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48回复:108喜欢:20
$乐视网(SZ300104)$
一个乐视小股东对乐视游戏,乐视以及贾总的建议

我对乐视游戏的建议
1.要在战略层面把乐视游戏放在最重要位置,因为乐视游戏做好了,会给乐视带来巨大的利润甚至超过50%。不说腾讯和网易,就说小米,小米游戏的利润占了小米公司的一半

2.要尽快把乐视游戏纳入到上市公司体系内。可以是很便宜的价格或者免费的方式收购现在的乐视互娱的全部股份。如果考虑中国股市的规则,那可以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搭建游戏事业部,把原来的乐视互娱解散,注销,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游戏事业部。
乐视有流量有ip,做游戏是非常容易盈利的。所以把乐视游戏放在上市公司体系外,说句难听的,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3.具体战术上要重视ip游戏的研发和发行,ip游戏研发本质上就是自制剧,ip游戏发行本质上就是独播剧,这个本质上跟乐视视频的打法是一样的。尤其拿了这么多体育版权,却没有做个同名的足球游戏或者篮球游戏,简直就是浪费。要知道一款篮球游戏或足球游戏做好了,比收那个会员费赚的多多了

4.要找一个像小米游戏负责人尚进这样的资深的游戏圈牛人,建议这个人从腾讯或者网易挖,以他为首组建业内最强的游戏团队。我觉得杨永强总不太懂游戏,他不适合带游戏团队

对乐视和贾总其它建议

1.乐视不能再干“从上市公司套现,然后投资非上市公司业务,然后再让上市公司增发来收购“这样的事了,这个会严重影响了乐视广大员工和乐视股东的利益。从上市公司套现上百亿去投资乐视汽车这样一个跟上市公司毫无关系的业务,这得让乐视股东以及持有乐视股票的广大乐视员工多寒心哈。
我建议以后要尽量所有业务都放在上市公司体系,就跟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一样。如果有业务考虑到前期有大投入,那可以以后再做或者先投资相关公司或者采用更稳健的战术来做。而不是以牺牲广大员工和股东利益的方式来做。
希望贾总以后要真正重视股东的利益,不要让真金白银拿钱出来支持乐视的股东失望

2.贾总能不断吸引牛人加盟这一点很好,但从长远角度,最重要要形成一个好的人才梯队,据我了解,乐视内部的hr管理实在有点差。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就是乐视的hr是只能管200人的hr,而乐视现在已经上万人了。建议从腾讯或阿里巴巴或华为挖一个资深的hr过来。把人才体系搭建起来,这才是真正的重视团队,不然光靠吸引几个牛人过来就行的,短期有效,长期一定会遇到问题,内斗或许也无法避免。建议贾总抓住这次危机,能尽快理顺内部组织结构,真正把团队利益放在首位,做好利益分配

3.如果把贾总跟马云比,贾总少两个关键人物相助,一个是蔡崇信,负责投融资,如果老贾有他在,就不会在资本层面上出这么多问题了。一个是关明生,原阿里coo,阿里的整个文化和组织体系的真正缔造者。据我了解,目前乐视内部组织管理问题还是有不少。

4.乐视以后一定要更加重视合作伙伴利益,不能再发生拖欠款这样的事情了,诚信有多重要,老贾在商场这么多年,相信很清楚。华为oppo腾讯阿里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5.建议老贾以后少上些微博,倒是可以多上上雪球。虽然省下一些市场费用,但会牵扯太多精力。老贾你是ceo,不是市场总监。相信经历这次风波后,老贾对媒体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媒体pr是双刃剑,做好业务才是根本。作为ceo,还是要更多把精力花在战略思考,团队管理以及资本运作上。同时在媒体上大肆爆料自己的战略意图,让竞争对手学习,我觉得这是很傻的事。建议贾总还是要学会缓称王高筑墙广纳粮,学习下任正非马化腾和马云。腾讯最新一个季度财报已经披露,净利润就超过100亿rmb。

6.关于手机,我不建议学小米的性价比路线,成本定价路线乃至负利定价路线。而是要学华为oppo,注重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功能,能卖多贵卖多贵,别搞饥饿营销这种已经被证明失败的模式。要注重利润,有利润才能更好的激励员工,激励合作伙伴,也才能给股东好的回报。乐视电视也同理

7.在ip这块,要加强小说和漫画的布局,从源头上去强化ip的布局。这方面腾讯有阅文,优酷有书旗,爱奇艺也已经成立小说事业部了。这块再不赶上,乐视就又落后了

8.在乐视视频乐视自制剧等方面还是要继续加强,不能麻痹大意,乐视这块业务根基也并不稳。

9.要学习腾讯和阿里,上市公司体系内成立一个投资基金,加强投资能力,财务投资为主,兼顾战略投资,投资一些生态链相关公司,持股在20%左右的。投资做的好,也会给公司带来很大利润。案例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个人背景
在互联网行业创业也超过10年了,也是一路波折,所以我能理解贾总以及乐视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自己公司的战略也是互联网泛娱乐生态链,从流量入口,游戏平台,游戏发行,游戏研发包括都投融资都做了一些布局,当然我们整体规模还比较小,目前收入主要靠游戏,也有一些广告收入。同时在公司内部也搭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型组织,目前也初见成效。未来目标也会是上市,希望有一天市值上可以跟乐视看齐。

坦率的说,做互联网泛娱乐生态链的这个战略是来自贾总的启发,所以我开始买入乐视股票,买的不算多,小几百万,不过那时候对乐视还不太深入了解,也没想到乐视内部问题有这么大。这次乐视的危机对我自己也是一个警醒,步子不能卖太大,还是要步步为营,同时要时刻以团队,合作伙伴以及股东的利益为重。

我做价值投资超过5年了,长期持有腾讯股票,金山软件,阿里健康,阿里影业等公司,我对腾讯阿里包括雷军持续研究也好多年了。同时业务上跟这几家公司都有所接触

爱之深,责之切,虽然提了这么多意见,但我还是会继续持有乐视股票。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欣赏贾总的雄心壮志以及战略布局能力,在A股,很难再找到另外一个公司ceo具备这种特质。这个特质跟马化腾马云任正非挺像。

第二,我认同生态链的战略以及打造生态型组织的策略。虽然目前乐视在战略节奏,战术执行以及生态型组织打造上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相信贾总在后面会克服,尤其认真拜读了贾总的公开信后

第三,我看好智能手机的入口价值以及贾总带领的乐视团队打硬战的能力。互联网行业归根结底是流量入口的竞争,谁掌握流量入口,谁就拥有一切可能。入口公司对非入口公司拥有降维攻击的能力。我相信乐视手机未来是具备进入行业前五名的能力的,智能手机前五名的公司我觉得都值起码2000亿rmb市值。华为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都没上市,所以不买乐视股票能买谁呢?!

第四,我看好贾总把自己钱都投入到乐视事业的发展的决心以及愿意分享利益给大家的胸怀。虽然利益分配上并没有分配的很好,但我相信这不是贾总主观为之,而是没有一个像蔡崇信这样的金融高手以及关明生这样的管理高手帮他运作导致。建议贾总多跟刘邦学习,而不是跟项羽看齐,真正重视团队,合作伙伴以及股东的利益。

通过文字表达毕竟有限,如果贾总真觉得我的建议有价值,随时约我面聊

希望各位支持乐视的股东多转发顶帖,让贾总可以看到 @立春 @张玄机 @不明真相的群众 @宜路投资 @知行合一朝阳群众

全部讨论

大米_DaMi2016-12-16 01:01

乐视除了讲故事,到底还有什么呢?手机,电视,汽车。。。没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上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个人觉得持有乐视的,什么时候卖都对。把贾和乔布斯,董明珠相提并论,更加是扯蛋。

云想棉花糖2016-12-08 15:48

1.你建议贾,他听得到?他上雪球?他会听?2.你都可以建议贾,他这个老板太水了吧?3.贾不是身边缺谁谁谁,是他脑袋缺根弦。4.乐视创业失败,贾依然是富豪,很多人要吃泡面咯!5. 如此说来,是投资者缺根弦?我觉得是。6. 割了吧!再不割,就焦了。。。7. 最后既然你是工科男,送你一个心理学概念:沉没成本,希望能帮到你)

苏同学不是叔叔2016-11-20 19:53

这位兄弟说的太对了,下次记得发一篇ppt上来先。对于一个商业组织,有兵马才有未来,相信乐视马上就会进行组织重组,不知道有多少相信全员持股计划的人才今年会在乐视遭遇一次职场黑天鹅,想必震动肯定不会小了。年底已近,明年发不出年终奖、员工职级和薪水因无法获得每年提升的话,相信有会有很多人流失,而流失出去的人才我相信应该是更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乐视的雷才炸了第一颗,后续的雷是不是炸,别的不说,我看现在乐视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内部山头丛立的组织特点,后面的雷会炸,下一个雷应该就是乐视大面积流失员工的雷@风云21

乐视首席2016-11-20 15:27

不错

风云212016-11-20 15:04

建议老贾可以去找曾鸣喝喝茶,挖过来估计可能性不大,如果能请过来做顾问也不错的。曾鸣是真正的战略高手,是马云的张良 @乐视首席 @第5次 @宜路投资 @张玄机 @立春

阿里巴巴曾鸣: 从0到0.1:卓越企业的孕育
2016-11-20 14:43 来源:新浪博客

【杂谈】阿里巴巴曾鸣: 从0到0.1:卓越企业的孕育

2016-11-19 星无限金融社区

来源:深圳海江私董学院

0到0.1是战略的尝试期,0.1到1是战略的形成期,1到N是战略的扩展期。

《0到1》这一本书我看了很多年。实际上我发现,最难的第一步,是0.1。后面到1,都是扩展的过程。越是使命愿景驱动的,平台型企业,初始化越难。所谓互联网 ,在本质上,是用互联网、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这些创新思想改造一个一个传统行业。所以,互联网 的这一批企业都在做平台、生态。

平台、生态型企业,是和商业完全不一样的类型,它所需要的战略思考,甚至是打法,都和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平台型的企业当中碰到的问题就更大,所以我想提出一个概念是0到0.1,是很多这一类企业最难过的第一关。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孕育期至少需要两三年。我们在阿里看到所有大的创业项目,从B2B,阿里巴巴,淘宝、云计算,到今天的菜鸟、大文娱的创业,很少有团队在三年内就能够找到感觉和突破口。这是平台型的创新企业非常典型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意义。

以阶段论,0到0.1是战略的尝试期,0.1到1是战略的形成期,1到N是战略的扩展期。

淘宝的0.1,是每天GMV

在0.1的阶段,核心是创新,是试错,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引导公司往前走的是使命,是愿景,是方向。这个阶段最需要找到的,或者是整个公司真正的关注点是尽快的找到那个切入点,公司才能活下来。要不然做的都是无用工,只有当你找到第一个切入点的时候,公司才开始正向积累。

淘宝最早期最核心是便宜还是方便还是丰富?甚至是不是创新的企业?淘宝有没有可能,至少在某一些方面是超过线下的,这一点我们都经常有非常多的争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早期从一个朦胧的感觉到一个相对清晰的谁是你最早的第一批客户,你给他创造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淘宝从0到0.1,是GMV每天过一个亿,那是2007年,当时运营上还有很多问题。全年淘宝是443亿。到了2008年,淘宝的年GMV就是一千亿了。当时国内零售平台,淘宝只排第四名,第一名是国美,第二名是苏宁,第三名是百联。但是到2012年,淘宝全网(含天猫)就过了一万亿。后面能够跑得那么快,0到0.1的原型、内核扎实是很重要的原因。

淘宝早期文化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很泛,就是要玩得开心,前两天我还打电话问淘宝早期的员工,你们当时有没有觉得苦,做不下去的时候,他们说没有,大家就是玩得很嗨,所以早期创业这种状态,如果一个人太紧或者是一个组织太严是没有创新的可能,但是有一定玩的心态才能完成大家真正的创新。

在0到0.1的阶段,资本这个杠杆发挥不了太多作用。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这个阶段里原型没有出来。资本发力是要在第二个阶段以后。

战略扩展,高效执行

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的成形期。这个时候需要结构化思考的能力,把第一个阶段看到的种种方向、亮点逐渐收敛起来,这个时候重心开始转向团队。核心的团队要形成一个战略的共识,这个共识开始形成公司往前发展的一个整体的指导工具。这个时候需要找引爆点,能快速规模化发展的引爆点。

全年GMV过万亿,是淘宝第二阶段重要的标志。一个平台的收入模式成形,是因为这个平台上的各个角色都能挣钱,平台才能挣钱。里程碑事件,是我们引入了P4P,精准广告营销的全套体系。而精准广告营销的全套体系把淘宝上各个角色的利益有机协和在一起,不是靠人工的分配利益,而是一个算法模型,一个智能引擎,让海量的这些玩家可以自己连在一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淘宝客,把几十万、上百万的小网站组以及几十万的淘宝卖家联系在一起。淘宝卖家可以提供商品,小网站就匹配淘宝客的的商品和链接,这样一套新的时代的机制奠定了整个淘宝利益分配的机制。

2007年,我们试图在淘宝上尝试收入模式的时候,绝大部分淘宝小二一谈钱就会脸红,觉得淘宝不应该谈钱的事情,这是淘宝早期的文化。这个阶段的淘宝,是野蛮生长、自上而下、自我驱动。三五个团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机会,自己就去尝试。

到了第三个阶段,光有野蛮生长肯定不行。因为1到N的时代,需要战略上越来越明确,然后与自下而上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是组织发展中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淘宝的发展过程当中,第三个阶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就是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出现了。然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软件服务商,然后还有TP,有很多在座的朋友都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而且这个是走向一个电子商务的生态,并走向一个互联网经济体。因为它逐步走向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市场。淘宝自己就跟着整个阿里越来越聚焦于只做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把上面的应用尽可能开放出来,让给生态伙伴。

0到0.1的心法

致力于生态、平台的企业,我认为有个共性,我把它叫“眼高手低”——一方面具备宏观思考的能力,保持对未来的想象力,保持大的格局;另一方面又能够脚踏实地从非常小的点切进去。一些所谓的精英创业团队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讲的都对,但是做出来都不行。

在0到0.1的阶段,不要去追求干净、漂亮、清楚。战略在这个阶段其实是讲不清楚,更不要说业务模式和收入模式,不要指望一步到位,这是一个逐步磨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心得。比如,融资的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话,你跟VC在电梯里面2分钟把事情讲清楚,这也是不可能的。真正讲清楚,是到A轮的时候。这个是一个切入点,所以不要指望你能讲多大,但是一定要讲清楚真正的价值。所以想得不妨大一点,远一点,但是做得一定要小一点,狠一点,切入点越小越好越准,因为越小你才有机会去试第二个。

第二个心法,是有效的试错,但相信vision。试错的战略需要落地,才有一个迭代,优化的方向,才有感觉。试错,要找的是未来投射在今天的影射里面,因为只有那个点才是效率最高的点,才能走到未来。这是对“眼高手低”的一个补充。

反复试错,最后是靠什么闯过去的?一个很常识性的结论,其实就是看你对自己的使命相不相信。所以阿里有一句土话,是“相信'相信的力量'”。我自己对这个有很深的体会,有一次战略会开得特别特别焦灼,大家的观点争论得很激烈。结束的时候我意识到一点,Vision是用来相信的,而不是去证明的。只有相信这个vision的人才会去做,做了才会相信这个Vision是对的。在一个公司的早期,无论是找员工,找合作伙伴和找客户,“相信”是非常重要的。做的事情越大,相信越是重要。淘宝商城早期,跟耐克,美特斯邦威的人聊了四年,他们才觉得可以到淘宝上开一个店试一下,前期根本就不相信,所以早期没有办法,你要自己去做。这是生态的力量,都是相信共同的Vision,所以才最后走到了一起。

过程中,一定要有乐趣,没有乐趣做不下去。2009年我们开始尝试阿里云,Vision都很清楚,来的人都相信的。后来我们会送走一批人,都是打“残”的人,再请一批人上来,阿里云一轮一轮往前走。如果你没有一种享受的过程的话你是坚持不了这个Vision。

创业,是一场悬崖边的狂欢。一个创业公司资源有限,资金有限,竞争很激烈,活在生活的边缘,这些一定会发生的。今天大家看阿里很顺利。2001到2002年的阿里,整个公司也只有10个月的现金,顶到了最后两三个月希望看到希望。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的生活会在自信跟自疑中交替。什么时候该决断,什么时候该民主?是看一下再做决定还是现在决定?这里面还经常有运气的成分。创业本质上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而最难过的槛是这个槛——极端的自信,又极度自我怀疑,但是必须只能相信自己。这个矛盾怎么克服?这个新力怎么强大起来?而且这种自信最终是建立在对自己适当保持怀疑的基础上。有的人行业背景比较强,有人互联网比较强,还有平台思维,懂互联网的不懂平台,懂平台的不懂商业……大部分人都有短板。越来越靠团队的时候,这个中间过程当中自己的优势怎么坚持?什么时候要去聆听?怎么样把这些东西融在一起成为整个团队的智慧?这些都非常非常考验CEO的能力。

也许,还可以带一些游戏的心态去面对整个过程。2002年的时候,董事会专门跟马云谈过一次话,说你不是一个合适的CEO,马云也承认。然后大家很积极的找CEO,找了几年发现没有合适的,而马云做着做着就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很不错的CEO。大家创业现在很好,愿意找合作伙伴,愿意让CEO的位子让给别人,但是实际大部分找不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也是从相信的过程中大家共同走出来。是挑战自我逐步建设真正自信的过程。

(本文根据11月18日湖畔大学公开课现场演讲稿节选整理)

本文已对来源作了标注,如涉及版权,请您直接通过微信号Yongliu_1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欢迎您加微信「Yongliu_1」邀请加入“星无限金融微信群”

瑞雪招丰年2016-11-20 13:14

这是故意挑衅的

巴菲特拳打索罗斯2016-11-20 12:29

$乐视网(SZ300104)$你有什么资格给贾总和乐视提意见?你算什么东西?

网络不安全2016-11-20 12:27

你说的是投机倒把的能力,真正要经营去赚钱,我看他就做不到

风云212016-11-20 12:24

盲目歌功颂德不是真正对乐视好,只会害了乐视,古代属于阿谀奉承之小人奸臣佞臣。真金白银购买乐视股票,同时提出好的建议意见,才是对乐视真正的好,虽然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