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9回复:158喜欢:43

简要谈谈我近期的想法,这么说吧,现在四五百刀的英伟达是比22年10月份108刀的英伟达便宜的;而现在100刀的AMD要是没有mi300x,要比21-22年间100刀的AMD贵很多。

持有英伟达的逻辑比较简单,老黄敢花250亿刀高位回购,这是真金白银告诉你,人家没瞎吹,人家敢下场,做多逻辑非常通畅,英伟达是AI时代最好的企业。

能在这时候看明白AMD是有难度的,AMD也确实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但mi300x是天上偶然掉下来的吗?并不是呀,一个几年前还背着巨债的咸鱼,咋就几年后成为除了英伟达世界上唯一的GPU候补者?哪里来的钱?哪里来的技术?哪里来的产能?即便周遭都在内涵AMD连英伟达的后视镜都看不到,英伟达的马都跑了一年啦,你AMD这匹马还在卧马槽。但至少啊,AMD还有一匹马不是,还有一张门票对吧,AMD可以晚英伟达一年迭代出来一张chiplet的CPU+GPU加速芯片,可以去对H100造成一些挑战,试问还有哪家企业有这个能力?AI的大逻辑只有一年吗?并不是吧,那稍晚点拿出有竞争力的加速卡,也并非毫无胜算。市场实际上夸大了AMD产品推出时机暂时落后的战略影响。

在承认英伟达的伟大之时,也应承认AMD的不易和韧性。你的高度是你竞争对手决定的,AMD是在面临还未击败英特尔的战局时,被突然拉入AI升级战的,AMD能有当前这个响应速度,就已经可以看出Lisa Su在企业内部的决策效率了。老黄在GH200抛弃x86而捆绑arm,在earning call上点名x86会被挤掉,放话CPU增量时代结束,暗示除了自家GPU别家的GPU不堪大用,这些都是对AMD最大的敬意。

结论,如果赌(投资)AI,英伟达肯定是首选标的,但估值也是已提前反映了已预期的未来;而AMD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估值没咋price in,这也造成了其如果成功弹性更大,因此是可以根据自身承受力配置的。

精彩讨论

翻番01-19 19:09

闲谈一些投资哲学问题,为近期的思考做个小结。从这次台积电的财报后电话会可以进一步看明白我们之前的讨论。台积电是一个好企业吗?是一个好生意吗?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吗?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就能逐渐了解到为什么台积电估值不那么高,为什么巴菲特要清掉台积电。
我提供一个角度。
台积电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勤奋,优越,进取,高瞻远瞩,野心勃勃,你看当下进行中的AI浪潮,几乎所有AI芯片里都有台积电的功劳。过去那么多年,每一次制程跨越的路径选择,台积电都做出了正确判断。
但,台积电未必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意:
3-nanometer process technology contributed 15% of wafer revenue in the fourth quarter, while 5-nanometer and 7-nanometer accounted for 35% and 17%, respectively. Advanced Technologies defined as 7-nanometer and below, accounted for 67% of wafer revenue. On a full-year basis, 3-nanometer revenue contribution came in at 6% of 2023 wafer revenue. 5-nanometer was 33% and 7-nanometer was 19%. Advanced Technologies accounted for 58% of total wafer revenue, up from 53% in 2022.
先进制程突飞猛进,占比增加的形势下,结果却是:
Gross margin decreased 5.2 percentage points to 54.4%, mainly reflecting lower overall capacity utilization and 3-nanometer ramp, partially offset by a more favorable foreign change rate.
台积电的模式就像是一个产业风投集群,一轮轮投向更具风险的先进制程,虽然目前每轮次都是成功的,但收获期则要等到先进制程的后半段才能真正赚钱。
电话会上,台积电也提到了1nm的目标,传统半导体工艺升级的终焉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先进的工艺,是越来越难的实现可能,即便由广大巨头客户分散风险,也难说这是一个好生意。
既然不是好生意,那就显然不是好的投资选择。
好公司不是好标的的情况太多了,即便公司好到造福人类了,也不见得是好的投资,未必单纯因为估值问题,而是在产业链条的身位决定了这种结果。产业链从头撸到尾,总会找到更好的投资选择,总会找到最好的投资选择。
同样道理,微软是好的公司吗?是好的投资品种吗?纳德拉因为openai成功时很快大权在握,去年三月份吧我就提到过微软。一转眼微软开始挑战苹果的第一市值位置了。但微软是好的生意吗?即便是AGI时代迅猛发展的当下,AGI会以何种方式实现,AGI会被垄断吗?会很快的技术扩散吗?AGI的入口是啥?除了类似windows这种系统级入口,meta/苹果系是不是也在布局硬件入口?AGI的深层次物理应用是啥?会是特斯拉的具身机器人吗?每个投资其实都面临着对价值流向的分析和决心,所以我也不认为微软/谷歌这种老黄所谓的第二波浪潮CSP推动者是单一的好标的,不认为meta/苹果这种硬件入口生意目前有能见度,机器人就更远了,所以特斯拉目前不过是个虚幻的概念。
在当前时点,英伟达这种卖铲子的生意才是最佳,其他的不是不好,只是谁赢现在难说。从这个角度延展开来,不放心英伟达单吊的,其实投nasdaq100指数基金更妥。不管谁赢,整个AGI选手组对总体经济的贡献就是引致通缩,但内部则是价值吸收器。打开nasdaq100的成分股,排在前面的都是AGI的参与者,谁最后取得AGI大赛的奖杯你都是赢家。所以投$纳指ETF(SH513100)$ 这种并不是什么赌国运,本质上是在赌AGI实现后外部通缩内部增利的科技增长模式。

翻番2023-11-01 21:27

浅谈个人看法,三季报本身和四季报指引并非重点,关键点在于mi300系列的情况,苏妈说明年超20亿刀,是AMD公司最快速超10亿刀的产品。一些灵通人士则分析,苏妈在示弱,实际收入只会更多。好的,这些是当下的新信息。
作为对比,上季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大于100亿刀,这季大概率在130亿上下,明年是多少呢,只会在增长率上有争议,可以自己算算。即便乐观估计,苏妈的300系达到40亿刀24全年营收,则市占率仍不到10%。明年四季度产能趋缓,竞争加剧,届时AMD会有下一代,而B100也会面世,如此往复。
好的一方面,AMD拿到门票,能在短短一年咬下小肉,值得庆幸。乐观情况下,明年AMD季均收入达到70亿以上?那这样算下来,其实估值也比较合理,不能算多高估或低估,个人认为这里会有预期差,肯定存在机会,程度的话就看市场后续预期的此消彼长了(更具体的等12月发布会再看)。而英伟达的大肉实在太香了,恐怕未来一大段时间仍无法看到后视镜有追车,但英伟达的估值是对未来有透支的,产业总龙头都是这样。
个人认为,AI大逻辑已经逐渐取代了我们以前看好AMD颠覆英特尔的那个逻辑,Gen-AI的TAM估计从几千亿刀到1.3万亿刀都有,总之体量远大于CPU的TAM。这个历史性的产业浪潮值得继续参与,英伟达这个总头头肯定是首选标的,AMD当然也是候选者,参与者还有CSP自研芯以及创业企业们,但后面这些都要保持谨慎。这里的要点就在于,一旦技术突破忽然出现,规模化必然加速,跟不上的就都存在巨大的风险。目前产业巨浪之巅站着一个穿皮夹克的猛男,现金流非常可怕,它的可观margin就是压死竞争对手的底气,规模化扩大优势箭在弦上,不要忘了前云计算时代英特尔99%市占率,不要心存侥幸all in跟随者,因为假设都变了。当然,这个情景不一定必然发生,但要提防所有可能情景提前调整好仓位结构。

翻番2023-11-22 19:24

不是大佬,互相探讨进步。
这一季NVDA业绩无疑超预期,毛利率来到了惊人的75%(Non-GAAP),这么大的margin就是英伟达护城河的延伸,是其行业上下游议价能力的体现,是其生态护城河得以继续夯实的保障。在gen-AI时代,英伟达是最好的投资标的,这个观点没有改变。
但在这一季,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预期差,本质上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在定价上不同方式所致。
金融资本着重短期,因此非常关心中国业务对英伟达的影响,短期这种影响也确实会体现在业绩上,否则Q4的指引将会更多;从好的方面看,一旦出现这一因素导致的估值波动,对于长期多方就是好的加仓时机。
另一方面,产业资本的观点也就是老黄在电话会上,包括之前在微软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那个gen-AI有三波大的浪潮,就比关注中国业务这一小小的方面要长远得多,这是皮衣狂魔站在浪潮最前沿的产业前瞻,很有启发性。老黄认为gen-AI是四十年来最大的算力需求,大于pc,大于mobile,甚至大于互联网。这个算力的发展会经历三波浪潮:第一波浪潮是初创企业带来的,包括openAI,让全世界向这里看。第二波正在形成之中,微软的诸如copilot是这一波的推动者,并逐渐扩大到各种商业软件,各行业、各公司、各地区、各文化等。而第三波浪潮是重塑重工业,想想这也是最大的那一波对吧,已经延伸到制造业的基础了。每一波浪潮将具有更大的TAM,直至不可想象的算力需求。
你看,当金融资本在狂按计算器减掉五分之一的中国业务时,在狂问明年收入担心是否有新的超预期上涨时;产业资本已在构画gen-AI的宏伟蓝图,并在cpu、网络、软件等各要素建立生态解决方案,以期望未来可以接入重工业,来改造世界了。个人觉得,现在这个时点,是AI这个TAM非常大的产业起始的偏早期阶段,这个判断越来越具有透明度和可信性,布局机会最大的那个企业的投资胜率也依然是最大的。

仓又加错-刘成岗2023-12-08 15:41

我还是不喜欢英伟达,哈哈哈,早些时候我说【说我更喜欢$VISA(V)$ 这样的“弱势”生意,不喜欢$英伟达(NVDA)$ 这样的“强势”生意】,后来在11月的致投资人信里我进一步解释:共赢才能常赢。

翻番2023-12-08 15:15

比起mi300这个新产品发布,比起向来谨慎的苏妈勾画宏伟的tam,CSP、创业公司、OEM、网络、PC等各方这么聚拥在AMD周围我还是鲜少看到,instinct都到300了,之前几代根本没这个场面。这背后就是产业界看到了ai巨大的商业图景,谁也和钱没仇,英伟达不带大家玩,可算有个带头大哥支大旗了,大家扎堆儿赚钱,没有啥比这更有动力的。我看到,csp急着拿算力降费,所以chatgpt才会这么快部署在mi300x上;oem们则更看重边缘算力(这里应该是对应云算力)的迁移,这才是它们的主战场;网络巨头们心平气和的一起搞超以太,这个蓝海大到竞争们能齐聚一堂研究咋共富的程度;PC端的amd npu也姗姗来迟,16tops紧盯着苹果m系列(m2 15.8,m3 18),下一代算力会再乘3,产业承诺很激进呀,逗得windows嘉宾嘎嘎乐。AMD主打一个开放,不仅rocm开源(把meta/openai紧紧薅住),infinity fabric也开放了,苏妈说AMD已经完全AI优先。和英伟达斗,你搞封闭,那我只能开放,还得大开特开才行,软件开,硬件也要开,全开。
这次发布会就是聆听苏妈为代表的技术早鸟们的产业前瞻,一个目前看不到边际的蓝海旅程,AMD这艘船也拉响汽笛起锚开航了。除了眼花缭乱的新技术,要知道产业的态度描述的是需求的现状,我们这些小小投资者离产业远,只能通过分析产业人的洞察折射到我们自己的投资逻辑,但看到产业中人个个像打了鸡血,就知道这事儿并不简单。只能说明无论从云,到边缘再到本地,他们,定然是看到了巨大的需求。
ai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仅算力侧,前有英伟达靠私有专利构筑的算力体系,后有AMD初步构建的开放产业联盟,目前的瓶颈还都卡在产能上,也就是说产业级的规模化之路还箭在弦上尚未开弓,所以AMD就有上车的时机,甚至英特尔都好看一点了。明年tsmc的产能会有进一步的缓解,也希望AMD抓住这个窗口期多从英伟达嘴里抢点肉,让这个产业格局不那么单调。那英伟达呢?不必担心,这个蓝海完全可以容纳更多的船只,更多的竞争者和参与者才会让ai产业更繁荣不是吗?借用老黄的话就是,ai是一个远比mobile还大的市场,mobile还容纳了闭源开源两班子人呢,那ai也完全可以,目前还远没到大谈竞争的时刻(比如说,即便mi300x算力如此霸道,其实目前还是重点瞄着推理侧),一起开疆扩土,恐怕仍是未来相当时间的主题。

全部讨论

2023-08-25 21:44

有个疑问,不用x86了,原来的训练和推理软件会不会增加些适配的麻烦,这块有什么影响

2023-08-25 21:25

大A把散户收割的龇牙乱叫的套路 放到美股就又不认识了。这说明我国的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啊

2023-09-01 23:45

一会说英伟达便宜,一会又说估值反应了未来,不矛盾吗

2023-08-27 09:08

Ai开启还是会有波折,可能需要机器人的融合才能在c段大放异彩。现在很多是效率性的b端应用为主

2023-08-26 23:31

跌到420左右再进场

2023-08-26 20:20

有道理

2023-08-25 21:21

你这个AMD昨晚跌了7个点后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