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邦普12万吨三元前驱体产线达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22日,宁德邦普表示,其新材料产业园的三元前驱体产线全线达产。

据介绍,宁德邦普相关项目一期已全部建成并投产,设计产能为年产12万吨三元前驱体、8万吨三元正极材料、6万吨磷酸铁前驱体。其中,三元前驱体产线目前已实现全线达产。

资料显示,在退役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作为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自2021年10月以来,已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布局,为的是替宁德时代就地解决电池回收与部分原料供应的问题。其中,宁德邦普就是邦普循环在闽东地区布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技术方面,市场信息显示,近年来,邦普循环通过其定向循环技术,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破解了“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电池产品核心金属材料总回收率可以达到99%以上。

市场方面,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快速成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

当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状态的80%以后,其相应能效将出现明显下滑,可以进入退役周期。除了回收梯次利用外,鉴于其中镍、钴、锂、锰等稀/贵金属元素的高价值,对退役电池进行回收拆解再利用,成为稀贵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业界认为,到2025年前后,我国将出现新一轮动力电池退役潮,届时,稀贵资源循环再利用的规模也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退役动力电池进口未来可能也将对我国再生材料产业带来巨大机遇。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释放了退役动力电池、再生材料进口的重要信号。

此前我国禁止退役动力电池进口,仅发布过锂电池废料经预处理得到的部分粉体产品的进口标准。而3月发布的行动方案,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中明确提到,“将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持续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及时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再生材料等进口标准和政策。

这意味着,我国不仅将探索搭建再生材料溯源系统、提高稀贵金属提取技术水平,还首次将退役动力电池进口“提上日程”。

据不完全统计,不仅宁德时代,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等锂电头部企业,以及杉杉、华友、格林美中伟股份等电池产业链企业,都在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持续加码。一方面为未来全球动力电池退役潮提前布局;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进行电池碳足迹管理,以备申请电池护照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