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Daily |锦波生物首席科学家上了全球榜单,露华浓被强制退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读:化妆品市场每日新事不断,《未来Daily》会用全球视野,看中国现象,重点关注中国化妆品产业「数字化」「产学研」「投融资」的新动态、新操作,以及对它们的新解读。我们的任务是,拷问新鲜事背后的价值,让它为你所用。

作者 《未来迹》编辑部

读者你好,这里是《未来Daily》。今天我们聚焦两条新闻,为你提供深度解读。一是锦波生物首席科学家姜世勃荣登“2022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二是露华浓近日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强制退市。

首先来看第一条新闻。

2022年10月10日,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锦波生物首席科学家姜世勃上榜“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排名第21001位。在生命科学领域(Biology + Biomedical Research + Clinical Medicine + Agriculture + Public health),共有845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进入榜单。其中,姜世勃排名第72位。

据公开信息,“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自2018年起在美国《普洛斯生物学杂志》(PLoS Biology)上发布,依照学者科研产出、Google Scholar Metrics 期刊评分、H指数、成果被引、成果中作者排序位置等参数综合统计,彰显科学家的产出量和学术影响力,是一项全球级别的权威统计数据。

可见,“全球顶尖科学家”是爱思唯尔旗下的一个重磅奖项,每年一度,2022年10月10日是这个排名的第四次发布。

其最新排名(2022年10月)共收录来自22个学科领域的195606名科学家,其中标注中国大陆(CHN)的科学家7795人,比第三版增加852人,超过日本,在全球排第5位。

姜世勃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国际抗艾滋病药物和杀微生物剂研究的知名专家,国际抗病毒研究学会、国际艾滋病学会、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会员,国际顶尖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编辑顾问,也是锦波生物首席科学家。

迄今为止,姜世勃有600余篇经过严格评审的科学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杂志,包括 Nature、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Lancet、PNAS等等,总引用量高达40347次。已申请美国专利32项(授权21项)和中国及PCT专利50余项。作为PI获得美国NIH研究基金项目9项两千多万美元、中国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金项目9项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在30多个国家作学术报告200多场 。

他所在的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锦波生物)成立于2008年,并于2014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家国内领先、具有代表性的,已实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化的企业。

2021年6月29日,山西锦波生物申请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商品名:薇旖美®极纯Ⅲ型)正式获得NMPA批准。作为全球探索功能性蛋白的领跑者,锦波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填补了所在领域的世界空白。

新闻就是这样,来看看其中有什么价值。

今年来,随着六件大事,“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火越烧越旺。

哪六件大事呢?《未来迹Future Beauty》来盘一盘:

8月10日,资生堂集团旗下首个中国投资基金“资悦基金”,在创建3个月之后第一次出手投资,就领投了主攻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创建医疗(全名为“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助其完成首轮近2亿元人民币的高额融资。

9月,华熙生物正式对外发布胶原蛋白产品,推出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和水解胶原蛋白(肽)等原料产品。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表示,继透明质酸之后,华熙生物将把胶原蛋白打造成为公司第二个战略性的生物活性物。

紧接着10月9日,全球最大重组胶原蛋白生产企业之一的“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在港主板挂牌上市。在5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书时,巨子生物曾表示计划通过IPO募集5亿至10亿美元资金。

10月12日,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基础、将人源化胶原蛋白作为核心成分的中高端国产护肤品牌“溯华”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

此后的第三天,丸美生物董事长孙怀庆在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论坛上宣布,丸美生物将继续“重仓”重组胶原蛋白,未来将追加1亿元资金,用于该赛道的基础研究。

再来就是重组胶原蛋白另一原料“大厂”锦波生物首席科学家上榜“全球顶尖科学家”排行。

可见,重组胶原蛋白可以称得上是如今中国化妆品市场中最能“吸金”,且聚集科研人才的赛道之一。

那么,重组胶原蛋白究竟为什么这么火?

胶原蛋白产品主要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但前者有原料供应问题和致病菌残留、化学制剂残留导致的过敏问题。数据显示,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将在不久后实现超越。

中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1年动物源和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各为179亿元、108亿元,但预计到2027年,对应的市场规模将分别增至655亿元、1083亿元。

在重组胶原蛋白市场中,专注生产医用胶原蛋白类敷料功能性护肤品的企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巨子生物就是一个典型,其旗下有械字号的可复美品牌和妆字号的可丽金品牌,在2020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达到8.26亿元、8.28亿元。

在这个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正在谋求北交所上市的山西锦波在研发领域不断构筑技术壁垒。 

据公开信息,锦波生物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开发的重组人源III型胶原蛋白拥有胶原蛋白典型的三螺旋构象。去年5月,锦波生物旗下薇旖美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首个获批为胶原蛋白填充剂的可注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此次锦波生物旗下首席科学家进入“全球顶尖科学家”排行,也可从另一个角度,窥得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竞争的激烈态势。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露华浓被强制退市。

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监管委员会的审查委员会驳回了露华浓上诉,并要求露华浓在A类普通股退市。根据周四收盘后提交的通知,纽交所已暂停露华浓普通股的交易。

2022年6月15日,露华浓Revlon向纽约南区法庭正式提出破产申请,总债务高达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8.37亿元),其中包括2024年到期的票息为6.25%的优先票据以及总额为26亿美元的10笔未偿贷款。

此前股票退市申请正在审查中,于本周四,退市决定得到维持,纽交所表示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有关该公司的退市申请。纽约证券交易所监管委员会驳回露华浓的上诉,并要求露华浓在A类普通股退市,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已暂停露华浓普通股的交易。

露华浓股票交易在美东时间20日下午2点44分于纽交所停牌,并宣布退市。截至停牌,露华浓股价大跌5.34%至3.9美元,市值约为2亿美元。

新闻就是这样,来看看其中有什么价值。

露华浓是世界知名化妆品品牌之一,由Charles和Joseph Revson兄弟及化学家Charles Lachman共同创立。1932年成立于纽约,1995年上市,定位主打时尚美妆产品。2022年也是露华浓品牌成立的第90周年。

1996年,露华浓高调进军国内市场,在2014年由于其品牌定位不准没有明确的市场规划,不具备品牌竞争优势,无法适应整个化妆品市场等原因退出中国市场。

近年来露华浓为扭转品牌局面尝试多次改进,2016年露华浓重返国内市场,发力线上旗舰店,随后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收购伊丽莎白雅顿等等。

但这些举动收效甚微。由于没有及时跟上行业和市场趋势,露华浓一直面临着过多债务、行业激烈竞争以及近期的通胀与供应链压力等挑战,今年6月,露华浓正式宣布破产。

而据露华浓此前公布的2022年半年度财报,期内其净销售额为9.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8亿元),同比下滑2.14%;净亏损为3.43亿元(约合人民币24.85亿元),亏损扩大109.29%。

此次,露华浓的破产退市给了美妆品牌再次敲响警钟。

就此前《未来迹Future Beauty》的报道《露华浓中国往事》,在1996进入中国市场后仅2年的巅峰时期后,其在中国市场便一路走低,其中品牌策略层面的“败笔”有迹可循。

当时,品牌的外籍领导不顾当时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亦未听从本地销售团队意见,错误地开始了本土化生产,不仅如此,在品牌彩妆地位尚未稳固之时便急于拉长品类线,还引入超高价发梳等“不接地气”的产品,这也成为其败走中国的主因。

再从全球市场看,“以美国总部为首的全盘老化,操盘手对全球化长远发展的视野不足,运营方面也出现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收购伊丽莎白·雅顿的动作亦称不上“高明”,还给露华浓带来巨大的债务负担。

END