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东先生: 「特质论与情境论之争,决策是人驱动还是场景驱动」
1、谢邀。以我的浅见,抛开业务模式和产品品类不谈,回归到本质上,平安和众安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个区别是我们的决策是以“人”来驱动,还是以“场景”来驱动,背后是人格心理学吵了几十年的“特质论与情境论之争”
2、最开始研究人格时,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行为模式是“特质的”,即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情况下,相对稳定的个体是有明显差别于他人的特点的。这是以代理人队伍驱动的保险公司(平安)底层行动逻辑——取得一个个的客户的信任,最终变为信赖,然后用代理人的时间换取客户的时间,为客户和股东实现价值。
3、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境论开始走上人格心理学舞台。他们用了很多论据论证特质论站不住脚,特别是人格特质与行为预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3-0.4的实验结论,以及人们在同一个情境下趋向于表达出一致的可预测行为,更是说明了我们的行为并不由特质驱动,而是由情景驱动的。这是以互联网场景驱动的保险公司行动逻辑——在一个个场景中植入保险(众安),最终实现高效转换。例如,购买了相互宝(现在已经没了)后购买健康险产品的转换率是25%+,而直接通过网页购买健康险的转换率是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
4、虽然众安模式看起来更高级,但问题在于场景握在他人手里,渠道费用高企,综合成本率降不下来。因此这两年思路是通过低价吸引客户,然后在次年时引导客户来到众安小程序或APP渠道进行复投。同时砍掉了很多渠道费高企的业务。但没了场景,客户是否愿意回来,新客户又如何吸引,仍是个很大的问题。另外,众安以数字化和科技驱动,组织模式更先进,但其保险公司的业务形态虽有边际成本降低的可能,但其降低不会那么快,同时科技员工占比高意味着员工成本更高,这是初期不赚现金流的原因
5、但业务模式上,众安和平安从业务板块来看蛮像的,都是保险+健康+科技,外加银行(平安还有其他),其中保险是大头。当然,平安经营的是长期人身险业务,负债端久期10多年,众安目前还是只能经营1年期业务。
6、第二个问题,经营性现金流有2种表达方式嘛,A种是直接通过流入流出来获得净流入,B种是通过净利润来调整获得,后者在A股报表中常被称为"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而港股多只用后者表达。
7、回到众安的业务逻辑,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①纯现金流入方面,收到保费200亿,投资赚了20亿,非保险业务赚了9亿(银行和科技),累计收到229亿;②纯现金流出方面,分保减少了11亿,手续费支出18亿,员工开支73亿,其他开支(科技和银行开支)8亿,合计110亿。流入和您发的附注能对上,流出差额为18亿。
8、差额主要来源是,我的判断是1)应收保费和分保账增加导致现金流减少9亿,这个按理说应该直接体现在流入上(减少流入)的,不知为何体现在流出;2)其他业务导致的现金流出。上述过程通过利润表结合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可以大致对上。详见附图。$中国平安(SH601318)$ $众安在线(06060)$查看图片
引用:
2022-03-28 20:51
@东先生 对众安在线有关注吗?想问问众安和平安,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对众安2021年报中负的经营现金流,在保险企业发展初期是属于正常的吗?能否帮忙看看众安现金流量表。感觉众安现金流量表披露非常不透明,除了107.38亿赔付现金流出,有128.23亿流出只写了其他开支流出,而没有具体说明和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