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免疫与机构抱团行为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5喜欢:2

近日,老牌抱团股上海机场突然崩盘。这一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基本面免疫机制的窗口。1月30日,上海机场发布公告,披露其与中免子公司签订了免税店经营权的《补充协议》,随后股价连续两天跌停,第三天再跌超7%。这让人生出一个疑问。在人们印象中,机构抱团股的股价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上海机场的股价怎么还会受基本面影响呢?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探讨机构抱团行为的基本面免疫机制。

人总是先产生欲望,才会考虑满足欲望的客观限制条件,饥饿的人想吃东西,才会想到买食物需要钱。对于亲身经历的事,人的欲望与限制条件之间的联系比较稳固,对于离生活遥远的事物,比如一家上市公司,二者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弱。

基本面免疫是机构利用有利于一家上市公司发展的因素编造一个图景,诱导投资者用这个图景代替公司的真实情况。在理性的人看来,抱团股的股价不受基本面约束,身在其中的人却认为自己是根据公司的基本面来投资的。有趣的是,基本面免疫建立以后,投资者一般就不会受上市公司基本面利空消息的影响,也无法被理性说服。这就好比对某种病毒具有免疫力的人,不会再被病毒感染。由于基本面免疫根植于人性,我相信很多基金经理在诱导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免疫。

我对汽车股关注较多,这里以长城汽车为案例进行分析。长城汽车是一个走势很强的机构抱团股。2020年6月30日,长城汽车收盘价7.72元,今年1月13日收盘价49.81元,6个多月的时间,股价上涨了6.5倍,市盈率在最高点达105倍。

我们知道,特斯拉在美国股市的估值很高。特斯拉是按照科技公司来估值的,长城汽车却是一家如假包换的传统车企。有人认为长城汽车估值高是因为生产电动车,但大众也生产电动车,其估值水平并不高。2020年10月,长城汽车的欧拉电动车销售8011辆,大众的ID3在欧洲销售了1万多辆。

为了弄清长城汽车的科技含量,我们把它与同行业的长安汽车作一各对比。这里提供两个客观的证据。我查询了两家公司在2020年10-12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在这期间,长安汽车进入公开阶段的发明专利101项,其中涉及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专利40项,占40%;长城汽车公开发明专利129项,涉及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22项,占17%。不管是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专利的绝对数量,还是占全部专利的比例,长安汽车都明显高于长城汽车。这不支持长城汽车的科技含量比长安汽车高。

2021年1月7日,iVISTA智能汽车指数2020年第二批车型测试结果公布,其中包括长城汽车的哈佛H6、长安汽车的UNI-T。在5个项目中,哈弗H6车型2项未搭载,1项得分为一般,2项优秀;UNI-T车型5项得分全部为优秀。还需要特别指出,在参加测试的10个车型中,哈弗H6是唯一拿一般得分的车型。

从现有证据看,长安汽车的科技含量比长城汽车还要高一些。长城汽车目前拥有的主要是一个向科技转型的目标,事实上,几乎所有车企都明确提出了这一目标。机构抓住长城汽车向科技公司转型的目标,就编造出了未来成为领先的科技公司的图景。这好比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数学考了70分,孩子的同桌考了80分,却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会成为天才数学家。我的印象中,长城汽车最近半年几乎每个月都会开一次发布会,伴随着股价的节节攀升。有些长城汽车的股东都开始在雪球上抱怨,认为公司的发布会比较空洞,浪费钱。

传统车企向科技企业转型面临很多困难,市场并不看好传统车企的转型,这也是美股传统车企估值低的原因。即便一家车企成功实现了这一转型,如果它的竞争对手也实现了,意义也不大。但这些困难和竞争对手的努力,在机构关于长城汽车的故事里都是不存在的。机构通过不断推升股价,重塑了散户的认知(关于认知重塑具体可参看我前面的帖子《散户反噬与机构抱团行为》),使他们相信机构的故事是真实的。在雪球上看到,有些长城汽车的小股东陶醉在这个故事中,长城汽车的股价上涨到不可思议的水平后,还认为严重低估。

1月14日,长城汽车股价崩溃,股价跌停,抱团机构大举出逃。次日长城汽车大幅低开,很快跌停,下午2点左右,散户展开了反噬行动,他们拼命买入自认为低估的股票,把股价从跌停板上拉起,反涨7了个点。然而,在机构看来,这正是出货的大好机会,大笔的卖单蜂拥而出,股价转头向下,最终收盘下跌2.3%。散户的反噬行动宣告失败。

这正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长城汽车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机构的操作手法。机构利用上市公司的一些积极因素,编织一个图景,激起人们挣钱的欲望。然后围绕这个图景编造一个故事,排除不利因素,让人们觉得美好的图景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故事似是而非,图景只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由于故事与现实情况不符,机构总是强调要有长期的眼光,看到公司的成长空间。我们知道越长期的事越不确定,但在抱团机构那里,越长期的事反而越确定。

一个股票上建立基本面免疫后,其股价就不受一般的利空消息影响。我们看到,机构抱团股遇到利空往往会在短暂下跌后又创出新高。以文章开头提到的上海机场为例,上海机场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18%,陷入亏损,但其股价在2020年仅下跌2.9%。基本面免疫的威力可见一斑。

但基本面免疫不能免疫一切利空。当机构编织的故事的基础崩塌,故事就无法再讲下去了。上海机场股价崩溃就属于这种情况。2019年,免税店租金收入占上海机场营业收入的48%,为其贡献了大半利润。机构把上海机场描述为一个流量平台,编织了随国际客流增长,免税店租金持续增长的故事。

中国中免也对其子公司与上海机场签订的《补充协议》发布了公告。公告表示《补充协议》“有利于缓解上海机场免税业务的租金压力,有利于保障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经初步测算,“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2020年应付租金同比减少约70%”。我不想费笔墨介绍协议的条款,总之《补充协议》签订后,上海机场流量变现的故事再也骗不了人了。事实上,雪球上的帖子也没有像别的抱团股那样把利空解释为利好,而是说长期来看《补充协议》影响有限。

有些券商的研报还在勉力鼓吹,比如,国信证券的研报表示“继续看好长期租金成长空间”,给出目标价89.1元。2月10日,上海机场收盘价58.18元,比1月29日的高点下跌了28.5%。

中国中免上海机场两大国企对原有免税店经营权转让协议做颠覆性地修改,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现实原因。这个原因在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中都有提到。中免的免税店以前高度依赖上海机场的渠道,但随着海南离岛免税区、市内免税店等政策的推出,中免对机场流量依赖大为减弱,双方的议价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前是上海机场店大欺客,现在是中免客大欺店。关于海南离岛免税区、市内免税店的政策早为公众所知,《补充协议》的内容可以预期。但这么重大的不利因素在机构编造的故事中就这样被屏蔽了,直到一朝变成现实,股价崩塌。事实上,在上海机场崩盘前不久,有媒体问重仓上海机场的当红基金经理张某政策因素会不会影响上海机场的免税店,张某回答政策的影响不大。

上海机场的崩盘对抱团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上海机场股价崩溃后,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很多抱团股下跌,白酒股一枝独秀。这背后是机构意识到白酒股的故事是短期内最不可能被证伪的,把资金向白酒股转移。

在雪球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人发的帖子。他在工厂打工,把工资存下来投入股市。他经常听一些基金经理的直播,买入了上海机场,成本价约74元,崩盘后亏掉了几个月的工资。

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没有同情之心,股市本来就是弱肉强食,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年轻人还不知道人心的险恶,也许当他不再轻信基金经理别有用心的言论,胜算就会大一些就。但我并不是没有良心,那样的话,我就不会花时间写这篇长文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醒悟,不要再被抱团机构愚弄。。$新城控股(SH601155)$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2021-02-13 17:29

一群肠粉正在来怼你的路上

2021-02-14 09:40

说得太好了,可惜大部分人听不进去人话

2021-02-14 00:54

比亚迪比长城差的多,包括电池,弗迪不如蜂巢能源,车和长城的更是没法比,所以比亚迪值钱,长城的价值就永远被低估。

长城是一家传统车企?黑猫白猫好猫大狗初恋摩卡,这些传统吗,外观内饰传统吗,造车路线传统吗, 不是用了电池就是新,油车就是传统,用电是分分钟的事。
长城股价多少好我不知道,但是和比亚迪对比,长城远远被低估。

2021-02-13 16:52

我就觉得长安比长城好,只买长安。

2021-02-15 13:47

我觉得上海机场大有可为,签订不平等合同的本质还是垄断,这个垄断是否具备替代性可以持续跟踪,虽然失去的是短期几年的利润但是长期看他的垄断地位还是稳固的无可替代,等一个催化剂出现,也许流量上来之后话语权会重新回到上海机场手里,流量毕竟还在早晚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