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公司资讯研究报告(超级强势股的挖掘与逻辑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目录

1.歌尔股份(今日涨幅-0.17%,今年涨幅+73%):智能整机和声学整机业务逐步替代传统手机声学零部件业务成为营收主营来源

2.旭升股份(-0.62%,-20%):公司受益于特斯拉产能持续提升,未来有望进入更多新能源车企配套体系

3.建设机械(-7.47%,+64%):塔吊设备租赁量价齐升,未来主要增长来源装备式建筑的塔吊需求

4.精锻科技(+2.35%,+0.73%):锥齿轮仍有空间结合齿受益 DCT有望高增速,新产品差速器总成价值量大幅提升

5.汇纳科技(-1.91%,+20%):线下客流分析系统市占率70%,“汇客云”产品带来新盈利增长点

6.汇顶科技(-0.54%,+106%):屏下指纹出货量爆发明年增速将放缓,看好公司在物联网市场中的扩展

正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价值学派 获取每日最新公司研究报告

1.歌尔股份(今日涨幅-0.17%,今年涨幅+73%):智能整机和声学整机业务逐步替代传统手机声学零部件业务成为营收主营来源

声光电为核心,提供全方位服务。 歌尔股份主要从事声光电精密零组件、智能整机、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歌尔深耕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布局上游零组件、模组,以及下游的智能硬件,模具、注塑、表面处理,高精度自动线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致力于打造高度垂直整合的精密加工与智能制造的平台。 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精密零组件业务(手机声学模组代工组装)、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无线耳机和智能音箱代工组装)和智能硬件(VR头显和手环代工组装), 公司不断坚持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在声学器件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领域通过“ODM”或“JDM”的方式,同客户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TWS 无线耳机迎来爆发年(无线耳机业务)。 2016 年蓝牙技术联盟在伦敦正式发布了最新的蓝牙 5.0 技术标准,蓝牙 mesh 技术的成熟,也为未来的 IOT 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智研咨询预计 2018-2020 年全球 TWS 耳机将实现高速增长,出货量分别达到 6500 万台, 1 亿台和 1.5 亿台,年复合增速达 51.9%。预计随着无线耳机音质以及功能性持续改善,未来无线耳机的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 新版 AirPods 发布,华为、小米以及传统耳机厂商陆续跟进,预计今年出货量整体超过2000万台,其中1)苹果Airpods:今年以来公司Airpods 业务出货及良率爬坡顺利,维持全年1300-1400 万台的出货判断,但良率及获利能力爬坡超出此前预期,目前已接近同行业领先水平,预计今明年将带来最大的营收及利润贡献。2)安卓TWS:安卓TWS 新品迭出,歌尔也是主要供应商,预计公司安卓TWS 亦将呈现高增速,ODM 的合作模式也带来高价值量与高于苹果EMS 的获利水平。

2.未来物联网的智能语音入口(智能音箱业务)。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谷歌亚马逊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争先在消费 lOT 进行布局,相继推出智能音箱。 TWS 蓝牙耳机+智能音箱,有望打开智能交互入口。智能音箱一直被视为智能家居入口,在家庭场景下, TWS 耳机可以作为声音交互的辅助入口,形成智能音箱+TWS 耳机入口闭环。此外手表/手环方面,预计歌尔也将受益于华为和Fitbit的拉动,今年就有望实现高增长。

3.5G 时代 AR/VR 成为新的成长动能(VR头显)。公司是Sony,Oculus等VR产品独家代工厂,今年有望切入华为VR,公司在设计、测试、生产、客户关系等方面构筑护城河,尤其是菲涅尔透镜、纳米光栅、微显示屏等核心光学部件能力,未来将优先受益。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的数据显示,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2017-2022 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 70%。 2018 年全球 AR\VR 市场规模超过 7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26%。预计 2020 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 2000 亿元,其中 VR 市场 1600 亿元, AR 市场 450 亿元。 5G 时代可以通过云端计算,在边缘云上做大量的处理,用高 CPU/GPU 做这种处理不会过多地消耗功耗,通过 5G 的快速连接可以迅速的传到本地,将有力支撑用户 VR/AR 产品体验的提升。 5G 时代, AR/VR 的应用场景也将更加广泛。

4.手机电声器件:iPhone 声学占比已不到10%,MEMS 麦克风高成长。随着成品业务爆发,测算今年电声器件营收占比将降至35%。尽管iPhone 的Spk/Rcv 仍面临挑战,但营收占比已不到10%;而非Phone 声学及安卓SBS 将抵消下滑风险。同时MEMS 麦克风产能释放,预计今年将有40%高成长,超越楼氏成为全球第一。

5.携手Macom,进军5G射频芯片。今年Q1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香港歌尔以自有资金出资1.346亿美元购买MACOM Cayman 持有的MACOM HK 51%的股权。MACOM Technology作为全球领先的射频、功率和光器件厂商,在GaN(氮化镓)材料与芯片领域耕耘多年,特别是在硅基氮化镓领域技术和专利优势明显,公司的硅基氮化镓产品方案,效率更高,对现有碳基氮化镓产品替代空间广阔,分享10亿美元市场。本次收购是MACOM先进技术与歌尔先进制造工艺、优质客户资源的结合。歌尔有望通过这次收购进入无线通信射频芯片及模组市场。在5G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分享产业高速增长红利。

今日市值383亿,公司围绕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创新性地推出了应用新型芯片解决方案的虚拟现实参考设计平台,在增强现实领域着重布局光学镜片、光栅、光机模组等新型光学器件。公司紧紧把握智能无线耳机产业创新机遇,发挥传统无线耳机业务既有竞争优势,继续巩固公司在全球声光电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地位。预计2019E/2020E/2021E 公司归母净利润可达 12.10/17.09/26.75 亿元,同比增长 39.5 %/41.2%/56.6%。对应PE25,18和12倍。

2.旭升股份(-0.62%,-20%):公司受益于特斯拉产能持续提升,未来有望进入更多新能源车企配套体系

特斯拉产能快速提升,有望拉动公司短期业绩恢复较快增长: 美国当地时间 7 月24 日美股盘后,特斯拉公布了 2019 年第二季度财报。 2019Q2 特斯拉产量 8.7 万辆,环比增长 12.85%,同比增长 65.14%;其中 Model 3 产量 7.25 万辆,环比增长 15.22%,同比增长 153.8%。 2019Q1 公司对特斯拉的销售收入在营收中占比高达 55%, 受益于特斯拉 Q2 产能快速提升,公司短期业绩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中长期仍将深度受益于特斯拉国产化带来的巨大空间: 据第二季度财报,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设进展顺利, 工厂主体建造已基本完成, 目前已经进入生产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可于年底投产(初期年产能 15 万辆),后续产能提升空间较大(最多有望扩充至每年 50 万辆)。 公司公告称其 2019 年 4 月已与特斯拉签订协议,在同等条件下, 国产 Model 3 中散热器、电池壳体、变速箱壳体等产品将由公司独家供货。未来特斯拉产量较大的成长空间有望拉动公司业绩实现持续较高增长。

国内外优质客户的拓展为公司注入新的成长动力: 除特斯拉外,目前公司已开拓长城汽车广汽新能源江淮汽车蔚来汽车等国内优质自主品牌客户,以及宝马、奥迪、 保时捷等全球知名车企客户。 依托特斯拉的品牌效应以及产品性价比高、 客户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未来公司有望进入更多新能源车企配套体系,持续扩大收入来源。

今日市值96亿,受益于大客户特斯拉产能持续提升以及国内外新客户的持续拓展,公司长期成长性可期。 预测公司 2019年至 2021 年净利润3.17亿,4.07亿和4.92亿元。对应PE30,24和20倍。


3.建设机械(-7.47%,+64%):塔吊设备租赁量价齐升,未来主要增长来源装备式建筑的塔吊需求

公司 1H19 预计归母净利润 1.88 亿元,同比增长 218%, 扣非归母净利润 1.80 亿元, 同比增长 211%, 1H19 归母净利润绝对额已经超过 2018 年全年。 塔吊景气度延续上升,从量看,公司上半年持续加大设备采购力度,采购额相较同期同比增长 32%;从设备利用率看, 6 月份设备利用率维持在 78.5%的高位水平,上半年平均在66.8%;租赁价格看,今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价格指数维持在 1500-1600点中枢平台,价格年线均值在 1350 点左右,较去年同期提升 30%左右。“量”“价”齐升,带动公司收入 50%增长,利润增长 218%。1 季报公司首次实现单季度扭亏,也从侧面反映了 2019 年行业景气度较好。 展望未来, 由于公司新签合同订单指数依然处于上升区间, 考虑到工程合同执行期限较长,以及设备进场的时间, 预计公司租金价格有望延续上涨至 2020 年。

塔吊景气度延续, 装配式建筑塔吊占比提升。 近期的塔吊利用率和新单指数均指向公司景气度正在延续。(1)塔吊利用率。 庞源 6 月塔吊利用率为 78.5%, 尽管同比有所下降, 但从历史数据看, 依然为较高水平;(2)新单指数。 7 月 21 日的庞源新单指数(反映当期合同价格, 考虑到施工周期及进度, 该指数可以用以预计 1 年之后的租金价格走势) 年线为1479, 较 2018 年 12 月底增长 18%。 此外, 公司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塔吊产值占比继续提升, 2019 年 6 月达到 30.7%, 预计该比例依然有望扩大。

陕煤集团财务公司继续支持公司融资事宜。 日前, 公司拟与大股东陕西煤化集团财务公司新签《金融服务协议》, 根据该协议, 陕煤集团财务公司将为公司提供包括存贷款、 担保、 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同时该协议约定, 陕煤财务公司为公司提供的贷款利率不得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该类贷款的利率上限, 且应低于陕煤集团内部企业从财务公司获得的同类型贷款利率及不高于一般商业银行对公司提供的同类型贷款利率(以较低者为准)。 此举帮助公司将有效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拓宽融资渠道, 提高运营效率。

公司毒瘤加速清除得到逐步验证。中报靓丽的业绩逐步消除市场担心,公司历史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一方面从去年年报看到,天成以及本部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解决大部分,坏账风险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今年本部接受庞源订单规模大幅增长,经营性亏损有望得到扭转,整体上市公司开启轻装上阵之路。

续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基于几点理由: a、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从主要利润来源-子公司庞源租赁的业绩来看,近几年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 2015-2018 年收入复合增速为 32%,利润复合增速为 48%,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及行业景气度,预计公司有望维持 30%-50%的高增长态势! b、公司业绩周期属性弱。 塔吊租赁对应存量市场,空间大,稳定性好,经历周期洗礼成长起来的龙头有望持续超越行业发展。从历史数据来看,公司在行业景气度最差的 2014-2016 年,其业绩也能够持续保持增长,从侧面反映公司较强的抵御周期波动的运营能力! c、公司发展有产业逻辑。 公司主要增长点在装配式建筑, 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进行一系列调研, 其发展形势超我们预期,产业内人士判断行业高景气度至少能保持 3-5 年以上时间,按照产业规划,未来有望再造一个塔吊租赁行业。

今日市值69亿,预计公司 19-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5.04 亿元、 7.83 亿元、9.09 亿元。对应PE14,8和8倍。按照分部估值法,预计庞源估值为 64.57-76.31 亿元(预计19 年 5.87 亿元净利润对应 11-13 倍 PE),除庞源租赁外的估值为 11.20 亿元(19 年 12.44 亿净资产对应 0.9 倍 PB),合计约 75.77-87.51 亿元。

4.精锻科技(+2.35%,+0.73%):锥齿轮仍有空间结合齿受益 DCT有望高增速,新产品差速器总成价值量大幅提升

精锻科技专注于乘用车差速器和变速器中精锻齿轮的研发、生产,经过多年研发和技术积累,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精锻齿轮龙头地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差速器锥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变速器结合齿和轴类、以及 VVT 等,锥齿轮和结合齿销售收入分别占营收的 65%、30%。

2018 年差速器锥齿轮国内市占率 30.94%,国外市占率 5.17%,合计全球市占率 14%,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内乘用车市场尚未饱和,未来仍有 40%左右空间,为公司传统锥齿轮业务提供了增长潜力;竞争环境向好,主要竞争对手 SONA-BLW 美国工厂破产,欧洲 Metaldyne产能难以提升。公司产品成本优势明显,未来国外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结合齿受益于 DCT 渗透率提高。公司结合齿业务市占率仅为 6%左右,将显著受益于 DCT 变速器渗透率提高。主要原因有三点:自主品牌手动挡占比 42%,向自动挡升级趋势下 DCT 作为主要技术路线; 核心客户 DCT 变速器供应商格特拉克产能扩张;大众强周期和奥迪国产加速带动大众 DCT 变速器配套增长。

差速器总成将成为公司核心增量。整车厂由单一零件向小总成形式模块化采购发展,公司传统和新能源乘用车差速器总成价值量为锥齿轮的 2-3 倍,已陆续获得上汽变、舍弗勒、博格华纳和 Volvo 定点项目,未来将成为公司核心增量。

公司 2018 年订单完成率 80%左右,对于供给存在缺口的生产性企业,产能扩张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精锻科技此前的两次产能扩张周期都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目前处于第三轮产能扩张周期,预计天津工厂新增产能释放后,订单完成度提高,公司业绩将进入下一轮高增长周期。

公司核心产品锥齿轮仍有上升空间,结合齿受益 DCT有望保持高增速,新产品差速器总成价值量大幅提升,且订单即将放量。天津工厂产能释放将推动新一轮业绩增长周期。今日市值49亿。预计公司 19-21 年净利润2.68亿,3.17亿和3.55亿元,对应为 PE18/16/14 倍。

5.汇纳科技(-1.91%,+20%):线下客流分析系统市占率70%,“汇客云”产品带来新盈利增长点

公司是线下客流分析行业龙头,目前为超过 1500 家购物中心及 2 万家品牌专卖店提供客流分析系统,行业市占率超过 70%。 公司自上而下“打总拿点”模式不断从集团层斩获客户, 19 年进一步与王府井及华联达成战略合作, 未来有望伴随下游大客户规模扩张实现业绩稳健成长。云业务的推出显著拓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推动其由软件集成商向数据运营商转型。预计到 2021 年, 公司云业务占收比将突破 30%。

数据资源是核心竞争壁垒,云业务布局先发优势显著。 公司在客流分析领域最大优势在于深耕行业多年遍布全国的数据入口,样本数量遥遥领先,沉淀的数据具备较强资源稀缺性。 SaaS 时代,数据统一线上汇总分析,公司的卡位优势更加显著。公司云产品“汇客云”处发展初期,目前增值功能较为简单,未来伴随功能细化及多样化,公司客单价有望伴稳步提升。

云服务带来增量市场,拓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云化后, 产品对接部门由 IT 转向市场部, 预算空间大幅提升。预计行业成熟后,商场每年支出30-50 万采购数据服务(预算金额的 3-5%), 长期看 7000 家购物中心(假设 5000 存量+2000 新增) 带来的云服务增量空间达到 21-35 亿。公司云转型先发优势显著,客户上云数量快速提升, SaaS 时代有望延续领先优势。预计 2019-2021 年签约客户数量为 500、 875、1350 家。

今日市值33亿,预计公司19-21年净利润0.85亿,0.95亿和1.1亿元,对应当前 PE为 39/35/30 倍。

6.汇顶科技(-0.54%,+106%):屏下指纹出货量爆发明年增速将放缓,看好公司在物联网市场中的扩展

预计汇顶科技 1H19 净利润同比增长 715%-750%之间,主要由于 1)二季度屏下光学出货量超出预期, 2)价格相对较为坚挺。因此上调全年收入及净利润预测 15%及 24%至 73 亿元及 19 亿元。

2Q19 屏下光学指纹出货量及单价超预期: 根据产业链调研,虽然华为事件不确定性对产业链产生扰动,但对公司屏下光学出货基本没有负面影响,公司二季度屏下光学二季度出货量优于先前预期。同时,由于目前市面上没有极具竞争力的对手出现,因此价格环比下跌的幅度也优于预期,年中单颗芯片报价应在 5 美金以上。结合来看,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应在 5亿元以上,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 715%以上。

公司2018年营收为37.21亿元,同比增长1.08%,而2019年Q1收入达12.25亿元,同比增长114.4%,归母净利润达到了4.1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39.95%,2019年汇顶科技屏下光学指纹方案已用于华为、OPPO、vivo、小米、一加、荣耀、联想等主流品牌共32款机型。随着全面屏趋势以及国产OLED屏幕的量产,光学屏下指纹快速应用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2019年公司新产品光学屏下指纹方案市场开始爆发。目前部分千元机已经采用了光学屏下指纹方案,同时低成本的LCD方案有望在2019H2实现量产,未来千元机和LCD方案的批量使用有望带来光学屏下指纹方案需求超预期。公司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指纹识别芯片供应商,对于抢占2019行业爆发机遇具有先发优势。

iHS预测2019年是屏下指纹模组的起飞阶段,出货量相比2018年的2900万部将增长580%,接近2亿部,甚至可能高达2.4亿部,2020年仍将处于成长阶段,有望达到3.2亿部,并将在2023年达到6亿部,同时产品规格也将升级。根据对2019-2021年全面屏、AMOLD产品渗透率、出货量、芯片价格的变化预测2019-2020-2021年安卓手机屏下指纹出货量分别为1.60亿、3.04、4.80亿,价格分别为31.40/23.55/18.84元,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50/72/91亿,假设公司市占率2019-2021年分别为70%、65%、55%,则屏下指纹对应营收分别为35.22亿、45.54、49.79亿,同比增加162%、32%、7%。营收贡献逐渐从2018年的36%(13.4亿)到2021年的65%并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长期关注“安全+连接”战略的发展: 长期来看,公司需要摆脱单一产品、单一应用造成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短导致盈利大幅度波动问题。公司目前在智能手机应用中除传感类芯片外也在积极布局连接类和光学相关的产品。而在非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将积极拓展物联网市场,拥有射频和模拟电路设计研发团队和技术储备,在处理、传感、连接 3 个单元中推出不同的产品。在 5 月底的全球蓝牙芯片大会上,公司正式宣布进军蓝牙芯片市场,推出了高性能、低功耗系统级芯片 GR551x,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场景。蓝牙芯片市场空间大,蓝牙设备出货量在2018年为37亿只,未来数年年均复合增速为8%;预计低功耗蓝牙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4.1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7.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2%。

今日市值737亿,考虑到公司屏下光学出货量及单价的利好,将屏下光学业务全年收入上调至 46 亿元,将 2019 全年收入及净利润上调 15%及 24%至 73 亿元和 19 亿元。预计2019-2020年净利润18.87亿和20.11亿,对应PE39,37倍。

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价值学派 获取每日最新公司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