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模仿:断章取义的逻辑最为致命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回复:27喜欢:43

    $分众传媒(SZ002027)$ $珀莱雅(SH603605)$ $复星医药(SH600196)$ 上个月一朋友私信跟我说,他年初根据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的标准买入了珀莱雅并且取得了翻倍,我问他什么标准,他说市净率为3这个标准,他告诉我说他对这个标准做过大量的验证,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投资模仿的方法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身边有朋友通过此法短期获利颇丰想必你很难不动心,但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

    回来后我以低杠杆的高roe为标准剔选出高经济商誉的企业,分析并验证它们在3倍市净率时的投资价值,他说的没错的确有很多高商誉的企业在3倍市净率时具备很强的投资价值,至少在股价方面是验证了这点,我说到这大家或许觉得是不是找到高商誉企业的买入条件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我通过大量的企业验证的确是发现了大部分企业符合这个验证,但问题是也有一小撮是不符合的,或许我讲给别人听,别人会说不就是一小撮么完全可以忽略嘛,或者说投资不就是做大概率吗,这已经是大概率了啊,听起来也好有道理的样子,但事实上这里面藏着一个很大的逻辑漏洞。

   市场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用自己模仿或总结来的一套标准去验证了大部分公司,在此基础之上他们便利用这些标准去筛选并购买公司,他们将其称之为大概率,我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有句话叫做投资就是做大概率,这句话本身没毛病,也洗脑了一大批人,但不好意思这个大概率用到这却是串错了门,请注意这种大概率是关于胜率的大概率而非逻辑上的大概率,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第一种是你投资了一个你很有胜算的生意这在本质上是高胜率,第二种则是你发现很多重复性消费的公司盈利能力都很强,于是你根据这一特性无脑投资了几个类似性质的公司。那么这两种大概率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种很容易理解,我对一件事胜算很大于是我就下重赌注,第二种则是根据你的标准去投资公司,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标准即是你的买入逻辑,而你的逻辑本身是一种“大概率逻辑”,什么意思呢,也就意味着你的逻辑仅符合部分公司和统计标本,请问这种在部分公司和标本提取出的逻辑是客观的逻辑吗?当然不是,这就如同你在部分幸存者身上总结规律和逻辑一样,所以逻辑本身无所谓大不大概率,它只有对错之分,没有大小概率之说,这种大概率其实是偷换概念。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假设你用你的标准验证了大量符合你标准的公司,那么以这种标准构成的买入逻辑是一种客观的逻辑吗,很显然,当然不是,虽然我知道很多人已经在这么做,这一点很容易证明,别的不说,一个小小的幸存者偏差逻辑就可以推翻以上逻辑,具体的我在幸存者偏差一章中有过详解,这就如同你可以用黄金分割验证大量股票,但黄金分割却构不成客观的买入逻辑,还是那句话,逻辑只有对错之分无概率之说,换句话说逻辑不能靠投票得来,它的对错是客观存在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自然也就明白那位朋友所谓的3倍市净选股逻辑实则是很荒诞的,更可怕的是他已经在错误的逻辑上盈利,我们知道,3倍市净买入是一个明确的条件,聪明的投资者会在这个条件下向内求而非向外求,什么意思呢,只要你向内求立马就会发现这个3倍市净是靠不住的,因为3倍市净本身只代表高商誉公司当下卖的很便宜,它只代表一种当下的市场价格状态,它是静态的,你去赌的或者你所希望的就是这种高商誉的优势会继续持续下去,由此在这种持续的优势之下必会产生持续的高收益,市场估值大概率也会提升,事实是很多公司的这种高商誉的确会大概率持续下去,但却非是所有,我们总不能因为很多公司的这种高商誉优势会持续由此就只用这一个标准去挑选公司吧,如此投资就太简单不过了,而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发生呢,那就是当下很便宜的这种高商誉公司在你买入之后逐渐失去这种商誉优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你的逻辑就要失灵了,你看这就是在3倍市净率这个条件下向内求,最终得到的答案就是商誉优势持续则逻辑成立,否则就不成立,但问题是你怎么确定这种优势到底持不持续呢,你发现你所谓的标准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还得向内求才能找到答案,所以还是那句话,所有的条件和指标都只是打开你向内求的通道,其中包括roe,我在之前的文章写的很清楚

    我之所以要谈起并梳理这个问题的逻辑就是因为事实上很多人都在依靠条件买股票,有木有,据我所知国内不少人模仿巴菲特,很多人所选股票的标准也是老巴说的高roe,我发现模仿老巴的人会在各个角度去模仿,有人会通过老巴当年买入可口可乐的市盈来制定自己的市盈标准,有人模仿老巴选股靠高ror,有人模仿老巴投资的行业例如软饮料和银行,有人模仿老巴不碰高科技,有人模仿老巴专注现金流,那么这样的模仿到底有没有抓住精髓呢

    我设想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举人娶了十房妻妾,重点是这十个妻妾个个都勤俭持家能力了得,她们之间不同于别家争风吃醋却是少有的一团和气,

这让四里乡绅羡慕不已,他们也想娶这样的贤妻惠妾,他们于是研究这个举人选老婆的标准,张三观察发现这个举人娶第一个老婆时是农历初八,所以他认为要在初八这天才能娶到好老婆,李四则想这举人娶老婆时总会给女方父母一大笔银子,于是李四认定孝顺对方父母能娶到好老婆,王五通过观察总结发现这举人娶的七个老婆身高都在168以上,看来这才是决定因素,赵六则认为这举人所娶的老婆都来自同一村,看来这才是重点,孙七是个精明人,他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这些老婆们有大部分都是孝女,他认为这才是根本,他们唇枪舌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就是娶不到像举人那样的好老婆,其实我们都知道,娶老婆这事,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岂能用一个个条条框框的条件去锁定那个最终的对象并且认为这个对象一定会如何如何呢,举人真正的方法则是在挑选老婆时跟她们聊一聊处一处,然后凭借自己看人和断人的眼光和过去的经验确定一个人真正的素质怎么样,你让举人说出他选人的秘密,其实他也说不出什么或者在他心里压根就没有什么条件框框,有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靠长期观察女人积累的超强直觉,我想我们平时也都会有这种经历,对一个人说不出哪里不好就是觉得不好,而有些看人很准的老者也并非有具体的标准可能就是根据经验,所谓经验就是他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你看,这才是真相,很多事情我们自以为总结出什么,其实都是在门外揣测,真正的秘密或许只是拥有一颗有阅历和经验的心。

      故事中的道理我想我们都心领神会,而投资中的模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价投者模仿最多的就是老巴,很多人都在研究老巴买某个公司时的条件并把其作为自己买入的逻辑,例如他们会把老巴买华盛顿邮报时市盈市净或其他指标作为自己的买入条件等,但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很多事情都有你远不知道的内情,就拿华盛顿邮报来说,很多人都知道老巴买下了它并获利颇丰于是开始研究老巴买华盛顿邮报时的表面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买入时的市盈市净roe等指标条件,如果你读过穷查理宝典就会得知,事后芒格都解释说事实上老巴在收购华盛顿邮报时其实是在两份报纸的城市中买下了其中一家,这个城市之后变成了只剩一家报纸的市场,芒格事后也承认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赌博,而老巴又何曾不知这个道理而为何要买呢,用芒格的话说,他们之所以买下华盛顿邮报其实是在经历一系列风波之后看准了该报会成为最终的赢家,这才使得老巴最终买下华盛顿邮报,你瞧,这才是他们背后买入时的真正核心,那就是老巴已经通过跟华盛顿邮报老板沟通很确定这家邮报会赢所以才下赌注,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内情只是简单的去从表面分析买卖条件跟故事中的张三李四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我们懂某个人当时的买入逻辑,只有我们深处跟当事人同样的境况才会最大程度的揣摩出其最真实的逻辑,可能对于老巴而言这更像是一种经验的驱使,如果如此,那所谓的表面指标逻辑就会错的更加离谱,有句话说的好,不要轻易的说理解,因为别人的经历我们根本无法感同身受,这话跟投资中的模仿是一个道理,我认为投资中的模仿是最容易误导人的,我知道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使然,所以再回过头来看,当你知道了老巴是因为看好了邮报会赢才投资的它,那么为什么看好它会赢则是我们需要参悟的,这或许能最大程度还原老巴买华盛顿邮报的真实买入逻辑,如此你可能要把关于老巴买邮报前后的故事书籍都得阅读梳理一遍,前提是你还得确定你所阅读的资料都是真实可靠而非人为杜撰的,这才是正确的逻辑打开方式。

     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错误的逻辑只要倒着推往往都经不起推敲,这也是我常用的一个办法,拿可口可乐来讲,老巴买入它仅仅是因为它的价格便宜到了3倍市净吗,如果仅是如此,那你又如何解释老巴是在跟踪了几十个年后才下手呢,或许我们的前提是对的,那就是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高商誉公司的购买合理价在3倍市净左右,那请问你如何确定你所选择的公司是很可口可乐一样类型的公司呢,其二你又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是不是高经济商誉以及能持续呢,你看,巴菲特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的时间去观察这家企业所具备的高经济商誉特质,也就意味着老巴仅实现确定高商誉这个前提就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才有后来的买入,那对于我们很多人连这个前提都没有完成又何来后面的对买入价格进行的研判呢,由此我说这世间所有的模仿跟比喻一样都是蹩脚的,投资中的抄作业看似最捷径实则是最困难的。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知道,任何一次成功的投资都有其特定的场景和境况,其中的真正买入逻辑的核心或许是经验或许是消息又或许是阴错阳差,它们才是逻辑的真相,同时这些真相又会长出繁枝茂叶来迷惑我们,我们往往也会根据这繁枝茂叶的形状和数量来猜测和判断这颗大树参天的真相,实则最终我们却抓了把皮毛

就像故事中的举人娶亲那天刚好是初八,我们便以为初八是这答案,娶亲的人身高168,我们便以为168是答案,岂不知它们都只是在整个娶亲事情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客观的存在状态,投资中的模仿也是同一个道理,我们所看到别人买入时的指标条件也都只不过是在整个核心逻辑之外开出的繁枝茂叶,也只不过是交易时顺带出来指标当时的状态,也就是说别人在买入时刚好市盈为10或刚好市净为3或刚好macd金叉,它们在本质上都只是核心逻辑发生时的外在状态,它们是果而非因,明白了这点,你就会明白我们大部分人的模仿仅仅是停留在最浅显的层面,投资中的模仿最大的益处在于它可以当个敲门砖,敲开一个令人玄妙的故事,这是一种试着去感同身受的美妙体验,这是一个跟真相玩捉迷藏的游戏,一旦你中途迷路游戏便会将你独立思考的能力挖空,而大部分人不愿意或不屑于去进入这个大门,他们只用两眼瞄了瞄门上的标题便以为透析了门内的一切,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更为害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模仿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沦为生搬硬套下的奴隶。

    投资中的模仿最接近真实逻辑的方式就是我们试着最大程度感同身受的去还原被模仿者的整个体验,或许整个买入逻辑只存在特定的场景下,若我们单独将其嫁接出来盲目为我所用跟其真正的逻辑必然会背道而驰,这种断章取义式的逻辑更为致命。投资中的模仿并非真正的捷径,在经验中拥有并建立独立思考实则才是真正的捷径。@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挺拔的理财战壕2022-07-03 21:15

举人娶十房妻妾能幸福的人物原型是袁大总统,如果没有总统这个超级商誉,咱们还是别妄图什么三妻四妾。

随风起舞19822022-04-05 19:45

再来打卡

梦想家园20192021-11-21 11:13

投资应该自自下而上,从行业到公司 。从本质到外在,从量价关系到财报指标,把握全局,推敲细节,避免断章取义

随风起舞19822021-09-04 10:51

总结的很到位

随风起舞19822021-09-04 10:50

老师的文章,经常翻阅,常读常新。 随着认证的增加,领悟到的也越多。

随风起舞19822021-09-04 10:48

投资可以用几个标准去筛选公司。但不能根据这些标准买入公司。例如周期股 高ROE的时候看似是好行业,好公司,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weicong902021-07-18 07:29

这篇文章想说的是我们不能盲人摸象?

乐水moon2020-08-14 16:02

成功投资中一切所谓条件都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需要大量用功并且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去对投资对象各层面的感知,找到那种对的感觉才是真的。
还是多提升自我认知,多阅读去感受人生,感受商业逻辑,有条件的话能多去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开放活动现场去体验和感受公司管理层和公司氛围,普通人很难做到,还是多去买指数基金靠谱,想要做到这些,就得把投资当做一个事业,能专心用尽全力去参与,还得找到正确的方法。
@吴伯庸 受益匪浅。。

大顺小逆2020-03-06 02:05

表象的模仿是东施效颦,照猫画虎,内在逻辑的模仿已经从学习,经感悟,到掌握了。

开放的心2019-03-27 09:51

好文 单看纷繁复杂的表面是无法理解这个真实世界的,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从背后更深刻的逻辑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