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若菊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9喜欢:33
云蒙总,给一个思路,以供参考。
文中所说可能有错误,我们可能持有文中相关标的,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和非银金融,其安全性是基金公司大于证券公司大于保险公司大于银行大于信托。

银行主要依靠息差和因息差而产生的衍生类业务获取利润。


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和银行估值差不多的非银金融也比比皆是。比如券商。


券商都本质就是收佣金,这类业务和博彩十分相似。我国很多股民也戏称股市就是赌场。

可以对比券商和银行。

当前,主流券商的第一大业务是融资类收入,也就是融资融券和股权质押。其中融资融券是最近这些年刚发展起来的,并且很快就发展成券商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大部分券商,融资业务收入是大于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融资类业务有可能拉来和其他业务的差距。券商的融资类业务,抵押物流动性好,抵押物价值高,安全强,息差大。关键是未来还有很大发现空间,随着50万融资融券业务门槛越来越容易,该业务的空间非常广阔。


第二类,经纪业务。随着融资融券崛起,大部分券商经纪业务已经退居二线。经纪业务主要靠天吃饭。和博彩行业一样,头部有规模效应,非头部券商十分困难。这类业务主要就是参与市场的人的多少以及市场的活跃性。补怕你赚的多,就怕你不玩。这类业务主要受益于放水,比如美股的放水牛,各种概念股飞上天。比如15年和07年放水牛。随着经济的下行压力,如果不断放水,有可能资本市场各种概念上天,造成结构性牛市,这种时候券商的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都是相对受益的。反之,如果收缩则受到打压。

第三类,券商的投行业务。也就是保荐新股,承销债权,从组,财务咨询等等。这类业务大部分旱涝保收。我国的新股都要去打新,即使破发,风险也转嫁给了股民。所以投行业务安全边际也高。投行业务中,中信,建投,中金,国君等等都比较靠前。但是靠投行很难支撑券商的发展。随着融资融券的展开,大部分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都不到融资类业务的三分之一。

第四,自营业务。主要是券商的固收和权益类资产投资。其中权益类经常受到股市影响助涨助跌。比如今年一季度因为很多券商自营的权益类资产亏损,利润普遍不理想,如果踢出权益类资产亏损,今年一季度券商的利润大部分需要提升一些。

第五就是券商重要子公司,比如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期货公司比如利润第一的永安有财通参股,中信旗下中信期货是期货公司利润第二,银河期货是期货公司利润第三。另外券商参控股基金公司,比如广发参控广发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招商有招商和博时基金。海通有海富通和汇添富,中信有华夏基金,申万有汇添富,华泰有南方基金和华泰博瑞,国君在收购华安等等。

2021年行情的活跃度和成交量不如2015年。甚至2021年不算牛市,但是因为券商的融资融券,特别是现在券商都在转型财富管理 ,很多券商利润超越了2015年。
未来券商的逻辑只要有三。
降息对其影响较小,放水融资造成资金和各种概念牛市。

融资融券等业务有一定的空间。

财富管理转型,比如渠道卖私募收入一半的管理费和部分业绩提成。



香港市场可以给予博彩行业很高的估值,而同类似的券商很多却给予银行的估值。


上面只是券商的皮毛,券商研究起来非常复杂。

比如机构的机构,也就是哪家机构多,哪家散户多。杠杠的高低,比如中金,中信为代表的杠杠上的足的公司。



所以很难说银行就是低估的。

热门回复

2022-08-23 21:32

券商一个问题是波动率大

菊总为何认为银行的安全性竟然不如证券呢

2022-08-23 19:56

很不靠谱

2022-08-23 19:54

学习了,请问菊大博彩香港市场一般给到多大的估值?

$交银国际(03329)$ $海通国际(00665)$ 都栽在同一个坑了,地产债。

2023-02-01 19:22

@人淡若菊 的投资风格也是高度集中,是位很善于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我猜他也早已潜伏了港股券商。

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和非银金融,其安全性是基金公司大于证券公司大于保险公司大于银行大于信托。

菊大是真大v风范[牛]

2022-11-01 23:08

银行的呆坏账连行长都算不清,不过地产出清了,银行也就见底了,银行什么时候巨亏了就见底了,评论留作纪念

2022-09-24 15:26

哈哈,我在兖煤群,发现好几个因为菊总的推荐买了兖煤的,包括我。同样感谢菊总,炒股以来单只股票赚得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