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博弈角度分析中国宝安目标价格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回复:44喜欢:37
$中国宝安(SZ000009)$ $农产品(SZ000061)$

                                              利益博弈角度分析中国宝安目标价格
                                                              5.18日
一、客观数据列示:
1. 2010 年 8 月 15 日,宝安旗下贝特瑞公司增加股本 810万股,每股价格 25 元,新增股本 810 万股由启明创投等 6 家机构投资者以货币资金 20,250 万元认购;同时富国投资将其持有的深圳贝特瑞的股份以每股 25 元的价格分别转让给大业投资等 5 名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合计以25元/股认购购买贝特瑞1816万股,占贝特瑞最后一次增资扩股后总股比22.146%,合计资金:3.79亿元

2. 2014年: 基于收益法评估的贝特瑞截至 2014年 5 月 31 日 100%股份的价值为 225,113.00 万元,上述股比权益总额:4.985亿元,较初始投资仅增值:31.54%

3. 2014年,中国宝安以8.3291元/股定向增发中国宝安的股权,收购上述机构贝特瑞股权。


二、博弈分析推理:
1. 2010年11家机构重金投资,4年后此笔投资仅增值31.54%,且贝特瑞作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评估值仅22.51亿元。机构接受中国宝安此方案,表观上错失了贝特瑞分拆上市后的巨大收益。 相关利益方必然另有利益分配机制,能够以其他形式兑现,不然机构投资者显然不会接受如此低估的投资收益。

2. 事后中国宝安果然价格由8.3291元起步大幅上涨,截止2015年5月18日收盘价19.55元/股,涨幅135%, 折算原贝特瑞机构投资者账面收益:208%,貌似合理。

3. 但问题是如果贝特瑞上市,作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相关领域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企业, 在当前牛市下,其市值参照同行业,显然至少可以达到100-120亿元的估值水平。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理论上可获得收益为至少:484.37%-601%。

4. 机构投资者牛市条件下理论可获得收益,与当前实际账面收益差距高达:276%-393.24%。
这个帐很好算,机构投资者也会计算。他们会心甘情愿错失此大好牛市么?显然人心本贪,资本逐利,不可能。

5. 为弥补机构投资者利益,重塑资本市场形象,以机构投资者理论获益484%-601%折中取500%再打个8折合400%收益目标计算:
中国宝安由8.3291元起步测算,理论涨幅到25元,才能弥补机构投资者机会成本。
由此得出中国宝安价格低于25元,机构投资者实际利益是严重受损的,中国宝安的底线目标价是25元。



6.考虑到机构投资者1年的锁定期,可上市自由流通日为2016年3月4日,意味着中国宝安届时的股价不应低于25元。

为避免中间牛熊变换意外因素,中间各方有足够的利益动机做高股价,远远高于25元之上,才能确保届时的股价不低于25元。

从目前整个股市氛围看, 股价发动上涨的时机,宜早不宜迟,如错失当前时间窗口,大盘一旦走熊,各方再推高股价,则如逆水行舟。

7.结论:
从利益博弈角度,能确保前期机构投资者利益,重塑中国宝安资本市场形象的最低
目标价是25元/股,低于25元,理当加仓、加仓、再加仓。

为借势资本市场牛市周期,最小阻力确保此理论目标,中国宝安最高价应远超过此最低目标价,分别以30%-50%的空间为安全底线测算:
25*(1+30%)=32.5元
25*(1+50%)=37.5 元
得出宝安2015-2016年理想的最高价32.5-37.5元之间。 拭目以待。

8. 其他补充:中国宝安和宝安地产最近异动频频,庄家玩的好无聊, 疑似可能剥离地产注入到宝安地产中。

2014年那次洗盘停牌,我能坚持,这次照样能坚守。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的电池材料企业,坐享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子设备行业发展巨大机遇; 兼具转型投融资控股型资本运作平台。我愿意陪你一起成长。

如中国宝安 及宝安地产,近期停牌,我毫不意外。借助资本运作,快速提升股价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三、备注
1.上述推算仅基于个人主观对于相关资料的理解和分析。
2. 上述推算分析仅基于利益博弈角度、人性及资本角度,推演一个相对必然至少大概率的结局,未考虑技术图形、资本并购等事件因素。
3.上述目标价的实现前提是股市到2016年3月底之前保持相对牛市状态,如中间突然转为熊市,则此目标存在较大难度。
4. 个人投资游戏之用,不作为任何人参考依据。限于篇幅个中计算细节,不一一列示。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5-08-31 16:58

$中国宝安(SZ000009)$ 

重新读了一下这篇文章,然后查了些资料,补充几点吧
1. 对于大业,启明这些2010年8月投资贝特瑞的机构来说,他们的成本是7.94,锁定到2017年3月而不是2016年,也就是说到时候6年半的投资目前的收益率只有可怜的40%不到
2. 对于新的投资机构比如金华瑞和绿杰,他们的成本是增发价8.33,同样锁定到2017年3月,目前收益率是32%

对于前一批机构来说,2010年的投资就是个噩梦,贝特瑞没能上市,资金被长期锁定,收益率还只有40%(5年啊,还不如理财产品!)这些机构的投入可是有7个亿的啊

这些机构会不会自救拉一把以求正常退出投资,明年或许会有答案,但至少我觉得目前的股价已经足够低了

2015-07-06 14:41

宝安二十元买的,跌到了十元。这家公司老总人品有没有问题,怎么一点表示都没有,哪怕是回购一百股。

2015-06-25 13:58

同样的话题忽悠了很多年,还在传

$中国宝安(SZ000009)$ 物极必反,置死地而生。压盘不止,然人性及资本贪婪本性终究不变。 等成鸡肋也罢、枯守价值投资也罢,终须了断,坐等近期停牌!

2015-06-18 10:31

2015-06-12 13:50

没想到在这能看到蕉总,哈哈,我太烦了goodboy

2015-05-27 19:08

是的 这个方案应该是多方已经确认好的 股价不管大盘都要到这个位置

2015-05-19 23:13

转发

2015-05-19 01:14

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口子撕开那将是几何级的!

2015-05-19 01:11

太保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