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价上涨的三大原因及Q1前估值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1喜欢:23

一、小米股价上涨推动的三大原因

小米集团相较于去年2023年年终最低9块多的报价不断上涨,目前已达到19块多。

小米股价催化剂有三大因素,如果有不足,欢迎补充。

1.小米14的成功,高端手机成功的开始

2023年是小米坚持高端战略多年后,实现跨越的第一年,2023年10月发布的智能旗舰手机Xiaomi 14大获成功!

出货量上,第三季度开始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在4000-6000元智能手机市占率提高到17%。

高端手机市场,只有华为在苹果的市场份额分的一杯羹过,那么小米能不能继续向上呢,很值得大家期待。

2.小米发布自研全新操作系统-澎湃OS

2023年10月小米发布Xiaomi hyperOS,基于深层的安卓底层架构改变,媲美华为鸿蒙OS,在用户体验上改变了多年MIUI系统的臃肿,各种bug。

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小米省了很多安卓系统使用费。据悉在欧洲市场,谷歌已经开始对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设备收取专利授权费。这一变化是由于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裁决,谷歌因此调整了在欧洲的Android授权政策。

具体的收费标准会根据设备的PPI(像素密度)以及面向的市场来确定。例如,在英国、瑞典、德国、挪威和荷兰等国家,PPI超过500的设备每台收费40美元,400到500PPI之间的设备支付20美元,而低于400 PPI的设备则收取10美元。

也就是在欧洲大多数手机收取20美元-40美元。

欧洲地区小米销售2200万台,按照30美元一台,要节约6.6亿美元一年。

如果对应20倍市盈率,也就是提升市值900亿元。所以从10元上涨到15元左右。

3.小米su7的巨大成功!

伴随着小米14没有在Q1继续火爆,以及12月28日下午2点,在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1003天后,小米汽车举行了首场发布会。

此次汽车发布会,亮点突出在追求技术上。然而没有公布价格,让大家对小米SU7的未来很是担忧,此次情绪不断发酵。

雷军吓得不敢公布价格。

直到3月28日,小米正式公布su7价格,还是诚意满满的定价。出乎意料的是预定量大获成功!

并且雷军的流量在短视频下引爆了,泼天的流量砸向小米,这是发布会前难以预计的。

小米太善于营销了!老少皆知小米出电动车了。

一举突破此前15-16元的限制,直奔20元股价而去。汽车说成了,雷军说还没有。是的,还没有,在颜值、性能上都够格 ,但是作为第一台车,还会有很多不足,我还是很担心小米的流量反噬性和作为第一代产品的不足。

网传小米su7事故率较高,雷军曾说过刚开小米su7 一定要悠着点,性能很强。起步快的小米汽车,还是需要适应的过程。

二、小米Q1前的估值

最近深感港股牛市来了,很多投资群都活跃起来,也有人不断询问怎么投资港股。

以及小米怎么估值。我用简单的方法先估计下,每个人估计都有所不同,我仅给出个人观点。

2023年由于下半年很不错的表现,全年调整后净利润193亿。

2023年小米研发支出190亿港币,全部费用化 ,资本化率为零。说明财务政策很稳健,大幅度好于赛力斯资本化率86%。

其中小米汽车2023年的研发费用为67亿。

如果加回小米汽车的研发费用2023年主营业务(手机、iot、互联网)利润为257亿。

2023年底小米市值3800亿港币,市盈率为14.7倍。

参照此市盈率,认为小米此时小米汽车板块市值贡献0市值,由于戴维斯双击,业绩的提升,估值倍数的提升,我们给出以下估值:

中金公司给出2024及2025财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至165.12亿及174.98亿元人民币。

预估汽车板块研发支出2024年80亿,2025年100亿。预计汽车板块亏损2024年20亿。2025年亏5亿。

则主营业务(除去汽车外业务)调整后利润预计加回研发支出和汽车亏损:

2024年利润为265亿,2025年利润为280亿。

我们认为小米此前的市盈率倍数15,拍脑袋提高到20倍。则主营业务市值为2024年5300亿元,2025年5600亿。

电动汽车业务,给与多少市值呢?小米目前充满生机,我想给他理想的一半市值1000亿。但是小米的盈利性要显著差于理想,盈利能力和赛力斯相当。

稍微减少点,按照800亿市值,考虑了可能得一些质量瑕疵问题,但不包含重大的风险事件。

那么预计2024年小米整体市值6100亿,2025年小米6400亿。

此处,由于一季度利润未披露,预测调整后利润55亿,如果能这个数字简单算术乘积,那么小米市值将十分客观。对于未发生的事,未公布的财报,我们还是要耐心等待,看看业绩是否能超预期。

小米此时市值4800亿,还有27%涨幅空间,我们25见面很有可能。但是有人吹万亿市值,我现在不敢想。

如果你觉得可以,那么不妨告诉我下你认为的逻辑?很多人说不清楚小米的价值,个人很简单,相信小米性价比的用户心智,以及相信雷军。

三、个人投资小米的里程简述

上图是我此前高位套现,多少有很大运气成分。由于will在20多块的鼓吹,影响了我的判断力,导致我很高的成本接回来了小米,但他自己却在9块多的时候加仓,让我对他好感大为下降。

目前第二波我的成本高达16元,小米是我的投资初心,我自认为它是二流投资。由于我个人认知的原因,我热爱小米,热爱性价比的商业模式,希望物美价廉。但是如果五年前,我投资苹果,我赚的就不是一倍,而是四倍了。

当初苹果小米都低估,19年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米,觉得它更有潜力。在12元以下不断买入。没想到因为华为被制裁,小米上涨二倍。参加股东大会发现管理层不重视研发-特别是小爱同学人工智能的研发。

那一刻我就开始失望,伴随着之后小米旗舰机的垃圾,就清仓了。产品分析一定是要比销售业绩和财报数据更重要的存在。

我的再次买回,是因为有些人不断鼓吹,让我忽略了自己的判断,这是一大教训。那些一味鼓吹的不谈问题、不谈风险的大V一定要远离。$小米集团-W(01810)$

赛力斯的青山也是这样的存在,一定要独立思考,无脑吹,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越害人。$赛力斯(SH601127)$ @今日话题 #持续飙升!小米股价逼近20元#

精彩讨论

王王王王a05-10 13:35

高端和汽车直接影响到小米品牌价值,重塑市场对于小米的认知,意义重大

Zqtxryj05-09 23:45

楼主很多分析都挺好,但我不太喜欢你这种投资心态。决策是自己做出的,市场永远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买高了你怪别人唱多,难道卖低了你要怪黑子唱空吗?还有,知足常乐,你不可能每个波段都赚足的。

不快不慢05-09 22:56

21年3月27块建仓的小米,持续补仓成本到17。小米造车是巨大的战略成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小米增加了一个产品或一个生意。目前所有的股指是建立在小米汽车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或成功的生意,忽略了小米汽车对于小米品牌的赋能。小米在手机、家电等周边一直无法做到第一,就是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标签是不够时尚、性价比、屌丝的,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改变这些标是异常困难的,小米造车是小米品牌质的变化的开始。

中概互联ETF05-10 14:19

小概作为中概课代表给总结一下,$小米集团-W(01810)$ 股价催化剂有三大因素:
1,小米14的成功,高端手机成功的开始;
2,小米发布自研全新操作系统-澎湃OS;
3,小米su7的巨大成功!
$中概互联ETF(SH513220)$ $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安心发大财05-11 05:26

大事情确实没有,造车现在很不错,希望继续保持住,千万别整幺蛾子。之前小米高端手机上的失败,真是太掉链子了,机会有时候就那么几次

全部讨论

那种说什么事故率20%信口开黄的图片就不要引用在帖子里了,一看就是降智的,小米汽车曝光率这么高,对手盯得很紧,有大事故不可能不发出来,但网上反反复复发出来的事故就那么几个而已,20%?二三千起?脑子进水的米黑才编得出来。

21年3月27块建仓的小米,持续补仓成本到17。小米造车是巨大的战略成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小米增加了一个产品或一个生意。目前所有的股指是建立在小米汽车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或成功的生意,忽略了小米汽车对于小米品牌的赋能。小米在手机、家电等周边一直无法做到第一,就是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标签是不够时尚、性价比、屌丝的,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改变这些标是异常困难的,小米造车是小米品牌质的变化的开始。

05-09 23:45

楼主很多分析都挺好,但我不太喜欢你这种投资心态。决策是自己做出的,市场永远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买高了你怪别人唱多,难道卖低了你要怪黑子唱空吗?还有,知足常乐,你不可能每个波段都赚足的。

我对小米都不会估值。因为不是传统制造业

05-10 13:35

高端和汽车直接影响到小米品牌价值,重塑市场对于小米的认知,意义重大

格力,海尔,海信,美的等电器股都已经上涨了,小米当做电器股的话,上涨也是理所当然。毕竟手机空调扫地机器人,电饭锅等等销量摆在那里。这是我买入的逻辑。

05-10 14:19

小概作为中概课代表给总结一下,$小米集团-W(01810)$ 股价催化剂有三大因素:
1,小米14的成功,高端手机成功的开始;
2,小米发布自研全新操作系统-澎湃OS;
3,小米su7的巨大成功!
$中概互联ETF(SH513220)$ $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你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没考虑,那就是港股整体起飞,三年前,港股整体起飞,小米在没有造车的情况下,仅10个月时间,市值从3000多亿涨到了近万亿。

05-10 17:46

对于小米未来估值增长市场已经达成共识了吧,关键就是天花板在哪,但是看长期肯定是没问题的

05-10 21:21

小米汽车的估值至少等于蔚来+小鹏+理想,巨大的关注度和销量还有对制造业供应链的把控根本不是一般新势力能比的。 同时汽车的品牌提升对于主营业务也是个巨大提振,形成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