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分析-房地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4

白天忙了一天,吃完饭发现今天没有做作业。想想写文章和投资一样,应该坚持不懈怠。

赶紧打电脑,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天轮到房地产了,刚好最近好消息满天飞,房地产股票起飞,我也蹭下热点。

我买了并且还持有的是天上最闪亮的那颗星 $万科A(SZ000002)$ $万科企业(02202)$

一、投资的理由和买入的过程

翻看交易记录,我是从2021年7月开始试探建仓万科A的,具体理由我记不清了,但大体如下:

1、长达15年的房地产繁荣周期,我都是一个看客,在房地产股票上一分钱没挣到。其实是有不甘心的,所以老是想着有没有机会可以参与一下。

2、最近这几年在国家的调控下,房地产行业泥沙俱下,曾经的4大天王,1家破产倒闭,1家债务重组,1家天天被暴雷,我想万科应该就是 剩者为王的那个王了。

3、我把万科20多年的年报都看了一遍,说实话年报(致股东)写的真好,战略清晰和前瞻,披露的数据详实。在行业中,完全是鹤立鸡群的感觉。

4、当万科A的估值来到1PB左右的时候,我认为差不多了。万科多年标榜的很多资产按照成本入账,不像其他港股每年都有资产重估虚增利润,谨慎的财务处理让我认为万科A真实PB已经低于1了。万科已经低估了,我认为作为行业老大应该给1.5PB。

5、好公司只有在危机中才能有好的价格,作为“架子”投资者必须要敢于逆向。而且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完成,还有空间。如果万科都穿越不了周期,那谁可以?总不能全部完蛋吧。

话说,经过多年的市场毒打,抄底我还是非常有经验的,马步扎好,准备长期慢慢熬。

第一阶段小仓位开始,2021年7月买到2022年3月,成交价格21.5到16.5;

然后整个行业就开始暴雷了,港股房地产股票股价那真的可以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壮观啊!作为小白的我,也没见过这个阵势,有点懵了。 这个时候的万科虽然下跌,但是还是具有那种独特的贵族气质,而且港股相对A股只有20%的折价,和其他大蓝筹是一样的。我没动手,关键也没钱了,都被套在其他港股里了。

第二阶段万科港股开始暴跌,港股和A股折价来到40%,我开始动手了。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04月,成交价格8到3.87;我是真没有想到万科的港股能跌破5元。在我的交易计划中都没有这笔价格。

二、关于万科的基本面、财务分析和管理层表现

1、应对危机,管理层的表现不及格

伴随着股价的下跌,万科的基本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管理层的操作也非常的奇葩。一边分红一边在港股低价配股融资,而且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甚至对股价的下跌,非常冷漠和不关心。说实话,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每次看股东大会,管理层都是侃侃而谈,完全和没事人一样。特别是郁主席食指上戴的那个大戒指,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很多股东大会上的问题回答,其实回头来细细品味,才听得懂。 比如前两年说的,管理偏离度问题,现在成立住开总部。其实不就是说明,万科在战略上虽然提前预判了,但是执行上面是一塌糊涂,总部要么是根本管不了下面分公司的激进投资,要不就是战略就是浮于表面嘴上说说的。

2、房地产的财务报表 — 一般人真的很难看懂

伴随的房地产的困境,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内部知识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我开始认真学习,然后带着问题重新看财报。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房地产公司的财报是很难看出门道的。而且如果公司要是有意隐藏,很难通过财务报表发现问题。上市公司的财报,就像女人的脸蛋,一定是画过妆的。

在我们国家,房地产公司有非常多的分子公司(都是按照项目来成立公司),而且这些项目公司的股权又是错综复杂的,这些复杂的业务在财报上就是笼统的记在了“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如下:

这个其他应收款,仅次于存货科目,2548亿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和小比例,也不是通常财报中可以忽略的科目。

熟悉制造业的朋友都知道,存货是隐藏一切问题的地方。只是在地产顺周期的时候,存货越多越好啊,因为土地增值啊。

再加上,地产公司的高杠杆,利息对利润的侵蚀是很大的。利息是占比非常大的一项费用

所以这些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大头科目,我们都没法搞清楚,那其他再仔细的分析都是徒劳。做报表分析,一定要抓住主要的东西,不要追求无谓精细。这就是所谓的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3、房地产的商业模式

现在来看,在中国房地产的商业模式是真的不好,完全被政府强管控。

土地走招拍挂,价高者得;房价限价限购,房地产企业完全没有主动权,也是很难的。 我记得芒格在书中谈过美国的房地产企业也非常的难做。

另外一点,万科这么多年的市场占有率都没有提升,这个和我的预想也是很不一样的。

所以房地产市场容量见顶,头部企业通过市占率的提升,能活得更好也不成立。

而且还有一个就是房地产是超长周期,如果真的进入下行,那可就不是1-2年的事情了,所以我对万科确实也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了,这个圈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

上面说的这些道理,回头看真的都是一些基本常识,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是身处事中的人,就是没法客观的看待,总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和为股价上涨来找很多的理由。

包括现在的我,虽然觉得这笔投资肯定是错的,但是依然像一个耍赖皮的小孩死不认输。

港股比A股残酷的多,容错度非常的低。

我现在持有万科唯一的理由就是不相信政府会让其倒闭,没有其他的了。

这段时间看来,中国还是政策市,政府的调控能力是真的强,看看这次的周期是如何度过的吧。

最近港股池塘的鸭子都在快速飞升,马上心中默念股神的经典语录3遍

“是池塘的水上涨了,而不是鸭子变天鹅了”

“是池塘的水上涨了,而不是鸭子变天鹅了”

“是池塘的水上涨了,而不是鸭子变天鹅了”

晚安!!!谢谢看到这里的朋友!!!

全部讨论

房地产的历史使命结束了。

05-17 00:07

我不知道现在还在持有并且准备抄底房地产的人,有谁认为房地产在政府不救助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自我调节可以活下来。就算活下来,那这个时间是多长时间,大家真的能等这么久么?

05-17 15:17

今天这是空军主力老公不在家行情么?
在港股混迹了6-7年,光挨打,没吃过肉啊!!!

好文

05-16 23:59

上面这些大佬的书中应该都没有谈过房地产是个好行业,我也不记得国外有哪个投资大家对房地产这个行业有过赞誉和投资记录的。其实这些年看书下来,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收获是 巴菲特重点谈过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值得花时间学习研究的行业,而他们没有谈及的行业,可能大概率不值得研究又或者难度很高

不相信政府会让其倒闭,持有理由是错误的。其实是赌,投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不可控的因素上面。我持有多只地产股,买入时也是一样的理由。认真分析后资产减值、行业、估值等等,认识到可能是未来十年大底,3,5倍乃至10倍空间。我不知道是不是照猫画虎,至少价值投资者这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地产股,可以读读霍华德马克斯、赛斯卡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