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2023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0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约等于:含增值税营业收人+(应收票据的期初账面余额-期末账面余额-本期已贴现票据)+(应收账款的期初账面余额-期末账面余额)+(预收款项的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面余额)-非现金抵账+收回已核销坏账

热门回复

一季报的数字是对不上的,而且出入很大,跟22年一季报如出一辙

不是产能到极限,是西部大区渠道铺货饱和

单纯西部销售问题,不太会影响到全局吧。毕竟去年增加了1000多经销商(50%),对应的是今年一季度的增长。

最大,千禾一季度营收、利润增速都是个位数,有一种说法是产能已经到极限导致的,你对此怎么看呢?谢谢!

感谢仁兄提供的线索,我也认真对比了2022年的一季度财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也学习了不少,关于我的疑惑,是自己财会知识的欠缺,现在补上了财务知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
但是我认真看了2023年的三季度财报、23年的年报、24年的一季度财报,其中23年年报中四季度中销售商品95亿,营业收入59亿,合同负债25亿,营业收入加合同负债大约85亿,和销售商品的95亿少10亿(收到10亿现金未计入收入),24年一季度财报销售商品58亿、营业收入77亿、合同负债-27亿,营业收入加上合同负债大约50亿,和销售商品的58亿少8亿(收到8亿现金未计入收入)
以上分析不知是否正确,还望会计专业的大神指点一下,有点不太理解,收到钱,不算合同负债、不算收入,意义何在?

西部只是第一个爆掉的深水炸弹

确认收入的时候其实货根本没有销出去,还在经销商那里。不过对于$海天味业(SH603288)$来说(先款后货),货到了经销商就确认收入也没毛病,那些搞赊销的公司$千禾味业(SH603027)$ 情况就复杂得多了,财报基本不能看,看那个存货周转天数,数据超过一年都可以调整的。

合同负债是负债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是损益类科目,不能这么加减;其实很简单:含税营业收入中,要么有钱入账,要么有应收账款,不然帐就不平了;但是就像你说的,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有时候企业会把应收贴现给应付的;所以:按照我列出的等式(出自《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计算一下,如果有很大出入,极有可能财报被粉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