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加速推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27日,滨海能源公告,其子公司内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5万吨前端拟开工建设,拟与河北上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署5万吨负极材料前端项目总承包合同,合同价款暂估5亿元(含税)。

“由于公司的现有及规划负极产能分布在内蒙古地区,配有源网荷储绿电指标,未来项目绿电覆盖比例预计接近 50%,将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今年4月滨海能源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电价在石墨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作用中最为突出。区域性的电价成本使低成本竞争优势更加凸显。

据了解,主营出版物印刷业务的滨海能源,近年来拓展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同时研究布局晶硅光伏领域。公司2023年5月收购翔福新能源公司,并迅速开始项目的建设,到四季度建成4万吨成品线和1.8万吨石墨化产线,同时积极开发销售客户,四季度开始陆续实现各产线的投产调试,全年实现负极材料及产品销量超过 6000 吨。

2024年一季度,滨海能源负极业务板块实现收入8502万元,一季度负极产品出货量和利润均超2023年四季度。公司表示,2024年随着更多电池客户的导入和代工客户的拓展,其负极材料及副产品出货量预计将稳步增长。

对于市场行情,滨海能源表示,负极材料库存至2024年2月是近三年来最低,低开工率造成行业库存下降,叠加价格下行,加速了行业的去库存,公司认为库存已经到了底部。库存跟市场周期、价格周期、行业周期都有直接关系,随着后续开工率提升,库存量会得到修复。

在技术方面,滨海能源表示,未来储能锂电池产品将朝着大容量、大型化、定制化、安全性、易回收、适应性、数字化方向发展。对应于储能用负极材料,首先要求长循环特性,在长循环基础上向高倍率、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对下游供应商的石墨化技术和产品稳定性控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落后、不稳定的产能会被淘汰。

在客户方面,滨海能源透露,公司下游客户覆盖储能、3C电子消费、小动力等电池客户以及部分负极材料客户,并已经有快充、硅氧、硅碳相关产品在客户验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