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期待上涨是一种病态心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4回复:0喜欢:268

本篇来剖析一种心理:被短期股价波动影响很大,甚至每天都期待股价上涨。

市场中,总有那么一批人,在股价跌了之后,到处去问询各种专家大v,以求得到安慰或建议,我也是亲身经历了很多这种事,每遇股价大跌或久盘不涨,总有一批人过来问你建议。

一开始我也会很真诚的给出个人的参考,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因为那些给过参考的人,在再遇大跌时,会再次像热锅上蚂蚁,再次重复的四处问询,咱们可以想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几种情况:

1.为什么总是喋喋不休啊;

2.跌了要不要割肉啊;

3.下跌可以加仓吗;

4.为什么大盘涨了它都不涨呢;

5.是不是公司有什么利空啊;

6.是不是基本面出现问题了啊;

……

总之呢,只要股价一跌,各种质疑、抱怨、矫情、愤怒、谩骂、纠结、心慌、不安等全都从人性的弱点窝里窜了出来,股价涨时,反之亦然。

而我要非常清楚的指出一点,期待每天股价都上涨是一种病态心理,具体说,这是一种“心魔病”,只要得上,哪怕你有再高超的选股技术,都会死于这个短板,这类人患上的病叫“股价波动影响症”。

之前咱们在智库精品中,也谈到过一点,投资这个东西,很多人都在加固自己的优势,比如选股、基本面分析、消息面套利等,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自己的最短板是什么。

我们要非常清楚一点,决定我们收益的不是我们的最强优势,而是我们的短板,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点,咱们本篇所谈论的这种病态心理,事实上就是很多人的短板。

由此,这也是很多人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但最终对于提高投资收益却不大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而这种病却又不太好治,属于心理、思维、人性本源心理方面范畴的“疾病”。

首先要承认它是一种病很重要,如果你不认为它是一种病态心理,反而觉得这样才是对资金的关心负责,那后续的所谓治疗就没什么意义了。

对这一点,老巴的话也可助攻辅证,他说买入一只股票期待第二天早上就上涨,是一件很愚蠢的事,老巴只是从定性的角度对这件事进行了评判,而这里咱们挖的要更深入些。

如何来治疗呢?我先谈谈我个人过去的类似经历。

起初进股市买卖股票时,我的心气很高,操作也比较着急,可能一根分时直线都会刺激我去无脑买入,甚至借钱赶紧买入,第二天开盘只要低开或者下跌,甚至不涨或者涨的不多,我都很气愤不满,会毫不犹豫的卖出换入另一只更强势的股票,这种操作倒腾了三个月,几万本金造进去一半,直到有一次满仓买入后,迎来连续的跌停板,我才真正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个阶段下,我的本性或动物性在股市彰显的淋漓尽致,就像掰棒子的黑猩猩一样,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当时不管是价投认知,还是心态都是极度糟糕的一批。

之后入价投圈,什么各种价投书籍、财报分析、税务、生意模式、企业案例……我都如狼似虎般的去阅读学习,只要跟投资相关的,但是我不知道的,就会去很认真的去学,这个阶段下,对投资的感觉也提升了很多,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短板:期待每天都上涨。

之后的操作,也捕捉到了一些不错的股票,鉴于反思了之前的操作,所以,这个阶段下,我持股时间也比之前要长,但最长不到半个月,也就是半个月只要不涨或下跌,那就要卖掉,就是这么任性啊,当时卖掉时,还安慰自己说“时间耽误不起啊”,其实现在想想,就是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里就是拿不住的。

在这种操作下,胜率提升了不少,但我的卖出却频频成为大牛的启动仪式前奏曲,但一度还是拿不住,怎么办呢?

还是我之前分享的那种方法,就是自己跟自己做诚实的沟通,来真诚的问自己“为什么会忍不住要卖”这个问题。

事实上,一旦诚实跟自己沟通坦白,我的神经也自然放松了很多,我仔细阐述坦白了每次要卖出时的浮躁心境:

1.看着它不涨,再看其他股涨,心里莫名的就气愤烦躁,这种情绪在股价的催化下,会更加的不可控制,进而在糟糕情绪的助推下去卖出。

2.我已经看好其他股票了,我之所以着急卖出,也是想着急买入其他股票,因为我眼睁睁看着自己想买入的股票咔咔上涨,内心是很难容忍的。

3.每次下跌期间,都会不由的想到公司的利空和劣势,由此对下跌就坐实了原因,对公司的脸色变化也是卖出的主要原因,这就好比是家庭打穷架,老婆骂老公的那样:一开始看你这个怂样,我就知道你不行,原来还真是个窝囊废

……
接着用理性进行自我对白:
甲:谢谢你的诚实坦白,请问你为什么每次一买入,就不涨呢?这里会不会有错觉;
乙:我也复盘分析了,大部分股票上涨的时间都是很少的,盘整是常态,但我一买入心态就变了,没买入前我对股价的波动没任何感觉,但只要我一买入,我的眼色立马就变了,它的波动在我眼里就成了很敏感的事。
甲:看来还真是有错觉,一切都没变,变得只是你的心态,那么你着急卖出后、买入的其他股票都怎么样了,大赚了吗?
乙:没有,还是买入后不涨,然后又卖出了
甲:那你为什么还要换呢?
乙:因为当时看他涨的好;
甲:涨的好的股票你也买了,最后也亏了,请问下次还换吗?
乙:这是一个死循环,换股也就这样;
甲:为什么每次下跌,你都会痛骂公司,你不是几天之前都还在唱赞歌吗?
乙:……
甲:如果它不跌,你会这样吗?
乙:应该不会;
甲:单纯的下跌就会让你改变对一家公司的看法,跟你学习的价投理念是不是太矛盾了?你们价投理念不是讲究聚焦公司,不要盯着记分牌吗?
乙:这……,确实很矛盾;
甲:所以买入后股价不涨不是公司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不是市场有病,而是你有病;
乙:对,我有病

……
就这样一来二去几十个回合的自我对白,以我之矛,攻我之盾,很多问题都会被拱开窍,所以,在这个病上,自我沟通是在我看来最为有效的,用自己认可的正确认知理念,跟自己错误的行为对峙公堂,要知道,人的心理是不能容纳两个矛盾的行为共存的,它会挑出一个胜者,另一个败者自会乖乖投降,被我们的心理强行压制,进而自我消化。
当然这些问题都可以摆到台面上,让这些矛盾去刺激自己的觉悟,比如我们可以列出自己认可的价投理念,同时也摆出自己的行为。
理念:深研公司,莫盯着记分牌;
行为:一天到晚都在盯着记分牌,公司也不深研;
理念:对公司的看法只跟公司有关;
行为:对公司的看法跟股价下跌有关;
理念:别人恐惧我贪婪;
行为:别人恐惧,我跟着更恐惧


理念:如果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
行为:先买再说,不涨就卖;
理念:跟随企业的成长长期持有;
行为:股价一跌,对成长性的坚定也没了,各种怀疑也迸出;
理念:芒格说,聪明的投资者是没有一天不学习的;
行为:天天看流水帖子,公司相关认知,一概三不知;
……
当我们把这些正确的理念跟我们的行为摆在同一桌面上时,你会发现,矛盾极其分明,总有一方是极其荒唐的,更荒唐的是,这两种都同时兼容在我们身上,如果意识到这一点,你还会觉得自己很聪明吗?这或许是对投资中的自欺欺人最好的本质彰显。
第二种方法就是减少刺激因子,可以想象,一个想戒色的淫棍还每天照常去窑子里溜达会怎样,我们估计会嘲笑这个淫棍


但事实上在投资中,我们很多人跟这个要戒色的淫棍没什么区别,本来自己就是一个对波动很敏感的人,但偏偏每天都要打开盘面,看着那些谈论短期股价的人,这各种的刺激跟一个想要戒色的淫棍逛窑子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我们把老巴说过的话和他的行为,对比下:
说的话:买入一只股票期待它第二天上涨是一件很愚蠢的事。
老巴的行为:
1.几乎很少看盘,办公室也没有电脑;
2.远离喧嚣的华尔街;
3.每天大量时间都用来阅读学习;
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老巴事实上已经在行为上有意避开了这些刺激因子,也算是第二种方式的有力践行者。
以上两种是理性下的自我调控,除了理性调控,还有感性下的条件反射,也称之为“感性治疗”
何为感性治疗呢?四个字:亏出通悟。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硬生生的以本金的快速毁灭为代价,大亏之后才形成对之前操作行为的逆条件反射,这种代价是巨大的,或许有些人已经走在路上。
可以想象,一条狗每次都吃带有致痛病菌的美味蓝色骨头时会怎样,它每次吃时都会爽一时,但过不了几分钟就开始肚子痛,事实上,只要它能承受这种痛,可能它下次还是会吃,但如果这种疼痛加剧呢?那就会形成强烈的条件反射,那就是以后狗见到蓝色的骨头都不会去吃,因为看到蓝色骨头,它就会立马产生条件反射想到痛。
而我们人类中,只有不会思考的人才会选择跟狗一样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错误操作,那就是一次次的亏损,一次次的心痛,直到痛出天际,甚至想跳楼自杀,到那个时候,他才会真正形成条件反射,如果你也是这种人,那可以问下自己,自己这种行为跟一条狗又何异呢?是不是思考力差了点呢?如果不是富二代,你的本金又经得住几次这样亏呢?

当然这里咱们也看到了,那就是多元化思维对我们思考上的加持,它对于我们行为的觉悟反思帮助是巨大的,近期应朋友们要求,我在智库精品内,系统解读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解读芒格的多元化思维模型,它对于我思维模式,尤其是对我们理解生意模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待每天的上涨不仅是一种病态心理,最重要的是,它更无法让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滚动内在雪球,可以想象,一个学习了十年的人会积淀下什么,而一个看了十年盘的人又会积淀下什么,一个让你越来越淡定,一个让你越来越浮躁。

想明白这点,咱们就会知道为何老巴芒格不会去看记分牌,去研究记分牌,因为到最后啥也捞不着,他们年轻时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二老不仅极其理性睿智,更难得的是,他们也不打折扣的去执行了下来,做到了世界第二富,这才是顶级的智慧。

世人都看到了老巴源源不断的浮存金,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在看透这点之后,比华尔街那帮人省下了大量的看盘时间,这每天就是源源不断的浮存时间呐,这些时间用来阅读学习,可想而知,它所创造出的巨大价值,正是这些省下的浮存时间创造出来的思考智慧,才得以换成一个个大牛,帮助老巴成为首富。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部分散户越来越穷,而人家却越来越富,财富复利说白了,在本质上就是认知复利,借用芒格的话:拥有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同理,要配得上财富复利,我们就得拥有知识复利,扪心自问,我们连认知复利都没有,还想让自己配得上财富复利,想啥呢?


事实上,很久之前我也捋清了这一点,由此,每天不断的学习阅读和思考,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认知复利配得上财富复利,配得上就是得到它最好的方式。

本篇的意义在于指出并让咱们意识到这样一种病态心理,并提供了个人总结出的三种“治疗”方法,之所以要谈一点,是因为我感受到,很多朋友在经历前期的上涨,叠加如今个股指数的回撤调整,很多朋友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由此而谈。

只要我们经历市场的时间再长一些,你会发现,股市压根没什么新鲜玩意,它一直就这样,一直都没变,涨多了就要调整,高估了就要找机会跌,我们要明白一个常识,对于大部分股票而言,只有很少的时间在上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这就是常识,股市一直都没变,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态。

荒唐的是,我们心态在变化时,居然可以公然违背这种常识,而我们长期却不自知,这种迷惑无疑是致命的,更是难以自拔的,正因此,所以韭菜生生不绝。

舍得系列已上传,接下来应朋友要求,在智库精品内系统聊一聊长春高新

近期在智库精品内系统解读芒格老爷子的绝世智慧之书《穷查理宝典》。

打通底层投资逻辑,构筑认知护城河,尽在伯庸智库精品。 @今日话题    $长春高新(SZ000661)$    $ST舍得(SH600702)$    $酒鬼酒(SZ00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