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收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4

地产行业现在一个普遍遇到的问题就是完成住宅的开发销售之后,普遍都会留一批商业资产在手上。这些资产形式各异,商场、写字楼、酒店、文旅之类的。没办法,地方政府也不能一直卖地,都想着卖完地能留一点以后能持续收税的税源。

这些商业资产每年在核算的时候,都会由于价值重估引出两个争议极大的问题:一个是公允价值的计算逻辑;另一个是由此算出来的非经常损益。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按公允价值估值,是不是一定比成本法更激进?我的看法是并不一定,直接看万达当年跟富力的酒店交易:77个酒店卖199亿,折合成本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按照成本法去估值的话,看起来当时占了大便宜,几年之后再看,富力是有苦说不出,酒店业务一直亏亏亏。成本法的问题还是在于商业物业跟住宅完全不一样,盖好了是为了收租的,所以其定价实际只能按照商业定价模型(比如DCF,比如P/FFO)来折算,过程跟估算一个公司价值差不太多。而住宅,由于各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其价值一直都是由(你懂的)大庄家控制的。如果你去按租金的DCF模型折算,完全算不出来这么高的价格。前两天看微信群里发的一个前海时代的图,132平的3房卖1730万,租金13000/月。我们假设完全没税,也完全没维修没物业管理,也得租111年才能回本。。。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些资产去重估的话,到底应该怎么估?当然只有一个自由现金流折现一个方法,比如说同样一个公司,同样的自由现金流,如果无风险收益下降,估值肯定得上涨。再一个就是确定性,如果收益极其稳定风险极低,自然就该有相应溢价。另外一个就是流动性,如果一个资产的流动性特别好,持有的人就可以在状况发生恶化的时候果断卖掉,这种流动性自然就应该让资产获得更好的溢价。而如果一直卖不掉,很多时候就只能砸手里,打落门牙也得和血吞。经营的好的商业物业的租金稳定,像商场这样的物业,还能不停的涨租,风险是比较低的,最适合风险偏好低,收益期望也不高的人持有。一般的做法是打包成reits,本质上reits就是把稳定性高,收益尚可的资产打包卖给相对应的人。如果这条路是通的,就能高流动性的把合适的资产卖给合适的人。当然前提是收益至少也得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吧,别以为这点要求很低,以国内畸形的地产市场来看,你拿上面前海时代的住宅数据去算一算。。。

很可惜的是国内并没有reits。。。

那就只能暂时把租金收入利润和公司总的收入利润混在一起算了。。。

目前看到的地产公司财报来看,大部分用公允价值重估会计准则的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都是按reits的模型在算的,租期收益率和复归收益率大概4%-7%不等。什么意思呢?相当于持有这部分资产大概每年能获得4%-7%的年化收益。。。这离地产销售逆天的ROE显然是相去甚远的。当然这里有一个点就是商业资产的净资产一直会涨,如果按照初始成本投入算,有些经营优秀的企业的初始成本ROE还是挺能看的。就算修正这个点,商业资产的ROE离开发销售业务的ROE仍然相去甚远。道理也很简单,就算开发的净利8%,周转的快一点,资金管理好一点,上下游资金多占一点,融资成本低一点,开发业务的ROE也还是不会差。

所以,实际上买一个地产公司的股票,相当于是买了一个高ROE(地产开发)业务和一个低ROE(商业资产租赁)业务的组合。部分投资人幻想着按Reits的估值算其中一部分,再用地产的业务逻辑算另一部分是不合理的。

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分拆商业资产,或者甩卖给合适的投资人。毕竟,你不想被商业资产拖累ROE,而愿意接受低收益的投资人同时也嫌弃地产开发业务高杠杆高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地产的股价惨成这样,又有高风险的成分,又有低收益的业务。。。

当然了,万一reits来了呢。。。

 $新城控股(SH601155)$   $融创中国(01918)$  

全部讨论

2020-12-02 19:20

reits来了就是另外一种模式,肯定会来的

2020-12-02 19:08

已经在变相实施了!发了那么多期资产抵押理财收益包!都是券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