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银行业务能力对比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5

基于昨天整理的银行业务能力指标,今天花时间整理一下$招商银行(SH600036)$$平安银行(SZ000001)$ 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一、核心业务能力指标说明

1、客户数量(开发了多少客户)

2、客户资产(吸收了多少资产)

3、存款的利率(吸收存款的成本)

二、两个零售银行的指标数据

平安银行

招商银行

为什么选择从2016年作为起点?

1、两个银行基本都是从2016年开始披露详细的数据

2、2016年正好是上一轮降息周期的终点;

从绝对数据来看,招商银行各项数据都优于平安银行

1、2016-2023 客户数量

招商:从9106万 增长216% 到19700万

平安:从6990万 增长179% 到12543万

招商银行绝对数量领先,而且增长幅度也强于平安;这一点真没想到。

2、2016-2023 客户资产

零售AUM
招商:从55305亿 增长241% 到133211亿

平安:从7976亿 增长505% 到40312亿

日均个人存款

招商:从12151亿 增长269% 到32730亿

平安:从2515亿 增长456% 到11470亿

从绝对值来看,招商银行遥遥领先。但是平安增长速度更快,也说明了平安的新增客户质量不错。

3、吸收存款的成本

[献花花]无论是吸收公司存款还是个人存款,招商银行都低于平安银行

[献花花]从2018年开始,平安银行的个人存款利率要比公司存款利率要高;看来发展零售业务成本不小啊,平安的力度和决心也非常大。

[献花花]招商银行的个人存款利率要比公司存款利率要低;零售之王的称号不是吹的。

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相对比值

为了更好的分析两者的相对差距,又做了一下相对数据的比较,如下:

[献花花]从零售资产管理和零售业务相对占比,平安相对招商的差距都在缩小。

2016年,一个用户在平安存放1万元的资产,在招商存放了3万元的资产;

2023年,一个用户在平安存放1万元的资产,在招商存放了2万元的资产;

从2016年到2023年,平安零售存款占比和招商零售存款占比差从20.18%缩小到7.89%,平安零售业务占比越来越大;

[献花花]另外一个问题,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吸收存款的利息差,随着宏观环境变化而变化;

整体上,两者在生息周期成本差变大,降息周期成本差变小;

但是从2021年开始到2023年,银行其实是升息的;但是在零售端,两者的成本差在变小。

[献花花]平安和招商的成本差,在零售端更加突出,平安相对招商在零售端的劣势非常明显。

平均差距都超过1%,相当于平安以高70%的成本在吸收零售存款。

关于这一点,作为消费者我不太能理解。在产品完全同质化的情况,为什么个人消费者会愿意将钱以更低利息放在招商银行

我猜测可能是下面这些原因:

1、招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有先发优势,占据了更多的客户和更有的客户;而客户对于零花钱的理财意识薄弱。

2、客户转换银行有一定的时间成本,大家不愿意因为小小的存款利息差,去更换银行。

3、招商银行的各种“朝朝宝”等各种理财产品,留存了大量客户;

其实平安也有大量的理财产品,而且我仔细比较过,很多时候平安的收益比招商要高一点点(差异不大);但是招商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全面而安全(这就是我个人的感觉,你让我具体说那方面安全,我也说不上)。

其实现在银行的货币理财产品收益都秒杀支付宝和微信的,但是依然不妨碍后两者的庞大的规模。这就是信息差和用户习惯。

[献花花]关于这一点,我想做个调研,雪球上的朋友通常将零花钱存放在哪里,选择银行的话主要依据什么?

最后在分析银行的利息成本数据的时候,发现上一论降息周期2016年招商银行的成本低点是1.27%,而2023年是1.62%。那么其实我们还有较大的降息空间。

那就说明,在房地产政策刺激上还有空间呀,结合最近的会议,如果房地产不启稳,下半年应该还会降息,$万科A(SZ000002)$ 挺住啊!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星计划达人#

全部讨论

06-11 23:50

认可!

闲钱扔招行朝朝宝和季季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