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前夜的海通证券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回复:17喜欢:15

        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资的大型证券公司。

        未更名、未注资,看上去简单,实质是非常牛的一个特征。在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史上,券商明显是属于高危行业的,想当初,傲视群雄、首屈一指的大象南方证券说倒就倒,多少曾经呼风唤雨的券商也都纷纷破产或寻求注资合并。而海通证券在中国证券市场这动荡的20多年里,度过了多少风风雨雨,见证着牛熊更替,行业兴衰,依靠自身的韧性和活力,发展到今天全国券商综合实力第二,实属不易。这实际反映了海通证券务实稳健的企业文化,开拓卓越的企业精神。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为海通证券唱赞歌的,但这毕竟是海通在众多券商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接着,还是先来装个价值投资者吧。

        首先,海通证券的业绩在今年券商中,可谓是独树一帜,异军突起。2017年前5月,主营增长9%,净利润增长29%,在券商整体业绩普遍下滑的大环境下,海通证券作为老牌大券商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再度显示出其稳健的经营能力和强劲的盈利能力。

        其次,根据海通的业绩公告,在具体业务方面,也有些亮点:1、信用业务占比16%,超过经纪业务的14%。“看天吃饭”的劣势得到改善。2、打造全球金控平台,海通国际实力居香港第一梯队。3、海通恒信国际租赁发展迅猛,16年利润11亿,有望H股上市,实现并表业绩增长和市值提升。

        最后,其实对于券商而言,基本面都差不多,很出彩也说不上,为什么看好海通呢?当然,它今年的业绩也是很不错,但这也只是意外惊喜了。我们还是来看看海通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第一、筹码大幅集中。2014年3季度,应该是券商筹码最集中的时候,因为11、12月券商就大幅上涨了。但我们发现,自从16年1季度后,海通的户数就开始持续地减少,到了16年4季度,竟然比14年3季度还要少35%,这在所有券商股里面都是罕见的,甚至在蓝筹股里也是罕见的。也就是说,海通的筹码比大涨前还要集中得多。

        其实,我们可以看看,以上证50的一批蓝筹里,都有这种股东户数持续减少的现象,比如中国太保、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石化等。它们集中减少的时间段在15年3、4季度,也就是国家队入场救市的时间。这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有个超级大庄进场扫货了。

        在这里,也想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在我的理解里,国家队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国家队,就是指在15年7月为了救市而入场的,主要是证金公司和10只国家队基金。而广义国家队,就是在中国股市里无形的手,隐形的大主力,整个市场的实际操控者,它们实际上是战无不胜的,控制着整个市场的节奏。

        踏入2016年后,大部分蓝筹股的股东户数虽然仍在减少,但幅度放缓了,而实际上,我们发现,狭义国家队的仓位在16年并没增加太多,这表明广义的国家队已经开始悄悄地进场建仓了,整个2016年,它们一直在默默的建仓,默默地数钱,而骂名则让狭义的国家队顶着。

        回到海通上,其实大部分券商,包括海通,在15年的时间段里,股东户数也有所减少,这是符合当时狭义国家队建仓的节奏的。但海通不同于大众的特点,就是在16年它股东人数的减少幅度,远大于其他券商,甚至大部分的蓝筹股。也就是说,有主力在16年在大肆地收集海通的筹码。到今天,蓝筹股的行情,也不用我再多说了。而我要指出的是,主力在海通证券身上,介入的程度得更深。

        第二、走势庄股化。2016年,年线收阳的股票不多,券商里,也就只有海通证券了。2016年,海通涨幅2.4%,探底后最大涨幅达63%。而在2016年4月以来的300个交易日里,波幅方面,涨幅超过2%的只有10天,跌幅超过2%的只有7天;在成交量方面,换手超过1%更只有8天,这点实在太逆天了,要知道,同样是大盘股的中信,可是有66天。这说明海通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在超窄幅缩量整理。

        16年的海通,就是以如此低的波动和成交,到年底竟然跑赢了所有的券商股。翻开海通的K线图,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并没有怎么大涨过,而是持续的小幅上升和横盘,很多时候,在别人回调的时候,它都是横盘或者跌幅极少。走势跟一只高度控盘的强庄股无异。

        如果大家有心,再去观察海通每天的走势,就会发现,盘中的操控痕迹也是非常明显的。每天大量的对倒单,尤其是它放量的时候,基本都是那种自买自卖式的成交。凭什么说它是对倒呢?就是买一卖一都是3位数的单,突然就成交好几笔4位数的,你说那里有这么多碰巧,你若不挂,我便不吃?这种对倒式的放量,都是庄股的典型动作了。

        第三、走势的领先性。券商,本来应该是跟大盘走势密切相关的,但海通显然是特立独行,却总是领先于大盘。举几个走势的例子,去年11月14日,海通就见顶了,而大盘是在11月29日;海通在12月21就见底开始反弹,大盘则在今年1月16日才探底成功;海通在1月23日见顶后,就持续下跌了,并且创出了去年8月以来的新低,在4月17日站稳,大盘却在4月7日才见顶并加速下跌,延迟到5月12日才站稳,展开反弹。海通的领先性,说明庄家对大盘的判断总能先人一步,又或者说,它自己就是控制大盘的主力。

        第四、罕见的股东结构。海通证券,是在所有券商中,唯一没有实控人的公司。除了H股外,海通的第一个大股东是光明食品,持有只有3.5%,也就是说,理论上,如果举牌,5%就可以成为第一大股东了。当然,上海国资委下边的一堆企业至少控了17%以上的股份,它们可以视为一致行动人。然则在股东结构上,的确是比较奇葩的分散。难道就没保险机构尝试下举举牌?不到100亿就可以了,当然,这也只是存在的一种可能性了。

        既然谈到股东,我们也来看看里面的变化。证金在15年中入场后,至15年9月14日,持有最高的5.1亿股,随后虽有所增减,但显示自16年中报便持续减持,至17年1季报的3.3亿股。一个超级主力反复收集筹码的股票,国家队却反复减持,耐人寻味,这种情况在中国太保上也有发生。难道国家队在配合洗盘,不过,这种意淫的事情还是少想好。另外,十大股东里,16年3季度冒出个齐鲁碧辰10号,近2亿股,30亿的市值,不知道什么来头,但应该不会是乱来的。

        最后,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我也不能说太多,天机不可泄露。自从12年以来,海通每年都会有一波赚钱行情的,今年还没有。记得有句老话,牛股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处于爆发前夜的海通证券,你值得拥有!










@江涛@东博老股民 @易水不寒 @白云之乡 @天天静心课 @方舟88 @才叔@唐宋_元明清 @石俊@唐古拉斯@竹叶青@盛夏光年yoyo@雪球@不明真相的群众@非完全进化体@包租公婆@释老毛@梁宏@中巴价投研*社

全部讨论

2018-06-16 09:55

约一年了,阐述了许多事实,看起来逻辑也对,但当时的市净应该不是历史低位,这一点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看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何况一年间跌了33%,以中国牛熊市有限的观察,熊市是要跌三波的,我等到最近接近pb历史低点进的2层仓位,现在还账面损失15%呢。后面会不会再深跌一个台阶?比如进入8块几,几率也不敢说就小,30%概率?况且第三阶段时间很长,所以回头总结我伸手还是早了。

2018-05-12 20:51

这篇帖子的发布时间是2017年6月30日,对海通证券的分析很透彻,读过之后也有兴奋的感觉,更有冲动的意愿买入海通,只是全篇都没有谈论一个重要数据,就是PB,再好的券商股,价格买的贵了还是有可能被套的,当时海通的股价14.85,现在11.6。

2018-04-16 23:56

关注海通证券~

2018-01-01 17:55

没有爆发,走熊了

2017-06-30 17:15

值得重点推荐啊!也许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了。然则我已失望很多次。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