的女朋友,可想而知,你绝对不会单纯的根据它的样貌好看就把她娶回家,因为她太奢侈,也绝不会因为她赚钱多而娶她,因为她对感情不专一……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么我相信,时间落化出立体感会告诉你答案,可能你找了一个颜值一般收入平平但感情专一又贤惠的媳妇,当然还有更多的立体感,这只有你知道,这种立体感让你对未来的婚姻自信满满。

而对一个公司落化出立体感,跟对一个人落化出立体感是一样的,了解一个人,不是看纸上的优缺点,那都是静态的,而是要从他的生活作息、饮食规律、做事方式、工作风格、孝道观念、感情处理方式、价值观等等众多维度去理解感受,我们只有把这些维度都去摸透了,才真正敢说了解一个人,缺少任何一个维度,我们的立体感都是有偏颇的,所以这需要长时间的相处观察

而转换到公司这也是一个理,公司的立体节点有很多,我们对于这些节点的认知越多,就会越立体,反之,就会越偏颇。

我看到很多人仅仅是看了几天财报,大概了解了下公司业务就决定买入,这就好比是,你看了一眼媒人给你的相亲对象资料:模特、175cm,月赚十万,不要彩礼,立马就打电话告诉媒人:明天领证!二者的可笑程度是一样的。

如果真要说出真相,我认为要想真正的落化出立体感,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我们做太多的工作和思考。

公司不同于大活人,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运营组织,它的触角繁多而又牵连,上至上游供应商,下至用户画像、用户偏好、竞争格局等,每一个点都在扰动牵连着这个庞大的组织,我们根据它单一的某个维度去买入,这简直是一种大冒险,跟赌博无异,因为要知道,每个立体节点它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当下所看到的节点优势,未必就不会受到其他节点因子的影响,所以这是单纯根据某一个节点优势去买入的最大风险。而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各个立体认知点都理解摸透,如此,公司在我们心里就不会成为一个静态的优劣势的摆列堆积,而是一个微动态的立体。

而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是根据单个节点去买入,从而吃了大亏,之前一朋友买入了一家增长不错,毛净利率都很不错的公司,他通过分析认为公司有护城河,但是结果公司产品没过几年就失去竞争力,被用户抛弃,股价也跟随大跌,我对他的操作评价是:根据单纯的指标去判断竞争力,忽略了用户跟产品的关系这一重要认知点,可想而知,连这个重要的认知点都没有去跟踪,又何谈立体感呢?这就好比你居然都不知道你结婚的对象有赌博的喜好,这能算了解她吗?

也有这样一类人,对公司也研究的不少,看似也到了具备下注的能力,但有时候,你会发现,可能哪怕缺少一门认知,这个投资都是错误的,就像芒格所说的,有的人投资了一家优秀的马鞭厂,它们的产品又结实又好用,用户都喜欢,还以此品牌为荣,独霸了当地的市场,你觉得这家公司简直棒极了,符合你所有买入的条件:高roe、垄断、有专利护城河……可惜这笔投资还是让你大亏,因为汽车出现了,而你并不觉得它会影响公司什么,所以你瞧,你对这家公司够了解了吧,但不好意思,在一个关键的认知点上你是错的,由此你最终也是失败的。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你不是要立体感吗?我都已经这么了解公司了,甚至还在马鞭厂工作过几年,为何还是会失败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你的立体感不够立体、不够全面和系统。

为何这样说呢?要知道,咱们每个人在内心所落化出的立体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了解了产品,生意模式之后,他内心也会落化出一种立体感,虽然说这个立体感的节点并不多,但在他看来,他已经拥有了对公司的立体感。

而有的人拥有的节点可能要更多,就像马鞭厂的那个投资者一样,他通过拥有对公司的大量认知,从而也构建出了它的立体感,但不好意思,它还不够立体,因为这种立体感缺少了对行业层级之间的竞争关系,你没有去加入这种立体节点或认知点,或者说你的这种立体感缺少了对历史交通工具的规律认知。

可以试想,如果加入这两个重要的立体节点,你还会不会做出跟之前一样的决策呢?也即,当你知道你的结婚对象嗜赌成性以及它的危害时,你还会不会做出一样的决定呢?

由此,我们要清楚一点,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去落化出对公司的立体感,这种立体感它不是可以写在纸面上就可以去理解的,这种动态的、立体的、有联动效应的综合感觉,只有我们自己会感应到它的综合烙印,它就像连在一起的神经元一样,每多一个节点,我们的综合立体感都会不同,虽说每个人都有立体感,但有些人的立体感是有残缺的,它少了很多关键的、重要的节点,可能当然他也不知道,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就像那个马鞭厂的投资者不知道汽车出现,更不知道汽车出现对马鞭厂的影响一样。

由此,我们能有自己所需要解决的疑惑,这是好事,起码我们还能看到它,规避它,风险就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认知盲区在哪,如何去做呢,那就是完善系统认知,把整个系统的认知节点都罗列出来,你一个一个去解决,这样总可以了吧。

这也是很多人在买入之后暴雷暴跌之时,还在惊奇的疑惑:这公告到底什么意思啊,所以你瞧,公司都暴雷了,他连公告都还没读明白,可以断定,你的立体感节点中,一定没有这个“雷点”。

真正的投资讲究不败而后战,翻译过来,就是把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点都封死:

用户流失会失败,产品质量不好会失败,成本劣势、供应链成本、产品造假、行业竞争、用户定位、财务造假、现金流断裂、战略失策……

任何一个点都可以让公司完蛋,这里面可能还会落下我们自己不知道的认知,当然,在暴雷的时候,一个都不会少,而且我的经验也告诉我,所有那些复杂难测的雷区,如果挖到最后,一定是一个人人可懂的简单常识。在雷区坍陷之下,没有一个认知是无辜的,它们本身就应是一个整体。

所以,为了构建这种立体感,我们的立体节点就应该越完善越深入越好:

发展史要知道,用户画像也要捋清,生意模式、财务来龙去脉、产品质量、竞争模式、战略判断、用户心智、市场分析、运营模式等都要摸透,而且每一个节点下也都有很多的子节点,层层牵连又互相影响,起初可能只是一个立体的骨骼架子,但随着我们加入的节点越来越多越充盈,后面会变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觉的真正的灵性感应体,它会用它的立体感给出让我们满意的决策。

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随着我们阅历和认知的增加,我们不知不觉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比之前更了解一家公司,这种感觉是可以完全感受到的,其实这种内象的背后,就是我们的大脑在不断增加立体认知节点并构化新的立体感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相信一点,一旦我们启动增加立体认知节点的行动,那么我们的立体感会有一个跟之前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的经验,就像我之前所谈过的,起初我看猪肉股就是垃圾股,但如今更新后的立体感告诉我,它还可以,这些猪崽子没那么“没出息”。

以上说到知难行易,那是不是只要去读书学习,就算是具备了认知点了呢?当然不是,要知道,这个认知点,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纸上(1+1=2)这样一个知识点,很多情况下都是带有一定争议性的、哲学性的认知辩论,它的获取方式我凝练如下:

1.需要从书本上学到的,比如舍得酒的工艺香型、历史变迁、战略演变。

2.需要去亲自体验的,比如沱牌六粮怎么样,你得去喝一喝,舍得公司在哪,你得去看一看,经销商是怎么卖酒的,渠道模式等你需要去体验,不能空想,如此,在投资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精进投资,二者互为良性循环,不至于投资枯燥。

3.需要去付出精力财力去查询的,比如前几天智库精品课程所谈的线上数据查询,你要想知道线上用户的画像,就得去查询,知道用户的关键词搜索倾向,用户区域、年龄段、收入等级等,这都得需要付出财力精力,这也是我之前所说过的,没有真正的热爱是很难做到这些的,我通常是抱着强烈的猎奇之心去查询用户数据,所以对我而言,它并不枯燥,反而很有意思,很多数据都是值得去思悟的,这并不枯燥。

除了线上的查询,还有书籍、资料的搜寻。

4.线下调研,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和线上所搜寻不到的,比如说你知道经销商对老酒是怎么看的,今年比去年多了多少经销商去拿货,整体反馈情况又是什么,最大的问题在哪里等等,这些书本上没有,也没有专门的线上网站去统计他们线下渠道商的即时情况,所以你只能去跑腿,把这些认知补上

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实地调研体验的感觉跟纸上分析所构化出的感觉完全不同,这让我坚定通过实地调研来获取真正地道的认知感。

5.经过深度思考之后的认知发酵,它也即商业智慧,要知道,很多认知说白了就是一个静态的知识点,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这些基本的静态的认知点,经过我们大脑的发酵反应,会融汇成更高级的认知,这些更高级的认知,就是我所谈的商业智慧。

比如说,可能每个人都知道老酒战略的打法、老酒的双年份真老酒品质,以及市场对老酒当下的一个心智阶段,像跟其相关的这些数据我们即便是都知道,最终每个人得出的答案还会是不一样,因为中间经历我们大脑对数据的一个处理,以及赋予了其他要素在其中,其他要素跟基本的数据在我们大脑中产生发酵反应,从而构成更高层级的认知。

而事实上,最关键的就是在这加入的“其他要素”,对于我而言,我加入了白酒历史变迁规律、老酒心智的趋势认可、酒品性价比差异化、消费市场越来越聪明、推广对于底层市场情绪的推波等,应该说加入了很多的认知点,这些认知点跟基本的数据混合发酵反应,最后落化出我所认为的观点。

6.长尾认知的不可或缺。

要知道一点,商业智慧并非静态认知点的罗列总结,我们内心所落化出的综合立体感本身就是所有立体节点“发酵反应”的结果,如果说这其中有哪些是很关键却被我们所忽略的节点的话,那就是长尾认知。

何为长尾认知呢?说白了,就是我们所谓的那些扯远了的认知,比如你跟我谈投资,我跟你谈历史、谈生物进化、谈心理学……在你看来,这些都是跟投资八竿子打不着的认知,这些就是长尾认知。

必须要说,起初我也不认同这些长尾认知对我们投资的加持,觉得这玩意离投资太远,但经过芒格影响后,通过阅读大量的这些长尾认知,比如生物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文化学、用户行为学等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知识后,真的是肉身可感般的通悟和进步,这些长尾认知甚至有着画龙点睛般的魔力,有时候,加入这些长尾认知后,我们的决策可能会大不一样。

比如,像那个马鞭厂的投资者,虽然他对公司很了解,但我想他更应该读一读人类交通发展史,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包括十几年之前,上海凤凰自行车的投资者,也应该读一读,长生疫苗的投资者,也不要只盯着增长数据,理解“消费市场在长期只会越来来聪明”想必会更有帮助,包括之前昂立一号的投资者。

这些长尾认知,更多是一些底层逻辑的养料库,就像大而不倒这些商业智慧,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却是在关键时候可以纠正我们决策的东西,比如我之前就不敢买大公司,后来却在这些大量涉猎和思考下,逐渐理解了芒格所说的“有些公司越大就越容易把产品做的更好”,这一底层逻辑的打通,让我对符合此类条件的公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选择。

而“小而不倒”让我感悟到聚焦差异化的底层竞争逻辑,对“情感消费”的思考,让我理解了溢价权背后的坚挺主因,试想,谁会因自己心爱的女孩多要10%的彩礼就离开她呢?……

如果没有这些长尾认知所提炼出来的底层逻辑,那我们投资就是失去灵性、冰冷生硬的。

而事实上,这些长尾认知辅助并框正着我们的投资方向,并将其内核智慧融入进其他认知节点,由此产生反应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立体感决策会更加聪明。

以上是根据认知获取方式的不同来进行的分类,从另一面也可以说明,我们如果足不出户或不去思考和体验,那无疑,我们的认知节点就是残缺的,我们的立体感也就离做出聪明的决策更远。

本篇主要目的就是去亮明一个真相和方向:拥有真正的立体感是投资中的最大难点,真正的投资绝不是只拥有简单少量的认知节点,而是以系统认知节点来构化真正靠谱的立体感决策,决策的背后是无数立体节点共同“发酵反应”的结果,这也是我投资所追求和进行的方向。(公号 伯庸智库) @今日话题    $ST舍得(SH600702)$   $牧原股份(SZ002714)$    $苏泊尔(SZ002032)$  

套利账户方面:一年盈利近14倍,持有舍得。主账户:不变,若有调整会公示。

打通底层投资逻辑,打牢系统认知,尽在个人长期精心打造的伯庸智库精品。

精彩讨论

竹语风2021-04-18 11:52

不是很认可某些观点和论据。
当然多了解企业,形成尽可能完备的认知,通过建立认知差赚取投资收益本质也许是没错的。
但是投资是多样化的,巴菲特是一条路,索罗斯是一条路,世坤也,也许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路。但本质上,无论是价值还是量化,都是套利交易,只有周期和适应性的区别,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那么,更重要的也许是投资体系的搭建,用体系去应对,帮你择时、择股、配置。
所以,对于作者来说建立立体化的公司认识也许是一条投资好路子,但却并不一定适合很多人。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模仿,而是去学习、优化、迭代,搭建适合自己的体系。
那么,巴菲特一直保持学习干啥?可能是保持体系的适应性仍在不断进化,可能是扩充投资的边界,也可能是增加对公司的立体化认知,当然也可能就是单纯看看书被我们复杂化解释了,等等。所以去臆测巴老爷子的因为所以,可不是个好论据!
我只能确定我的因果链条,因为有疑问,所以说出来。希望能为别人扩充对投资的立体认知有所帮助!

漏斗底是真底2021-04-18 09:39

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就算研究了也达不到你的这个程度。

顺势而为大橘为重2021-04-18 09:29

感悟颇深。或许我只需要专注“读透”那么1-5家公司。而不是到处追涨杀跌,投资入门迟早的事儿!谢谢!

雾雨江南2021-04-18 08:57

同感。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读史更较大的使人理智。
就我的投资而言,感觉这四本书对我提高很大,也给大家推荐一下。
东周列国、汉书、后汉书、邓小平文选第三部

乾坤道法2021-04-18 08:58

万卷书,万里路,阅人无数,明师指路,自己参悟。

全部讨论

价值始于20222023-02-11 19:17

建立对投资对象的立体感。把想要买入的公司比作你正在试着交往并以后作为结婚对象的女朋友,可想而知,你绝对不会单纯的根据它的样貌好看就把她娶回家,因为她太奢侈,也绝不会因为她赚钱多而娶她,因为她对感情不专一……

微澜微懒2022-02-11 13:26

我想说的是你们这些投资做得好的,思想深刻就算了,咋还一个个特能写,文字就够人回味的。比如还有那个水晶苍蝇拍,他的一些分享我恨不得背下来,文字真他妈的优美。

丫头片片2021-12-05 19:33

对啊就该让你白嫖

入世修行的行者2021-11-03 20:16

做好能力圈内的事,需要能力圈外庞大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来支撑,否则只攻能力圈,无异于偏食、会营养不良。所谓功夫在诗外。

相信的微草2021-07-14 09:17

吴老师真是传道授业,解惑点播

宫熙月2021-07-12 17:49

之前我就在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投资大师们,诸如巴菲特芒格等,每天都在如饥似渴的读书呢?他们看完财报,烙定增长逻辑,知道未来几年增不增长不就完了吗?干嘛还要每天这么辛苦的读书,他们为何连一些历史书都要读
作者:吴伯庸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巴芒大道放光彩2021-06-13 21:26

Victor爱学习2021-05-30 21:12

赞同,吴老师的逻辑真的很优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前期一路目睹您价值套利1年10多倍   也跟踪挖掘舍得3倍 价值回归的全过程,甚是佩服。因为股灾期间自己持仓一直浮亏  所以没买舍得,但不后悔 这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未来多拜读您的文章 感谢。

宫熙月2021-05-27 16:07

以上说到知难行易,那是不是只要去读书学习,就算是具备了认知点了呢?当然不是,要知道,这个认知点,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纸上(1+1=2)这样一个知识点,很多情况下都是带有一定争议性的、哲学性的认知辩论,它的获取方式我凝练如下:
1.需要从书本上学到的,比如舍得酒的工艺香型、历史变迁、战略演变。
2.需要去亲自体验的,比如沱牌六粮怎么样,你得去喝一喝,舍得公司在哪,你得去看一看,经销商是怎么卖酒的,渠道模式等你需要去体验,不能空想,如此,在投资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精进投资,二者互为良性循环,不至于投资枯燥
作者:吴伯庸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