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大败局一读后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翻开这部中国企业的失败史,不禁感慨万千。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很多企业,在为国家和员工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走向了衰败之路。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多年来在各个产业中,曾经的领跑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中途退出了竞争舞台。从瀛海威到PPG,从乐视到人人网,再到国美、恒大,每个企业失败的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故事。

可以看到,他们的崩溃也并非源于业绩向下的一刻,当他们快速膨胀的时候,内里已经开始腐朽了。企业增长的速度有多快,崩溃的速度也同样惊人。

秦池不第二次当央视的标王,销量肯定会直线下降。市场就那么多,依靠广告赢得的市场份额,同样会被其他企业以相同的策略抢走。但是,这种通过广告抢占市场的方式根基不稳,会因为采购四川基酒的事而瞬间崩溃。我们都知道企业盲目扩大不好,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企业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因为不扩张就会死。

巨人的失败往往被很多人归因于巨人大厦,但产品单一,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也是关键因素,再宽泛的讲,史玉柱当时的自信过度,广告的滥用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爱多是另一种困局。价格战很好用,收取代理商的高额保证金也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同质化严重的市场注定只能有微薄的利润,混乱的股权让企业所有权之争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飞龙、三株、太阳神等口服液品牌看似因产品单一化而失败,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产品效果无法支撑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对小契机的敏感度增加,一旦遭遇不利事件,便可能迅速崩溃。

投资者普遍认识到产品多元化的风险,但为何仍有众多企业热衷于此?三株的案例告诉我们,依赖广告推广的单一产品极为脆弱,一则负面报道就足以致命。在中国企业界,无情打击竞争对手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这种残酷的商业环境,要求企业在兴盛期和衰落期都必须保持警惕。

亚细亚的破产表面上看是因为盲目扩张,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其所在的零售行业有关。

中国新兴企业往往从小规模起步,寻求高利润行业,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小企业思维模式变得不再适用。企业越大,越难以承受失败的代价。

大前研一曾指出,中国的机会众多,导致中国企业家很难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取得卓越成就。管理者们倾向于快速学习管理知识,急于在短时间内赶超他人,但这忽视了管理是一个持续反馈的过程。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导致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耗尽潜力。

以狼性文化为荣的中国企业家们,正将每一个可能的领域转变为价格战的红海。然而,李焜耀曾警告,苍狼最终会在历史上消失,因为草原终将被消耗殆尽。

我们常常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嘲笑那些在塑化剂事件中低价抛售茅台的人。我们现在知道茅台的竞争力并未因一次事件而丧失,而当时的人们并不具备这种远见。这本书的问题在于,作者所提出企业失败的原因可能并非全部或主要原因,读者需要具备辨别能力。历史的迷雾难以穿透,而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简单的解释。

通过研究失败的企业案例,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如何避免企业走向失败?企业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繁荣的企业。在中国即使是消费行业,如汽车、饮料、食品、化妆品、清洁用品等,在家庭开支预算中的比重已大幅下降,这限制了这些企业分配更多社会利润的能力。

只有认识到企业成功中运气的成分,调整投资预期,我们才可能分享到企业的利润和成长。

春节凡事太多,最近看的很多书的读书笔记没有整理,如反脆弱、黑天鹅、芒格之道等等。后期会尽快发出。有喜欢看的小伙伴不防点个赞。

【书山有路】读大败局2的启示

全部讨论

04-07 12:28

这本书的问题在于,作者所提出企业失败的原因可能并非全部或主要原因,读者需要具备辨别能力。历史的迷雾难以穿透,而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简单的解释。
👍🏻

04-07 08:15

书中说到失败的两点共性:一是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不可持续资金链断裂;二是企业家个人欲望的膨胀,所以段总说的本分确实很难啊。像健力宝、华晨、铁本的案例由于和政府的股权纷争导致企业的没落,真是为这些企业和企业家感到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