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港股汽车零部件板块:糟粕中暗藏潜力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11

2022年港股的汽车零部件板块整体表现一般,一方面是由于港股的汽零板块公司相比较A股来看往往偏传统,价值含量较低,主要以汽车装饰、汽车玻璃、轮胎、发动机为主,智能化方面没有体现出来,在线控底盘、汽车轻量化、高压快充、车载激光雷达等前瞻性技术与新兴零部件方面鲜有涉及到。

另一方面港股的汽零板块公司的股价走势容易受到整车板块的牵动,往往处于被动的一方。

财华社通过梳理市值TOP15的汽零概念股近一年来的股价变化发现,汽领概念股前15名除万马控股外,其余都是下跌的,且跌幅比较大。

其实,港股汽零概念股跟A股一样也是鱼龙混杂,个中有没有投资机会呢?我们先分析一下万马控股这家公司一枝独秀背后的可能因素,然后再重点看看市值较高的公司今年在产业层面的表现情况以及股价下跌的利空因素。

01万马控股

$万马控股(06928)$ 是一家新加坡公司,主打业务分为三部分——乘用车皮革内饰;乘用车电子配件;汽车配件及车辆。

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其收盘价为5.42港元/股,相比去年年末涨幅为42.63%,目前的市值为24.39亿港元。

业绩方面,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9.52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8.25%,归属母公司净亏损68.76万新加坡元,同比由盈转亏。

因此,从业绩方面来看,不足以支持其股价在资本市场上涨。

万马控股的利多因素主要与进军元宇宙有关,其次是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有关。

今年10月份,公司公告拟以500万元收购火示3D虚拟数位人版权,公司将开展火示3D虚拟数位人全球版权注册工作。这是公司进军元宇宙的一个动作。

公司试图透过本次收购有机会借助元宇宙发挥潜在的协同效应,与本公司目前汽车相关业务相结合;

资本市场的动作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2022年8月份,公司被纳入MSCI新加坡微型股指数成份股,并已正式生效。

第二件事是在2022年11月,万马控股奔赴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二次上市成功落地,证券代号为“5WZ”。敲开新的融资通道也是公司实力的一个佐证。

02敏实集团

$敏实集团(00425)$ 的主打业务涵盖汽车饰条、结构件、座椅骨架及新能源电池盒等。

公司在港股汽零板块的市值算是靠前的,2022年12月29日的收盘价为20.50港元/股,2022全年累计下跌39.21%。

业绩方面,公司上半年的营收为72.52亿元人民币,净利6.58亿元,同比减少约27%。业绩的下滑或许就是公司最大的利空因素了。

第二个利空因素则是该公司的资本之路并不顺畅。

相对于万马控股敏实集团的二次上市之路遭遇挫折。公司二次上市的目的地是A股的科创板。

2022年7月份,公司的科创板IPO之路以败北宣告终止。科创板目前已经步入“500+”时代,主要的热门板块是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制药、新能源材料等高科技赛道,汽车零部件要想挤进去并非易事。

没有打开A股科创板的大门,这也间接的传递了一种负面的信息——公司的研发实力并不强,至少不足以支撑其挺进科创板。

当然,敏实集团今年也经历不少利多的好事。

比如,今年公司与麦格纳牵手建立同盟关系,双方拟于安徽成立合资公司,为位于安徽省的车企供应零部或技术服务,该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营。

因为麦格纳是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大佬,双方的联手有利于进一步的打开市场。

而且安徽省的车企比较典型的代表是蔚来汽车,还有江淮汽车等传统车企。要知道目前公司的客户仍然以丰田、长城、大众、奔驰、通用等传统车企为主,尚未打入新势力供应链。

今年12月份,公司旗下的北方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动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定位是数字化工厂,计划2023年12月建成投产,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年产能为12万台,目前在宁波、嘉兴、广州等地共设立了30余家生产基地。

布局并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的产能,说明公司在由传统零部件向新兴零部件转型,说明公司是与时俱进的。

03福耀玻璃

$福耀玻璃(03606)$ 主打汽车玻璃,是港股汽车零部件中为数不多的“A+H”股。

尽管作为汽车玻璃大王,但福耀玻璃在A股与港股两地的资本市场的表现却着实一般,2022这一年股价一直不温不火,被投资者调侃为“玻璃碎了一地”。

福耀玻璃最大的利空还是在于竞争对手的挤压,尤其是信义玻璃在业绩层面的“反超效应”

福耀玻璃的2021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236亿元、31亿元,而信义玻璃2021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304.6亿港元(约249亿元人民币)、115.6亿港元(约94.5亿元人民币);2022上半年,福耀玻璃的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129.04亿元、23.82亿元,而信义玻璃的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136.5亿港元(约为人民币122.7亿元)、33.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9.7亿元)。

显然在业绩层面,福耀玻璃已经落后了。

对于福耀玻璃只专注汽车玻璃,2022半年年报中汽车玻璃在总营收的占比高达92%,福耀玻璃的汽车玻璃业务目前被认为触及到了天花板,其官网上写着“在中国每三辆汽车中,有两辆使用福耀玻璃”,这意味着能用的基本上已经用到了,没有用到的基本上也不会再用了,通俗点来说就是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

而对于前景度更热门的光伏玻璃,福耀玻璃虽然正在布局中,但进展缓慢,至少没有在业绩层面体现出来。光伏玻璃与汽车玻璃技术方面的差异性是福耀玻璃目前最大的挑战。

今年5月,公司表示美国的全资子公司福耀玻璃伊利诺伊有限公司已在筹建第二期光伏背板玻璃生产线,预计产能约7万吨,对应的年产销量约6至7万吨。

概括来讲,老业务没有想象空间,新业务转型缓慢,这或是福耀玻璃股价上不去的两大原因。

04耐世特

耐世特(01316.HK)以2022年12月29日的收盘价来看,市值为126.50亿港元,是港股汽零板块中为数不多的百亿元市值的公司。

耐世特于2013年在港股上市,上市后五年时间内股价一路飞扬,最高上涨近10倍,市值最高时候超过300亿港元。

但从2022这一年,耐世特股价已近“腰斩”。利空原因主要是业绩层面出现亏损。

2022上半年公司的业绩首次出现亏损,营收约为17.91亿美元,同比增加3.3%,但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113.8万美元,同比由盈转亏。

耐世特(Nexteer)成立于1906年,曾被通用汽车(GM.US)收购、分拆、合并,目前依然是全球汽车转向系统龙头。

公司主打业务为转向助力及传动系统,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转向管柱和中间轴、动力传动系统,其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营收支柱。

公司前三大客户通用、福特、Stellantis-FCA均为传统车企,2021年,来自通用的收入占比达到32%,但在比亚迪特斯拉新能源车企客户层面合作较少。

由于通用的市场表现一般,如果通用的汽车产销量下滑严重,那么对公司的产品出货量会产生打击。

2021年耐世特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中国市占率仅为14%,不及北美20%的市占率,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阵地目前是在中国。

因此,下游层面,没有跟对队伍也是其估值的一大利空。

05德昌电机控股

德昌电机控股(00179.HK)公司成立于1959年,目前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香港、中国大陆、瑞士、德国、意大利英国以及美国都有其产品研发设计中心,目前是港股汽零板块中唯一一家实现美股与港股两地上市的企业。

2022年12月29日公司的收盘价为9.83港元/股,对应市值90.06亿港元,2022全年累跌近40%。

跟前面几家公司一样,业绩层面增收不增利或许是公司的一大利空因素,德昌电机控股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个月归母净利润下跌40%至5588万美元。

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半导体持续短缺和营运成本增加等的不利影响所致。

业绩不达预期,在8月份遭投资大佬Schroders PLC减持149.25万股,引发部分投资者的跟风被抛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机、螺线管、微型开关、柔性印刷电路板和微电子的供应商之一,德昌电机控股在微电机和集成电机系统方面与汽车对接。

公司的产品已经触及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但是业绩方面的失利作为铁的事实,不能让其在资本市场扬帆。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港股汽零板块大跌的原因有个共性都是业绩表现不好,如果是因为疫情说明是短期性的,如果是因为同业竞争对手的挤压或转型不利则就是长期性的了。

结语

汽车零部件板块在“港股100强”活动中有一席之地,但鱼龙混杂。历年“港股100强”活动都会从糟粕中择优选取优质个股,以帮助投资者发掘投资机遇。

“港股100强”活动始于2012年,是由腾讯网和财华社共同发起。活动旨在利用大数据和一系列科学、公允的评价指标对上一年度香港上市公司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评选并公布优秀的上市公司榜单及颁发奖项。

作者 慧泽李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3-01-01 10:49

【耐世特近三年的部份業績統計】

財政年度      中國營收                佔比
2019年         56,936萬美元        15.9%
2020年         57,115萬美元        18.8%
2021年         68,610萬美元        20.4%

+++

財政年度      亞太區EPS營收           佔比
2019年         46,904萬美元              19.5%
2020年         43,106萬美元              20.9%
2021年         52,645萬美元              22.6%

耐世特的業績報告沒有單獨列出EPS的中國營收,這部份包含在亞太區的營收裡面。從上述的簡單數字可以合理推論,最近幾年耐世特在中國的EPS業務均有所增長。


文章提及2021年耐世特的EPS在中國的市佔率僅為14%,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耐世特日後進一步提高中國市佔率的空間廣闊,特別是SBW在ADAS提升至FSD後的商業應用前景。

2022-12-30 11:15

耐世特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由盈轉虧的肇因在於為美國遞延稅作出4,940萬美元的「非現金所得稅估值撥備」。撇除這個不影響現金流的特殊因素,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溢利大致上跟去年下半年睇齊。

2023-05-25 19:56

谢谢价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