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32喜欢:1

$科伦药业(SZ002422)$ 各位球友,大输液市场总容量可能稳定在110亿袋左右,科伦药业华润双鹤、石四药、辰欣药业等是主要玩家,科伦和石四药已经占有超半壁江山,有稳定的现金流,要提升获利能力,主要看产品结构调整、价格能否略升、成本能否略降、渠道成本效率、市占率能否略增、整合并购有无进展,前三个可能影响更大。

大输液营养输液是科伦三大板块的核心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充分了解并识别大输液营养输液的机会风险,有利于投资决策,如果你了解这方面价格变化、成本变化、市场竞争格局、产品结构变化、海外进展、业内并购重组、行业升级机会、主要中长期挑战风险、大输液明后年盈利机会、对企业改进建议等,或你是这方面业内人士,请慷慨分享交流!便于大家对相关医药企业的理解投资。$科伦药业(SZ002422)$

全部讨论

2020-10-26 21:56

科伦是凭借可立袋、三室袋等专利优势站稳了输液领域的龙头的,现在再去扩大营销拓展输液的份额边际成本有点不划算。况且现在处于转型创仿结合的关键时期,每年的研发投入增速都非常可观。就像仿制药,不拿下前三家,意义就不大。创新药先获批,先进医保也是分秒必争,在输液上再投入资金返璞归真的话不符合创新药布局未来的发展思路,而且公司川宁没分拆之前,负债率高于其他药企,应该不会考虑在输液领域再做文章。

2020-10-25 15:06

大输液科伦和石四药已经占了很大份额了,份额难提升了,单价在集采的环境下很难上涨,就算一些便宜的单价上涨但那些贵的输液产品还是会下降的,总体是相互抵消了。科伦的唯一优势是在大输液领域是绝对的龙头,但生产的都是便宜货门榄低毛利也低。但不管咋说,科伦都是有规模优势的,科伦的问题不是品种多少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这是硬伤,目前几乎无解。但现在入科伦风险不大,今年业绩大幅下降,对比明年就会大涨,但长久看科伦管理问题解决不了股价还会和以前一样,一年高一年低,看下历史K线就知道。

2020-10-25 14:01

科伦刘总真的很努力,也很想把企业干好,太想做第一,科伦现在这样问题就是研发问题,按科伦尿性,大输液绝对是第一,围绕大输液周围可以不断扩充延伸,是个好生意,也是基本盘,主要是研发太烧钱,
目前一种以百济,信达,君实生物为代表的海龟团队创始人类型的企业型,
一种以恒瑞为代表的本土科班出身创新药企,恒瑞孙总退休以后,恒瑞研发系统已经开始大量启用有海外大型药企经验的人员来搞研发。
第三类就是科伦,科伦整个研发系统还在以王晶翼为代表的仿制药研发团队在折腾,说白了,研发上又慢一拍,如果甘心只做仿制药,那么就好好把仿制药做好,不要求全,求大,要出精品,要快,如果做创新药,就要引进人才,目前看到的是无休止烧钱,铺子大,好像陷入迷茫状态啦,跟不上节奏啦,真是干啥都慢一步。

2020-10-30 08:47

我比较看好华润双鹤和辰欣药业的长期投资机会,科伦药业生产输液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再者负债率有点高,压制成长,

2020-10-25 14:45

科伦的问题是管理不行,质量问题频发,在业内口碑不好,找个医药代表随便问下就知道了,虽然是民企但好像比国企还乱。如果你问恒瑞咋样都说很牛

2020-10-25 13:49

大输液绝对的龙头,肠外营养也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注射剂也至少第一梯队甚至是龙头,这些方面坚守阵地即可,这个没啥说的呀,投资公司的最坚实的逻辑而已,坚守太有票子了,不如加仓100股科伦吧

2020-12-29 21:31

我更看好华润双鹤,因为鹤是神鸟,鹤无疆。

2020-10-26 09:47

输液每年可以贡献18亿左右净利润,这块基本上能保持住。市占率提升已经不是公司的目标,大输液做产品结构优化,提高治疗性输液比重,科伦有先入的渠道优势,推广门槛低,几款场外营养产品上市后快速放量,这是未来重点。包材方面,转变为密闭式输液,也是走欧美的升级路线,当然产品价格也随着包材提升。所以大输液未来贡献20亿左右净利支撑研发,问题不大。关于海外扩张方面,目前在一带一路国家有布局,主要是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不建议目前海外大举扩张,境外人才和管理都跟不上。中长期来看,输液还是可以通过产品结构和包材升级以及人口老年化略有增长,明后年输液也会步入常态,大输液如果没有负债,给15倍,300亿市值。

2020-10-25 14:05

大输液龙头,力争上游的好企业

2020-10-25 13:53

科伦药业研发投入7.69亿元,同比增长15.48%,研发费用率9.48%,同比上升3.56pp,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37%。2020年至今已有12个产品获批上市,和11项申报生产,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项目研发和创新发展。自2017年至今,获批上市49项(首仿/首家20项),其中共有24个(34个规格)品种过评(11个为首家),含10个品种按新注册分类获批;有13个品种创新药物开展临床研究。其中NDDS项目取得较大进展,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已于2020年8月获批生产;3个项目正在开展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